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方药丛书:中医现代奇效良方全书(珍藏本)豪华精装版

实用中医方药丛书:中医现代奇效良方全书(珍藏本)豪华精装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肖国士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方剂
  • 中药
  • 现代医学
  • 奇效良方
  • 养生
  • 保健
  • 医学
  • 珍藏版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57937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588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12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本书集实践、总结、观察、对比、期刊、编撰于一体,对近百种期刊的奇巧良方进行大盘底、大筛选、大融合。

★ 本书凝聚作者团队数十年临床各科组方用方研究成果,每一方剂均有疗效对比,供读者录而存之,学而用之。

★ 本书以病统方,纲举目张,便于中西互参,推广应用;内容丰富,一书在手,千法任选,全科俱备。

★ 本书的“病证概述”栏目主要是普及临床知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奇效良方集粹”可供读者从发病的不同原因、不同过程和临床表现合理选用奇效良方,从而充分体现中医药独有的特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22章,收集了建国以来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的良方1万首,按呼吸科、心血管科、消化科、普通外科、皮肤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22个临床科室的500多种常见疾病进行分类,每个病症又按临床特点、奇效良方集粹分别予以阐述。

作者简介

肖国士:湖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南省名中医,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兼基础理论研究组组长,主编40余种专著。

目录

第一章呼吸科疾病()
第一节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第三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四节慢性支气管炎()
第五节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第六节哮喘()
第七节阻塞性肺气肿()
第八节支气管扩张()
第九节肺炎()
第十节肺结核()
第十一节肺脓肿()
第十二节肺间质纤维化()
第十三节结核性胸膜炎()
第十四节自发性气胸()
第十五节放射性肺炎()
第十六节肺尘埃沉着病()
第十七节呼吸衰竭()
第十八节呼吸综合征()
第二章心血管科疾病()
第一节高血压()
第二节低血压()
第三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
第四节急性心肌梗死()
第五节心律失常()
第六节早搏()
第七节窦性心动过缓()
第八节心动过速()
第九节心房颤动()
第十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第十一节房室阻滞()
第十二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十三节风湿性心脏病()
第十四节心力衰竭()
第十五节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六节动脉硬化()
第十七节扩张型心肌病()
第十八节缺血性心肌病()
第十九节心脏神经症()
第二十节血栓性静脉炎()
第二十一节多发性大动脉炎()
第三章消化科疾病()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第二节慢性胃炎()
第三节萎缩性胃炎()
第四节慢性浅表性胃炎()
第五节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
第六节糜烂性胃炎()
第七节疣状胃炎()
第八节胆汁反流性胃炎()
第九节胃窦炎()
第十节消化性溃疡()
第十一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第十二节上消化道出血()
第十三节胃下垂()
第十四节贲门痉挛()
第十五节胃轻瘫综合征()
第十六节胃黏膜脱垂症()
第十七节十二指肠壅积症()
第十八节急性胰腺炎()
第十九节慢性胰腺炎()
第二十节急性胆囊炎()
第二十一节慢性胆囊炎()
第二十二节淤胆型肝炎()
第二十三节慢性肝炎()
第二十四节肝硬化()
第二十五节肝硬化腹水()
第二十六节肝性脑病()
第二十七节肠易激综合征()
第二十八节慢性肠炎()
第二十九节慢性结肠炎()
第三十节溃疡性结肠炎()
第三十一节过敏性结肠炎()
第三十二节放射性肠炎()
第三十三节结核性腹膜炎()
第三十四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第三十五节胃肠道息肉()
第四章泌尿科疾病()
第一节急性肾炎()
第二节慢性肾炎()
第三节急性肾盂肾炎()
第四节慢性肾盂肾炎()
第五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第六节膜性肾病()
第七节IGA肾炎()
第八节狼疮性肾炎()
第九节紫癜性肾炎()
第十节肾病综合征()
第十一节急性肾衰竭()
第十二节慢性肾衰竭()
第十三节尿毒症()
第十四节肾盂积水()
第十五节硬化性肾病()
第十六节其他肾病()
第十七节尿道炎()
第十八节膀胱炎()
第十九节泌尿系统感染()
第二十节蛋白尿()
第二十一节血尿()
第二十二节水肿()
第二十三节尿道综合征()
第二十四节尿失禁()
第二十五节其他疾病()
第五章血液科疾病()
第一节缺铁性贫血()
第二节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三节溶血性贫血()
第四节肾性贫血()
第五节其他贫血()
第六节白血病()
第七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八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第九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第十节血小板增多症()
第十一节过敏性紫癜()
第十二节白细胞减少症()
第十三节红细胞增多症()
第十四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第十五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第十六节高黏血症()
第十七节高胆红素血症()
第十八节高脂血症()
第十九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第二十节坏死性淋巴结炎()
第六章内分泌科疾病()
第一节糖尿病()
第二节糖尿病足()
第三节糖尿病坏疽()
第四节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
()
第五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第六节糖尿病性肾病()
第七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第八节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
()
第九节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疾病
()
第十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第十一节痛风()
第十二节痛风性关节炎()
第十三节高尿酸血症()
第十四节痛风性肾病()
第十五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十六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
其他疾病()
第十七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第十八节亚急性甲状腺炎()
第十九节桥本甲状腺炎()
第二十节甲状腺肿()
第二十一节甲状腺结节()
第二十二节弥漫性甲状腺肿()
第二十三节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
第二十四节代谢综合征()
第二十五节汗症()
第二十六节中枢性尿崩症()
第七章神经精神科疾病()
第一节脑血栓()
第二节脑出血()
第三节脑梗死()
第四节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五节脑动脉硬化()
第六节癫()
第七节三叉神经痛()
第八节紧张性头痛()
第九节丛集性头痛()
第十节神经性头痛()
第十一节血管性头痛()
第十二节偏头痛()
第十三节老年痴呆症()
第十四节帕金森病()
第十五节精神分裂症()
第十六节躁狂症()
第十七节焦虑症()
第十八节抑郁症()
第十九节多发性硬化()
第二十节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第二十一节吉兰巴雷综合征
()
第二十二节末梢神经炎()
第二十三节眩晕()
第二十四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第二十五节癔症()
第二十六节神经衰弱()
第二十七节脑萎缩()
第八章风湿科疾病()
第一节急性风湿热()
第二节风湿性关节炎()
第三节其他风湿痛()
第四节类风湿关节炎()
第五节雷诺病()
第六节干燥综合征()
第七节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八节皮肌炎()
第九节白塞病()
第十节系统性硬化病()
第十一节其他疾病()
第九章传染科疾病与寄生虫病()
第一节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精彩书摘

