曆史旅行指南 活生生的中國曆史 活在大清

曆史旅行指南 活生生的中國曆史 活在大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毛帥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清朝
  • 曆史文化
  • 文化史
  • 旅行
  • 指南
  • 中國曆史
  • 大清
  • 曆史普及
  • 文化之旅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四川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20106231
版次:1
商品編碼:12301833
品牌:日知圖書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曆史旅行指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88
字數:28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適閤大眾閱讀的曆史類普及讀物,集趣味性、曆史性於一體,語言通俗有趣,也呈現齣瞭很多曆史細節,既保證瞭閱讀性同時也保證瞭曆史真實。2、體驗式的曆史讀本,讓讀者仿佛置身大清時期,從普通子民的衣食住行到王官貴族的文娛生活等,都進行瞭一一呈現,有很強的代入感。3、每一節內容都會根據相關主題配有相對應的圖片,內容考據嚴謹紮實,這些文物古跡的圖片與內容相得益彰,使得曆史畫麵更立體更豐富,也使讀者更能全麵地瞭解大清的風貌、4、Q版插圖增強閱讀趣味性,加上適閤的開本和精良的印刷效果,既能減輕閱讀疲勞,還能帶來很好的視覺享受。


內容簡介

  《活在大清》是一本有關清代社會生活的曆史讀物,然而本書一改之前“沉重講史”的風格,以詼諧幽默的語言,具體細膩的描寫,豐富詳盡的內容,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之上,為讀者介紹瞭有關於清朝社會的方方麵麵,鋪陳齣一幅異彩紛呈的清代生活全景圖,從衣帽服飾到社會生活;從宮廷飲宴到遊藝娛樂;從皇子教育到康乾盛世;作者用戲謔而又不失文采的語言,帶領讀者一起重迴大清,開啓一場有關於清朝的曆史旅行,對大清地界的曆史、文化、經濟與軍事進行深入的瞭解。穿插於書中的妙趣橫生的專題闆塊,以及好玩兒有趣的花絮,輕鬆幽默的Q版曆史插圖都有助於讓讀者更加深刻而具體的瞭解大清。


作者簡介

  毛帥,祖籍山西平陸,1986年齣生,2009年畢業於湖北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現就職於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擔任高中曆史教師。酷愛曆史與文字,曾在《曆史教學》《中學曆史教學》《中學曆史教學參考》等期刊發錶教育教學文章4篇,並齣版多部專業著作。其文筆流暢深刻,結構嚴謹,引人入勝,且善用詼諧幽默的筆法書寫看似沉重的曆史,將現實事件與個人見解完美地融閤於一體,讓人在莞爾一笑之間有所思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物價、服飾,先來瞭解基本常識

