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消费提升研究

中国文化消费提升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毛中根等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化
  • 文化消费
  • 消费升级
  • 文化产业
  • 社会发展
  • 市场营销
  • 消费者行为
  • 文化研究
  • 中国经济
  • 文化传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2876
版次:01
商品编码:1234641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页数:385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文化消费具有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三重属性。提升文化消费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有益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能有效彰显其经济、社会与意识形态效益。《中国文化消费提升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消费科学内涵为基点,研究文化消费提升的要义、文化消费发展演进、文化消费的增长因素及机理、文化消费质量的内容及提升思路、文化消费满意度量化体系与指数构建、文化消费提升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文化消费调控机制、文化消费提升机制及路径选择等问题。《中国文化消费提升研究》期望准确把握文化消费发展的时代命题,积极借鉴国外文化消费发展经验,掌握我国文化消费在扩大数量、提高质量、提升满意度三个方面的发展逻辑,揭示我国文化消费调控机制,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消费提升的理论体系。

目录

目录
总论 (1)
第一章 文化消费提升的要义及文献回顾 (22)
第一节 文化消费的提升要义 (22)
第二节 文献回顾 (33)
第三节 研究评述与启示 (53)
第二章 我国文化消费发展演进分析 (58)
第一节 我国文化消费发展历程 (58)
第二节 我国文化消费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及新态势 (78)
第三节 我国文化消费结构的演变 (92)
第四节 我国文化消费差距及其演变 (103)
第五节 我国文化消费提升面临的困境 (121)
第三章 文化消费的增长因素及机理分析 (126)
第一节 收入结构演变与文化消费增长 (126)
第二节 社保制度改革与文化消费增长 (139)
第三节 家庭特征变迁与文化消费增长 (159)
第四节 文化产业集聚与文化消费增长 (172)
第四章 文化消费质量的内容及提升思路 (187)
第一节 文化消费质量的内涵与描述性评价 (188)
第二节 分区域居民文化消费质量指数的测度及比较分析 (204)
第三节 提升我国文化消费质量的基本思路 (223)
第五章 文化消费满意度量化体系与指数构建 (230)
第一节 文化消费满意度量化体系的理论分析 (230)
第二节 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数的初步构建及应用 (239)
第三节 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数应用启示及完善思路 (255)
第四节 提升居民文化消费满意度的基本思路 (261)
第六章 文化消费提升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265)
第一节 文化消费发展的国际比较 (265)
第二节 典型国家文化消费发展状况 (269)
第三节 典型国家文化消费发展状况比较 (299)
第四节 文化消费提升的国际经验 (305)
第五节 主要结论与启示 (319)
第七章 文化消费调控机制分析 (322)
第一节 文化消费调控机制概述 (322)
第二节 文化消费调控工具传导路径及机制分析 (330)
第三节 完善文化消费调控机制的思路 (342)
第八章 文化消费提升机制及路径选择 (347)
第一节 文化消费的提升机制 (347)
第二节 文化消费提升的路径选择 (352)
参考文献 (359)
索引 (382)
后记 (384)
Contents
Introduction (1)
Chapter 1 Essence of Promoting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22)
1.1 The Core Essence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Promotion (22)
1.2 Literature Review (33)
1.3 Research Review and Implications (53)
Chapter 2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Cultural Consumption (58)
2.1 The History of China’s Cultural Consumption (58)
2.2 Stages Characteristics and New Trends of China’s Cultural Consumption Growth (78)
2.3 Evolution of China’s Cultural Consumption Structure (92)
2.4 China’s Cultural Consumption Gap and Its Evolution (103)
2.5 Dilemma of China’s Cultural Consumption Improvement (121)
Chapter 3 Analysis on Growth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126)
3.1 Evolution of Income Structure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 Growth (126)
3.2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 Growth (139)
3.3 Changes in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 Growth (159)
3.4 Cultur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Cultural Consumption Growth (172)
Chapter 4 Content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Quality and Ideas for Improvement (187)
4.1 Connotation and Descriptive Evaluation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Quality (188)
4.2 Measure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Cultural Consumption Quality Index in Different Regions (204)
4.3 Basic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in China (223)
Chapter 5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umption Satisfaction Quantification System and Index (230)
5.1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Quantification System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Satisfaction (230)
5.2 Initi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Satisfaction Index (239)
5.3 Implications and Improvement Idea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Satisfaction Index (255)
5.4 Basic Ideas for Enhancing the Residential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Satisfaction (261)
Chapter 6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Lessons of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265)
6.1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265)
6.2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in the Typical Countries (269)
6.3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in Some Typical Countries (299)
