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11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特色一:
著名学者、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的读书之道
60篇读书笔记 分类结集:读历史、读地图、读经典……
50载思想精华 完整展现:读书与治学、做人与处世、学习经验与心路人生……
呈现五十年历史地理研究成果
新增《我们今天如何读书》《鹿死谁手》《崖山之后》《理想与现实之间》等文章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特色二:
传授读书方法,探寻书中佳妙,分享治学体悟。本书收入的是葛剑雄教授关于读书治学的随笔,其中包括对读书生涯的回顾、对学界同人著作的品评、对古代经典的解读、对学术研究的介绍……读者既能从中体悟到文史学科的一般入门途径,亦可感受到一代学者对学术的真诚与崇敬。葛剑雄教授谈读书,深入浅出,平实朴素,谦虚诚恳,他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与历练,将人生的喜怒哀乐化于笔下,娓娓道出,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潜移默化的指导。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特色三:
对于著名学者葛剑雄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殿堂的必经之路,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读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葛剑雄是如何读书的:
读书与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我想无非是三种目的:寻求知识,获得情趣,进行研究。
读前人的书:
作为历史学者,必须守住一条底线——一切证据必须来自可靠的史料。
读他人的书:
记录历史事件、发挥主导或决定性作用的人,处于重要或关键地位的人,亲身经历或掌握原始资料、证据的人,他们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读地图:
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特色四:
精装珍藏版,文章由葛剑雄先生亲自选定,囊括了迄今多年的读书和研究心得,其中关于历史地理学、人口学等方面的内容更是相关领域的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深厚的学识,独到的眼光,葛剑雄教授与君一道读万卷书,剖析古今。
对于著名学者葛剑雄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殿堂的必经之路,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本书收入的是葛剑雄教授关于读书治学的随笔,其中包括对读书生涯的回顾、对学界同人著作的品评、对古代经典的解读、对学术研究的介绍……读者既能从中体悟到文史学科的一般入门途径,亦可感受到一代学者对学术的真诚与崇敬。葛剑雄教授谈读书,深入浅出,平实朴素,谦虚诚恳,他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与历练,将人生的喜怒哀乐化于笔下,娓娓道出,给人以无限的启迪和潜移默化的指导。
读书与书
《开讲啦》:读书永无毕业
读书二题
上网与读书
读书的“名堂”
与书无缘——故乡童年的回忆
偶涉经典亦受益无穷
搬家
我的书和书房
我的新书房
一本使我的人生转折的书
——读《第三帝国的兴亡》
沉重的“感动”
江陵焚书一千四百四十周年祭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依然成谜
杨守敬收藏之日本古文书
藏书的归宿(一)
藏书的归宿(二)
未建成的施坚雅文库
图书馆的难题
我为藏书找到了归宿
读前人的书
“约法三章”的误读
鹿死谁手——楚汉之争的胜者
货殖何罪──商人和商业的地位
“轮台罪己”:汉武帝的晚年
理想与现实之间
——东汉党人的两难选择
郦道元不是《水经注》全部文字的作者
乱世的两难选择——冯道其人其事
厓山之后
重读《明史·海瑞传》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世界上不止有中文
读他人的书
《周有光百年口述》读后
愿阁楼里永远有这盏灯
——读沈昌文《阁楼人语》
读史阅世皆求真
——读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
读《中国反贪史》
读姜鸣新书《天公不语对枯棋》
成吉思汗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吗
——介绍《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学术著作的生命力
普及历史的魅力
让历史为更多人所喜爱
何为经典 何以永存
辑佚的新境界
我心目中理想的历史小说
——读钱宁《秦相李斯》
读钱江《秘密征战——中国军事顾问团援越抗法纪实》
在历史和社会中认识家谱
慎用家谱
答编者和西安刘海明先生
