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一孩子

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一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永新,孙云晓,孙宏艳 编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成长
  • 青春期
  • 沟通
  • 家庭教育
  • 情感
  • 自我认知
  • 心理
  • 教育
  • 陪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9574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72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这样爱你刚刚好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纯质纸
字数:1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孩子从初中升入高中,新的生活开始了!望着站在青春拐点上的孩子,为人父母的你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青涩的自己,既有所欣喜,又有所希冀,还有所烦恼。当中年期撞上青春期,你又该怎样来拥抱这个离你忽近忽远的孩子呢?

人生两件事——左手做人,右手做事。高一孩子正站在青春期的入口,是学会做事的黄金年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努力”不仅指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力性,还包括“学会”,即运用方法与技巧。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从知到行的实践力、活用知识的创造力、管理事物的协调力、开发潜能的觉知力。

与孩子和谐相处,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过程,也是父母们不断修炼升级的过程。来吧,为了那青涩版的儿女,为了让其高中生活开个好头,让我们一起成长吧。

精彩观点:

1.使孩子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也都有自己的缺陷,从而引导孩子积极地欣赏当下的“我”。

2. 请父母们校准自己的养育目标,把培养健康的人格作为养育子女的核心目标。

3.培养孩子对法律与规则的敬畏感,让孩子拥有充实完整的精神空间,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信仰,从而拓展孩子生命的高度。

4.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无论是一次小考后的反思,还是与父母拌嘴后的反省,都在个人成长史上留下或轻或重的足迹。

5.通过家庭交流与家庭文化建设活动,高一的孩子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亲情,更能内化为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成长为家族乃至民族文化的薪火传承者。

6.青春不只是风和日丽,风平浪静,还会遇到乌云蔽日,巨浪暗礁。这些“巨浪暗礁”即青春期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父母的职责就是当孩子遇到“乌云蔽日”时助孩子一臂之力;同时,又要提醒孩子那些成长中的“巨浪暗礁”,为孩子的青春保驾护航。


内容简介

高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方面要完成双重的适应和发展任务:一方面是要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转轨;另一方面,要培养面向未来继续深造和就业工作的终身学习能力。父母既要帮助孩子适应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又要重视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孩子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发展的持久动力。本书从了解高一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让父母培养孩子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反思的能力。同时,通过营造健康的家庭系统,让孩子在好的家风中滋养品德。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让父母关注孩子青春期的问题行为,提醒孩子那些成长中的“巨浪暗礁”,为孩子的青春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

朱永新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刘秀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主编,编审,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上海师范大学

新家庭教育研究院

资深专家团队


目录

第一章?站在青春的拐点上?/1

1. 了解高一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2

2. 了解高一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8

3. 了解高一新生特有的心理特点?/12

4. 父母也需要重新定位?/16

第二章?学会求知:终身发展的持久动力?/21

1. 了解高一学习的新特点新要求?/22

2. 提升自学能力是高一学习的核心任务?/25

3. 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迁移能力?/30

4. 掌握“互联网 +”时代的在线学习方法?/35

第三章?学会做事:从资格到能力?/41

1. 培养孩子从知到行的实践力?/42

2. 重视孩子善用知识的创造力?/47

3. 提升孩子管理事务的协调力?/52

4. 养成孩子积极行动的执行力?/57

2

第四章?学会共处:拓展生命宽度?/61

1. 在家庭活动中培养责任感?/62

2. 在班级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67

3. 在社团活动中培养服务意识?/73

4. 合群与个性的双赢选择?/77

第五章?学会做人:拓展生命高度?/83

1. 幸福人生属于积极向上的人?/84

2. 拥有充实完整的精神空间?/90

3. 培养孩子对法律与规则的敬畏感?/95

4. 在志愿服务中培养善心?/100

第六章?学会反思:长大的必经之路?/105

1. 认知模式升级心智才能成熟?/106

2. 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111

3. 善于发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116

第七章?营造健康的家庭系统?/121

1.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家庭教育?/122

2. 促进家庭中的情感交流?/128

3. 用好家风滋养孩子的品德?/132

目录 3

第八章?关注青春期的问题行为?/138

1. 防止卷进校园欺凌的旋涡?/139

2. 减少游戏“瘾君子”从家庭开始?/144

3. 警惕“青春期抑郁症”的偷袭?/149

4. 谨防青春花季的性侵犯?/156

第九章?你问我答?/161

1. 孩子成绩一般,做父母的如何跟老师有效沟通??/162

2. 孩子与老师产生矛盾,父母该怎么办??/163

3. 孩子得了考试焦虑症怎么办??/164

4. 孩子不爱学习,跟异性来往过密怎么办??/165

5. 孩子很懂事,但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166

6. 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孤立,难以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怎

