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

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玛塞拉,G,德尔,卡门 等 著,向阳,主 译
图书标签:
  • 妇科肿瘤
  • 恶性肿瘤
  • 罕见肿瘤
  • 肿瘤学
  • 妇科学
  • 临床医学
  • 病例报告
  • 诊断治疗
  • 医学研究
  • 中文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8138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799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字数:4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原著由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等
28位妇科肿瘤专家编写而成

☆ 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四川省肿瘤医
院等30位专家翻译而成

☆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系统阐述,并对每种疾病进行总结

☆ 大量的组织病理学图片和影像学方法

☆ 肿瘤分子生物学等较新进展

内容简介

本书原著由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28位妇科肿瘤专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及**文献编写而成。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别介绍了卵巢、子宫、子宫颈、外阴、阴道的少见恶性肿瘤,每种疾病从流行病学、病理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前评估、治疗方案、随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特意对每种疾病进行总结。本书提供了大量的组织病理学图片,介绍了对于疾病评估十分重要的影像学方法和近年来取得明显进展的肿瘤分子生物学,书末附有妇科肿瘤相关名词英汉对照。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 总则
第1章 妇科肿瘤的分子靶标 3
第2章 少见类型妇科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21
第3章 少见妇科肿瘤的病理概述 36
第二部分 少见卵巢恶性肿瘤
第4章 卵巢透明细胞癌 51
第5章 黏液性上皮性卵巢癌 63
第6章 腹膜假黏液瘤 71
第7章 卵巢鳞状细胞癌 82
第8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癌 96
第9章 卵巢癌肉瘤 113
第10章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125
第11章 卵巢恶性性索间质肿瘤 138
第12章 卵巢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癌 146
第13章 卵巢类癌 155
第三部分 少见子宫恶性肿瘤
第14章 子宫癌肉瘤 165
第15章 子宫平滑肌肉瘤 174
第16章 子宫体黏液肿瘤 188
第17章 子宫透明细胞癌 196
第18章 子宫浆液性癌诊疗进展 206
第19章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217
第四部分 少见子宫颈、外阴、阴道恶性肿瘤
第20章 宫颈的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233
第21章 阴道和外阴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 242
第22章 外阴和阴道肉瘤 251
第23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259
附录 妇科肿瘤相关名词英汉对照 275
彩图 281



《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图书简介 本书《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是一部专注于国内极为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诊疗前沿进展的学术专著。它系统性地梳理了迄今为止在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鲜有报道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旨在为临床医生、科研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提供一份详实、权威的参考。本书内容严谨,逻辑清晰,充分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临床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妇科肿瘤领域的学科发展,尤其是在罕见病诊治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聚焦罕见,填补空白 妇科恶性肿瘤虽然总体发病率较高,但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相对常见的几种类型。然而,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对那些“沉默的角落”的探索。本书之所以将目光聚焦于“少见”二字,正是因为这些少见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和临床经验相对匮乏,相关文献散落在各处,缺乏系统性的总结。一旦遭遇此类病例,许多医生可能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延误最佳诊疗时机。《少见妇科恶性肿瘤》的出版,恰恰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将零散的知识点汇聚成册,为临床一线医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本书所涵盖的“少见”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输卵管癌(Fallopian Tube Cancer):虽然与卵巢癌有一定联系,但其独立的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治疗策略与卵巢癌存在显著差异。 阴道癌(Vaginal Cancer):相比于宫颈癌和外阴癌,阴道癌的发病率更低,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挑战性更大。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ncer):与卵巢癌有相似之处,但其原发部位和生物学行为仍有待深入研究。 肉瘤类肿瘤(Sarcomas):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不典型平滑肌瘤等,这些肿瘤在病理形态、基因突变谱、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等方面均与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有所不同。 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 GTD):涵盖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对化疗的高度敏感性使其在妇科肿瘤中独树一帜。 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如卵巢畸胎瘤、无性系胚胎癌、内胚窦瘤、绒毛膜癌等,多发于年轻女性,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尤为罕见,常发生于幼年女性,具有高度侵袭性。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极其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治疗预后极差。 淋巴瘤(Lymphoma):原发于女性盆腔淋巴组织的淋巴瘤,需要与妇科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转移性肿瘤(Metastatic Tumors):虽然不是原发妇科肿瘤,但部分来自胃肠道、乳腺、肺等部位的转移性肿瘤也可能侵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其诊断和治疗策略也需要特别关注。 本书不仅仅罗列这些疾病名称,而是深入剖析每一种少见肿瘤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要点、分子分型、治疗原则、化疗方案、放疗指征、手术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全方位信息。 二、 学术严谨,内容翔实 本书的编撰团队汇聚了国内在妇科肿瘤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他们基于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最新的国际研究进展,对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了精心打磨。 病因学与发病机制:对于每一种少见肿瘤,本书都力求追溯其可能的病因学因素,如病毒感染、遗传易感性、激素水平异常、环境暴露等。同时,深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包括关键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肿瘤微环境重塑等,为理解肿瘤发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临床表现与诊断:详细阐述了各种少见妇科恶性肿瘤的典型及非典型临床表现,强调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结合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如CT、MRI、PET-CT)和病理诊断方法(如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检测),详细介绍了如何准确地诊断这些罕见疾病,并提出了与常见妇科疾病的鉴别要点。 治疗策略与进展: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不同的少见妇科恶性肿瘤,本书系统梳理了当前的治疗现状,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化疗药物的选用、放疗技术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兴起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这些罕见肿瘤中的潜在作用。针对每一种肿瘤,都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指南和个体化治疗的思考。例如,对于某些对化疗高度敏感的滋养细胞肿瘤,本书会重点介绍经典的联合化疗方案;对于侵袭性强的肉瘤,则会强调多学科协作,综合运用手术、放化疗等手段。 预后评估与随访:深入分析影响少见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各种因素,包括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子标志物等,并提供了科学的预后评估方法。同时,详细指导了患者术后及治疗后的随访策略,以期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及时干预。 病例分析与临床启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本书可能包含精选的典型病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展现了少见妇科恶性肿瘤在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以及从中获得的宝贵临床经验和教训。 三、 多学科协作,国际视野 在妇科肿瘤的诊治中,尤其是对于少见肿瘤,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诊疗手段。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将病理科、影像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妇科肿瘤专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智慧融于一体。 跨学科的诊断思路:本书强调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例如,病理医生需要精确的组织学分类和免疫组化标记,影像科医生需要识别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侵犯范围,临床医生则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 综合性的治疗方案:针对少见肿瘤,往往没有统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本书在介绍治疗方案时,也会充分考虑这一点,并鼓励临床医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决策。 借鉴国际经验:尽管本书以中文翻译版的形式呈现,其内容必然会紧密跟踪国际妇科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在介绍少见肿瘤的诊疗时,会引用国际权威指南和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国际化的视野,助力我国妇科肿瘤诊疗水平与国际接轨。 四、 目标读者与价值 《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的目标读者群体非常明确: 妇科肿瘤专科医生:这是本书最核心的读者群体。本书能帮助他们提升对罕见妇科恶性肿瘤的认知水平,掌握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妇科普通医生:对于日常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相关病例的妇科医生,本书提供了及时的知识补充,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转诊。 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相关学科医生:本书能够增进他们对妇科少见恶性肿瘤的了解,促进多学科协作。 医学院校研究生及研究人员:为他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妇科肿瘤某一细分领域的专业教材和研究线索。 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及政策制定者:有助于他们了解我国在妇科少见恶性肿瘤诊疗方面存在的挑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本书的价值体现在: 提升诊疗能力:为临床医生提供处理罕见病例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促进学科发展:填补了国内在少见妇科恶性肿瘤研究领域的空白,推动了相关学科的进步。 改善患者预后:通过普及先进的诊疗知识,有望提高少见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推动科研创新:激发研究人员对少见肿瘤更深入的探索,为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可能。 总而言之,《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是一部集学术性、实用性、前沿性于一体的权威学术专著。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妇科肿瘤研究中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知识宝库,必将对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整体诊疗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厚重的著作,封面设计得庄重而不失专业感,隐约透着一股探索未知与挑战的勇气。我是一名对医学领域,尤其是那些相对冷门但至关重要的分支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的书名,便被深深吸引。虽然我对其中的具体病症和治疗方案并不了解,但我相信,任何一本能够被翻译成中文并公开发行的医学著作,其背后都凝聚了无数专家的心血和严谨的研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像我一样的非专业人士打开一扇了解这些“少见”疾病的窗口,让我们明白,即使是“少见”,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一些关于女性健康的隐形疑问,让我明白,健康不仅仅是常见的疾病,也包括那些不易察觉的潜在风险。它或许能让我对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有更深的体会,并激发我对医学科普的更大热情。

