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乒乓球运动教程:基本理论与技战术》分为基本理论篇和基本技战术篇,主要介绍了乒乓球运动历史与文化、乒乓球器材与规则的演变、乒乓球基本理论、乒乓球类型打法的发展以及乒乓球技术、战术和双打等内容。
《现代乒乓球运动教程:基本理论与技战术》在传承原有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注重汲取和参考了国内外乒乓球研究的新成果;在教材编写体系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继承和发扬了乒乓球传统文化;增加了乒乓球器材与规则演变过程的内容;把技术分为进攻型、控制型、防守型,在三项技术里又分为正手技术和反手技术,增加横拍和直拍横打的技术打法内容,更好地体现了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建立了完整的乒乓球战术体系。
《现代乒乓球运动教程:基本理论与技战术》适用于各院校和高校乒乓球专项教学使用,也可对社会读者提供学习和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基本理论篇
第一章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
第一节 乒乓球运动的起源
第二节 乒乓球游戏的发展
第三节 乒乓球运动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 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概况
第一节 乒乓球运动在中国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节 中国乒乓球队的成长过程
第三章 乒乓球运动的技术发展趋势
第四章 乒乓球器材与规则发展概况
第一节 乒乓球器材发展史
第二节 乒乓球竞赛规则发展史
第五章 乒乓球器材介绍与服装要求
第一节 球与球拍
第二节 球台与球网
第三节 场地
第四节 胶水
第五节 服装要求
第六章 乒乓球基本理论
第一节 乒乓球的常用术语
第二节 乒乓球的五大要素
第三节 乒乓球的握拍方法
第四节 乒乓球的基本站位与准备姿势
第五节 乒乓球击球的基本环节与动作结构
第六节 乒乓球类型打法
第七节 乒乓球的步法
基本技战术篇
第七章 进攻型技术
第一节 正手技术
第二节 反手技术
第八章 控制型技术
第一节 正手技术
第二节 反手技术
第九章 防御型技术
第一节 正手技术
第二节 反手技术
第十章 发球技术
第一节 上旋发球
第二节 下旋发球
第三节 侧旋发球
第四节 逆旋转发球
第五节 高抛发球
第六节 下蹲发球
第十一章 乒乓球接发球策略
第一节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方法与应用
第十二章 乒乓球战术
第一节 乒乓球战术的概念
第二节 乒乓球战术的构成
第三节 乒乓球战术体系
第十三章 乒乓球双打
第一节 乒乓球双打的概念
第二节 乒乓球双打的配对
第三节 乒乓球双打的战术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乒乓球运动作为我国最具优势的竞技体育项目,几十年来在世界乒坛一直保持长盛不衰,其核心就是坚持发展与创新,乒乓球的技战术在近几年里发展尤为迅速。
《现代乒乓球运动教程——基本理论与技战术》(以下简称“本教材”)紧扣专项教学内容,对所有授课内容按照授课进度进行重新编排与整合,删除了与教学无关的内容,改进了教学内容,极大地提升了乒乓球理论知识内容,使之符合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本教材增加了乒乓球运动历史与文化,讲究结合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乒乓球文化的具体表现,介绍中国乒乓球运动成长的艰难过程及辉煌成就,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继承和发扬乒乓球传统文化,还增加了乒乓球器材与规则发展概况,将乒乓球器材与服装要求单独列为一个篇章,并列入了本科乒乓球专项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更新了目前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对所有器材的最新要求与规定,让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和学习到最新的乒乓球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根据体育院校对乒乓球专项学生的授课要求,在教材编排上将技术分为进攻型、控制型、防守型,在三项技术里又分为正手技术和反手技术。乒乓球类型打法一直提倡百花齐放,虽然现今以横拍打法为主体,但也要突出中国特色直拍的先进打法。所以,在本教材中会详细地阐述这一系列的技术内容,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横拍类技术和直拍横打类技术的内容,并删减目前几乎不再使用的技术动作,从而更好地体现现代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在“第十二章乒乓球战术”中,摒弃了老一代教材中的战术分类,如搓攻战术、对攻战术、拉攻战术等,这种分类方法割裂了乒乓球的战术体系,忽略了乒乓球运动中的互相制约因素,没有联系前后作用。本教材明确了运动战术、乒乓球战术的定义;根据乒乓球运动诊断分析方法以及实践经验,建立了完整的乒乓球战术体系;在战术体系中分层次讨论,阐述了乒乓球战术组成的环节。
在“第十三章乒乓球双打”中,对双打的概念、特点、配对、跑位、战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有所更新。将双打的配对与站位、跑位结合起来加以解释,并配有图片、文字说明。在双打战术方面,强调了四轮球的战术过程,通过“前四拍”和“相持”阶段分类并阐述战术特点和战术实施过程。
