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集,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作品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充分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的时代精神。《草叶集》之名得于本诗集中的一句话:“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诗篇正如其名,展现着美国土地之上长满的芳草,生机勃勃地进发出惑人的清香之息。书中收录了惠特曼从1855年初版的十二首诗发展到1892年的401首诗,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时代和国家的面貌。这不仅是他的个人史诗,也是十九世纪美国的史诗。惠特曼诗歌的艺术风格和传统的诗体大不相同,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就内容来说,这首诗几乎包括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是作者重要的诗歌之一。
沃尔特·惠特曼(Wdlt Whitman,1819—1892),美国现代诗歌之父,美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惠特曼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只读过几年小学。为了谋求生计,先后从事过排字工人、小学教师、新闻工作者、地方报纸编辑、木工、泥水匠等各种工作。惠特曼从1839年起开始文学创作,写一些短诗,同时参加当地的政治活动。先后担任《纽约曙光》、《布洛克林每日鹰报》、《自由民报》的编辑、主编,终因政见不合而于1840年离开新闻界。从1850年起,惠特曼一面从事体力劳动,一面展开了他的诗歌创作。其代表作品是他的第一部诗集《草叶集》。惠特曼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自由体诗,这种风格的诗以民主的内容、革新的形式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诗坛。 1873年,惠特曼不幸患半身不遂症,迁居新泽西州卡姆登养病。1892年,惠特曼病重去世。
1. Inscriptions
2. Starting From Paumanok
3. Song Of Myself
4. Children Of Adam
5. Calamus
6. Salut Au Monde!
7. Song Of The Open Road
8. Crossing Brooklyn Ferry
9. Song Of The Answerer
10. Our Old Feuillage
11. A Song Of Joys
12. Song Of The BroadAxe
13. Song Of The Exposition
14. Song Of The RedwoodTree
15. A Song For Occupations
16. A Song Of The Rolling Earth
17. Birds Of Passage
18. A Broadway Pageant
19. SeaDrift
20. By The Roadside
21. DrumTaps
22. Memories Of President Lincoln
23. By Blue Ontario’s Shore
24. Autumn Rivulets
25. Proud Music Of The Storm
26. Passage To India
27. Prayer Of Columbus
28. The Sleepers
29. To Think Of Time
30. Whispers Of Heavenly Death
31. Thou Mother With Thy Equal Brood
32. From Noon To Starry Night
33. Songs Of Parting
34. Sands At Seventy
35. GoodBye My Fancy
这本《草叶集》的英文原版,说实话,刚翻开的时候,我有点不知所措。惠特曼的诗歌语言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初次踏入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那种扑面而来的生命力和狂野的自由感,一下子就把我卷了进去。他不像那些传统诗人那样拘泥于工整的格律和精致的意象,他用的是一种近乎于“宣言”的口吻,大声宣告着自我、宣告着美国,宣告着人类的身体和灵魂。我尤其欣赏他在描述日常事物时的那种近乎虔诚的态度,无论是码头工人挥汗如雨的景象,还是广袤平原上风吹草低的宁静,在他笔下都获得了史诗般的重量。读起来,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那种情感的冲击力太强,仿佛我真的站在他所描绘的那个场景中,呼吸着他呼吸的空气。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它教我如何用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个“我”和每一个“你”,将个体融入到更宏大的宇宙洪流之中。那种无边无际的包容性,真的令人震撼,它让我重新思考“诗歌”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自由奔放的节奏,但一旦沉浸其中,就再也无法自拔,它彻底改变了我对现代诗歌的认知和期待。
评分我得承认,最初接触这本《草叶集》英文原著,是出于一种“朝圣”的心态,毕竟它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撼动。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却远比我想象的要“粗粝”得多。它不是那种可以捧着热茶、窝在沙发里慢慢品味的甜美读物,它更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马拉松,需要你调动全身的精气神去跟上作者那近乎失控的、涌动的叙述。惠特曼的那些长句,简直像河流决堤,一泻千里,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毫不相关的意象——从城市喧嚣到星辰大海,从政治会议到私密情感,一切都被他并置在一起,构建出一个无比复杂的、充满矛盾却又无比和谐的“整体”。这种“包罗万象”的手法,初看之下容易让人感到凌乱,但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他试图将所有生命经验纳入“自我”这个容器的宏大抱负。我最喜欢他那种近乎宗教般的对身体的赞美,完全没有羞赧或遮掩,这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无疑是石破天惊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在场感”,你不是在“读”诗,而是在“经历”一场宏大的生命事件。
评分对于一个习惯了精炼和象征的读者来说,《草叶集》的语言风格无疑是一种颠覆。它坦率得近乎粗野,没有太多雕琢的词汇,但每一个词语都像是被锤打过一样,带着力量和温度。我花了大量时间去对照一些生僻的俚语和当时特有的北美语境,才能真正理解某些段落的深层含义。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关于“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都在他那无界限的诗行中交织在一起。他不断地重复和强调,不是因为词汇贫乏,而是他想确保那个“信息”被彻底地植入读者的意识深处。我尤其沉迷于他那些充满个人化、近乎自恋的独白,但奇怪的是,这种极端的个人化,最终却导向了最普世的同情和理解。它要求读者放下固有的审美标准,用一种更原始、更接纳的态度去面对文本。每一次重读,都会发现新的层次,仿佛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活着的、不断生长的有机体,永远无法被完全定义。
评分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草叶集》给我的感受,那大概是“解放”。在阅读过程中,我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头脑中那些僵化的界限正在瓦解。惠特曼似乎拥有某种魔力,他能将最卑微的事物提升到神圣的高度,同时又将最宏大的概念拉回到最朴素的日常经验中。这种张力构建了他诗歌的独特魅力。我不是一个容易被“煽动”的读者,但他的文字具有一种不容置疑的真诚,仿佛他所有的文字都来自于灵魂深处最未经粉饰的源头。他的叙事视角不断地在“我”和“我们”之间切换,这种无缝的转换,深刻地体现了他对万物一体的信仰。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本身就极具实验性,长短句的交错,段落的疏密变化,都服务于他诗歌情绪的起伏跌宕。它不是一本让你轻松获得答案的书,而是一本让你开始问出更好问题的书。它教会我,真正的伟大,往往藏在最坦诚、最不加修饰的自我表达之中。
评分阅读这本英文原版,就像是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惠特曼的时代背景和我的当下世界有着巨大的鸿沟,但我发现,他所探讨的核心议题——身份的构建、民主的理想、个体的价值,乃至对死亡的超越——至今依然尖锐而 актуальный(及时的)。我不得不说,翻译版本往往会“驯化”掉原著中那种特有的、粗粝的“美国味道”,只有原汁原味地阅读,才能体会到那种磅礴的、带有开拓者精神的语势。他的诗句常常打破常规的语法结构,那样的句式仿佛是为了适应他那奔腾不息的思绪而特别“发明”出来的,充满了即兴的活力和不可复制的韵律感。有时候,我甚至会尝试模仿他的节奏大声朗读,那种感觉就像是亲自站在布鲁克林或长岛的海岸边,对着广阔的天地呼喊。这本书不是用来被“理解”的,而是用来被“感受”和“接纳”的,它挑战的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阅读习惯,迫使我们接受一种更广阔、更少评判的生命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