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保留了传统中医男科的学术精华和特色,又吸纳了近40年来中医在诊治男科疾病方面的成果,是一部集众家经验学说的中医男科学专著。本书的主要特点有: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男科分会领衔,集中了各省市中医男科界的精英,在学术思想上集众家学说之大成;内容涵盖中医男科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基本包括所有男科疾病。
本书既保留了传统中医男科的学术精华和特色,又吸纳了近40年来中医在诊治男科疾病方面的成果,是一部集众家经验学说的中医男科学专著。
全书共分为总论、各论以及附录。总论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男科学的基本理论,如病因病机、诊断和治法等内容。各论共有11章,其中第八至第十六章阐述79种男科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现代文献摘录,第十七章简单介绍优生优育及节育相关检查。附录介绍了实验室诊断指标、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附方等。
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以及科研和教学人员参阅,也可作为中医男科常用工具书。
戚广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男科临床与研究30余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中西医结合不育症特色专科主任、上海市中医不育症医疗协作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医不育症特色专科主任等,兼任《中国男科学杂志》《生殖与避孕》《家庭用药》杂志编委。曾获“中国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颜德馨医学人才奖、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师等。先后完成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中西医结合不育症特色专科课题5项;编著或主编专业著作9本,在海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
总论
第一章中医男科学的发展概况3
第一节中医男科学的起源与发展3
第二节现代中医男科学及男科专业组织的
建立与发展8
第三节现代中医男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
发展10第二章中医男科疾病的命名和病因病机57
第一节疾病的命名57
第二节致病因素57
第三节发病机制60第三章男科疾病的诊断64
第一节四诊的运用64
第二节辨阴证阳证67
第三节辨经络部位67
第四节辨男科疾病常见证候68第四章辨病与辨证71
第一节对辨病、辨证的认识71
第二节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在中医男科
临床的运用74第五章治法76
第一节治则76
第二节内治法的具体运用78
第三节针灸疗法82
第四节其他外治法88
第六章男科诊疗技术操作89
第一节辨脓操作法89
第二节各种标本采集法89
第三节常用手术操作法91
第四节体格检查及实验室、物理检查91各论
第七章性功能障碍99
第一节勃起功能障碍99
第二节早泄102
第三节遗精106
第四节不射精症108
第五节性欲亢进111
第六节性欲低下114
第七节阳强118
第八节逆行射精120
第九节射精疼痛123
第十节性快感低下124
第十一节性厌恶127第八章男性不育症129
第一节混合性精子异常129
第二节少精子症133
第三节弱精子症135
第四节畸形精子症137
第五节无精子症139
第六节多精子症142
第七节精液不液化症143
第八节少精液症146
第九节多精液症148
第十节白细胞精液症149
第十一节精索静脉曲张151
第十二节免疫性不育症155第九章前列腺、精囊疾病158
第一节急性前列腺炎158
第二节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60
第三节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164
第四节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168
第五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73
第六节前列腺癌178
第七节前列腺癌术后183
第八节精囊炎186
第九节精囊肿瘤188第十章阴茎疾病191
第一节阴茎硬结症191
第二节龟头包皮炎193
第三节包皮过敏性水肿195
第四节龟头固定性药疹197
第五节嵌顿包茎199
第六节阻塞性淋巴管炎200
第七节阴茎结核201
第八节阴茎癌203第十一章阴囊疾病206
第一节阴囊湿疹206
第二节阴囊血肿208
第三节鞘膜积液210
第四节阴囊象皮肿212
第五节阴囊蜂窝织炎214
第六节阴囊坏疽216
第七节阴囊Paget病218第十二章睾丸疾病221
第一节细菌性睾丸炎221
第二节睾丸扭转223
第三节睾丸损伤226
第四节睾丸肿瘤229
第五节隐睾症233
第六节睾丸萎缩236第十三章附睾疾病238
第一节附睾炎238
第二节附睾囊肿242
第三节附睾结核244
第四节附睾肿瘤247第十四章精索精病250
第一节精索炎250
第二节节育术后并发症251第十五章性传播疾病254
第一节梅毒254
第二节淋病258
第三节非淋菌性尿道炎262
第四节尖锐湿疣265
第五节生殖器疱疹269
第六节软下疳272
第七节性病性淋巴肉芽肿274
第八节传染性软疣277
第九节白塞综合征280
第十节艾滋病284
第十一节股癣288
第十二节疥疮289
第十三节滴虫病291
第十四节阴虱病293第十六章男科杂病295
第一节男性亚健康状态295
第二节男性更年期综合征297
第三节男性乳房发育症300
第四节男子性早熟301
第五节房劳伤302
第六节房事昏厥304第十七章优生优育及节育308
第一节婚前及育前检查308
第二节男性育前保健和调理方案311
第三节中药节育研究314附录316
附录一实验室诊断指标316