答安希孟教授
“蛮夷长官司正长官”不可能是谢安后裔
百花齐放总比一花独艳强
——答施雪钧先生
《光明之城》不“光明”
评《1421:中国发现世界》
——兼论真实史料的重要性
传记还是神话
——评傅朗云《史坛怪杰何光岳》
读地图
历史地图研究 (Studies of historical maps )
左图右史,以图识史
——以历史地图认识历史
地图是谁用的
古地图何以绝迹
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卷问世
《山西历史地图集》导读
编后记
精彩书摘一:
读书二题
我以为,读书目的可分为三类:求知,研究,人生乐趣。目的不同,方法和要求自然不同,或兼而用之,不可一概而论,因而时下一些流行的说法,就失之偏颇,以至误导读者。试举二例:
快乐阅读
或称之为悦读。能快乐阅读,自然求之不得,没有哪位读者不愿意,更没有哪一位会主动选择不快乐。问题是阅读能不能都快乐。
首先是能不能找到可以快乐地读的书(广义的“书”,包括电子书、数字化产品和网络资源,以下同),因为并非每位作者都能将书写得或编得生动形象、 明白可读,也不是所有的题目、内容都能这样写。要是同一题材和水平的书不止一种,还可以选择一种读起来比较快乐的;要是只有一种,而为了求知或研究此书又是非读不可的,那么不快乐也得读。即使有选择的余地,也得看你的主要目的。一本书读起来轻松愉快,引人入胜,甚至欲罢不能,另一本书枯燥无味,语言艰深,无法卒读,但前者概念不清,内容虚假,结论错误,后者属本领域经典,或是自己的研究对象,如果只顾悦读,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可能受骗上当,一旦留下常识性错误,形成不正确的概念,还会影响今后。
其次,各人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接受能力、专业水平、原有基础也不相同。同一本书,张三读得津津有味,李三硬着头皮才读完,王五翻了翻就不想再读,更有人看了封面就没有开卷的兴趣。有些天才人物会具有独特的阅读能力,但他们能悦读的书让绝大多数人读就愉快不起来。某种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在某方面有超常的思维能力,完全可能快乐地读常人看不懂或不愿读的“天书”。正因为如此,要求作者将任何题材的书写得适合人人悦读,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求知和研究的过程中,读书的范围总得不断扩大和深入,总得读一些自己不想读、读不下起或读起来不那么愉快的书。如果一味强调或追求悦读,就只能到此止步。就像跑步,如果你只是出于兴趣,或者一般性地健身,感到累了,没有兴趣了可以随时停止。如果为了达到指标,刷新纪录,能不突破极点?能把快乐放在第一位吗?知识的海洋无际无涯,不涉风波,永远离不开海岸。科学研究的起点犹如地狱之门,等待你的岂会都是快乐?
人类的往事、国家的历史、个人的经历、特殊的情感,总有一部分是严肃的、沉重的、痛苦的、绝无仅有的、使人无法接受的,却是必须了解并不能遗忘的。记录和展示这些内容的书必须以价值观念、政治立场、国家利益、社会公德、事实详尽为标准。这类书自然不可能悦读,但即使是出于人生的需求,其中一部分也是必读的。
总之,为求知读书可以选择,但应将内容放在首位。为研究读书应该穷尽,无所谓悦读。为人生的需求读书可以随心所欲,唯悦是读。但如想有所追求,有所提升,仍免不了要读些不那么快乐的书。
读图时代
一些出版家与学者声称如今已进入读图时代,所以“图”(插图、地图、照片、图表、视频等)是出版社物不可或缺的,也是读书的捷径和利器,甚至认为不会读图就读不好书。于是在一些书中配上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插图或照片,有的书图茂文不茂,甚至喧宾夺主,成了画报或画册,文字退居陪衬。
我赞成读书应该包括读图,并且认为国内以往的出版物普遍存在图不足、不精、不美的缺点,多数作者缺乏配图的意识和能力,出版社往往怕插图会提高成本而尽量删节、缩小、简化。但现在,随着摄影、图像、视频、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图”的来源越来越广,成本越来越低,制作也越来越便捷普及,传输和印刷几乎不再有什么困难,“图”往往被滥用,甚至泛滥成灾。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推高了书价,而且误导读者,造成读者在其他方面的损失。
并非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图像来显示或表达,对一些本来就是抽象的事物,如精神因素、概念、规范等,如果一定要配上图像,非但不能帮助读者理解,还会引起误解。一定要将模糊的概念具体化,将不确定的因素图表化,结果不是出于作者的臆断,就是背离本真。有的事物和人物虽然是以往具体的存在,但没有留下任何图像,有的连文字的描述也没有,如历史上一些名人,如果一定要配上图像,又不说明来源,对读者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文字描述产生形象,也是提高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基本训练。从小习惯于读图,或者只能读图的人,就很难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缺乏想象力。记得我报考研究生时,复试考卷中就有一道题是根据《水经注》中一段文字,编成一幅地图。以后我也曾多次用这道题考我的学生,因为这是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和方位、距离、相互关系的理解力的有效手段。就是读图,也需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如现在流行的谷歌地图,实际上是照片、图像,看惯了谷歌地图的人往往看不懂地图,更不会熟练使用。
