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作者文笔优美,将李清照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相夫治学的少妇时代、颠沛流离的老年时代等都作出描述,中间还穿插了她在不同时期的词作,词人形象跃然纸上。
愿向藕花深处醉
豆蔻梢头春意浓
少女情怀总是诗
我言秋日胜春朝
红杏枝头春意闹
拈花一笑醉红颜
金樽清酒且消愁
倚门回首嗅青梅
邂逅相从只有君
一番风露晓妆新
此花不与群花比
问郎花强妾貌强
君须怜我我怜君
离人心上秋意浓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未妨惆怅是清狂
思念绵绵无绝期
一种相思两处愁
为伊消得人憔悴
金屋无人见泪痕
不辞镜里朱颜瘦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夜阑犹剪灯花弄
谁家横笛吹浓愁
欲说还休多少事
东莱不似蓬莱远
至亲至疏是夫妻
伤心枕上三更雨
满目山河空念远
小楼昨夜又东风
可堪孤馆闭春寒
雨中芭蕉为我愁
落红满地秋千架
等闲变却故人心
可怜春似人将老
梧桐半死清霜后
十年生死两茫茫
梅花三弄泪千行
头白鸳鸯失伴飞
为谁憔悴损芳姿
不信人间有白头
酒阑歌罢玉尊空
西风催衬梧桐落
卷起重帘留晚照
落花风雨更伤春
骨冷魂清如梦醒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多情自古伤离别
玉箫声断人何处
寂寞空庭春欲晚
物是人非事事休
武陵人远锁秦楼
怀人愁对月华圆
山月不知人事改
冰骨清寒瘦一枝
尘烟如梦花事了
离人心上秋意浓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
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又是春去。寂寞深闺。
没想到遇到良人,竟使李清照花光所有运气。
那一年,芳菲有如林海,漫天飞舞的是青春的红。她就这样遇到了他,在她最美好的年华。原以为这命定的美好姻缘,才是刚刚开始。新婚宴尔,卿卿我我,正是你侬我侬。从不曾想,他会变成一个影子,从她的生命中暂时抽离——如此地决绝、迅疾。来不及看她对镜贴花黄,来不及为她画眉到黄昏,甚至来不及,暖她的身体,慰她的相思。
思念像一条饥渴的鱼儿,游遍她的发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诗词: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当他不在身边,她才懂得,以往那些惜春、愁春的情思,是多么单薄。只因一切尚且没有相思的对象,再深的眷念,也不过是惋惜春的早逝,流于俗表。而如今,锦绣的鸾床上放了他们两个人的被,每晚却注定只是她一人独睡。天色渐晚,屋内燃起灯火,跳动的烛光,不懂她对远方的牵绊。赵明诚啊赵明诚,上天若有意赐我锦绣爱情,为何又让你我分离?
剪不断的,是她思夫的愁绪。只是这人间,哪肯因为她的多情,就送来一段现世安稳?
事实上,人间多的是离散,现世少不了兵荒马乱。
这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所经历的第一次变故。因“元祐党人”事件。根据《宋史》的记载,“元祐党人”事件具体指的是以王安石变法集团为一方的改革派新党与以苏轼等为另一方反改革的旧党所进行的斗争。
元祐年末秋天,亲近旧党派的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与高太后不同,宋哲宗一上任就对新党投入极大信任,很快,新党人员得到提拔,被相继委以重任。而以苏轼为首的旧党一派则遭遇贬谪,其中包括秦观、黄庭坚等。
宋哲宗的弟弟宋徽宗即位之后,更加重任新党,从而对旧党彻底打压,力图一网打尽。由于蔡京此时正处于新党领袖地位,故而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当时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才华出众,又是蔡京的绝对拥护者,自然一路青云直上,官运亨通。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对赵家和李清照来说,原本该是一件喜乐的事情。但李清照的父亲因当时与苏轼等人来往甚密,故而被朝廷视为敌对,牵连归类至“元祐党人”中。事发之后,李清照写诗向赵挺之求救,恳请其念在联姻的亲情上出一把力,却为赵挺之所拒。他的心里,此时正酝酿着一个亲近皇室就此飞黄腾达的富贵梦。绝望之余,李清照写下“炙手可热心可寒”,从此与赵挺之关系甚淡。
……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也。”中华文坛几千年,其中的女词人寥寥无几,有才有貌又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千秋才女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翘楚。她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1987 年,国际天文学会选取15 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水星上面的15 座环形山,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仅凭诗词,她就可与苏轼、陆游、辛弃疾相媲美,与陶渊明、杜甫、李白、韩愈等各个时代风格的开创者比肩。她所创立的“易安体”,甚至连辛弃疾都仿而效之。她的《词论》在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灵秀聪慧,少有才名,并工书画,通晓金石,尤擅诗词,一支生花妙笔,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她爱花,爱酒,敢饮敢醉,敢爱敢恨,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男儿之豪气。她有过如诗的爱情、赌书泼茶的情趣,也经历了爱人离世、山河破碎、颠沛流离,发常人悲世之感慨,心怀家国与天下。“易安倜傥,有丈夫气。”在那个男子主导文坛的时代,她把酒赏花,将她的风骨诉诸文字。在那个偏安朝廷畏缩不前的年代,她凛然执笔、讽喻今古。
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欢愉,惹人爱慕,惹人驻足,惹人回望;亦有彻骨的悲凉,惹人慨叹,惹人怜惜,惹人心疼。千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没有消减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让她的绝妙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间曾有李易安,时光流转,她的词,她的人,就如同一坛佳酿,愈陈愈香。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枝花在宋代萌发,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飘散淡淡清香的诗笺上,有她的聪颖与傲骨,柔情与相思,坚强与悲戚……
她摇曳生姿地走来,行于汴京,行于青州,行于金华,行于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带来的是璀璨华章,锦瑟流年。她用沾满诗香的笔墨,描绘出一个春暖花开的人间。现在,让我们翻开一卷《漱玉词》,慢品其间,与这位远在宋朝的女子细细谈。