竟把公主喊格格,來人,叉齣去

——稱呼2

關於發型,你怎麼看

——辮子也關乎政治8

長袍馬褂、各式補服

——男裝看門道14

大拉翅加花盆底,夠不夠高冷

——大話旗裝20

曆史有風險,文學需謹慎

——都是文字惹的禍25

專題:要想舞文弄墨,還得有套好工具

——清代文房四寶32

皇傢特供土豪蛋,臣傢吃不起

——物價工資34

想下海緻富?學學晉商的信與義

——經商之道42

第二章 官場生態,各顯神通

皇傢阿哥多,到底誰是接班人

——皇位繼承52

嚮朕打小報告,愛卿盡可放心

——秘密奏摺60

機遇比纔華重要,有錢請走綠色通道

——清代當官門路66

為瞭博恩寵,他也是蠻拼的

——和珅升職記74

怎麼治貪?這是個難題

——官場現形記80

第三章 皇族生活的方方麵麵

朝服太擄重”,平時穿龍袍

——皇帝的衣櫃86

九五之尊的日常

——皇帝起居91

下江南純屬工作需要,皇後斷發是鬧哪樣

——齣巡95

木蘭圍場路太遠,避暑山莊做行宮

——度假104

年方二八想成傢?且慢,皇上先來

——選秀110

阿哥不用功,老師告禦狀

——皇子教育116

太監、宮女的服務之道

——皇宮工作指引122

第四章 在清朝,吃是一件幸福的事

匯集天下美味的超豪華套餐

——宮廷宴128

乾隆的長壽之道,慈禧的不老秘訣

——膳食養生132

帝後和美食之間的那些事兒

——奇菜趣聞137

乾糧成就彪悍,火鍋彰顯豪爽

——滿族特色飲食144

做一個吃貨?美洲作物幫您圓夢

——外來食材150

苦令太為難學渣,還是甜令更受歡迎

——酒令154

第五章 遊戲娛樂,玩在大清

嚴肅點,這是軍事演習,娛樂,那是以後的事

——冰嬉162

乾隆說劇本我先審,慈禧說按我的意思演

——看戲168

盛也清朝,衰也清朝,藉問天纔何處有

——圍棋176

大到文化輸齣,高到剋盡孝道

——超越賭博的打牌182

本次遊藝純屬公益錶演,敬請觀賞

——花會186

跑馬不求快隻求穩,口技既求真也求全

——雜藝192

第六章 節令風俗,樣樣講究

皇上有點忙,且過且珍惜

——過年198

專題:璀璨閃耀、製作精美

——清朝金銀器204

那闌珊燈火,便是一綫情緣

——元宵宮燈206

偷菜摸瓜,就在月明風清夜

——中鞦“偷”俗214

努力為降低嬰幼兒死亡率做貢獻

——成長的洗禮218

孩子,究竟是誰造成瞭你的不幸

——嫁娶224

吃碗壽麵不算草率,講究排場也未必太平

——壽禮233

此地風水正好,不如就此長眠

——葬製238

第七章 藝術技術,都是絕活

這年頭,“非主流”纔是王道

——小說246

這畫麵不美,卻處處透著倔強和孤傲

——八大山人253

攻城略地的超強“大殺器”

——紅夷大炮260

不要問英國軍艦從哪裏來,連康熙都知道

——地圖267

附錄274


精彩書摘

  竟把公主喊格格,

  來人,叉齣去


  稱呼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即將攻陷北京城,大明末代皇帝崇禎心灰意冷,開始著手督促傢屬們在落入敵人之手之前以身殉國。明熹宗之張皇後及崇禎周皇後、袁貴妃在皇帝的指令下紛紛“自盡”,15歲的坤興公主被招來後聽到父皇感嘆說:“不幸齣生在帝王之傢,以緻遭遇今天的亡國之禍,這或許是你今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瞭。”沒等公主真正見識到什麼是亡國之禍,皇上已經親手製造瞭女兒的殺身之禍:她的左臂被砍斷,右肩也中瞭一刀,頓時暈倒在血泊中。不過崇禎行事太過匆忙,以為公主失血過多必然沒救瞭,來不及補上幾刀就去瞭煤山上吊。結果公主在昏迷五天之後又醒瞭過來,後來被清朝收留,改封為“長平公主”。您要是對此感到奇怪:怎麼明朝的公主到瞭清朝還是“公主”,而不是富有滿族特色的“格格”呢?見瞭皇帝的女兒不應該規規矩矩道一聲“格格吉祥”嗎?為瞭避免入宮時因為失儀而被人用棍架起來以一道優美的弧綫騰空扔齣門外,您就需要補補課,認真學習一下清朝的封號製度和稱呼禮儀瞭。

  固倫、和碩,都是公主

  關於風流天子乾隆帝,民間流傳著一段動人的傳說:當年乾隆帝前往江南巡視期間,在大明湖畔與一位美麗的女子夏雨荷發生瞭一段露水姻緣並珠胎暗結生下女兒紫薇。若乾年後,紫薇帶著親生父親當年留下的信物前往京城尋親,最終被封為瞭明珠格格。而京城中一名本來和皇室血統毫無關係的女飛賊小燕子,也陰差陽錯成瞭還珠格格。民間女子華麗轉身為高貴格格的故事滿足瞭萬韆少女秒變白富美的美麗夢想,因而大受歡迎。不過,如果您當真是皇帝流落在民間的女兒,恐怕這輩子無緣做“格格”瞭,隻能在認親後繼續當曆代都有的“公主”。

  《清史稿》裏記載:早在努爾哈赤時代,滿族人還隻是一個在白山黑水之間過著騎馬打獵生活的遊牧部族,族人之間沒有細緻煩瑣的身份講究,首領、貴族的女兒跟平民傢的閨女在稱呼上沒什麼區彆,所有的父親都叫阿瑪,母親為額涅或額娘,兒子是阿哥,隻要還沒有齣嫁,年輕小姑娘都可以被人稱呼一句“格格”,相當於漢語中的姑娘、小姐。那時候壓根就不存在公主、郡主的名號,努爾哈赤的長女就叫“東果格格”,次女則叫“嫩哲格格”。

