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瞭一代“婉約詞宗”——李清照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作者文筆優美,將李清照天真爛漫的少女時代、相夫治學的少婦時代、顛沛流離的老年時代等都作齣描述,中間還穿插瞭她在不同時期的詞作,詞人形象躍然紙上。
願嚮藕花深處醉
豆蔻梢頭春意濃
少女情懷總是詩
我言鞦日勝春朝
紅杏枝頭春意鬧
拈花一笑醉紅顔
金樽清酒且消愁
倚門迴首嗅青梅
邂逅相從隻有君
一番風露曉妝新
此花不與群花比
問郎花強妾貌強
君須憐我我憐君
離人心上鞦意濃
雲中誰寄錦書來
未妨惆悵是清狂
思念綿綿無絕期
一種相思兩處愁
為伊消得人憔悴
金屋無人見淚痕
不辭鏡裏硃顔瘦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隻道是尋常
夜闌猶剪燈花弄
誰傢橫笛吹濃愁
欲說還休多少事
東萊不似蓬萊遠
至親至疏是夫妻
傷心枕上三更雨
滿目山河空念遠
小樓昨夜又東風
可堪孤館閉春寒
雨中芭蕉為我愁
落紅滿地鞦韆架
等閑變卻故人心
可憐春似人將老
梧桐半死清霜後
十年生死兩茫茫
梅花三弄淚韆行
頭白鴛鴦失伴飛
為誰憔悴損芳姿
不信人間有白頭
酒闌歌罷玉尊空
西風催襯梧桐落
捲起重簾留晚照
落花風雨更傷春
骨冷魂清如夢醒
人生若隻如初見
多情自古傷離彆
玉簫聲斷人何處
寂寞空庭春欲晚
物是人非事事休
武陵人遠鎖秦樓
懷人愁對月華圓
山月不知人事改
冰骨清寒瘦一枝
塵煙如夢花事瞭
離人心上鞦意濃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韆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乾,隻是無情緒。人何
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
又是春去。寂寞深閨。
沒想到遇到良人,竟使李清照花光所有運氣。
那一年,芳菲有如林海,漫天飛舞的是青春的紅。她就這樣遇到瞭他,在她最美好的年華。原以為這命定的美好姻緣,纔是剛剛開始。新婚宴爾,卿卿我我,正是你儂我儂。從不曾想,他會變成一個影子,從她的生命中暫時抽離——如此地決絕、迅疾。來不及看她對鏡貼花黃,來不及為她畫眉到黃昏,甚至來不及,暖她的身體,慰她的相思。
思念像一條飢渴的魚兒,遊遍她的發膚,於是就有瞭這樣的詩詞: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韆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乾,隻是無情緒。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當他不在身邊,她纔懂得,以往那些惜春、愁春的情思,是多麼單薄。隻因一切尚且沒有相思的對象,再深的眷念,也不過是惋惜春的早逝,流於俗錶。而如今,錦綉的鸞床上放瞭他們兩個人的被,每晚卻注定隻是她一人獨睡。天色漸晚,屋內燃起燈火,跳動的燭光,不懂她對遠方的牽絆。趙明誠啊趙明誠,上天若有意賜我錦綉愛情,為何又讓你我分離?
剪不斷的,是她思夫的愁緒。隻是這人間,哪肯因為她的多情,就送來一段現世安穩?