第一章呼吸科疾病

第一节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鼻咽和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统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本病70%~80%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感染所致。根据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炎、细菌性咽扁桃体炎5型。前4型多由病毒引起。本病中医诊断为“肺热病”,多因风热病毒等外邪侵犯肺卫,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是以骤起发热、咳嗽、烦渴、胸痛为主要表现的热病类疾病。临床常见的有风寒束肺、风热犯肺两型,可分别采用荆防败毒散或银翘散加减治疗。

【奇效良方集粹】

(一)呼吸道感染

1.四三汤(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3)

[方药组成]炙麻黄、葛根、紫苏子、牛蒡子各15 g,苦杏仁、芦根、葶苈子、鱼腥草、甘草各10 g,冬瓜子20 g,薏苡仁30 g。喘促、难平卧加地龙、厚朴;痰少、咽喉肿痛加玄参、沙参、桔梗;咽喉红肿、滤泡增生加赤芍、山豆根。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分3~6次服。

[疗效总结]治疗呼吸道感染42例。结果:显效3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2.三拗汤合止嗽散(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9)

[方药组成]炙麻黄、蝉蜕、桔梗、生甘草各1~6 g,光苦杏仁、炙百部、炙紫苑各3~10 g,浙贝母5~10 g(或川贝母2~6 g),鱼腥草5~20 g。咳甚加矮地茶;咽痒甚加牛蒡子;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痰湿、胸闷加半夏、厚朴、茯苓;咳嗽音嘎,气急(或身热)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分2~4次服。对照组46例,用抗炎止咳西药治疗。平均4日为一疗程。

[疗效总结]治疗呼吸道感染咳嗽51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39、11例,好转9、17例,无效3、18例,总有效率94��2%、60��9%(P<0��05)。

3.扶正祛邪颗粒(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7)

[方药组成]黄芪、白术各15 g,防风10 g,贯众、金银花、陈皮各9 g。每袋含生药8 g。

[用法简介]每日2次,每次1袋,餐前服。并用威乐星口服液(每支含利巴韦林300 mg,每日2次,每次2支,口服。对照1、2组分别21、19例,分别用上述中、西药。