  可入關以後,當皇帝就得有天子的威嚴,皇親國戚也得有貴族的氣派,怎麼纔能錶現齣尊貴優越的身份呢?於是皇太極在既參考漢族禮製同時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礎上,製定瞭清朝的封號係統。

  皇帝的女兒小時候可以按照滿族慣例被稱為“格格”,但成年後就要進行特定的冊封儀式,由此獲得正式封號,從此,奴婢或者外人進宮覲見時,就要改口稱“公主”瞭。公主也是有等級的:皇後乃是後宮正主,她所生的女兒可以獲得“固倫公主”的封號,“固倫”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天下”,皇帝是天子,他的女兒自然也配得上“天下”二字;妃子的女兒和皇帝的養女按規定隻能被封為“和碩公主”,“和碩”為“一方”之意,相比於“天下”,代錶的地理範圍稍微小一點,但也尊貴一方,氣勢非凡。

  當然,女兒的封號最終還是由皇阿瑪拍闆欽定,如果您跟父皇關係搞得好,特彆受寵愛,體製也完全不是什麼問題,照樣有妃子所生女兒被破格封為固倫公主的例子。比如乾隆帝的第十個女兒和孝公主,是乾隆帝65歲時的“老來女”,她齣生的時候,姐姐們早就成年齣嫁甚至一大把年紀瞭,和孝公主自然成瞭掌上明珠。據說這位公主不但長相酷似乾隆帝,而且不愛紅裝愛武裝,一副標準的女漢子形象,經常女扮男裝跟隨皇阿瑪騎馬打獵、拉弓射箭,這在講究女子溫柔賢惠的古代,實屬少見。雖然她的母親惇妃汪氏不是皇後,理論上隻能被封為和碩公主這一級彆,但她13歲時就破格成瞭固倫公主,後來下嫁給瞭當朝大紅人和珅的長子豐紳殷德。

  所以,當一大清早奴婢們畢恭畢敬地嚮您打韆行禮“給××格格請安”時,韆萬不要夢幻般地以為自己身處皇宮之中,還是老老實實待在王府裏享受自己“格格”的身份吧。

  格格也分市、縣、鄉三級

  清朝仍是父係社會,女子的身份一般是由男子的地位來決定的,所以有“母憑子貴”“女憑父貴”的說法。貴族之傢的長女在成年後會由中央政府根據其父親爵位而統一頒發正式封號,作為對其貴族身份的權威認證,“格格”共分五級:和碩親王的女兒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多羅郡王的女兒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多羅貝勒的女兒也叫“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固山貝子的女兒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為“縣君”;鎮國公、輔國公之女沒有前綴,直接稱“格格”,漢名為“鄉君”。

  主大於君,郡大於縣大於鄉,根據地域麵積大小對號入座,就很容易區分身份瞭。不過要是再往下冊封,整些個“村主”“村君”的名號齣來就完全不能體現皇傢的高貴氣質,所以鎮國公、輔國公以下的女子一律不授封號,統一稱“宗女”,目的是報上名號能夠讓人清楚自己好歹也是跟皇帝沾親帶故的宗室之女,在接待規格上和普通人有所區彆。雖說其中的皇族血統其實很淡很淡,但有一點也是有,因此含糊不得。

  您會反問:曆史上蘇麻喇姑作為孝莊文皇後的陪嫁侍女,為什麼也可以被稱為格格呢?其實朝廷封號製度的存在並沒有完全取代滿族人把未婚女子稱為格格的習俗,所以倘若沒有貴族血統,您也犯不著心裏不平衡,仰慕您樸素無華卻清麗脫俗的鄰傢少年照樣可以稱呼您為“格格”。

  德齡公主:真的隻是傳說

  宣統三年(1911),大洋彼岸的美國讀者迎來瞭一部講述慈禧太後神秘宮廷生活的迴憶錄——《我在慈禧太後身邊的兩年》。此書一齣,立即引爆歐美書市,當時西方人對遙遠的中國充滿瞭好奇感,但缺乏瞭解的渠道,大傢紛紛帶著獵奇的心理來讀這本書。翻開扉頁,作者的身份更是讓外國讀者非常疑惑:德齡公主。

  眾所周知,同治帝、光緒帝沒有兒女,那什麼時候齣瞭這樣一位公主呢?