么办??/168

7. 孩子比较自我,不喜欢去帮助别人怎么办??/170

8. 孩子自大与自卑并存怎么办??/171

9. 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降低上网风险??/172

10. 孩子没有理想怎么办??/173

11. 有什么办法让孩子离开坏朋友呢??/174

12. 孩子喜欢上老师怎么办??/175

13. 孩子爱上网友怎么办??/177

14. 让孩子远离网络色情有什么高招吗??/178

15. 孩子喜欢谈论同性恋话题怎么办??/180

4

主要参考文献?/181

后记?/182


精彩书摘

2 .

减少游戏“瘾君子”从家庭开始

在医院接收的青少年患者中,由于沉溺于网络游戏而引发各

种生理疾病就诊的比例不断上升,一些常见于中老年人中的病症

也出现在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身上。一位妈妈曾这样描述她的

孩子:

我只得让他在家里上网玩游戏。游戏对他的影响太厉害了,厉

害到什么程度?我发现他小便的颜色就像肝炎病人那样,是非常深

黄的颜色。我在网上查了那些迷恋上网的人的那些反应,我觉得这

个孩子就是这样的。身体上肯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觉得他的眼

球都缩小了。另外,吃饭他都不觉得香,他也不想吃饭。后来,我

们大家就都来劝他,要他以后不再上网了。我想试试他,就把电脑

搬走了。电脑搬走以后,他很生气。你叫他吃饭他也不吃,他能一

两天不吃饭,甚至到绝食的地步。我觉得这样下去也不行。哎,我

真是很伤心啊,但又没有好办法……

网络游戏成瘾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伤害,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

健康,也影响他们的学业发展,使一些原本成绩很好的孩子逐渐失

第八章 关注青春期的问题行为 145

去了学习兴趣,甚至荒废了学业。也有的孩子,因为沉迷于网络游

戏,导致自制力下降,无法管理自己的生活,与朋友交往少,感到

孤独与无助。孩子的网络游戏成瘾行为也给家庭其他成员带来伤害,

让父母们着急、上火、生气、失望……网络游戏成瘾行为虽然不是

青春期独有的行为,但是青少年却是网络游戏的主体,他们的成长

与发展也最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的伤害。

网络游戏大多由精良的设计团队,花费巨资制作而成,情节精

彩,花样繁多,自然对青少年很有吸引力。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尝试新事物。他们在网络游戏的世界

里斗智斗勇,厮杀拼打,能够满足他们实现自我、标新立异的心理

需求。因此,青少年天然地与网络游戏有着深切的“缘分”。

玩网络游戏本身并没有错,也并不是所有玩网络游戏的孩子都

会上瘾,父母要了解引起孩子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些家庭教育因素,

找到抵御网络游戏成瘾的方法,使孩子既能快乐地玩耍,又不成为

网络游戏的“瘾君子”。

成长密码 具体表现

高中一年级是网络

成瘾最危险的年级

◇有调查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孩子网瘾

比例最高的是高中一年级

◇高中一年级之所以成为网瘾比例最高的年级,是因为

孩子经历了中考之后,学习会有所放松

学习压力较大导致

孩子游戏成瘾

◇经常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学

习比较被动,缺乏主动性,这样的孩子容易有挫败感,

他们想通过网络游戏证明自己、表现自己

146

成长密码 具体表现

休闲不够使孩子游

戏成瘾

◇休闲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缓解学习压力的主要渠道

◇如果孩子缺乏积极的休闲活动,比如与同学一起出去

玩耍,与父母一起阅读、旅游等,他们就可能把时间转

到网络游戏上

亲子关系较差导致

孩子游戏成瘾

◇相关研究表明,父母的养育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行

为密切相关

◇亲子关系恶化,容易导致一些青少年移情于网络,沉

溺于网络游戏

小贴士

网络成瘾可以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

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五类。其中,网络游戏成瘾和网

络关系成瘾高达 80% 以上。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发

的疾病,患者无法摆脱时刻想上网的念头,出现网络操作时间失控,

并且随着其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

帮助高中一年级的孩子解决成长困惑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才有了问题,而是

孩子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才沉迷于网络游

戏,比如升学压力过大、缺少朋友、权益被侵犯等。出现这些问题

续表

第八章 关注青春期的问题行为 147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要关注高中一年级的孩子在成长中可能遇