评分

作为一名肿瘤患者的家属,我深知面对疾病的无助与迷茫。我的亲人就曾被诊断出一种相对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我们曾四处奔波,却常常发现医生们对于这种疾病的了解也有限。因此,当我看到《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希望。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答案,比如它的发展规律、可能的治疗方向,甚至是家属能够扮演的角色。我不期待它能提供“包治百病”的奇迹,但我希望它能让我们对疾病有更清晰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并了解到有哪些可能的治疗选项,即使这些选项并不常见。这本书的存在,让我觉得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可以作为我们与病魔抗争的后盾。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医学领域深造的学生,我对于一切能够拓宽我知识边界的读物都抱有极大的渴望。妇科肿瘤,尤其是一些少见的类型,在临床实践中确实相对不那么常见,但其复杂性和对患者的危害性却不容小觑。当得知有这样一本《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的出现,我感到无比欣喜。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汇集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不同于现有教科书的视角和更深入的见解。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这些少见肿瘤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的难点以及不同治疗模式的优劣。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在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的前沿信息,为将来可能面对的疑难杂症积累宝贵的知识财富。这本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学术的传承和前行的证明,我渴望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评分

我是一名业余的医学爱好者,热衷于阅读各种与健康相关的书籍,希望能够对人体奥秘有更深的了解。对于那些“少见”但却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我总觉得它们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科学秘密。这本《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的书名,立刻勾起了我的求知欲。我推测,这本书的翻译必定经历了严谨的学术考证,内容也一定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和前沿性。我希望它能以一种清晰且逻辑严谨的方式,向读者介绍这些相对不那么为人熟知的恶性肿瘤,包括它们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目前医学界对其的研究进展。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所有的专业术语,但我相信,即使是泛读,也能让我对这个医学领域的“未知”地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我日后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这本书,是对人类探索生命边界的又一次致敬。

评分

我是一名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妇科医生,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部分妇科疾病都相对“常见”,比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然而,偶尔遇到的那些罕见而又棘手的恶性肿瘤,总让我感到力不从心,也促使我不断寻求更专业的知识。这本《少见妇科恶性肿瘤(中文翻译版)》的出现,对我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这些少见肿瘤的病理分型、影像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临床决策流程,帮助我们这些基层医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或许,它还能分享一些罕见病例的诊疗经验,让我们从中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本实用的临床工具书,能够直接指导我的日常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