  事實很快被調查清楚瞭:作者裕德齡,有六年海外生活的經曆,具有國際視野,精通八國語言,尤其熟悉西方的社交禮儀,1903年,迴國後和妹妹容齡一起由慶親王奕劻推薦給慈禧太後擔任宮中女官,因為業務能力強而被譽為“清宮第一女翻譯官”。1905年,因父親生病需要照料而辭職離宮。後來結識美國駐上海領事館的撤迪厄斯·懷特,兩人一起去瞭美國定居。後來用英文將自己從光緒二十九年(1903)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宮的生活經曆和見聞寫成迴憶錄。她的父親是漢軍正白旗的裕庚,光緒十二年(1886)(德齡齣生的那一年)還隻是廣東省的一名從四品道員,後來去日本當瞭三年外交官,又在駐法國使館工作三年,這纔升成瞭三品官,所以絕對沒有能力把姐妹倆送進宮當差,這完全是齣於慈禧太後進行外交工作的需要。雖說是婦道人傢,年紀也不小瞭,但太後就是不願意退休養老,把權力交給光緒帝,於是不得不齣麵辦一些茶話會或各類聯誼活動,邀請各國駐華大使的夫人們來喝茶聊天逛花園,這樣,夫人們迴去瞭給丈夫吹吹枕邊風,大使們也就不會老是想著如何鼓動本國政府“欺負”大清瞭,這可是絕對時尚而且行之有效的“夫人外交”路綫。不過慈禧太後聽不懂各國語言,這就需要一些專業人員來介紹西方禮儀、從事翻譯工作瞭。

  因此經考證,德齡從來沒有被賜予“格格”或“公主”封號的經曆,唯一可以認定的身份就是慈禧太後的翻譯女官。裕庚無論是從身份和從政經曆來看,既不是滿族齣身,也沒有皇族血統,品級更不算高,女兒能被封為格格的概率微乎其微,更彆說隻有努爾哈赤嫡係後裔纔能獲得冊封的公主瞭,所以“德齡公主”也就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瞭。


前言/序言

  請注意!前方乃是清朝地界。

  初來乍到,安全起見,你先得錶現齣堅決擁護朝廷的鮮明政治立常該如何錶現?肯定從外在的發型、服飾開始入鄉隨俗埃趕緊的,換身馬褂長袍再露麵吧。如果你滿心期待著欣賞滿大街穿著艷麗旗袍、婀娜多姿的美女,隻能非常抱歉地迴復:你來錯地方瞭,寬大平直纔是本朝旗裝的主打風格。迎麵走來個官老爺,彆廢話,立馬恭恭敬敬地行禮問安就對瞭。不清楚對方的官銜,唯恐在稱呼上齣瞭差錯惹惱對方?不用緊張,隻需用眼睛掃一掃他們胸前自帶的“二維碼”就可以瞭——官服上不同的紋飾代錶的正是大清官員們的不同品級。

  另外還得叮囑兩句:等一下自由活動時,請你務必遵守各項法令,免得惹上官司,大清法度森嚴,可不是鬧著玩的;在舞文弄墨、抒情寫意時也需格外注意分寸,免得犯瞭忌諱。

  接著為你介紹一些最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且慢?哦,你已經計劃好瞭,先去紫禁城走走看看?額,這個嘛,恐怕不太方便。不過,盡管清朝皇帝大多是宅男,待在皇宮被護衛們守著一輩子不齣門,但你在康熙、乾隆年間還是有機會在五湖四海邂逅天子的,尤其是江南。說到這裏還得提醒一句,要是在江南真的遇到乾隆爺,你可韆萬不要聽信“天子此行是來尋歡作樂”這樣的荒謬流言,他可是正兒八經來考察地方工作的!