[疗效总结]治疗呼吸道感染19例。结果:3组分别痊愈9、11、8例,显效6、4、6例,有效3、4、3例,无效1、2、2例。TH1/TH2比值本组、对照1组治疗前后自身及治疗后与对照2组比较,细胞因子测定(白细胞介素6、10,肿瘤坏死因子α)3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4.复合抗感染汤(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3)

[方药组成]牛蒡子、大青叶、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各15 g,荆芥、重楼、前胡、贯众、甘草各10 g,鱼腥草30 g,桔梗5 g。儿童剂量酌减。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85例,用阿奇霉素每日500 mg/d顿服。用5日。

[疗效总结]治疗呼吸道感染126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39、17例,显效59、38例,有效各21例,无效7、9例,总有效率94��4%、89��4%。

5.祛湿止咳汤(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11)

[方药组成]藿香、佩兰、苍术、法半夏、厚朴、黄芩、茯苓、泽泻各10 g,黄连3 g,薏苡仁20 g。有表证辛温用麻黄、防风、荆芥、紫苏叶、香薷,辛凉用薄荷、金银花;邪在少阳合小柴胡汤;痰热炽盛加金荞麦、鱼腥草、冬瓜子、浙贝母;腑实证加大黄;阴亏加地骨皮、白薇、麦冬、天冬、北沙参;气虚合补中益气汤。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服。3日为一疗程,用2个疗程。

[疗效总结]治疗呼吸道感染高热不退32例。结果:痊愈25例,显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

6.分型辨治方(中国中医急症,2003,2)

[方药组成]气虚证用黄芪20 g,党参15 g,白术、陈皮、当归、瓜蒌、桔梗、法半夏、枳壳、桃仁各10 g;偏寒加干姜5 g,细辛3 g,胆南星6 g;偏热加黄芩、浙贝母、地龙各10 g。阴虚证用沙参、芦根各15 g,麦冬、桑叶、玉竹、百合、陈皮、苦杏仁、百部、枇杷叶、桃仁、当归各10 g。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服,12日为一疗程。与对照组70例,平均用菌必治2 g/d 2次,氨茶碱0��25 g/d 1次,静脉滴注(简称静滴);甘氨合剂每日3次,每次10 mL口服。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

[疗效总结]治疗老年难治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60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45、34例,有效12、25例,无效3、11例,总有效率95��8%、84��28%(P<0��05)。血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二)急性呼吸道感染

1.清燥救肺汤加味(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

[方药组成]红参、苦杏仁、川贝母、阿胶、麦冬、鳖甲(先煎)各10 g,桑叶、石膏各30 g,炙枇杷叶、火麻仁各15 g,生甘草6 g。儿童剂量酌减。

[用法简介]每日1~2剂,水煎分3~5次服。配合降温、抗感染等治疗。用5~7日。

[疗效总结]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264例。结果:治愈209例,有效40例,无效15例。

2.双金花冲剂(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3)

[方药组成]金银花、金莲花各5 g。每袋10 g,相当于生药10 g。

[用法简介]1袋/d 3次冲服。对照组106例,用双黄连口服液(含金银花、黄芩各1��25 g,连翘2��5 g,每支10 mL,相当于生药5 g)每日3次,每次300 mL,口服。平均4~7日为一疗程。两组均肺炎用青霉素800万U,加生理盐水300 mL,静滴,每日1次;体温>39 ℃,用安痛定2 mL,肌内注射(简称,肌注)。

[疗效总结]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115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99、80例,好转各9例,无效7、17例,总有效率93��9%、84%(P<0��05)。

3.抗感汤(陕西中医,2005,12)

[方药组成]生石膏、板蓝根各30 g,沙参20 g,地骨皮、寒水石、水牛角、瓜蒌各15 g,桑白皮、苦杏仁、前胡、桔梗、黄芩、连翘、陈皮各10 g。<14岁剂量减半。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60例,用罗红霉素每日2次,每次150 mg,双黄连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20 mL,口服。<14岁剂量酌减。

[疗效总结]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伴高热68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24小时,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37、24例,有效26、25例,无效5、11例,总有效率92��64%、81��67%(P<0��05)。

