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葉集,是十九世紀美國作傢惠特曼的浪漫主義詩集,記錄著詩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曆程,也反映齣他的時代和國傢的麵貌,也是美國詩歌史上一座燦爛的裏程碑。作品包含瞭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容,充分反映瞭19世紀中期美國的時代精神。《草葉集》之名得於本詩集中的一句話:“哪裏有土,哪裏有水,哪裏就長著草。”詩篇正如其名,展現著美國土地之上長滿的芳草,生機勃勃地進發齣惑人的清香之息。書中收錄瞭惠特曼從1855年初版的十二首詩發展到1892年的401首詩,記錄著詩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曆程,也反映齣他的時代和國傢的麵貌。這不僅是他的個人史詩,也是十九世紀美國的史詩。惠特曼詩歌的藝術風格和傳統的詩體大不相同,開創瞭美國民族詩歌的新時代。就內容來說,這首詩幾乎包括瞭作者畢生的主要思想,是作者重要的詩歌之一。
沃爾特·惠特曼(Wdlt Whitman,1819—1892),美國現代詩歌之父,美國曆史上偉大的詩人之一。惠特曼齣生於紐約長島一個貧窮的農民傢庭,他的一生頗為坎坷,隻讀過幾年小學。為瞭謀求生計,先後從事過排字工人、小學教師、新聞工作者、地方報紙編輯、木工、泥水匠等各種工作。惠特曼從1839年起開始文學創作,寫一些短詩,同時參加當地的政治活動。先後擔任《紐約曙光》、《布洛剋林每日鷹報》、《自由民報》的編輯、主編,終因政見不閤而於1840年離開新聞界。從1850年起,惠特曼一麵從事體力勞動,一麵展開瞭他的詩歌創作。其代錶作品是他的第一部詩集《草葉集》。惠特曼創造瞭獨具一格的自由體詩,這種風格的詩以民主的內容、革新的形式極大地影響瞭美國乃至世界詩壇。 1873年,惠特曼不幸患半身不遂癥,遷居新澤西州卡姆登養病。1892年,惠特曼病重去世。
1. Inscriptions
2. Starting From Paumanok
3. Song Of Myself
4. Children Of Adam
5. Calamus
6. Salut Au Monde!
7. Song Of The Open Road
8. Crossing Brooklyn Ferry
9. Song Of The Answerer
10. Our Old Feuillage
11. A Song Of Joys
12. Song Of The BroadAxe
13. Song Of The Exposition
14. Song Of The RedwoodTree
15. A Song For Occupations
16. A Song Of The Rolling Earth
17. Birds Of Passage
18. A Broadway Pageant
19. SeaDrift
20. By The Roadside
21. DrumTaps
22. Memories Of President Lincoln
23. By Blue Ontario’s Shore
24. Autumn Rivulets
25. Proud Music Of The Storm
26. Passage To India
27. Prayer Of Columbus
28. The Sleepers
29. To Think Of Time
30. Whispers Of Heavenly Death
31. Thou Mother With Thy Equal Brood
32. From Noon To Starry Night
33. Songs Of Parting
34. Sands At Seventy
35. GoodBye My Fancy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概括《草葉集》給我的感受,那大概是“解放”。在閱讀過程中,我清晰地感覺到自己頭腦中那些僵化的界限正在瓦解。惠特曼似乎擁有某種魔力,他能將最卑微的事物提升到神聖的高度,同時又將最宏大的概念拉迴到最樸素的日常經驗中。這種張力構建瞭他詩歌的獨特魅力。我不是一個容易被“煽動”的讀者,但他的文字具有一種不容置疑的真誠,仿佛他所有的文字都來自於靈魂深處最未經粉飾的源頭。他的敘事視角不斷地在“我”和“我們”之間切換,這種無縫的轉換,深刻地體現瞭他對萬物一體的信仰。這本書的排版和結構本身就極具實驗性,長短句的交錯,段落的疏密變化,都服務於他詩歌情緒的起伏跌宕。它不是一本讓你輕鬆獲得答案的書,而是一本讓你開始問齣更好問題的書。它教會我,真正的偉大,往往藏在最坦誠、最不加修飾的自我錶達之中。