  要說在街上感受龍旗招展、人山人海的熱鬧,本朝在人氣方麵屬於曆代最佳,絕對包你滿意。要知道,清朝人口突破4億大關,去哪兒都是人擠人,基本不用擔心形單影隻走夜路,要提防的反而是摩肩接踵之下被擠掉瞭鞋子,那就有點難堪瞭。

  看得盡興之後,一定走纍瞭吧?那就在街邊找一傢小店,嘗嘗當代特色菜肴。你可以嘗到太祖皇帝努爾哈赤親手創製的“黃金肉”,色澤金黃但並不金貴,價格完全平民化;也可以放開肚子把乾隆最愛的“如意菜”吃得酸辣爽,辣椒你隨意加,絕不額外收費……酒足飯飽,突然想起:好不容易來瞭,是不是要淘點瓷器、字畫之類的奇珍異寶,好發個大財?至少你得確定手裏的這款琺琅彩是真品纔行吧。彆看“琺琅”聽上去特彆高端大氣上檔次,其實它源於西洋先進的“搪瓷”工藝。不過你不要驚訝,我們這個時代也是可以實現批量化生産的。比如,景德鎮官窯在乾隆六年就批量生産瞭42700件瓷器胚胎,一共花費9880兩白銀,平均一件隻要0.23兩……什麼,瓶底還刻瞭“順治五年製造”?勸你還是趁早放下這個贋品。

  行走在清朝,就讓我們用心去看看這個彆具特色的時代吧!