6.4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 Promoting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305)
6.5 Main 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 (319)
Chapter 7 Analysis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Regulation Mechanism (322)
7.1 An Overview of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322)
7.2 Analysi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nd Mechanism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Control Tools (330)
7.3 Ideas for Perfecting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342)
Chapter 8 Promotion Mechanism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Route Selection (347)
8.1 Mechanism of Promoting Cultural Consumption (347)
8.2 Selection of Ways to Promote Cultural Consumption (352)
References (359)
Index (382)
Postscript (384)
《匠心独运: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复兴与创新》 本书并非探讨宏观的文化消费趋势,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一个更为具体且充满活力的领域——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复兴。我们深入探寻那些在时光洪流中依然闪耀着生命力的古老技艺,以及它们如何在当代社会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与发展路径。 第一章 追根溯源:传统工艺的文化基因 本章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工艺的宏观认知框架。我们将从历史的深处挖掘,梳理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脉络,追溯其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演变轨迹。这不仅仅是罗列工艺门类,更是要揭示每一种工艺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基因——它们如何与哲学思想、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紧密相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我们将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工艺门类,如陶瓷、丝绸、刺绣、木雕、漆器等,进行细致的案例分析,阐述它们在古代社会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以及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同时,本章也将触及传统工艺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技艺失传、市场萎缩等,为后续章节的创新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 唤醒新生: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传统工艺并非陈列于博物馆的古董,而是拥有其独特的当代价值。本章将重点探讨这些价值体现在何处。首先,我们将分析传统工艺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方面的作用。在物质丰裕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追求独特、有故事、有温度的产品,而传统工艺恰恰能提供这种“心灵的慰藉”。我们将从“独特性”、“情感连接”、“文化认同”等角度,阐释传统工艺如何满足当代人的情感诉求。其次,本章将深入探讨传统工艺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的潜力。通过对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现代材料的结合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赋予传统产品新的生命力,使其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认可度和竞争力。最后,我们将关注传统工艺在促进乡村振兴、非遗保护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其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中的意义。 第三章 融合创新: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之路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将系统阐述传统工艺如何在现代语境下实现创新与转化。我们将从“设计赋能”、“技术革新”、“市场对接”三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设计赋能: 传统工艺的创新离不开设计的引领。本章将分析当代设计师如何理解和运用传统工艺元素,将其融入现代生活用品、家居装饰、服装配饰、甚至是当代艺术品中。我们将聚焦于“符号重构”、“意境再现”、“功能优化”等设计策略,通过大量成功的跨界合作案例,说明优秀的设计如何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赋予产品现代的审美情趣与使用体验。例如,传统纹样的现代演绎,传统色彩在当代空间中的运用,传统器型的功能创新等。 技术革新: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必然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本章将探讨现代科技如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突破原有的生产限制,提高生产效率,拓展工艺的应用范围。这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化辅助设计、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制作中的应用、新材料的研发与运用,以及对传统制作工具和流程的优化。我们将关注如何在新技术的应用中,依然保持手工的温度与匠心精神,实现科技与传统的和谐统一。 市场对接: 创新最终需要回归市场。本章将剖析传统工艺如何有效地对接现代市场需求,并探索多样化的营销模式。我们将讨论品牌化运作、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渠道、社群营销、定制化服务等策略。同时,本章也将关注如何通过文化IP的打造、与现代消费场景的结合(如精品酒店、高端会所、文创空间等),来提升传统工艺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品牌影响力。 第四章 传承与发展:人才培养与政策支持 任何工艺的生命力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本章将探讨传统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关键要素。我们将分析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学徒制、院校教育、社会培训等,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传统工艺领域。同时,本章也将关注如何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工艺传承人的权益。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在支持传统工艺发展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如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平台搭建、市场推广等,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传统工艺繁荣发展的良好生态。 结语 《匠心独运》并非一个关于市场营销策略或消费行为的宏大叙事,而是一次对中国传统工艺精神的深刻回溯与对未来无限可能的积极探索。本书试图揭示,那些深藏于寻常器物之中的智慧与美学,如何在现代社会的转型期,通过匠人的双手与创新的思维,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重要桥梁,并为当代人的生活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色彩与温度。

