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大量患者开始优先选择到基层医院或家庭医生处就诊。这一现象使基层医院的医生和家庭医生需要学习更多的专科领域知识才能应对各类患者。而针对这些医师的相关皮肤科书籍却很稀缺。本书是由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皮肤科副教授、纽约卫理公会医院副主任、联合健康中心皮肤病专家、纽约医学院城市卫生杂志医学编辑David H. Frankel 博士编写的。该书的特点:一是简明、实用,按临床症状学进行疾病的分类描述,使用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疾病的线索。二是对每种疾病的基本损害、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介绍简明清楚,易于掌握。同时,本书所有章节还配备了ICD-9 编码,对于诊断库的规范应用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书的最后部分是临床技术的介绍,包括皮肤病理活检的取材方式、冷冻及电干燥法的操作步骤。总之,这本书基础而实用,不仅适用于皮肤科的初学者,更值得医学生和对皮肤病感兴趣的基层医生及家庭医生阅读。
皮肤病学是一门形态学,根据我们肉眼所能观察的皮肤损害,结合皮肤病理学及实验室检查来诊断与描述疾病。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各异、病种繁多,如何从大量的专业信息中尽快地掌握常见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一本好的参考书必不可少。本书内容简洁,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每种疾病的要点,再分别进行扼要叙述,针对性强,并附有典型的临床彩色照片,浓缩了皮肤病的精华,给读者以非常直观深刻的印象,是临床医生案头必备的口袋书。
David H. Frankel: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皮肤科副教授、纽约卫理公会医院副主任、联合健康中心皮肤病专家、纽约医学院城市卫生杂志医学特约编辑。肖媛媛: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就职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真菌亚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作为第1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4篇。
第一部分 警示: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
第1章 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1
第二部分 皮疹
A. 明显瘙痒的皮疹
第2章 特应性皮炎 7
第3章 接触性皮炎 11
第4章 疥疮 13
第5章 虱 16
第6章 汗疱性湿疹 19
第7章 淤滞性皮炎 21
第8章 无原发皮损的瘙痒和表皮剥脱 23
B. 面部的红色皮疹
第9章 寻常痤疮 26
第10章 口周皮炎 29
第11章 玫瑰痤疮 31
第12章 脂溢性皮炎 33
第13章 红斑狼疮 35
第14章 皮肌炎 38
C. (非面部的)红色皮疹
第15章 荨麻疹 41
第16章 多形红斑 44
第17章 药疹 46
第18章 游走性红斑(莱姆病) 48
第19章 念珠菌病 51
D. 鳞屑性皮疹
第20章 银屑病 53
第21章 玫瑰糠疹 56
第22章 扁平苔藓 58
第23章 癣 60
第24章 花斑糠疹 63
第25章 二期梅毒 65
第三部分 水疱性疾病
第26章 大疱性类天疱疮 69
第27章 脓疱疮 71
第28章 单纯疱疹 73
第29章 带状疱疹 76
第30章 寻常型天疱疮 79
第31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 82
第四部分 肿物
A. 应考虑到恶性肿瘤的肿物
第32章 脂溢性角化 85
第33章 鳞状细胞癌 87
第34章 日光性角化 89
第35章 角化棘皮瘤 91
第36章 基底细胞癌 93
第37章 色素痣 97
第38章 晕痣 100
第39章 恶性黑素瘤 102
第40章 发育不良痣 106
第41章 皮肤纤维瘤 109
B. 皮肤色肿物
第42章 皮赘 111
第43章 表皮囊肿和毛发囊肿 113
第44章 传染性软疣 115
C. 红色肿物
第45章 老年性血管瘤 117
第46章 环状肉芽肿 119
第47章 毛囊炎 121
第48章 化脓性肉芽肿 123
D. 面部的白色小肿物
第49章 粟丘疹 125
第50章 汗管瘤 127
E. 疼痛性红色肿物
第51章 疖和痈 129
第52章 结节性红斑 131
第53章 化脓性汗腺炎 133
第54章 慢性结节性耳轮软骨皮炎 135
F. 瘢痕
第55章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137
G. 质软的糊状肿物或团块
第56章 脂肪瘤 139
H. 黄色肿物
第57章 睑黄瘤 141
第58章 黄瘤病 143
第59章 疣 145
第五部分 斑疹
A. 紫瘢(不可退色)
第60章 卡波西肉瘤 149
第61章 瘀斑和光化性紫癜 151
第62章 皮肤血管炎 153
B. 色素减退斑
第63章 炎症后色素减退斑 155
第64章 硬化性苔藓 157
第65章 白癜风 159
第66章 硬斑病(局限性硬皮病) 161
第67章 硬皮病(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163
C. 色素加深斑
第68章 雀斑样痣 165
第69章 炎症后色素沉着 168
第六部分 下肢溃疡
第70章 下肢溃疡 171
第七部分 甲和甲皱襞
第71章 甲真菌病 175
第72章 铜绿假单胞菌甲感染 177
第73章 急性和慢性甲沟炎 179
第八部分 脱发
第74章 斑秃 181
第75章 雄激素性脱发 184
第76章 休止期脱发 186
第九部分 辅助检查方法
第77章 环钻活组织检查 189
第78章 刮片活组织检查和切除术 192
第79章 冷冻术 195
第80章 电干燥法和刮除术 198