事實上,人間多的是離散,現世少不瞭兵荒馬亂。
這是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後所經曆的第一次變故。因“元祐黨人”事件。根據《宋史》的記載,“元祐黨人”事件具體指的是以王安石變法集團為一方的改革派新黨與以蘇軾等為另一方反改革的舊黨所進行的鬥爭。
元祐年末鞦天,親近舊黨派的高太後去世,宋哲宗親政。與高太後不同,宋哲宗一上任就對新黨投入極大信任,很快,新黨人員得到提拔,被相繼委以重任。而以蘇軾為首的舊黨一派則遭遇貶謫,其中包括秦觀、黃庭堅等。
宋哲宗的弟弟宋徽宗即位之後,更加重任新黨,從而對舊黨徹底打壓,力圖一網打盡。由於蔡京此時正處於新黨領袖地位,故而得到皇帝的賞識。而當時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纔華齣眾,又是蔡京的絕對擁護者,自然一路青雲直上,官運亨通。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這對趙傢和李清照來說,原本該是一件喜樂的事情。但李清照的父親因當時與蘇軾等人來往甚密,故而被朝廷視為敵對,牽連歸類至“元祐黨人”中。事發之後,李清照寫詩嚮趙挺之求救,懇請其念在聯姻的親情上齣一把力,卻為趙挺之所拒。他的心裏,此時正醞釀著一個親近皇室就此飛黃騰達的富貴夢。絕望之餘,李清照寫下“炙手可熱心可寒”,從此與趙挺之關係甚淡。
……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也。”中華文壇幾韆年,其中的女詞人寥寥無幾,有纔有貌又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詞人更是鳳毛麟角,韆鞦纔女李清照就是其中的翹楚。她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甚至成為太陽係當中一道獨特的風景:1987 年,國際天文學會選取15 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水星上麵的15 座環形山,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僅憑詩詞,她就可與蘇軾、陸遊、辛棄疾相媲美,與陶淵明、杜甫、李白、韓愈等各個時代風格的開創者比肩。她所創立的“易安體”,甚至連辛棄疾都仿而效之。她的《詞論》在文學批評史上也占據瞭很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齣身書香門第,靈秀聰慧,少有纔名,並工書畫,通曉金石,尤擅詩詞,一支生花妙筆,寫盡人生的美麗與哀愁。她愛花,愛酒,敢飲敢醉,敢愛敢恨,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男兒之豪氣。她有過如詩的愛情、賭書潑茶的情趣,也經曆瞭愛人離世、山河破碎、顛沛流離,發常人悲世之感慨,心懷傢國與天下。“易安倜儻,有丈夫氣。”在那個男子主導文壇的時代,她把酒賞花,將她的風骨訴諸文字。在那個偏安朝廷畏縮不前的年代,她凜然執筆、諷喻今古。
從“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從“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到“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到“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她的一生,既有真心的歡愉,惹人愛慕,惹人駐足,惹人迴望;亦有徹骨的悲涼,惹人慨嘆,惹人憐惜,惹人心疼。韆年的風吹雨打,不但沒有消減李清照的魅力,反而讓她的絕妙佳作隨著歲月的流逝大放光彩。世間曾有李易安,時光流轉,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一壇佳釀,愈陳愈香。
“詞苑韆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這枝花在宋代萌發,絢爛瞭中國詩詞的整個花季。飄散淡淡清香的詩箋上,有她的聰穎與傲骨,柔情與相思,堅強與悲戚……
她搖曳生姿地走來,行於汴京,行於青州,行於金華,行於中華五韆年的燦爛文化,帶來的是璀璨華章,錦瑟流年。她用沾滿詩香的筆墨,描繪齣一個春暖花開的人間。現在,讓我們翻開一捲《漱玉詞》,慢品其間,與這位遠在宋朝的女子細細談。
《半生煙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詞傳》這個名字,讓我感覺這本書充滿瞭詩意和故事性。我一直對李清照這個纔女很感興趣,她的詞讀起來總是那麼優美,而且充滿瞭情感。我非常想瞭解她的人生經曆,特彆是她前半生的幸福生活,以及後來遭遇傢國變故時的痛苦。這本書的書名,似乎暗示瞭她人生中有過美好的愛情,也有過不如意的經曆,這讓我很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描寫她如何走上文學之路,她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哪裏,以及她與當時其他文人的交往。我特彆想知道,她是如何在丈夫去世、國傢動蕩的雙重打擊下,還能保持創作的熱情,並且寫齣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詞作。這本書的名字也讓我聯想到她詞中的“煙雨”和“桃花”,這兩種意象都帶有濃厚的古典韻味,我期待作者能夠將這些意象與李清照的人生經曆巧妙地結閤起來,呈現齣一個立體而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傳記,更能讓我感受到李清照作為一個女性,在那個時代所承受的壓力和所展現齣的堅韌。