现在经过加工或重新制作的图越来越多,往往比实际更美,更吸引人。作为艺术品或创作是合适的,但作为知识的传播或信息的传递却是失真的。只读这样的图,或习惯于读这样的图来了解世界的人,往往更愿意生活在虚幻的境界,而不愿或不适应面对陌生的现实,至少他们与现实的距离被拉大了。
这些都不应该是读图的目的,却是提倡读图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精彩书摘二:
“轮台罪己”:汉武帝的晚年
在清朝康熙皇帝之前,活到70虚岁的皇帝屈指可数,其中一位就是汉武帝刘彻;在位时间也数汉武帝最长──整整54年。与秦始皇、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相比,只有明太祖比他多活了一岁,但当皇帝的时间比他短得多。不过,这位皇帝的晚年并不如意。 在武帝时期,汉朝先后灭东瓯、南越、闽越、朝鲜,开西南夷,击败匈奴,设河西四郡,通西域,奠定了汉朝极盛疆域的基础。他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完全消除了割据的威胁,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他亲自指挥堵塞了长期泛滥的黄河决口,使黄河恢复故道;兴修水利,扩大农田;修建了通向西南、西北边疆的道路。汉朝出现了开国以来最强盛繁荣的局面,武帝的功业也达到了巅峰。
但在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任何约束的条件下,延续数十年的帝位使武帝本来就存在的好大喜功、挥霍浪费、迷信鬼神、刑法严酷等缺点在他晚年恶性膨胀,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国库中的钱财曾经非常充足。陈粮还未用完,新粮又入库了,结果陈陈相因,粮食腐烂而不能食用。大量的铜钱放在仓库中长久不用,串钱的绳子烂了,铜钱散落无法统计。但这些由上千万农民和手工业者年复一年聚集起来的物资很快就被武帝消耗完了,因为无论是战争、筑路、建城、移民、治河,都需要大笔开支和大量人力,由于原来的粮食生产者成为消费者,新产的粮食必然会减少。而且,随着战线的延长和疆域的扩展,粮食输送的距离越来越远,成本高得惊人。从东部产粮区至北方和西北边疆只能依靠人力或畜力在陆路运输,在遥远的路途中人和牲口本身就要吃掉大量粮食和饲料,能运到目的地的是极少数。据主父偃统计,秦始皇时从今山东半岛勃海沿岸将粮食运往河套,结果是“三十锺而致一石”,到达目的地的粮食是输出量的1/192。汉朝的运输水平大致相同,而目的地更远达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天山南北,甚至中亚费尔干纳盆地。武帝曾调集10万人到朔方筑城据守,将关东72万贫民迁至西北,征60万士兵去边郡屯田,数万人向西南夷筑路、安置数万匈奴降人,这些人员至少在最初阶段必须完全由政府供应粮食和必需的生活、生产物资。当时每人每年大约需要18斛食粮,72万人就要1295万斛,而从关东输入关中的粮食最多的一年也只有600万斛。这样大的消耗,国库如何能不空?
郑当时任大司农(农业主管官员)时,建议从渭河引水开一条漕渠,穿过长安城,沿秦岭入黄河,既可方便漕运,又能使上万顷农田得到灌溉。数万人干了三年,漕渠开通,效益不错。这引发了武帝和群臣大办水利的积极性,大项目纷纷上马。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太守引汾水连接黄河,既可取代底柱(原三门峡中险石)以东的漕运,又可增加五千顷田、每年增产200万石谷。武帝投入数万士兵开垦这些“渠田”,由于这一带的黄河经常改道,渠道根本不能使用,渠田连种子都收不回,只能任其荒废。又有人建议,从褒斜道运漕粮,御史大夫张汤认为可用斜水通渭水,褒水通汉水,都可以运粮,而两水间相隔的百余里可以用车转送,这样一来,汉中的谷可以运到关中,关东的粮食可以从汉水运来,不必再通过黄河底柱天险。武帝很听得进去,就封张汤的儿子为汉中太守,负责开褒斜道。几万人筑成了五百余里道路,固然距离较近,交通方便,但褒水、斜水都十分湍急,水浅多石,从褒水向关中又是溯流而上,根本没有办法行船。关中花了十几年才开成的龙首渠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未得其饶”。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亲自主持堵塞了泛滥了23年的黄河决口,取得了一项空前的成就。这更引发了大办水利的高潮,一时间“用事者争言水利”,西北边疆的朔方、西河、酒泉都引黄河及川谷水灌田,关中上马的工程有灵轵、成国、湋渠,汝南、九江(今淮河南北)引淮水,东海郡(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引巨定泽,泰山下引汶水,规模都有万余顷,其他小规模的工程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工程中,像成国渠和以后建成的白渠是成功的,发挥了长期效益,但多数只是应付政治任务,劳民伤财。如在朔方开渠,花费上亿,却毫无成效。在这种气候下,齐人延年提出了一个更惊人的计划:将黄河引入匈奴地区,这样一来关东再也不会有水灾,匈奴不战自灭。总算武帝的头脑还清醒,虽然对延年的气魄颇为赞许,表扬他“计议甚深”,却没有采纳。