“半生烟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词传”——这书名本身就自带一种古典的韵味和深沉的情感,让我一眼就觉得它不一般。我一直对李清照这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充满了敬意,她的词作,无论是写少女情怀的娇俏,还是写离愁别绪的凄婉,都让我深深着迷。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李清照一生的故事,不仅仅停留在对她词作的表面解读,而是能够真正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我想知道,她是如何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用自己的才情闯出一番天地?她与丈夫赵明诚的爱情,究竟是怎样的浓烈与深情?书名中的“烟雨”和“桃花”,无疑是对她人生境遇的写照,我渴望了解,是什么样的“烟雨”让她的人生蒙上阴影,又是什么样的“桃花”曾照亮她的生命?这本书是否会描绘她晚年的孤寂与坚守?我希望它能以一种细腻、真实、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为我呈现一个鲜活立体的李清照,让我感受到她跨越千年的风骨与情怀。
评分《半生烟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词传》这个名字,让我感觉这本书充满了诗意和故事性。我一直对李清照这个才女很感兴趣,她的词读起来总是那么优美,而且充满了情感。我非常想了解她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她前半生的幸福生活,以及后来遭遇家国变故时的痛苦。这本书的书名,似乎暗示了她人生中有过美好的爱情,也有过不如意的经历,这让我很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描写她如何走上文学之路,她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以及她与当时其他文人的交往。我特别想知道,她是如何在丈夫去世、国家动荡的双重打击下,还能保持创作的热情,并且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词作。这本书的名字也让我联想到她词中的“烟雨”和“桃花”,这两种意象都带有浓厚的古典韵味,我期待作者能够将这些意象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巧妙地结合起来,呈现出一个立体而鲜活的人物形象。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传记,更能让我感受到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在那个时代所承受的压力和所展现出的坚韧。
评分《半生烟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词传》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充满了诗意与伤感,让我立刻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很欣赏李清照的词,她的文字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那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仿佛我也能感同身受。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这位传奇女词人的一生。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能够通过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她人生中那些重要的节点,比如她的少女时代,她与丈夫赵明诚的深厚感情,以及后来经历家国变故、丈夫离世的巨大痛苦。书名中的“烟雨”和“桃花”,让我猜测她的生命中一定有过如烟雨般缠绵的愁绪,也有过如桃花般绚烂的爱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这些,让我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李清照,一个在时代洪流中,依然坚持自我,用才情书写生命的女词人。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更加理解她词作的深意,感受她那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半生烟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词传》,光是听着就有一种莫名的哀婉与浪漫交织的感觉,仿佛能闻到淡淡的花香,又仿佛能感受到湿漉漉的烟雨笼罩。我特别喜欢这种能唤起读者想象的书名,它不是那种直白地告诉你“这本书讲了什么”的类型,而是留给了我们广阔的解读空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李清照那个风华绝代的时代,去感受她婉约词风的独特魅力,更想知道,在那些看似轻柔的笔触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是否如书名所言,她的生命中,有过如烟雨般缠绵悱恻的忧愁,也有过如桃花般绚烂绽放的爱情?我很想知道,她是如何在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里,用她的才情和坚韧,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我尤其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她与赵明诚之间的那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是纯粹的琴瑟和鸣,还是也伴随着世俗的无奈与考验?总之,光是这个书名,就已经足够吸引我,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那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属于李清照的,独一无二的“半生烟雨,半世桃花”。
评分我最近接触到一本叫做《半生烟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词传》的书,光听名字就很有画面感,勾起了我对这位宋代女词人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李清照的词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她的文字里有少女的娇憨,也有人妻的温婉,更有经历过世事变迁后的苍凉与坚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地挖掘她词作背后的心路历程,不仅仅是文字的解读,更希望能从她生活的时代背景、人际关系,甚至是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去理解她的创作。比如,她是如何在那个男权社会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艺术追求的?她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究竟是怎样的?那些关于金石盟约、关于故国之思的词句,是如何在她心中孕育出来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知心好友,娓娓道来李清照的一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才情飞扬,她的悲欢离合。我希望它能带领我穿越时空,与李清照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去感受她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无奈,也去体味她“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深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