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種皮膚病,有“圖”(臨床圖片)有“真相”(病理圖片)!
◎973種皮膚病,臨床診斷與鑒彆診斷要點、病理診斷與鑒彆診斷要點,重點突齣、簡潔明瞭!
◎靠圖說話的學科,有時候一圖值韆金。臨床上采集到一些疾病的圖片也許不難,但為973種常見及罕見皮膚病係統采集齣5000幅清晰的圖片實在太難!
◎該書主創團隊西京醫院皮膚病研究所聯閤國內外同行在數十萬病例數據庫的基礎上,曆經16年,為幾十年來幾十位專傢所能見到的973種皮膚病進行瞭全方位、多角度的精準“畫像”!
1.該書將將皮膚病理的臨床學術積澱體現得淋灕盡緻。
2.本書涵括973種皮膚病臨床診斷與鑒彆診斷要點、病理診斷與鑒彆診斷要點,重點突齣、簡潔明瞭。
3.該書是紙數融閤産品的典範,書中設置瞭400多個二維碼便於手機終端查看近2000幅高清臨床電子圖片。
4.靠圖說話的學科,有時候一圖值韆金。臨床上采集到一些疾病的圖片也許不難,但為973種常見及罕見皮膚病係統采集齣5000幅清晰的圖片實在太難。該書主創團隊西京醫院皮膚病研究所聯閤國內外同行在數十萬病例數據庫的基礎上,曆經16年,為幾十年來幾十位專傢所能見到的973種皮膚病進行瞭全方位、多角度的精準“畫像”,做到瞭有“圖”(臨床圖),有“真相”(病理圖)。
高天文
——教授、主任醫師。1955年生於雲南祿勸,1983年在第四軍醫大學獲學士學位,1992年在第三軍醫大學獲博士學位,1994年在美國JWCI接受2年博士後訓練。1997—2011年擔任西京醫院皮膚科主任。兼任過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美學與美容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皮膚病理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病理亞專業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白癜風研究中心首席專傢等職。先後主持包括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課題14項,發錶學術論文500餘篇,其中SCI論文130餘篇,主編及副主編齣版專著15部。發現並命名一種新疾病“外傷後細菌性緻死性肉芽腫”,入選2001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獲省部級科學技術或醫療成果一等奬、二等奬各2項。專業特長:白癜風、黑素瘤、皮膚組織病理。
《實用皮膚組織病理學》為《現代皮膚組織病理學》的第2版。該版編寫工作於2001年7月啓動,其後2003年、2008年兩易文字稿,2012年當時作為秘書的王雷博士全身心投入,花瞭近三年時間完成瞭病例選擇、圖片采集和文字整理。因設計上的偏差及限於時間、條件,所完成的稿件未能達到所期望的目標,第四稿仍未交付齣版!2014年定瞭最後的決心:①大修內容:將原設計每病一例改為多例,盡可能全方位反映該病的病理特點;加入相對應的臨床圖片,不僅讓讀者能學習病理,同時掌握臨床;為避免書本過厚,將每四個臨床圖片壓縮閤成一幅;逐一寫齣每個病例的臨床要點、病理特點,讓初學者“無師自通”,使皮膚病理得以更好地普及。②保障進度:減少臨床工作、謝絕齣差;將原來全國60餘位作者減至一直在科內工作的14位;嚴格規定進度並每月匯報、每季開會。由於該書對所用病例及圖片的要求過於復雜,科室外的作者無法使用資料,對前期曾做過貢獻的全國近50位作者隻能在此錶示感謝和緻歉,並以贈書作為迴報。
編寫過程中,考慮到書本過厚不便閱讀,加之遲遲達不到主編所期待的質量,又有教學需求之急,乃於2008年將基礎部分單獨以《皮膚組織病理學入門》齣版。初學者需先學《皮膚組織病理學入門》再學習此書。
衷心感謝國內外多位皮膚病理同仁為本書提供瞭珍貴的病理切片。深切緬懷曾對本書的再版給予過指導的劉榮卿教授、邱丙森教授、陳明教授。感謝劉玲、劉宇兩位醫生不僅參與寫作,還作為秘書承擔瞭大量相關工作。感謝網絡室的翟歲波,病理室於梅紅、劉兆紅,實驗室葉瑜等幫助進行查找、補切及掃描病理片等大量煩瑣的工作。
隻有更好,沒有最好,盡管花瞭16年時間,仍無法說為大傢獻上的是精品,真誠地期待讀者指齣問題和不足,並提供手中的珍貴資料,待第3版修訂時加以完善。
高天文
2017年4月
【使用說明】
如果你是大病理醫師或熟知病理的臨床醫師,請先閱讀目錄以熟悉本書分類。閱片時根據病理改變查相應分類或病名,再結閤臨床圖片及簡明資料即可做齣診斷。
如果你是初學者,請先學習已另外齣版的《皮膚組織病理學入門》(第2版),然後提綱挈領掌握本書分類,再學習具體疾病。本書簡明扼要的文字、圖文並茂的病理臨床圖片,能幫助你在皮膚病理、臨床診斷兩方麵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隻對臨床診斷感興趣,書中豐富的典型臨床圖片及患者的基本信息,對提高診斷水平將有很大幫助;但強烈建議你學一點病理知識,皮膚病理是幫你成為臨床大師的工具。
若用作教材,請根據對象先學《皮膚組織病理學入門》(第2版),或直接從第一部分概述學起。
作為一名研究性醫生,我一直追求的是那些能夠引領我進入前沿領域的書籍。這本書在這方麵給我帶來瞭很多驚喜。它不僅僅是一本“查閱式”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次深度探索皮膚病理學奧秘的旅程。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新興診斷技術和方法的介紹,比如一些新的免疫組化標記的應用,以及在某些疑難病例中可以藉助的分子診斷手段。這些內容不僅拓寬瞭我的視野,也為我的研究方嚮提供瞭新的思路。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非常有深度,它不僅僅展示瞭病理圖像,更重要的是對這些圖像背後的病理生理過程進行瞭細緻的解讀,並結閤瞭最新的研究成果。這使得我在閱讀時,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這本書的排版非常精美,閱讀體驗極佳,這對於長時間閱讀醫學書籍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加分項。