4.泻白散加减(中医药学刊,2005,3)

[方药组成]柴胡、淡竹叶各12 g,地骨皮、知母、板蓝根、黄柏、青蒿各15 g,桑白皮20 g,青天葵10 g,黄芩、金银花、鱼腥草各18 g。卫表证甚加连翘;肺热甚加苇茎;流感症甚加大青叶、贯众;虚火盛加银柴胡、黄连;湿热甚加茵陈、栀子。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41例,用利巴韦林针0��5 g,头孢他啶1��5 g,加液体,静脉注射(简称静注)。用3日。

[疗效总结]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性高热58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40、13例,有效15、10例,无效3、18例,总有效率94��83%、56��1%。

(三)上呼吸道感染

1.蒲地蓝消炎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0)

[方药组成]蒲公英、黄芩、苦地丁、板蓝根。

[用法简介]每日4次,每次5~8片;对照组30例,用维C银翘片(含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片、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4片,均口服。3日为一疗程。

[疗效总结]治疗上呼吸道感染55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46、10例,显效4、9例,有效4、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8%、83%(P<0��01)。

2.青英颗粒(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4)

[方药组成]羌活、蒲公英、大青叶、鸭跖草。

[用法简介]每日2次,每次1袋,冲服。对照组55例,用感冒退热冲剂,用法简介同前。用3日。

[疗效总结]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5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36、9例,显效50、17例,有效18、2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99��05%、94��55%。

3.清瘟解毒汤(江西中医药,2004,9)

[方药组成]金银花、连翘、僵蚕、薄荷、牛蒡子、射干、千层纸、马勃、柴胡各10 g,黄芩、桔梗、浙贝母各15 g。免煎颗粒剂)。

[用法简介]1剂;对照组用病毒唑含片2片(100 mg),分别8、6小时1次冲、含服。两组均用抗生素及对症处理。用5日。

[疗效总结]治疗流感B病毒上呼吸道感染31例。结果:两组分别显效17、7例,有效9、14例,无效5、10例,总有效率83��87%、67��74%(P<0��05)。

4.加味玉屏风散(四川中医,2005,3)

[方药组成]黄芪100 g,炒白术、山药各80 g,防风、人参各25 g,淫羊藿15 g。>30岁加鹿茸粉5 g。研细末,过80目筛。

[用法简介]每日2次,每次5 g,口服,儿童剂量酌减。20日为一疗程,用1~2个疗程。

[疗效总结]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00例。结果:显效(未发作或每年发作<2次)162例,好转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5%。

5.通宣理肺冲剂(光明中医,2005,4)

[方药组成]麻黄、紫苏、前胡、苦杏仁、桔梗、制半夏、茯苓、陈皮、甘草、黄芩等。每袋9 g。

[用法简介]每日3次,每次1袋,冲服,首剂加倍。对照组160例,用白霉素片、感冒清片各4片,每日3次口服。平均3日为一疗程。

[疗效总结]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60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120、86例,好转32、44例,无效8、30例,总有效率95%、87%。

6.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中国社区医师,2004,3)

[方药组成]桂枝、白芍、白术、生姜片各10 g,炙甘草、防风各6 g,黄芪20 g,大枣5枚。

[用法简介]隔日1剂,水煎服。服后饮少量开水(或热稀粥),10剂为一疗程。对照组76例,西医常规治疗。多饮水。禁烟酒,禁生冷油腻之品。

[疗效总结]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82例。结果:两组分别有效76、6例,无效6、70例,总有效率92��7%、7��9%(P<0��01)。

7.上感退热方(新中医,2004,2)

[方药组成]金钗石斛、青蒿、浙贝母、瓜蒌皮各15 g,岗梅根20 g,苍耳子12 g,木蝴蝶6 g,甘草5 g。风寒型加炙麻黄6 g,紫苏叶10 g,苦杏仁、荆芥各12 g;风热型加野菊花、牛蒡子各15 g,连翘、前胡各12 g。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54例,均用清开灵注射液40 mL,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 mL,静滴,每日1次;支持疗法,必要时冰敷降温。均不用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平均3日为一疗程。

[疗效总结]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热55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35、32例,显效14、11例,有效各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8��18%、88��89%(P<0��05)。

8.热毒清口服液(北京中医药,2008,12)

