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是每个家长关心的问题。刚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本书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可以说这是一本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而又能够让孩子幸福成长的指导手册。
本书在遵循共同规律的基础上,在主动性、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生活调试、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提出了解决办法,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差异,让科学、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家庭教育方法惠及每个家庭和孩子。
木紫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寻找孩子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个性化培养”“发展孩子潜能”“每个孩子都成才”。
已出版作品:《3岁前,好妈妈一定要懂的育儿心理》《破解两三岁孩子叛逆期》《妈妈就是超级育儿师——0~3岁智力发展与早期教育》《妈妈就是超级育儿师——0~3岁育儿心理与情绪管理》《小学生学习习惯关键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关键培养》《青春期男孩成长魔法书》《青春期女孩成长魔法书》等,深受读者欢迎。
坦白说,在买这本书之前,我已经翻阅了不少关于小学阶段教育的书籍,但很多都流于表面,要么过度焦虑,要么过于理想化。而这本,难能可贵地找到了一个非常平衡的落点。它承认了“转折期”的阵痛是正常的,它不美化育儿的艰辛,反而直面了那些让人头疼的时刻,比如孩子对电子游戏的沉迷、对家务劳动的抵触,以及面对考试成绩时的情绪波动。书中针对这些“顽固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灵丹妙药”,而是强调“一致性”和“耐心”的重要性。我特别赞赏作者对于“一致性”的阐述,即家庭成员在面对孩子问题时的口径必须统一,不能今天这个允许,明天那个反对。这种长期、稳定的支持系统,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责任感的基石。我开始把书中的理念分享给我爱人,我们俩终于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这种家庭内部的和谐,直接反映在了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他感受到了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后盾。这本书是家庭教育的“统一战线”手册。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后的感受,那一定是“豁然开朗”。它成功地将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化成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可操作的微小习惯和对话模式。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培养孩子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的章节。三年级开始,孩子的课业已经需要更长远的规划,但我过去常常在期末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让孩子和我都筋疲力尽。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分块规划法”,它教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将一个大目标(比如期末复习)拆解成每周、每天可执行的小任务,并且教会了我们如何使用可视化的工具(比如日程板)来辅助执行。这种引导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地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和对责任的承担。它不是替孩子做计划,而是教孩子“如何制定自己的计划”。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哲学,使得我在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关键的“衔接期”时,从一个事无巨细的“总管家”,逐渐转变为一个提供资源和支持的“幕后教练”。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让孩子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成就感,也极大地减轻了我作为家长的精神负担,让我能更从容地享受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评分自从开始阅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教育”这两个字的理解。以前总觉得,教育就是盯着分数、盯着作业完成情况,但这本书里花了很多笔墨去谈论“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书中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分析,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会迅速放弃,而有些孩子却能越挫越勇。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关于“成长型思维”的讨论,作者强调了语言的力量——我们对孩子说“你真聪明”和说“你这次很努力,你找到了一个好方法”之间的巨大差异。我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对话中进行这种调整,虽然起初有些不自然,但坚持下来,我发现孩子对待难题的态度真的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轻易地说“我不会”,而是会多问一句“我该从哪里开始尝试?”。这不仅仅是学习技巧的改变,更是一种内在动力的激发。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远比我拿着鞭子在后面催促有效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模板,而是一套可以根据自家孩子特点灵活调整的思维框架,让人读完后,感觉自己重新升级了育儿的操作系统。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细腻,它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理论说教,而是像在深夜里,一个亲切的知心姐姐在耳边悄悄分享她走过的弯路和总结出的心得。特别欣赏它在讨论“衔接”问题时的那种细致入微。比如,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小学高年级,每个阶段的学习方式、社交圈子、对时间管理的认知都有着质的飞跃。书中针对这些具体的转变点,都给出了非常具象化的操作指南。我特别喜欢它提倡的“共建规则”的理念。在孩子进入三年级后,我们试图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家庭学习公约,比如什么时间段是“深度学习时间”,手机和电子产品如何管理等等。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流程图,教会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而不是单方面地“下达命令”。当孩子参与了规则的制定,他们对规则的遵守意愿和内化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读完这一部分,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那种“家长说了算”的独断作风,确实,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即使是在管理学习这件事上,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积极反馈。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触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温暖的色调和简洁的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传递出的那种陪伴感。我是在孩子刚进入小学中高年级时偶然发现的,那段时间,说实话,我和孩子的摩擦明显增多了。学习的内容难度上了一个台阶,作业量也跟着增加,最让我头疼的是,孩子似乎进入了一个“叛逆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愿意和我讨论学习上的事情。我当时感觉自己像个迷路的大人,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导他。这本书的出现,真的就像在黑夜里点亮了一盏小小的灯。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非常接地气地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策略。我记得其中有一章节讲到如何处理亲子间因为学习压力产生的“冷战”,书里提供的几个小技巧,比如约定一个“无压力交谈时间”,或者通过一起做一些完全不相关的放松活动来重建沟通的桥梁,这些都让我茅塞顿开。很多时候,我们家长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这本书很温柔地提醒我们,要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去处理孩子的情绪。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那种被理解和被支持的感觉,真的很棒。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转折期”,其实是孩子建立独立人格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做的是支持者,而不是控制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