用户评价

评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一直关注着这一趋势,特别是当它与“文化”这个概念结合起来时,更是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这本书的标题《中国文化消费提升研究》,就好像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对这一领域更深入的探索。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界定“文化消费”的内涵和外延的?它是否仅仅指代传统的艺术品、出版物、电影、戏剧等,还是已经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例如数字内容、体验式消费、甚至是生活方式的文化符号?“提升”这个词,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消费总量的增加,更包含了消费质量的优化、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消费体验的丰富化。那么,书中会如何具体地阐释这种“提升”?是通过案例分析,还是数据建模?我特别期待能够了解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消费是如何演变的,又受到了哪些关键因素的影响?例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能否为我勾勒出中国文化消费市场未来发展的清晰图景,并揭示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我渴望获得一些深刻的洞见,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很有一种学术研究的严谨感,但同时又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因为消费本来就是我们日常的一部分。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也越来越碎片化,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对文化、对精神滋养的渴望并没有减少,甚至可能因为这种快节奏而变得更加强烈。所以,我对“文化消费提升”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它到底意味着什么?是说大家更有钱了,就能花更多钱在文化上?还是说,我们对文化产品的要求更高了,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娱乐,而是追求更有深度、更有品位的东西?这本书是否会分析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是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我尤其想知道,在当前中国社会,哪些文化领域最有可能实现“提升”?是传统的戏曲、书法、国画?还是新兴的电影、音乐、游戏,亦或是更具体验性的文化旅游?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生动的数据或者案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文化消费如何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以及它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对中国文化消费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消费趋势的变化很感兴趣,尤其是当它与文化相结合时。想象一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而文化消费正是这种需求的体现。无论是传统的艺术品、戏剧表演,还是新兴的数字内容、沉浸式体验,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我特别好奇书中会如何探讨这些细分领域的发展,例如,哪些文化产品和服务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政府和企业在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更能挖掘出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潜在的市场机会。同时,我也对“提升”这个词语充满兴趣,它意味着一种进步和优化,那么,目前中国文化消费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蓝图,指引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繁荣、多元的文化消费新时代?我非常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些启发和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也许还能为我自己的学习或工作带来新的思路。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社会发展变迁颇为关注的读者,我一直觉得文化消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它不仅反映了经济实力,更折射出国民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甚至是社会心态的变化。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能满足我在这方面的求知欲。我尤其想知道,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化是如何与现代消费模式进行碰撞与融合的?书里是否会探讨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通过文创产品焕发新生?或者,新媒体平台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放大效应?我更关心的是,这种“提升”是否意味着消费的更加理性化、个性化?还是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比如文化同质化、过度商业化等等?作者是否会从宏观的政策层面,微观的消费者行为层面,亦或是产业发展的角度,多维度地剖析这个问题?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的内容,能够帮助我理解当下中国文化消费市场的复杂性,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许,书中还会涉及到一些跨文化比较的视角,这也能让我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消费的独特性和全球意义。

评分

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而文化消费的活跃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开放程度。这本书的标题——《中国文化消费提升研究》——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深入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消费领域所经历的深刻变革。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义“文化消费”的?它是否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品、演出、出版等领域,还是已经拓展到了数字娱乐、旅游体验、生活方式等更广泛的范畴?“提升”这个词,在我看来,意味着质量的提高、结构的优化,以及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那么,书中是如何论述这种“提升”的具体表现?是否存在一些量化的指标或者案例分析?我特别好奇,在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本土文化是如何在消费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的?是否存在一些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反之,又有哪些挑战需要我们正视?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让我了解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发展的脉络、动力以及未来的趋势,或许还能从中发现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更宏观的社会发展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