到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孩子没对父母诉说的小心思,需要父母做有

心人,不仅要发现孩子的困惑,还要协助孩子一起面对、一起解决

问题。

建立尊重、平等的亲子关系

获得尊重与平等,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核心需求。父母要理解

这些需求,并把对孩子的理解、对青春期子女的帮助变成行动,在

生活中主动尊重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平等相处,多听听孩子的见

解,让关系更和谐。对孩子民主的父母,孩子愿意诉说心里话,孩

子总是感到被支持与鼓励,他们不会把网络看成比家庭更亲近的成

长环境。

丰富孩子的闲暇生活

让孩子网下的生活比网上的生活更精彩,是高中一年级孩子的

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的环境。有的父母觉得孩子上了高中就应该抓

紧时间学习,为高考冲刺做准备。高考固然重要,但是必要的休闲

也不可缺少,丰富的休闲生活会让孩子释放压力、积蓄能量,更好

地学习。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休闲的权利,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148

鼓励孩子多参加社团活动

游戏成瘾的孩子与同伴的关系相对生疏,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

向,与他人打交道比较困难。当然,也有些孩子善于网络上的人际

交往,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感到棘手。高中生参加各种社团活

动,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还能使他们

与同龄人有更多的交往。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只要是线下的社团活动,都应支持孩子积极参与。

训练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高中生的自我控制力比小学生、初中生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

高中一年级的孩子往往还没有摆脱初中时的冲动,他们特别在意自

己的形象,生怕不懂网络游戏被同伴笑话。一方面,父母要继续训

练孩子的自我控制力,与孩子约法三章,做好娱乐方面的计划,既

允许孩子玩又不过度。另一方面,父母也要和孩子制定一个合理上

网的安排,让孩子照着规则办,按时上网和下网。

......

前言/序言

内文试读:

P15

初中与高中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也许孩子在初中阶段很“辉煌”,也许孩子的中考没考好,但对整个求学生涯来说,那都是“过去式”;对未来的漫漫人生路而言,也只是一个瞬间。父母要帮助孩子及时告别过去,转变角色,用全新的心态迎接高中的学习生活。转变角色,需要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否则,孩子既难以及时转换角色,也不可能用恰当的心态对待新生活。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聊聊,帮助孩子全面地了解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势,也了解自己的不足。

P24

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多数要在未来参加高考,也有的孩子选择出国留学。无论哪一条路,父母都要在孩子进入高中一年级时多与孩子讨论,协助他们及早确立未来的目标。这样才能使孩子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有目标可循,学习起来也更有劲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准确的评估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言,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动手能力等都非常必要。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评估孩子的学习能力。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发现薄弱环节,找到有针对性的方法。有的孩子进入高中以后,还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或者对自己定位不准,仍然好高骛远,都会影响在高中阶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P65

教孩子学会共处,在家庭里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是因为责任感是与人共处、关系和谐的基础。任何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他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要承担不同的责任。例如,教师的责任是教好学生,交通警察的责任是维护交通秩序,环卫工人的责任是保持环境整洁……没有责任感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以受人欢迎。家里是最容易使孩子推卸责任的地方,他的身边有喜欢大包大揽的父母,有无微不至的祖辈。在学习压力面前,孩子的责任心易被忽视。正如小悦那样,用学习做挡箭牌,推卸她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高中生的生活能力比初中生更强,他们理应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

P108

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来看,在高中阶段培养孩子的反思能力是非常关键的,有利于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思考,也有利于孩子的创新精神培养。因此,父母不可放过高中一年级这一养成反思习惯的关键期,要多为孩子营造有利的环境,在家庭中形成反思的氛围。思维可以通过锻炼来促进其发展,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尤其要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和孩子一起阅读完一本书时,要反思一下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是通过哪些细节表达这样的意图,用了什么表达方法等。同样,看电影或电视剧、玩游戏等,都可以增加这样的反思环节。