曆史的褶皺與現代的脈動:一部關於全球性變革與文化碰撞的史詩 書名: 寰宇風雲錄:從啓濛之光到信息洪流 作者: [虛構作者名,例如:林遠山] ---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王朝的興衰更迭,亦非詳述某一特定地理區域的曆史進程。相反,《寰宇風雲錄》是一部宏大敘事的曆史著作,它將目光投嚮瞭自十七世紀末期至二十一世紀初葉,全球範圍內發生的結構性變革、思想的爆炸性傳播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劇烈碰撞與融閤。全書以“連接性”和“斷裂性”為核心綫索,探討瞭人類社會如何在技術革命、全球貿易網絡的重塑以及普世價值觀念的興起中,完成瞭一次深刻的現代轉型。 本書的敘事邏輯脫離瞭傳統的國傢中心史觀,轉而采用“全球史”的視角,將歐洲的啓濛運動、美洲的獨立浪潮、亞洲的覺醒與抗爭、以及非洲的去殖民化進程,置於一個相互作用的、動態的場域中進行考察。 第一部分:理性的黎明與帝國的擴張(約 1688 年 – 1815 年) 本部分聚焦於“大轉型”的起點。我們首先深入解析瞭歐洲思想界的劇變——科學革命如何為啓濛運動奠定瞭認知基礎,以及洛剋、盧梭、康德等人的哲學思想如何係統性地挑戰瞭舊有的神權與君權結構。這不是單純的哲學史梳理,而是探討這些“理性之光”是如何外溢並滲透到政治實踐中的。 隨後,筆鋒轉嚮全球範圍內的權力重構。本書詳盡描繪瞭商業革命的深化,尤其是東印度公司的崛起及其對全球資源的重新分配機製。我們剖析瞭工業革命在英國的萌芽階段,如何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升級,而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組織方式和生産關係的重塑。同時,對“大西洋世界”的構建進行瞭細緻考察,重點分析瞭跨越種族和大陸的奴隸貿易、三角貿易體係對美洲新大陸社會結構的永久性影響,以及北美獨立戰爭如何成為第一個以啓濛思想為藍本實踐的政治實驗。本部分強調瞭此時期歐洲的科技與軍事優勢,是如何與全球殖民體係互為錶裏,共同驅動瞭早期全球化的進程。 第二部分:熔爐與鐵軌:現代性的擴張與本土的抵抗(約 1815 年 – 1914 年) 這一階段是全球化加速和帝國主義達到頂峰的時期。本書著重探討瞭工業文明的成熟及其對世界格局的塑造力。我們詳述瞭蒸汽機、電報和鐵路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壓縮瞭時間和空間,使得全球範圍內的商品、資本和信息流動成為可能。 重點研究領域包括: 1. 十九世紀的意識形態衝突: 民族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保守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傳播與變異。如何理解俾斯麥的鐵血政策與馬剋思主義對工人階級的動員,是理解這一時期政治氣候的關鍵。 2. “被開闢的世界”: 深入分析瞭列強瓜分世界的“新帝國主義”。本書不滿足於羅列殖民地,而是細緻考察瞭殖民地腹地所經曆的“強製現代化”過程,例如印度次大陸的土地製度改革、蘇伊士運河對全球貿易航綫的戰略意義,以及拉丁美洲在獲得獨立後如何陷入“依附型發展”的睏境。 3. 亞洲的覺醒與轉型: 詳細對比瞭日本明治維新(自上而下的成功模仿與國傢構建)與中國晚清(在內憂外患中的艱難求索與周期性改革嘗試)。這部分重點在於考察非西方社會在麵對西方霸權衝擊時,其文化韌性與製度適應性的錶現。 第三部分:危機的時代:世界大戰與意識形態的決裂(約 1914 年 – 1945 年) 本書將兩次世界大戰視為全球體係的內在矛盾爆發的結果,而非孤立的歐洲衝突。我們考察瞭全球資本主義的內在不平衡如何導緻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並著重分析瞭戰爭如何徹底顛覆瞭既有的國際秩序和權力分配。 隨後,筆鋒轉嚮戰後重建中的深刻斷裂: 革命的浪潮: 俄國十月革命及其理論如何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與自由資本主義競爭的現代化路徑。 經濟的崩潰與極端主義的興起: 深入分析瞭“大蕭條”對全球信任體係的瓦解,以及這種信任危機如何催生瞭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極端政治形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球性: 強調瞭太平洋戰場與歐洲戰場的相互關聯性,以及這場戰爭在技術層麵(如核武器的齣現)對人類自我毀滅能力的重新定義。 第四部分:冷戰的二元結構與全球南方(約 1945 年 – 1991 年) 冷戰時期被視為一種特殊的、長期的全球性“權力再平衡”狀態。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關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對峙,而是將重點放在瞭“第三世界”或“全球南方”的形成及其在兩大陣營夾縫中尋求獨立自主的曆史實踐。 去殖民化的曆史緊迫性: 詳細記錄瞭印度、印度尼西亞、非洲各國在二戰後迅速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以及他們如何在不結盟運動中試圖構建一個獨立於兩極格局的國際話語權。 意識形態的移植與變異: 考察瞭社會主義模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嘗試,以及美國推行的全球資本主義秩序(布雷頓森林體係)對發展中國傢經濟結構的塑造。 文化與科技的冷戰: 分析瞭太空競賽、核威懾理論如何滲透到大眾文化和教育體係中,塑造瞭整整一代人的世界觀。 第五部分:解體與重組:後冷戰時代的連接與碎片化(約 1991 年至今) 本書的最後部分探討瞭蘇聯解體後全球格局的劇烈變化。冷戰的結束並未帶來預期的“曆史的終結”,反而揭示瞭新的復雜性。 全球化的深度融閤與反衝: 研究瞭信息技術革命(互聯網、移動通信)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世界融閤成一個單一的經濟體。同時,深入分析瞭伴隨全球化而來的文化身份的焦慮、本地主義的復蘇,以及對跨國資本和文化霸權的質疑與抵抗。 非國傢行為體的崛起: 考察瞭跨國公司、恐怖主義網絡、國際非政府組織(NGOs)等非傳統行為體對傳統國傢主權構成的挑戰。 當下的迴響: 最後,本書審視瞭二十一世紀初全球麵臨的共同挑戰——氣候變化、資源分配不均、以及不同文明敘事之間的緊張關係,探討這些曆史遺留問題如何塑造我們對未來的理解。 --- 本書特色: 《寰宇風雲錄》的敘事風格兼具學術的嚴謹性與文學的張力。它通過對海量一手史料的整閤與批判性解讀,成功地將宏大的結構性分析與生動的個體命運描述相結閤。全書旨在引導讀者跳齣地域和時間的局限,理解現代世界的形成是一個充滿偶然性、衝突與共享經驗的復雜過程,揭示今日世界秩序的每一個角落,都烙印著過去數百年間全球性力量博弈的深刻印記。它不是對曆史事件的簡單羅列,而是對驅動人類社會轉型的核心動力的深層挖掘。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精準,讀起來讓人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完全不像傳統曆史著作那樣闆著臉孔灌輸知識。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將宏大的曆史脈絡與個體命運巧妙地編織在一起,使得那些帝王將相的故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的鮮活人物。我發現自己很容易就能沉浸到那種特定曆史時期的氛圍中去,呼吸著當時的空氣,感受著他們的喜怒哀樂。特彆是對某些重大曆史轉摺點的描寫,作者沒有采用簡單的二元對立分析,而是深入挖掘瞭當時社會思潮、經濟基礎與個人決策之間的復雜互動,那種深邃又不失流暢的筆觸,實在令人嘆服。它更像是一位博學的長者,帶著慈愛和洞察力,娓娓道來一段段波瀾壯闊的往事,讓人在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中,完成瞭對曆史本質的再認識。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那種帶著曆史厚重感和現代設計感的完美融閤,初次上手就讓人愛不釋手。封麵那種略微做舊的紙張質感,仿佛真的能觸摸到歲月的痕跡,而內頁的排版則清爽利落,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巧妙地穿插瞭大量高品質的插圖和地圖。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視覺呈現上的用心,那些復原的曆史場景的繪製,精準而富有感染力,讓人仿佛真的能“穿越”迴書中所描述的時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文字的想象中。光是翻閱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工藝品,體現瞭齣版方對曆史文化的那份敬畏與熱愛。從字體選擇到留白處理,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專業和匠心,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曆史敘述,變得生動立體起來。

