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治疗时,我们的美学审美体系里往往强调上颌中切牙切缘的位置须与唇关系协调,但最终治疗的结果是,虽然切缘的位置完美,但由于忽视牙龈平面异常这一问题,疗效往往存有遗憾。因此,本书《全局诊断——牙科诊断和治疗计划的新视角》中的新视角就是CORE问题出发,确定牙龈位置异常的病因。一旦病因确定,那么就可以选择有限的治疗方法来纠正这一异常。全书围绕的5个CORE问题分别为:1. 面部比例和骨骼关系如何?2. 上唇长度和动度是多少?3. 牙龈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关系如何?4. 上颌中切牙的临床牙冠长度是多少?5. 在龈沟内能否探及釉牙骨质界? 全书共13章,以全局地视角CORE问题提问的方式,主要介绍了口腔常规诊断,以及不同诊断所对应的治疗方法,包括美学牙冠延长术、组织移植、成人牙列的牙槽骨压低治疗、牵引助萌术、正颌手术、牙颌面整形等。第12章介绍了CORE问题PPT模板,以及如何使用13张照片完成模板,其内容都在本书附带的光盘中收录。此PPT模板可用于牙科研究时制作演示文稿,也可以用于患者相关信息的追踪。最后一章,为5个经典病例的展示。书中还介绍了依靠微整形手段帮助口腔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刘伟才,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数字化口腔诊疗中心主任、技工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口腔医学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委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数字化口腔产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医学会数字化医学分会委员、华人美学牙科学会候任会长。先后承担相关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基金等多项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专利3项,参编统编教材4部,主译2部。康非吾,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颅颌面及整形外科访问学者。兼任上海口腔医学会理事,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牙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等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等多项科研立项。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
这本书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我本以为“全局诊断 牙科诊断和治疗计划的新视角”这个名字会带来一些全新的、令人兴奋的思路,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和处理牙科病例。然而,读完之后,我感觉像是被误导了。书的内容充斥着一些我早已熟知的老生常谈,并没有真正触及“新视角”的核心。它就像一个披着华丽外衣的老物件,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但内核却陈旧不堪。我期待的是能够颠覆我现有认知,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跨学科的思考框架,来应对那些复杂棘手的牙科难题,比如如何将全身健康状况与口腔问题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如何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更精准的评估,以及如何制定更具前瞻性、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惜,这本书在这方面几乎是空白。它更像是一本基础教材的堆砌,充斥着大量的术语和概念,但却缺乏深入的剖析和创新的应用。我花了很长时间来阅读,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但最终只感觉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我只能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寻求突破性的见解,这本书很可能无法满足你的期望。它更适合那些刚入行,对牙科诊断和治疗计划还不太熟悉的读者,或许能提供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有一定临床经验,渴望提升专业水平的我来说,它提供的价值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负面的,因为它让我对“新视角”产生了错误的期待,并因此浪费了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评分这本《全局诊断 牙科诊断和治疗计划的新视角》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次极具启发性的阅读体验。它并不是那种一览无余、提供现成答案的书籍,而更像是一场思维的邀请。作者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系统性思维”的强调。作者反复提及,牙齿只是身体的一部分,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单一指向牙齿的诊断模式,开始思考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甚至遗传因素是如何影响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个独立的谜题,作者循序渐进地剖析,展示了如何从多个维度去收集信息,如何去辨别真伪,最终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这种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对于“个体化治疗”的强调也让我深有感悟。它告诉我们,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疗方法,每一个患者都是独特的,需要量身定制的方案。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人文关怀层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的牙科诊断和治疗计划的思维模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开始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注重全面性,也更加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仿佛作者是在一位牙科领域的资深前辈,带着我一步步探索牙科诊断和治疗计划的深层奥秘。它不像许多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患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牙科医生的职业操守的高度尊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全局”的解读,它不仅仅局限于口腔本身,而是将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甚至家庭社会环境都纳入考量范围。这种 holistic approach(整体性方法)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诊断和治疗模式。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引导读者自行思考,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我经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对照自己的临床实践,思考书中提出的观点是否适用于我遇到的情况。这种主动学习的模式,虽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却能带来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持久的记忆。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牙科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名更优秀的牙科医生的修行指南。它教会我如何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每一个病例,如何用更人道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患者。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牙科诊断和治疗计划有追求的同行,它会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更高境界的大门。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就像是在一个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进行一次探索。我带着对“新视角”的好奇心,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能够颠覆我现有认知,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书中确实涉及了一些我从未接触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这些都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作者在关于如何评估患者口腔健康风险的部分,引入了一些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概念,这让我意识到,传统的临床经验虽然重要,但科学的数据分析同样不可或缺。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决策树”和“概率模型”的介绍,它们为我提供了一种更加量化的方法来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而且,作者在引用文献时也非常严谨,大部分内容都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证据,这大大增加了书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当然,由于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一些概念的阐述可能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会稍显晦涩,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来辅助理解。但我认为,这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鼓励读者不断学习和进步,去探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拓宽我的视野,深化我对牙科诊断和治疗计划的理解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让我意识到,牙科医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分我对于这本书的整体感觉非常复杂,它就像是一道精心烹制但味道却不那么令人愉悦的菜肴。从装帧设计上看,这本书无疑是精致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这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然而,翻开书页,我发现内容的处理方式却显得有些混乱和跳跃。作者似乎试图将太多的信息塞进一本书里,导致章节之间的逻辑性不够强,有时候会有一种突然转场的感觉,让我一时难以适应。而且,一些关键的概念在介绍时显得不够清晰,缺乏必要的铺垫和解释,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惑。书中虽然提到了“新视角”,但我并没有感受到那种颠覆性的创新,很多观点更像是对现有理论的重新组合和阐述,缺乏一些真正具有原创性的研究和发现。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或者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诊断技术,能够真正地为牙科诊断和治疗计划带来革新。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篇学术论文的集合,虽然观点不乏精彩之处,但整体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却有所欠缺。我尝试着去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但由于其结构上的不完整性,我发现很难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这让我感到有些沮丧,毕竟我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来购买和阅读这本书,但最终获得的收获却不如预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