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迅速发展,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想要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就必须重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重点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路径,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理论渊源、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创新内容、推进策略以及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等,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与发展。
胡刚,1974年7月出生于河南息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社会动员研究等。近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厅级课题2项。主编高校教材1部。在《学术论坛》、《理论与改革》、《贵州民族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现实维度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基本界定
一 文化创新的内涵
二 文化创新的意义
三 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
四 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五 文化的丰富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探索历程
一 思想大解放
二 两个文明一起抓
三 引导先进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方向
四 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社会语境
一 时代背景
二 文化资源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指导
一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
二 毛泽东的文化思想
三 邓小平的文化理论
四 江泽民的文化思想
五 胡锦涛的文化思想
六 习近平的文化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支撑
一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起源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
三 中国传统文化支撑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第三节 国外先进文化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启示
一 萨义德的“东方学”
二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指导方针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二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
四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 注重和而不同
二 注重文化自信
三 注重文化自觉
四 坚持“一个梦想”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内容
第一节 和谐文化
一 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化
二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和谐文化
第二节 网络文化
一 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 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节 廉政文化
一 廉政文化概述
二 廉政文化的建设
第四节 生态文化
一 生态文化概述
二 生态文化的建设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和灵魂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现状分析
一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面临的困境
三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面临困境的原因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文化创新的具体对策
一 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文化创新的有利条件
二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 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文化创新的实践路径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推进策略
第一节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一 公益性文化事业概述
二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性
三 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四 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五 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六 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 文化产业的战略属性
二 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三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四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转型的路径
第三节 深化文化改革开放构建文化繁荣发展新机制
一 深化公有文化事业改革
二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
三 优化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
四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五 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第七章 注重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
第一节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一 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 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三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四 有利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二节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三节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路径
一 影视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二 演艺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三 出版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四 动漫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参考文献
这本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启发,它不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文化创新背后的动因和机制。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创新”二字的多维度解读。它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理念上的革新,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书中对一些地方性文化创新案例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基层文化工作者如何将地方特色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创造出独具魅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书中提到的某个地方如何通过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并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个案例就非常有说服力。作者在探讨文化创新时,并没有回避挑战,而是理性分析了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改革思路。这种既肯定成就又正视问题的态度,让整本书显得更加客观和可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理解和参与文化创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之前,我对这类主题的学术著作有些许畏惧,总觉得会充斥着枯燥的理论和空泛的口号。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印象。作者的文笔流畅,叙事生动,将复杂的理论概念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书中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论述,就通过对一些具体文化IP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古老智慧如何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生。我还对书中关于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结合部分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技术名词,而是深入分析了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从而催生出新的文化业态和商业模式。这种接地气的分析,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文化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书中的一些观点,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更是让我思考到教育和人才培养在文化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总的来说,这本书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有大众的吸引力,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优秀读物。
评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这本书,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新格局的窗户。作者以宏观的视角,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置于历史的长河和世界发展的坐标中进行审视。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阐述,非常透彻。作者认为,文化创新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人民需求的不断变化紧密相连,并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和国家发展。书中关于文化创新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如何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论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关系的内容,为理解文化发展的复杂性提供了非常好的框架。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如何走向未来的思想指南,让我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充满期待。
评分在我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的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文化创新在国际传播中的战略作用的深刻洞察。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如何用国际社会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以及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优秀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符号是如何在世界舞台上获得认可的,例如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以及中国传统工艺的国际化推广。书中还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利用新技术拓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挑战与机遇的精准把握,让我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同时,书中提出的关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也为我理解当前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维度。这本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评分读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研究》,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脉络的梳理极其清晰,逻辑严谨,仿佛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宏大的文化版图。书中不仅深入剖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层面的精髓,更从实践层面,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文化创新如何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深度融合,并以前所未有的活力推动着国家整体的现代化进程。我尤其被其中关于文化自信的章节所吸引,作者通过对历史渊源和现实成就的对比,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战略意义。书中所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贯穿始终,这不仅是一种价值导向,更是对文化创新方向的根本性指导。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思考,书中描绘的宏伟蓝图,与我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文化新气象,是如此的契合。作者在宏观视野下,又能细致入微地解读具体现象,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现实温度。对于想要理解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方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其有价值的视角和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