我是一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多年的全科医生,皮肤科疾病在我的日常接诊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坦白说,我们基层医生所面临的皮肤病种类繁多,但限于时间和资源,我们很难像专科医生那样深入研究。因此,一本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识别常见皮肤病的工具书,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至关重要。《临床常见皮肤病速诊图谱》正是这样一本极具价值的书籍。它的“速诊”特点体现在其精炼的文字描述和丰富的临床图片。当我面对一个带着皮疹前来就诊的患者时,我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厚重的医学典籍,只需要快速翻阅图谱,通过患者的皮损表现,对照书中的图片,就能迅速缩小诊断范围,甚至得出初步诊断。这本书的图片质量堪比专业摄影作品,真实地还原了各种皮肤病的形态,这对于视觉化学习的医生来说,帮助非常大。而且,书中对每种疾病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要点都进行了提炼,言简意赅,非常适合我们基层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中使用。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这个皮肤科新手来说,简直是救星!我刚开始接触皮肤科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各种皮肤病的鉴别诊断,很多时候看到患者的皮损,脑子里就像一团乱麻,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但自从有了《临床常见皮肤病速诊图谱》,我的学习过程就变得轻松多了。它里面的图片质量真的没话说,每一张都非常清晰,而且标注得很详细,能让我很直观地了解到不同疾病的典型表现。我经常会在下班后,花点时间翻看书中的图片,然后对比自己今天遇到的病例,这种“复盘”式的学习方法,让我对各种皮肤病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很合理,它不会把太多的文字堆砌在一起,而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合图片,帮助我们快速掌握关键信息。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看起来很相似的皮损,这时候我就需要仔细对比书中不同疾病的图片,寻找那些细微的差别,而这本书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便利。对于刚入行的医生来说,能够快速建立起对常见皮肤病的认知框架,这本书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名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皮肤科医生来说,《临床常见皮肤病速诊图谱》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我每一次遇到疑难病例时,它总能及时给我提供有力的支持。虽然我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但皮肤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时仍会让我感到挑战。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其“图谱”二字,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高质量的呈现方式,使得我可以瞬间将脑海中的模糊印象与书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比对。这不仅仅是简单地“看图识病”,更是一种基于临床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相似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的清晰阐述,通过细致的图片对比和简洁的文字要点,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区分那些容易混淆的疾病。例如,一些形态类似的感染性皮疹和非感染性皮疹,通过书中图片的对比,往往能发现一些肉眼不易察觉但至关重要的鉴别特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繁杂的皮肤病知识,以最直观、最高效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我们不断 refine 自己的诊断能力,也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评分我是一名对皮肤病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医学生,正在实习阶段。在临床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际病例的结合是多么重要。《临床常见皮肤病速诊图谱》这本书,对于我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书中的每一张图片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病例的故事,让我能够直接感受到不同皮肤病的形态特征。当我跟着带教老师查房,看到一些陌生的皮疹时,我就会立刻翻开这本书,寻找与之相似的图片。通过图片的对比,我不仅能加深对疾病的印象,还能了解到这些疾病的典型表现,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变化。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简洁性让我能够快速建立起对常见皮肤病的基本认知框架。它不会用大量的篇幅去讲解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而是直接将最核心的诊断信息呈现出来。这对于我们这些正在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经常会利用课余时间,将书中的图片与自己看到的病例进行对照,这种方式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直接获得的知识。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层医疗工作的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快速、准确地帮助我鉴别和诊断临床常见皮肤病的工具书。终于,我入手了《临床常见皮肤病速诊图谱》。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实用,它摒弃了繁琐冗长的理论阐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速诊”二字上。翻开目录,我就被它清晰的分类方式所吸引,按照病因、病理类型等维度进行划分,让我在面对不同症状的患者时,能够迅速找到相应的章节。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大量的精美图片,这些图片都是真实的临床病例照片,色彩鲜艳,细节清晰,几乎涵盖了临床上能遇到的绝大多数常见皮肤病。我曾遇到过一位患者,起初的皮损表现并不典型,让我有些困惑,但凭借着脑海中对书中图片的记忆,结合患者的局部症状,我很快就联想到了某种可能性。之后,我翻阅书中对应的章节,比对了患者的皮损,心中的疑虑便迎刃而解。这种“图文并茂,触类旁通”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我的诊断效率,也让我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时刻在我身边指导我,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每一次问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