这样爱你,刚刚好 一本关于成长、理解与陪伴的青春启示录 “孩子,你怎么总是这样?” “爸妈,你们根本就不懂我!” 这句熟悉的对话,是否也经常回荡在你的家庭中?当孩子步入高中,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阶段,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仿佛一夜之间滋生,曾经亲密的亲子关系,变得微妙而敏感。 《这样爱你,刚刚好》并非一本枯燥的说教手册,也不是一本提供速成解决方案的培训指南。它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却依然温暖的引路人,一位深谙青春期秘密的知心朋友,用最真诚、最细腻的笔触,为你描绘一幅高中生成长的真实画卷,并提供一份最贴合实际、最富有温度的陪伴指南。 走进高中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正在经历什么? 本书将带领你深入探索高中生复杂而多变的心灵世界。他们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小孩,面对着学业的压力、升学的迷茫、人际关系的考验,以及自我认同的挣扎。 学习的浪潮与压力: 高中学业的强度骤然提升,科目增多,要求也更高。考试成为了家常便饭,分数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孩子们如何在巨大的学业压力下找到平衡?如何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如何应对考试失利带来的挫败感?本书将深入剖析高中生的学习困境,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学习上的焦虑,并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学习观。 成长的烦恼与蜕变: 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巨变时期。身体的变化带来的不适,情感的波动,对异性的好奇与懵懂,对未来的憧憬与恐惧,都交织在一起,成为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渴望独立,却又依赖父母;他们渴望被理解,却又羞于表达。本书将细致描绘这一时期的青春期特征,帮助家长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学会以更包容、更理解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叛逆”与“任性”。 友谊的滋养与挑战: 告别了小学时期的简单快乐,高中友谊变得更加深刻,也更加复杂。共同的爱好、相似的价值观,让他们彼此吸引;而嫉妒、误解、攀比,也可能成为友谊的绊脚石。孩子如何在朋友圈中定位自己?如何处理友情中的矛盾?如何识别健康和不良的社交圈?本书将探讨高中生友谊的特点,并提供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社交关系的建议。 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探索: “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高中生内心深处最根本的追问。他们开始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特质,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标签。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尝试不同的角色,可能会对父母的期望产生质疑,可能会在迷茫中寻找方向。本书将引导家长理解孩子自我探索的需求,并鼓励孩子勇敢地尝试,发现自己的潜能。 父母的爱,如何才能“刚刚好”?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当孩子进入高中,父母的爱也需要进行一次深刻的“升级”。过度保护,可能扼杀孩子的独立;过于严苛,可能压垮孩子的自信;过度的期望,则可能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 《这样爱你,刚刚好》认为,“刚刚好”的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陪伴与引导,它意味着: 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 很多亲子关系的危机,源于沟通不畅。父母如何放下身段,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如何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关爱?如何将“说教”转化为“对话”?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沟通技巧,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起敞开心扉的交流模式,让家庭对话不再充满硝烟。 学会放手,给予信任: 高中是孩子走向独立的重要阶段。父母需要学会适时放手,给予孩子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空间。信任孩子的选择,即便他们可能会犯错,也要相信他们能够从中学习和成长。本书将引导父母理解放手的意义,并提供如何在放手中依然给予恰当支持的方法。 理解与尊重,而非控制与强迫: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的责任是引导,而非控制;是支持,而非强迫。理解孩子的选择,即使不完全认同,也要尊重他们的权利。本书将强调尊重在亲子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并提供如何在尊重中引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的案例。 关注孩子的内在成长,而非单纯的学业成绩: 学业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品格、心理健康、抗挫能力,同样是塑造他们未来人生轨迹的关键。父母应该将目光从单纯的分数,转移到孩子内在的成长上来,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本书将引导父母认识到内在成长的价值,并提供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方法。 父母的自我成长与调整: 孩子的成长,也意味着父母需要同步成长。面对孩子新的需求和挑战,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如何在自我怀疑和焦虑中找到方向?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本书将关注父母自身的成长,鼓励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自己的蜕变。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高中生家长的心灵慰藉与实践指南 《这样爱你,刚刚好》以其温暖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分析,为你提供了一份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它并非提供标准化的答案,而是引导你思考,让你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模式。 案例丰富,贴近生活: 书中穿插了大量真实的高中生及其家庭的案例,这些案例生动形象,极具代表性,让你仿佛身临其境,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获得共鸣和启发。 理论扎实,易于理解: 作者引用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绝不枯燥晦涩,让家长们能够轻松掌握核心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方法实用,操作性强: 书中提供的建议和方法,并非空谈,而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温暖治愈,充满希望: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受到久违的理解和支持,那些关于孩子成长的困惑和焦虑,将被一一化解。本书更像是一剂心灵的良药,让你重拾信心,以更积极、更充满爱意的心态,陪伴孩子走过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 《这样爱你,刚刚好》: 送给正在为孩子成长而焦虑的你。 送给希望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连接的你。 送给渴望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坚实依靠的你。 高中三年,是孩子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父母人生中一段充满挑战却又意义非凡的陪伴之旅。让《这样爱你,刚刚好》成为你手中的温暖指南,让我们一起,以恰到好处的爱,陪伴孩子,勇敢飞翔!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一孩子》的过程,与其说是在阅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与一位知心朋友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自然,没有生硬的说教,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是平常聊天时,朋友在你耳边分享的肺腑之言。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摹,展现了高一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以及家长如何用一种更平和、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应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与孩子沟通时的那些“笨拙”与“真诚”。她没有假装自己永远知道答案,而是诚实地表达自己的困惑,然后与孩子一起去寻找解决之道。这种“笨拙”,恰恰是亲子关系中最宝贵的部分,它意味着真实,意味着坦诚,也意味着我们愿意放下所谓的“权威”,与孩子站在同一条线上。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也让我更加坚信,真正的“刚刚好”,源于内心的接纳与懂得。