附录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慢性前列腺
症状指数(NIHCPSI)317
附录三WHO男性不育诊断标准317
附录四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318
附录五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
问卷319附方321主要参考书目332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而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却是“重女轻男”。无论中医西医,临床妇科的历史源远流长,《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的记载,而临床设立中医男科则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文化大革命”结束,百废待兴,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恰逢国际男科学的兴起,中医男科犹如星星之火,在各地燎原。很多临床医生纷纷设立了男性病专科及男性不育症专科等,并进行临床总结和文献研究。
1987年在湖南沅陵举办了中国历史上首次男科学术会议——首届全国中医男性学学术研讨会,经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男性学专业委员会。1994年,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中华中医药学会将原来在外科分会下的男性学专业委员会升格为二级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1995年在上海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男科学术大会,并成立了性功能障碍、不育症、前列腺疾病三个专业委员会。继之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纷纷成立。为了促进中国各民族男科医学的发展,2017年3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男科分会。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不少中医男科学专著相继问世。中医男科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专业队伍不断壮大,从早期的中医男科学习班到现在不少中医药大学开设了中医男科学课程、相继招收中医男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每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以千计,有的中医男科研究成果还获得了各级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奖。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医男科已茁壮成长,不少医院设立了男科或有专职的中医男科医生,为男科患者带来了专业诊治。为了提供给中医男科从业人员实用的中医男科临床专著,我们撰写了本书。
本书的编委主要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委以上人员为主组成,编写人员大多为中医男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在中医男科临床及研究方面颇有成就。
本书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包括中医男科学的发展概况、中医男科疾病的命名和病因病机、男科疾病的诊断、辨病与辨证治法以及男科诊疗技术操作。各论包括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精囊疾病、阴茎疾病、阴囊疾病、睾丸疾病、附睾疾病、精索疾病、性传播性疾病以及男科杂病等内容。另外,附录中还收录了实验室诊断指标、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附方等。
本书的主要特点有: ① 编写团队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男科分会领衔,集中了各省市中医男科界的精英。② 全面地撰写了中医男科学的发展史。③ 在学术思想上集众家学说之大成。④ 内容涵盖中医男科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基本包括所有男科疾病。
本书主要供中医男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和对中医男科感兴趣的医务人员及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使用。由于本书作者编写经验有限,舛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修订。
在编写过程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囤荣梁、迮侃、华亮、郭菁怡,广东省中医院何超拔、耿立果、覃湛、金明昱、张兆磊、王伟光,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王彬,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毛剑敏、梁国庆,广东丰顺中医院郑进福,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李协照、吴隽,广东省深圳宝安中医院游旭军、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岳增宝,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潘明,广东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张绍伟,广东省茂名市慢性病医院卢玉忠等人对本书编写也做出了贡献,专此致谢!