在编写本教材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乒乓球队原总教练刘国梁、原女队主教练孔令辉,男女队主管教练和男女队四大主力运动员以及上海体育学院前任院长章建成教授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本教材编写工作是由中国乒乓球学院老师共同完成,教材小组成员有施之皓、王艳、朱玲、李荣芝、完好、柳瑞芝、周海宁、黄文文8人。由于编者水平和时间的有限,教材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乒乓之境:从零到卓越的进阶之路》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体育浪潮中,乒乓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无数热爱者。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智力与体能的较量,是一种速度与技巧的艺术。本书《乒乓之境:从零到卓越的进阶之路》,旨在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特别是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但渴望突破瓶颈的进阶者,提供一条清晰、系统、科学的学习路径。我们不承诺速成,只引导你走进乒乓球的真正殿堂,领略其深邃的魅力,掌握其精妙的技艺,最终在球台之上挥洒自如,达到属于自己的“卓越”之境。 本书内容涵盖了乒乓球运动的核心要素,从最基础的理论认知,到全面实用的技战术运用,力求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我们相信,理解运动的本质是掌握技艺的前提,而熟练的技战术则是展现运动魅力的载体。因此,本书的结构设计,便是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展开。 第一篇:乒乓世界的基石——理论认知与准备 任何一项精妙的技艺,都离不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篇中,我们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内在逻辑。 第一章: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我们将简要回顾乒乓球从一项室内游戏演变为全球性体育赛事的历程,让读者了解其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这不是枯燥的历史罗列,而是通过回顾经典赛事、传奇人物,体会这项运动的演进和生命力,激发读者对乒乓球更深层次的认同感。 第二章:理解球台、球拍与乒乓球 看似简单的器材,实则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原理和设计巧思。我们将详细介绍球台的尺寸、材质、弹性标准,球拍的构造、胶皮的种类及其对击球的影响,以及乒乓球的重量、大小、材质和飞行特性。深入理解这些基本要素,是掌握击球、控制球以及适应不同比赛环境的前提。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示,解释这些器材如何影响球的旋转、速度和落点,为后续的技战术学习打下科学基础。 第三章:人体运动学与乒乓球专项训练 乒乓球是一项对身体协调性、反应速度、爆发力、耐力以及柔韧性要求极高的运动。本章将从人体运动学的角度,分析乒乓球运动中的关键发力机制,如腰腹的转动、腿部的蹬地、手臂的挥动等。我们将介绍一些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法,包括力量训练(核心肌群、下肢力量、手臂力量)、速度与反应训练(敏捷梯、标志筒、反应球)、柔韧性训练(拉伸、瑜伽)以及心肺耐力训练。这些训练方法将以实操性为导向,提供具体的动作示范和训练计划建议,帮助读者打造强健的体魄,为高强度的比赛和训练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 第四章:心理素质的磨砺与培养 乒乓球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理的博弈。面对快速变化的球路,如何保持冷静?在关键时刻如何顶住压力?如何克服失误带来的沮丧?本章将探讨乒乓球运动中的常见心理障碍,并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正念训练、目标设定、情绪管理、专注力训练等。我们将分享一些顶尖运动员的心理案例,让读者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成为一名更强大的对手。 第二篇:技艺之精雕细琢——基本功与核心技术 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的基本功是通往高水平的必由之路。本篇将逐一剖析乒乓球的核心技术,并提供系统化的训练方法。 第五章:握拍与站位——一切的起点 正确的握拍是所有击球动作的基础。我们将详细介绍正手握拍、反手握拍以及一些特殊握拍方式的优缺点,并指导读者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握拍方式。站位同样至关重要,我们将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最佳站位选择,以及如何通过步法调整来实现快速有效的站位转换。 第六章:基本击球技术——从“上手”到“精通” 正手攻球: 这是乒乓球中最常用的得分手段。我们将深入讲解正手攻球的引拍、挥拍、触球、随挥等环节,强调发力要点和击球时机。