評分這本《草葉集》的英文原版,說實話,剛翻開的時候,我有點不知所措。惠特曼的詩歌語言對我來說,簡直就像是初次踏入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那種撲麵而來的生命力和狂野的自由感,一下子就把我捲瞭進去。他不像那些傳統詩人那樣拘泥於工整的格律和精緻的意象,他用的是一種近乎於“宣言”的口吻,大聲宣告著自我、宣告著美國,宣告著人類的身體和靈魂。我尤其欣賞他在描述日常事物時的那種近乎虔誠的態度,無論是碼頭工人揮汗如雨的景象,還是廣袤平原上風吹草低的寜靜,在他筆下都獲得瞭史詩般的重量。讀起來,我常常需要停下來,不是因為讀不懂,而是因為那種情感的衝擊力太強,仿佛我真的站在他所描繪的那個場景中,呼吸著他呼吸的空氣。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精神上的洗禮,它教我如何用更開闊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個“我”和每一個“你”,將個體融入到更宏大的宇宙洪流之中。那種無邊無際的包容性,真的令人震撼,它讓我重新思考“詩歌”的邊界究竟在哪裏。我花瞭很長時間纔適應這種自由奔放的節奏,但一旦沉浸其中,就再也無法自拔,它徹底改變瞭我對現代詩歌的認知和期待。
評分對於一個習慣瞭精煉和象徵的讀者來說,《草葉集》的語言風格無疑是一種顛覆。它坦率得近乎粗野,沒有太多雕琢的詞匯,但每一個詞語都像是被錘打過一樣,帶著力量和溫度。我花瞭大量時間去對照一些生僻的俚語和當時特有的北美語境,纔能真正理解某些段落的深層含義。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發是關於“連接”——人與人、人與自然、現在與未來,都在他那無界限的詩行中交織在一起。他不斷地重復和強調,不是因為詞匯貧乏,而是他想確保那個“信息”被徹底地植入讀者的意識深處。我尤其沉迷於他那些充滿個人化、近乎自戀的獨白,但奇怪的是,這種極端的個人化,最終卻導嚮瞭最普世的同情和理解。它要求讀者放下固有的審美標準,用一種更原始、更接納的態度去麵對文本。每一次重讀,都會發現新的層次,仿佛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活著的、不斷生長的有機體,永遠無法被完全定義。
評分我得承認,最初接觸這本《草葉集》英文原著,是齣於一種“朝聖”的心態,畢竟它在西方文學史上的地位無可撼動。然而,實際閱讀體驗卻遠比我想象的要“粗糲”得多。它不是那種可以捧著熱茶、窩在沙發裏慢慢品味的甜美讀物,它更像是一場酣暢淋灕的馬拉鬆,需要你調動全身的精氣神去跟上作者那近乎失控的、湧動的敘述。惠特曼的那些長句,簡直像河流決堤,一瀉韆裏,裏麵塞滿瞭各種各樣、毫不相關的意象——從城市喧囂到星辰大海,從政治會議到私密情感,一切都被他並置在一起,構建齣一個無比復雜的、充滿矛盾卻又無比和諧的“整體”。這種“包羅萬象”的手法,初看之下容易讓人感到淩亂,但細品之下,卻能感受到他試圖將所有生命經驗納入“自我”這個容器的宏大抱負。我最喜歡他那種近乎宗教般的對身體的贊美,完全沒有羞赧或遮掩,這在當時的文學環境中無疑是石破天驚的。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在場感”,你不是在“讀”詩,而是在“經曆”一場宏大的生命事件。
評分閱讀這本英文原版,就像是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惠特曼的時代背景和我的當下世界有著巨大的鴻溝,但我發現,他所探討的核心議題——身份的構建、民主的理想、個體的價值,乃至對死亡的超越——至今依然尖銳而 актуальный(及時的)。我不得不說,翻譯版本往往會“馴化”掉原著中那種特有的、粗糲的“美國味道”,隻有原汁原味地閱讀,纔能體會到那種磅礴的、帶有開拓者精神的語勢。他的詩句常常打破常規的語法結構,那樣的句式仿佛是為瞭適應他那奔騰不息的思緒而特彆“發明”齣來的,充滿瞭即興的活力和不可復製的韻律感。有時候,我甚至會嘗試模仿他的節奏大聲朗讀,那種感覺就像是親自站在布魯剋林或長島的海岸邊,對著廣闊的天地呼喊。這本書不是用來被“理解”的,而是用來被“感受”和“接納”的,它挑戰的是我們習以為常的閱讀習慣,迫使我們接受一種更廣闊、更少評判的生命哲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