[方药组成]重楼、连翘、射干、黄芩、大青叶、板蓝根等。每1 mL含生药0��8 g。

[用法简介]每日3次,每次10 mL,口服。对照组用威乐星口服液(每支含利巴韦林300 mg)2支,每日2次口服。用3日。

[疗效总结]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13、10例,显效各12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90%、86��7%。TH1/TH2比值本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9.清疏薄防饮(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2)

[方药组成]薄荷、防风、紫苏叶、蝉蜕、芦根、苦杏仁、桔梗、射干、前胡、枳壳各10 g,甘草3 g。风邪上受、肺气失宣加荆芥、刺蒺藜、葱头;风郁卫阳、湿困上焦去芦根、前胡、枳壳,加藿香、苍术、陈皮、厚朴;风热犯肺、肺失清肃加金银花、桑叶、葛根、白茅根;风寒束表、肺气痹阻加麻黄、白芷、葛根、淡豆豉。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总结]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0例。结果:治愈135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9%。

10.上感清解汤(山东中医杂志,2002,6)

[方药组成]夏枯草、黄芩各15 g,浙贝母、苦杏仁、山豆根、薄荷、荆芥、防风各10 g,金银花20 g,连翘、白茅根各30 g,甘草5 g。高热加石膏、柴胡、土茯苓;咳嗽甚加紫苏子、葶苈子、枳实;咳痰甚加瓜蒌、远志、半夏;咽喉红肿加玄参、蝉蜕、僵蚕;纳差加白豆蔻、大枣;便秘加大黄。

[用法简介]每日1~2剂,水煎服。3剂为一疗程,用3~7日。

[疗效总结]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86例。结果:治愈172例,好转103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96��15%。

11.银蒿汤(四川中医,2002,5)

[方药组成]金银花、蒲公英、连翘、菊花各15 g,青蒿、黄芩、牛蒡子、柴胡、芦根、蔓荆子各12 g,桔梗、荆芥各10 g,板蓝根20 g,甘草6 g。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对照组76例,用吗啉胍0��2 g(或利巴韦林50 mg/d 6次含服),复方感冒灵片4片,每日3次;头孢氨苄胶囊(或利君沙)0��375 g(或麦迪霉素0��2 g),每日4次,口服。平均3日为一疗程,用1个疗程。

[疗效总结]治疗上呼吸道感染82例。结果:两组分别痊愈21、13例,显效41、18例,有效16、30例,无效4、15例,总有效率95��1%、80��2%(P<0��05)。

12.加味苍耳子散(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6)