从最基础的快攻,到带有弧线和旋转的拉球,我们将层层递进,指导读者掌握不同类型的正手攻球。 反手攻球: 反手技术在现代乒乓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将剖析反手攻球的动作要领,包括身体的协调发力、拍面的控制以及如何利用反手进行衔接和进攻。 搓球与削球: 防御性的技术同样不容忽视。我们将详细讲解搓球的拍面角度、击球部位以及如何制造不同的下旋和不转球,以及削球的动作要领和发力技巧,帮助读者掌握控球和消耗对手的能力。 第七章:旋转的奥秘——理解与运用 旋转是乒乓球的灵魂。本章将深入探讨上旋、下旋、侧旋以及不转球的产生原理和特点。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识别来球的旋转,如何判断击球点,以及如何利用不同旋转来制造变化,让对手失误或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从制造旋转到适应旋转,我们将提供一系列专项练习,帮助读者真正理解并驾驭旋转的艺术。 第八章:步法的重要性——连贯动作的血脉 精妙的步法是实现连续、高质量击球的关键。我们将讲解乒乓球中最核心的几种步法:并步、交叉步、碎步、侧身步等。我们将强调步法与击球的结合,如何通过步法调整来获得最佳击球点,以及如何快速回到中心位置。本书将提供多种步法训练组合,帮助读者将步法融入到实战中。 第九章:发球与接发球——比赛的开端与转折 发球是比赛的第一次主动进攻,接发球则是化解对手攻势的关键。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发球的技术要领,包括旋转的发球、速度的发球、落点刁钻的发球,以及如何根据对手特点进行发球的变化。同时,我们将深入讲解接发球的策略,如何判断发球旋转,如何摆短、劈长、挑打,以及如何通过接发球来转守为攻。 第三篇:战术的博弈与升华——实战策略与进阶技巧 技术是基础,战术是灵魂。在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如何将技术转化为有效的得分手段,如何解读比赛,如何与对手周旋,将是本书的重点。 第十章:单打战术体系 我们将从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相持中的变化、反击与防守反击等多个维度,构建完整的单打战术体系。我们将分析不同技术特点的对手,以及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制定针对性的战术。例如,如何利用正手强攻压制对手的弱点,如何用旋转变化迷惑对手,如何通过步法和落点变化来消耗对手。 第十一章:双打配合的艺术 双打是对个人技术、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的综合考验。我们将深入讲解双打中的基本站位、轮转以及各种配合战术,包括常见的发接发配合、前后站位、左右站位以及如何通过默契的配合来压制对手。本书将提供实用的双打训练模式,帮助读者提升双打意识和配合能力。 第十二章:比赛中的心理调适与应变 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本章将聚焦于比赛中的实际情况,指导读者如何在落后时不气馁,在领先时不骄傲,如何在关键分上保持冷静,如何分析对手的心理变化并加以利用。我们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应变策略,帮助读者在瞬息万变的比赛中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第十三章:如何分析对手与制定策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章将教授读者如何通过观察对手的站位、击球习惯、技术特点等来分析对手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比赛策略。我们将提供一些比赛录像分析的技巧,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学习和改进。 第十四章:现代乒乓球技术发展趋势与个人风格的塑造 乒乓球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将在本章中探讨当前国际乒坛的主流技术和战术趋势,例如弧圈球技术的提升、发接发技术的革新、以及快攻结合弧圈的运用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鼓励读者结合自身特点,学习借鉴,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打法风格,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飞跃。 结语:迈向卓越,永不止步 《乒乓之境:从零到卓越的进阶之路》并非一本终结性的教程,它更像是一扇开启你乒乓球无限可能的大门。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你能够建立起对乒乓球运动的系统认知,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理解精妙的战术运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你能在这项充满乐趣与挑战的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不断突破自我,在乒乓的世界里,找到属于你的“卓越”之境,并在这条道路上,永不止步。 本书语言平实,案例丰富,图文并茂,力求为每一位乒乓球爱好者提供最实用、最易懂的学习体验。无论你是刚刚拿起球拍的新手,还是渴望更进一步的业余爱好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宝藏。让我们一起,走进乒乓的殿堂,感受这项运动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