評分

坦白說,我以前對某些曆史時期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限於刻闆印象,總覺得那是一個遙遠而模糊的階段。然而,這本書以一種近乎“考古學傢”的嚴謹和“講故事高手”的激情,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認知。它不僅僅是在迴顧過去,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入的時代診斷,對曆史進程中的選擇和影響進行瞭富有洞察力的反思。我發現自己不止一次停下來,對照著書中的分析,去審視我們當下社會的一些現象,曆史的藉鑒意義被作者挖掘得淋灕盡緻。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讓閱讀體驗升華瞭,它不再是單嚮的知識輸入,而是雙嚮的思維激發,引導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評分

我必須贊揚作者在史料運用上的那種“去蕪存菁”的功力,這一點對於非專業曆史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麵對浩如煙海的史籍,作者顯然進行瞭極為審慎的篩選和整閤,既保證瞭敘述的嚴謹性,又徹底擺脫瞭堆砌史料的冗餘感。你讀不到那些讓人頭暈目眩的年號和繁瑣的官職列錶,取而代之的是對關鍵事件和核心人物動機的精準剖析。這種處理方式,使得曆史的邏輯鏈條異常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觸該曆史時期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重點,構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的認知是立體且連貫的,而非零碎的知識點拼湊,這纔是真正優秀的曆史普及作品所應達到的高度。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於曆史“溫度”的捕捉能力。很多曆史書讀完後,隻留下對事件的記憶,但這本書卻讓人記住瞭“人”——那些生活在那個特定年代的普通百姓,他們的衣食住行、他們的睏惑與希望。作者在描述宮廷政變之餘,會花費筆墨去描繪市井生活的細節,那種對比産生的張力,極大地增強瞭曆史的真實感和親近感。我能清晰地想象齣當時街道上的喧囂,酒肆裏的談笑,以及普通傢庭麵對時代變遷時的不安與適應。這種對微觀世界的細緻描摹,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碑文,而是流淌的血液,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掙紮。這種兼具廣度和深度的敘述,著實令人拍案叫絕。

評分

孩子非常喜歡,質量好,快遞服務好,好棒,一直在京東買書,推薦!很適閤四年級學生看!

評分

百年經典精品收藏人文閱讀學術權威思想沉澱社會文化資深閱曆

評分

清宮戲看多瞭,有時總會想,如果自己活在那個時代會怎樣。這本書告訴瞭我答案,寫得妙趣橫生。超喜歡。

評分

好,內容詳盡,價格實在,好

評分

好,內容詳盡,價格實在,好

評分

《圖說天下·話說中國曆史(套裝共10冊)》以故事化的文本閱讀、多樣化的圖片錶現形式縱論韆鞦人物的成敗得失,記錄中國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全書通過精心選取的一韆多個曆史故事,引人入勝地再現瞭中國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明。全書曆史脈絡清晰,史實細節具體,文字簡潔生動,圖片豐富悅目,是一部有品位的曆史知識讀物和凝重的曆史百科全書。

評分

挺有意思的,給侄子買的,他自己挑的,買迴來就一頭埋進書房開始看。

評分

孩子非常喜歡,質量好,快遞服務好,好棒,一直在京東買書,推薦!很適閤四年級學生看!

評分

‘字跡整齊,沒有錯字,正版,好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