如果说水利工程多少还有为百姓着想的成分,那末另一些花费就纯粹出于武帝的个人需要了。如武帝给功臣、将士、宠幸的赏赐不计其数,元朔五年赐卫青军黄金20余万斤,元狩四年赐卫青、霍去病黄金50万斤,骗子栾大一次就获赏黄金10万斤。当然这些“黄金”并不真是金子,可能只是精度高的铜,但即使如此,价值也是巨大的。至于对“外国客”和“使者”的接待和赏赐,是作为意义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对待的,自然更不算经济账。武帝在关中大建宫殿楼台,在各地到处建离宫别馆。他先后建了甘泉宫、柏梁台、承露仙人掌等,所谓仙人掌是用铜制的巨盘,高二十丈,大七围,耗费可想而知。以后又在长安建飞廉、桂馆,在甘泉宫建益寿、延寿馆,通天台,扩建甘泉宫。太初元年(前104年),武帝为了在甘泉宫接受诸侯和各地的“上计”(报告当地户口、赋税、粮食产量等基本情况),专门建造接待诸侯的宾馆。又下令建建章宫,规模宏大,千门万户,前殿比未央殿还高,东面的凤阙高二十余丈,西面有一个方园数十里的虎圈。北面开一个大水池,称为太液池,中间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等岛,还有一个高二十余丈的渐台。南面有玉堂、壁门、雕塑的大鸟等,还有高五十丈的神明台和井干楼,都用走廊互相连接。
根据汉朝的惯例,皇帝登位后就开始卜地修陵,所以属皇帝私产的“少府”以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修陵。由于陵墓工程浩大,在位时间短的皇帝往往等不到完全修好就死了。但武帝在位时间长达54年,到后来陪葬品已塞满陵中,无法再容纳每年新增加的部分,但这种制度又有谁敢改变呢?
今天我们如何读书
——在天津“海津讲坛”的演讲
谢谢大家,在双休日来这里与我交流。既然是交流,应该大家都说,听说主办方在网上征集了一些问题,待会儿我也可以就我所知来回答。但是既然我来了,总得先讲一部分,所以我想先谈一点我自己的看法。
走进这个会场,从图书馆方向进来,我感到很亲切,因为我也当过七年的图书馆馆长。尽管我们的图书馆远没那么好,很破旧,毕竟都是图书馆,所以很亲切。今天要谈这个题目我很乐意,因为我们这些人没有其他的本事,只有一点,看书的时间比较长。我这一辈子都在学校,从来没有离开过,从六岁上小学然后一直到高中毕业,然后做教师,以后做研究生,又做大学教师,都在学校里边,到现在还没有退休。还没进学校时,才四五岁吧,看见比我大的孩子在看书,我也随便拿一本翻翻,到现在60多年了,可以说没有哪一年的生活与书没有关系。正因为这样,无论是经验也好,教训也罢,我都可以谈谈自己是怎样看待读书的,也许可以供大家参考。
今天怎么读书,照理说我是不应该谈的,因为我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其他人是没有资格去说三道四的。因为你说这样读不好,他认为这样读很好。另外,读什么书完全是他个人的事,为什么现在大家觉得成了社会问题呢?我想这是因为现在读书也社会化了,社会化有一个毛病,往往千篇一律,主流的主张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所以我觉得对读书来说,每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必须弄明白你今天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看这本书,比如在座有好多家长,你得考虑为什么要让你的孩子看这本书,既然你要孩子看这本书,这个问题就要弄明白。
读书是为什么呢?我把它分一分,无非是三种目的。不同的目的要有不同的选择,要有不同的标准,不要上人家的当,你自己打定主意。
我们读书的第一个目标是为了求知识,简称是求知,大多数人都是这一目的。我这里讲的书包括纸本图书,也包括今天的通过网络、手机传递的那些电子文本、数字化产品。无论是纸,还是屏幕、数字化信息,或者今后还可能出现的各种数字化、虚拟的媒体,对知识来说都是一种载体,所载的知识才是关键。为了求知的时候读书要注意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选择,要学会选择。什么原因呢?到了今天,世界上知识的积累已经太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都学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够你学一辈子了,我作为图书馆馆长就更明白。我当馆长的最后一年统计下来,在过去一年里面我们买进了12万种图书。统计单位是种,不是本,因为最大的一种本身就有一千多本。那么中国一年新出的图书有多少种呢?大概30万种吧。那么多的书不要说读,光编目就是很大的工作量。我不知道天津图书馆怎么样,高校的大多数馆都已经将编目外包了。一年间在网络上面传输的论文更是天文数字,动不动以千万篇来计算。如果扩大到世界,你说如果不选择的话我怎么看?所以以前讲开卷有益,这句话今天已经不适用了。你不信,每天什么事都不干,就看书,如果不加选择的话,不要说你读不完以前的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