评分

《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一孩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它超越了简单的“教育方法”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亲子关系中的情感连接和精神滋养。作者笔下的孩子,不是一个需要被“塑造”的对象,而是一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成长轨迹。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仅仅是“指导者”或“管理者”,而更像是一位“同行者”,一位“倾听者”,一位“支持者”。书中关于“放权”与“引导”的巧妙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体会到,真正的“刚刚好”,不在于我们为孩子规划了多少,而在于我们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自主探索的空间,以及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最恰当的支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这个“最好”,往往需要我们放下过度的期待,用耐心和爱去浇灌。

评分

读完《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一孩子》,我的脑海里回荡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平和感。这本书最让我触动的地方在于它所描绘的“刚刚好”的界限。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焦虑普遍的时代,家长们似乎总是在不断地“努力”,追求“更好”,而这本书却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接受,学会用一种更自然、更恰当的方式去爱。作者对于青春期孩子心理的洞察,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描写中。她没有强行去改变孩子的特质,而是去理解,去接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找到与孩子建立连接的最佳方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边界感”的讨论,它教会我,爱不是无条件的溺爱,也不是严苛的控制,而是一种懂得尊重、保持距离,却又时刻心系彼此的微妙平衡。这种“刚刚好”,既是对孩子的成全,也是对家长的解脱。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完美”教育的执念,并引导我走向一种更成熟、更智慧的爱。

评分

《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一孩子》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轻松感。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的孩子,也看到了无数个普通家庭中,那些在青春期边缘徘徊的父母与孩子。作者并没有试图去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钥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了教育的“个性化”和“情境化”。她强调的是,理解比说教更重要,陪伴比命令更有效。书中关于“适度关注”和“有效放手”的探讨,对我触动尤深。我们常常担心孩子会走弯路,担心他们会犯错,于是忍不住去干预,去控制。但这本书提醒我们,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被“保护”得密不透风,而是被“信任”并给予成长的空间。这种“刚刚好”的尺度,需要家长在实践中不断去体会和调整。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引路人,它没有强迫你改变什么,而是邀请你,用一种更积极、更具智慧的眼光,去重新认识和拥抱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瞬间吸引了我:《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高一孩子》。我不是一个高一孩子的家长,也不是高一的学生,但我是一位对青少年成长和家庭教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当我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传递的那种温暖而又细腻的情感所打动。它不像市面上一些刻板的教育指南,一味地灌输理论,而是通过一个家长,一个母亲的视角,将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点滴相处的故事娓娓道来。那种在琐碎中发现不凡,在冲突中寻求理解的过程,让我感同身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字中展现出的那种自我反思和成长。她并没有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教育者,而是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困惑、挣扎,以及在不断摸索中找到的平衡点。这种真实的力量,让这本书充满了生命力,也让每一个阅读它的人,无论身份如何,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和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与高一孩子相处”的书,更是一次关于爱、理解与陪伴的深度探讨,是一份写给所有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青春期孩子家庭的情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