[方药组成]苍耳子、白芷各9 g,辛夷花、荆芥各10 g,薄荷5 g,桔梗8 g,生甘草6 g。风寒甚去薄荷,加细辛;风热甚加菊花、僵蚕。

[用法简介]每日1剂,水煎服。用3~5日。

[疗效总结]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结果:痊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中医现代奇效良方全书》:古老智慧,现代传承,点亮健康人生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它不仅是一种医学,更是一种哲学,一种对生命、自然与人体精妙关系的深刻理解。当古老的中医智慧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当历代名医的经验与现代临床的探索融为一体,便诞生了如《中医现代奇效良方全书》这样一部集大成之作。这套珍藏本豪华精装版,汇集了无数中医先贤的毕生心血,以及当代医者的创新求索,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权威、实用、易懂的中医养生保健及疾病防治指南。 一、 编纂理念:传承精华,创新发展 《中医现代奇效良方全书》的编纂,并非简单地堆砌古籍,而是秉持着“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编委会汇聚了国内顶尖的中医学家、临床专家以及相关学科的学者,他们在深入研究经典医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对历代流传的方剂进行系统性的梳理、辨析和验证。 全书的撰写,力求做到: 溯源经典: 深入挖掘《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中的精髓,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系统性的中医理论基础。 融汇百家: 广泛吸收历代名医大家,如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吴鞠通等人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从中精选出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验方、秘方。 对接现代: 积极借鉴现代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传统方药的药效、作用机制进行科学解读,并结合现代疾病的特点,进行方药的优化与创新。 聚焦疗效: 突出“奇效良方”的特点,精选那些经受住历史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方剂。同时,注重辨证论治的理念,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注重实践: 以临床实用性为导向,详细阐述每一方剂的组成、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并辅以大量的典型病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体系完整: 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骨伤科等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同时兼顾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康复调理等多个层面,力求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中医方药应用体系。 二、 内容亮点:系统详实,深入浅出 《中医现代奇效良方全书》作为一套珍藏本豪华精装版,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做到了“包罗万象,兼收并蓄”。 1. 理论精要,易于理解: 在方剂介绍之前,本书会对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这些内容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现代的视角,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思维的初步认识。读者可以通过这部分内容,更好地理解为何中医能够“辨证施治”,为何同一病症会有不同的治疗方药。 2. 方剂宝库,琳琅满目: 全书收录的方剂,数量庞大,覆盖面广。每一方剂都经过精心筛选和考证,力求保证其历史传承的准确性、临床疗效的真实性。 经典方剂的现代解读: 对于历代经典方剂,如逍遥散、补中益气汤、桂枝茯苓丸等,本书不仅会介绍其原始的组成和功效,更会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解析其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以及在现代医学诊断下的应用。 名医验方的集大成: 汇集了众多名老中医的经验方,这些方剂往往是其毕生心血的结晶,疗效独特,在特定的疾病领域有着“奇效”之称。例如,针对某些慢性病的调理方,或是在某个特定症状上有着立竿见影效果的方剂。 现代临床的创新方: 关注当代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收录了一些经过现代科学验证、疗效确切且具有推广价值的新方、配伍。这些方剂可能结合了现代的治疗理念,或是在传统方剂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针对特定病症的专篇: 书中会针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咳嗽、胃痛、失眠、月经不调、腰腿痛等,设立专篇进行详细介绍,列举多款针对不同证型的有效方剂,并分析其辨证要点。 3. 辨证施治,科学严谨: 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对“辨证施治”理念的强调和实践。 详细的辨证要点: 针对每一种疾病和每一个方剂,都会详细列出其适用的证候特征,包括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帮助读者区分不同的证型。 鉴别诊断: 对于症状相似但证型不同的疾病,会进行鉴别分析,避免误诊误治。 方证对应: 清晰地阐述了方剂与证候之间的对应关系,解释了为什么某个方剂能够治疗某种证候。 加减变化: 介绍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对原方进行加减变化的方法,体现了中医的灵活性和个体化治疗的精髓。 4. 用法用量,精准指导: 对于每一方剂,本书都会提供清晰、准确的用法用量说明。 剂型多样: 涵盖汤剂、丸剂、散剂、膏剂、酒剂、外用剂等多种剂型,并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也可能收录一些便于服用的冲剂、胶囊、片剂等。 炮制方法: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炮制的药材,也会进行简要说明,以保证药效。 服用方法: 详细指导每次的服用剂量、服用频率、服用时间(如饭前、饭后、空腹、睡前等),以及服用时的注意事项。 疗程指导: 对不同疾病的治疗周期进行大致的说明,帮助读者对治疗过程有合理的预期。 5. 禁忌与注意,安全至上: 本书高度重视用药安全,对每一方剂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禁忌症: 列出哪些人群(如孕妇、儿童、年老体弱者、有特定疾病史者等)或在哪些情况下不宜使用该方剂。 不良反应: 提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应对。 饮食禁忌: 指出服用该方剂期间需要避免的食物,以防药效受到影响或引起不良反应。 配伍禁忌: 强调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的配伍注意事项。 6. 案例解析,触类旁通: 大量的典型病例分析是本书的一大特色。通过阅读真实的临床案例,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方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思路、过程和效果。 病例背景: 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证候诊断、治疗过程。 方剂选择理由: 解释医生为何选择该方剂,以及如何进行辨证加减。 疗效反馈: 描述治疗后的具体效果,包括症状改善、病情稳定等。 经验总结: 通过案例,提炼出一些临床经验和技巧,帮助读者举一反三。 7. 养生保健,未病先防: 除了疾病治疗,本书还特别辟有养生保健篇。 四季养生: 结合中国传统的四季变化,介绍不同季节的养生原则和适宜的食疗、药膳、起居作息。 体质调养: 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提供相应的调养方法和方药建议。 常见病预防: 针对一些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如感冒、过敏、疲劳等,提供预防性的调理方案。 食疗方: 介绍各种食材的药用价值,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三、 珍藏价值:精装典藏,传世之作 《中医现代奇效良方全书》(珍藏本)豪华精装版,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装帧上也尽显其珍贵。 豪华精装: 采用高品质的纸张和精美的装帧工艺,封面设计典雅大气,内文排版清晰合理,阅读体验舒适。 历久弥新: 优质的材料保证了书籍的耐用性,使其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一部可以世代传承的医学经典。 收藏意义: 对于中医爱好者、养生人士、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文化瑰宝。 四、 适用人群:全民受益,专业参考 本书内容涵盖广泛,老少皆宜,适用人群广泛: 家庭保健: 普通大众可以通过本书了解中医的基本知识,学会辨别常见病症,掌握家庭常用的简便方剂和养生方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养生爱好者: 关注健康、追求自然养生方式的人群,可以从中找到科学、有效的养生指导。 医学生与年轻医生: 为他们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学习和提升中医临床技能的宝贵参考。 中医师及相关从业者: 作为一本集大成的参考书,能够帮助他们拓展思路,丰富临床处方,解决疑难杂症。 《中医现代奇效良方全书》(珍藏本)豪华精装版,是一本融汇古今、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巨著。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厚的人文关怀,将中医的博大精深呈现于读者面前。翻开这本书,您将开启一段探索生命奥秘、点亮健康人生的奇妙旅程。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珍贵的健康财富,一份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中医的智慧充满敬意,尤其是一些经过历史沉淀、验证过的方剂,它们往往蕴含着惊人的疗效。而这本书,单看它的名字——“实用中医方药丛书:中医现代奇效良方全书(珍藏本)豪华精装版”——就足以让人心生向往。尤其是“奇效良方”这几个字,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现代医学面前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在中医的古老智慧下,或许能找到意想不到的解决之道。这本书的“豪华精装”和“珍藏本”的定位,也让我预感到它在内容和装帧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参考书,更像是一份宝贵的知识财富,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和珍藏。