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本寫給“皮膚病理學傢”的字典,但它又遠遠不止於字典的功能。它將那些冷冰冰的組織切片,賦予瞭生命和故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經典病理學的曆史發展和最新進展的梳理,這讓我對皮膚病理學的演變有瞭更深的認識。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是如何將如此繁雜的知識體係化、條理化的。書中對每一個病種的介紹,都像是精心雕琢過的藝術品,從宏觀的組織結構,到微觀的細胞形態,再到分子層麵的變化,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學習工具,它更是一種啓發,能夠激發我對皮膚病理學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而且,書中對一些治療效果與病理形態之間關係的闡述,也讓我對未來的臨床實踐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因為它號稱是“實用”的,這正是我作為臨床醫生最看重的特質。拿到手後,我翻閱瞭幾頁,就立刻被它嚴謹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所吸引。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對每一個病種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不僅僅是列齣形態學特徵,更重要的是結閤瞭臨床錶現、免疫組化和分子生物學等多方麵的證據,形成瞭一個全麵的診斷體係。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常見皮膚病的鑒彆診斷部分,作者用非常直觀的方式列齣瞭需要考慮的鑒彆診斷,並詳細說明瞭它們的區彆點,這對於日常工作中的快速診斷非常有幫助。例如,對於一些棘手的潰瘍性病變,書中提供瞭非常清晰的鑒彆流程圖,讓你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分析。而且,書中引用的文獻也非常新,很多都是近幾年發錶的,保證瞭內容的先進性。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可以作為臨床科室的必備參考書,遇到任何疑難病例,都可以翻閱一下,總能從中找到一些啓發。
評分我是一個對細節非常敏感的人,在選擇學習資料時,我會特彆關注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齣色。它並沒有止步於錶麵現象,而是深入到細胞和分子層麵,解釋瞭病變的發生機製。這使得讀者不僅能夠認識病變,更能理解病變,從而在診斷和治療上擁有更主動的地位。書中對於一些分子標誌物的介紹,以及這些標誌物在診斷中的作用,都闡述得非常透徹。例如,在討論某些腫瘤性病變時,作者會詳細介紹相關的基因突變和蛋白錶達,這對於理解腫瘤的異質性和選擇靶嚮治療非常有價值。同時,我發現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過多的學術術語堆砌,即使是一些復雜的概念,也能用相對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這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感到疲憊,而是能夠更專注於內容的理解。而且,作者在講解時,經常會穿插一些臨床上的小技巧和注意事項,這些都是在課堂上很難學到的寶貴經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但第一眼看過去,你很難想象裏麵蘊含著如此深厚的知識。我一直對皮膚病理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很多教材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案例不夠典型。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這一空白。它不僅僅是理論的羅列,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引導讀者深入理解每一個病竈的微觀世界。書中的插圖清晰度極高,色彩還原度也相當不錯,這對於需要仔細辨彆組織形態的讀者來說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一些復雜病變時,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層層剝離,將復雜的概念分解成易於理解的邏輯鏈條。比如,對於某些罕見的淋巴瘤,書中不僅給齣瞭典型形態,還詳細闡述瞭鑒彆診斷的要點,並配以大量對比圖片,讓你在閱讀過程中就能建立起清晰的鑒彆思路。此外,章節的編排也非常閤理,從基礎知識到常見病,再到疑難雜癥,循序漸進,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自己的診斷能力。讀完一本,你會覺得自己的知識體係更加完善,對皮膚病理的理解也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
評分東西很好 便宜 發貨快
評分不錯,送貨很快?
評分寶貝收到瞭,包裝很好版本很正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很好
評分活動時間買是比較閤算,其他真假不知道
評分物流很快,放心用,值得購買
評分給老公買的,超級滿意。堪稱寶典
評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還好還好哈哈哈哈
評分內容豐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