今年恰好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男科学术会议——“沅陵中医男科会议”召开30周年,谨以本书献给为中医男科事业奋斗的同行。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主任医师戚广崇
于丁酉初秋沪上
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平时也涉猎了一些中医方面的书籍,但《实用中医男科学》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来读到的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佳作。它并没有流于俗套,用夸张的语言去吸引眼球,而是以一种极其严谨的态度,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书中对于男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有着非常深入的阐述,并且将其与中医的“肾”、“肝”、“脾”等脏腑功能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辨证体系。我尤其赞赏作者在论述疾病成因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性,从外因、内因到不内外因,都分析得鞭辟入里,让人能够清晰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书中列举的各种病症,如前列腺炎、遗精、阳痿等,都配有详细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包括了方药,还涉及到了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手段,并且都给出了具体的配伍和操作指导,可操作性极强。我曾尝试过书中推荐的一些食疗方,效果确实令人惊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引人入胜,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它让我深切体会到,中医男科学并非是冰冷的医学理论,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人文关怀的智慧结晶。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线上浏览中发现的,它的书名《实用中医男科学》直击我的内心,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如何科学地养护,让自己保持健康和活力,是我一直关注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实用”二字,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从实际出发,针对男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于“壮阳”这个概念的解读,它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药物或者食材层面,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阐述了“藏精于神”、“固精在动”的理念,强调了生活作息、情志调养的重要性。书中对各种男科疾病的讲解,也都非常到位,比如它会细致地分析不同类型的阳痿、早泄的成因,以及中医是如何从整体上进行辨证施治的。我特别注意到它在介绍方剂时,都会详细解释每味药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的,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非常有帮助,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和信任中医的治疗原理。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养生保健的小贴士,比如一些有助于改善睡眠的茶饮,或者能够增强体质的运动方法,都非常贴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医男科学的窗口,它让我看到了中医在男性健康领域的巨大价值,也让我对如何科学养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的角落里发现这本书的。当时我只是随意翻阅,就被它那股“接地气”的实在劲儿吸引了。书名叫做《实用中医男科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但翻开后才发现,它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医男科的大门。书中对于一些男性常见的困扰,比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射精疼痛等,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列出症状,更重要的是,它会追溯这些症状在中医理论体系下的根源,比如湿热下注、肝郁气滞、肾精亏虚等等。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湿热”的章节,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湿热是如何影响男性的生殖健康,以及如何通过饮食、作息来调理。书中还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食疗方,很多食材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薏苡仁、绿豆、苦瓜等等,这些方法既安全又方便,让我觉得中医调理并非遥不可及。此外,书中对男性不育症的论述也十分详尽,它区分了不同类型的不育,并给出了相应的调理方案,这对于一些面临生育难题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医男科学并非只是治病,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教我们如何顺应自然,如何通过内外的调理来达到身体的和谐统一。它让我明白,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生活状态。
评分老实说,最初拿到这本书,我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我对中医的了解仅限于一些皮毛,总觉得男科这些话题,可能离我太过遥远,又有点难以启齿。但抱着学习的态度,我还是开始阅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它用一种非常温和、却又极其精准的方式,为我揭示了中医对于男性健康的独特视角。它不像某些西方医学那样,过于强调局部器官的功能,而是将男性生殖系统的健康,置于整个身体的宏观平衡之中来考量。书中对“精”的阐述,让我茅塞顿开。它不仅仅是精液,更是生命能量的载体,其亏虚与否,直接影响着男性的精力、体质,甚至寿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情志”因素的分析,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焦虑、抑郁、房事不节等负面情绪和不良习惯,是如何一步步侵蚀男性健康的,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心态、合理安排生活来改善。书中提供的调理方案,也让我觉得非常贴心,比如一些有助于疏肝解郁的茶饮,或者能够温肾助阳的药膳,都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身体出现的小毛病,并非是“大问题”,而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该去关注和调整了。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最朴实的话语,教会我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如何运用中医的智慧,去守护这份宝贵的健康。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贴心的健康顾问,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朋友推荐下入手的。当时正值壮年,总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对“男科”这个词儿,心里总有些模糊的概念,觉得离自己还挺远,又有点不好意思细究。但朋友说,中医讲究的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与其等到有问题了再去查资料、看医生,不如趁早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心里也更有底气。拿到书,翻开第一页,就被它那种朴实而又不失严谨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它不像我以前看过的那些医学科普那样,一上来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相反,它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从最基础的解剖生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肾”的论述,它没有简单地将肾等同于我们常说的生殖系统,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阐述了中医里“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主水,主纳气”的深刻内涵。这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什么很多看似与生殖系统无关的症状,在中医看来却与肾的功能息息相关。书中对一些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也写得非常详细,比如腰膝酸软、精力不济、夜尿频多等等,它会从不同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方剂和食疗建议。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我尝试过其中一些,确实感觉身体状态有所改善。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男科学有了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不再是那种零散、模糊的认知,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是一本讲解疾病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养护身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