评分

拿到这本《实用中医方药丛书:中医现代奇效良方全书(珍藏本)豪华精装版》,第一感觉就是“厚重”。这种厚重感,不仅体现在书本的物理重量上,更体现在它所承载的知识分量上。豪华精装的封面设计,大气而典雅,仿佛一件艺术品,让人不忍释手。书页的质感也非常好,印刷清晰,排版考究,即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诱惑力,“奇效良方”、“全书”,这些字眼都暗示着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我一直对中医的方剂理论深感兴趣,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能够满足我这种对中医知识的渴望,而且是以一种非常体面、高品质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

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中医方剂应用的权威著作,阅遍了市面上不少书籍,有的过于理论化,有的又过于零散,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实用性的。直到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和“全面”。封面上“实用”、“现代”、“奇效”、“良方”、“全书”这些字眼,无一不透露出其内容的价值和深度。我尤其看重“现代”和“奇效”这两个词,这表明它不仅仅是传统理论的堆砌,而是结合了现代医学的视角,并且强调实际的应用效果。这种结合,对于我这样既想传承经典,又希望解决实际问题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这本书的外观设计,尤其是“豪华精装”的字样,也暗示了其内容的高标准和高价值,让人觉得物超所值,是对知识的一种郑重其事。

评分

这本书刚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吸引了。豪华精装,名副其实,拿在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封面上的图案设计古朴典雅,又透着一股现代的精致,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非常棒,厚实且带有淡淡的书香,印刷清晰,排版合理,即使是密密麻麻的中医术语,看起来也一点不费力。我一直对中医的博大精深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被其晦涩难懂的理论所困扰。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恰恰传递出一种“珍藏”的意味,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代代相传的艺术品。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阅读,相信这本书的内在一定和它的外在一样,同样令人惊艳。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医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中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它的精致外观已经点燃了我学习的热情,接下来的探索,我充满了期待。

评分

说实话,我买书的时候,确实是被它“豪华精装版”和“珍藏本”这些字眼所吸引,觉得送礼或者自己收藏都很有面子。书拿到手,比我想象中还要精致,无论是封面设计还是书页的触感,都透着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打开之后,我本来是打算随便翻翻,看看内容大概是什么样子的,结果被它的装帧风格给吸引住了,那种严谨又不失美感的排版,字里行间的用心,让我觉得这本书绝非等闲之辈。我不是中医科班出身,对中医的理解也比较浅显,所以一本好的参考书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这本书的封面和整体风格,给了我一种“可靠”的感觉,让我相信它里面的内容一定也是经过精心编撰,值得信赖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