評分《半生煙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詞傳》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很有故事感,充滿瞭詩意與傷感,讓我立刻對其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很欣賞李清照的詞,她的文字總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那種細膩的情感錶達,仿佛我也能感同身受。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瞭解這位傳奇女詞人的一生。我希望它能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能夠通過生動的筆觸,勾勒齣她人生中那些重要的節點,比如她的少女時代,她與丈夫趙明誠的深厚感情,以及後來經曆傢國變故、丈夫離世的巨大痛苦。書名中的“煙雨”和“桃花”,讓我猜測她的生命中一定有過如煙雨般纏綿的愁緒,也有過如桃花般絢爛的愛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細緻地描繪這些,讓我看到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李清照,一個在時代洪流中,依然堅持自我,用纔情書寫生命的女詞人。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更加理解她詞作的深意,感受她那穿越時空的獨特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半生煙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詞傳》,光是聽著就有一種莫名的哀婉與浪漫交織的感覺,仿佛能聞到淡淡的花香,又仿佛能感受到濕漉漉的煙雨籠罩。我特彆喜歡這種能喚起讀者想象的書名,它不是那種直白地告訴你“這本書講瞭什麼”的類型,而是留給瞭我們廣闊的解讀空間。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李清照那個風華絕代的時代,去感受她婉約詞風的獨特魅力,更想知道,在那些看似輕柔的筆觸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是否如書名所言,她的生命中,有過如煙雨般纏綿悱惻的憂愁,也有過如桃花般絢爛綻放的愛情?我很想知道,她是如何在那個男權至上的社會裏,用她的纔情和堅韌,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我尤其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她與趙明誠之間的那段纔子佳人的故事,是純粹的琴瑟和鳴,還是也伴隨著世俗的無奈與考驗?總之,光是這個書名,就已經足夠吸引我,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尋那隱藏在字裏行間的,屬於李清照的,獨一無二的“半生煙雨,半世桃花”。
評分“半生煙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詞傳”——這書名本身就自帶一種古典的韻味和深沉的情感,讓我一眼就覺得它不一般。我一直對李清照這位纔華橫溢的宋代女詞人充滿瞭敬意,她的詞作,無論是寫少女情懷的嬌俏,還是寫離愁彆緒的淒婉,都讓我深深著迷。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李清照一生的故事,不僅僅停留在對她詞作的錶麵解讀,而是能夠真正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我想知道,她是如何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用自己的纔情闖齣一番天地?她與丈夫趙明誠的愛情,究竟是怎樣的濃烈與深情?書名中的“煙雨”和“桃花”,無疑是對她人生境遇的寫照,我渴望瞭解,是什麼樣的“煙雨”讓她的人生濛上陰影,又是什麼樣的“桃花”曾照亮她的生命?這本書是否會描繪她晚年的孤寂與堅守?我希望它能以一種細膩、真實、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為我呈現一個鮮活立體的李清照,讓我感受到她跨越韆年的風骨與情懷。
評分我最近接觸到一本叫做《半生煙雨,半世桃花:李清照詞傳》的書,光聽名字就很有畫麵感,勾起瞭我對這位宋代女詞人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李清照的詞有一種特彆的力量,她的文字裏有少女的嬌憨,也有人妻的溫婉,更有經曆過世事變遷後的蒼涼與堅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挖掘她詞作背後的心路曆程,不僅僅是文字的解讀,更希望能從她生活的時代背景、人際關係,甚至是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去理解她的創作。比如,她是如何在那個男權社會中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藝術追求的?她與趙明誠的愛情故事究竟是怎樣的?那些關於金石盟約、關於故國之思的詞句,是如何在她心中孕育齣來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知心好友,娓娓道來李清照的一生,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她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感受到她的喜怒哀樂,她的纔情飛揚,她的悲歡離閤。我希望它能帶領我穿越時空,與李清照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去感受她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無奈,也去體味她“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深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