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初中升入高中,新的生活開始瞭!望著站在青春拐點上的孩子,為人父母的你仿佛看到瞭當年那個青澀的自己,既有所欣喜,又有所希冀,還有所煩惱。當中年期撞上青春期,你又該怎樣來擁抱這個離你忽近忽遠的孩子呢?
人生兩件事——左手做人,右手做事。高一孩子正站在青春期的入口,是學會做事的黃金年齡。“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努力”不僅指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力性,還包括“學會”,即運用方法與技巧。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從知到行的實踐力、活用知識的創造力、管理事物的協調力、開發潛能的覺知力。
與孩子和諧相處,培養孩子各種能力的過程,也是父母們不斷修煉升級的過程。來吧,為瞭那青澀版的兒女,為瞭讓其高中生活開個好頭,讓我們一起成長吧。
精彩觀點:
1.使孩子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從而引導孩子積極地欣賞當下的“我”。
2. 請父母們校準自己的養育目標,把培養健康的人格作為養育子女的核心目標。
3.培養孩子對法律與規則的敬畏感,讓孩子擁有充實完整的精神空間,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堅定的信仰,從而拓展孩子生命的高度。
4.對於高一學生而言,無論是一次小考後的反思,還是與父母拌嘴後的反省,都在個人成長史上留下或輕或重的足跡。
5.通過傢庭交流與傢庭文化建設活動,高一的孩子不僅可以感受到濃厚的親情,更能內化為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成長為傢族乃至民族文化的薪火傳承者。
6.青春不隻是風和日麗,風平浪靜,還會遇到烏雲蔽日,巨浪暗礁。這些“巨浪暗礁”即青春期易齣現的一些問題行為。父母的職責就是當孩子遇到“烏雲蔽日”時助孩子一臂之力;同時,又要提醒孩子那些成長中的“巨浪暗礁”,為孩子的青春保駕護航。
高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方麵要完成雙重的適應和發展任務:一方麵是要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轉軌;另一方麵,要培養麵嚮未來繼續深造和就業工作的終身學習能力。父母既要幫助孩子適應由初中到高中的過渡,又要重視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使孩子學會學習,具備終身發展的持久動力。本書從瞭解高一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入手,讓父母培養孩子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學會反思的能力。同時,通過營造健康的傢庭係統,讓孩子在好的傢風中滋養品德。最後,通過具體的案例,讓父母關注孩子青春期的問題行為,提醒孩子那些成長中的“巨浪暗礁”,為孩子的青春保駕護航。
硃永新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傢庭教育首席專傢、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劉秀英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傢庭教育研究所所長,《少年兒童研究》雜誌主編,編審,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秘書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
上海師範大學
新傢庭教育研究院
資深專傢團隊
第一章?站在青春的拐點上?/1
1. 瞭解高一孩子的生理發育特點?/2
2. 瞭解高一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8
3. 瞭解高一新生特有的心理特點?/12
4. 父母也需要重新定位?/16
第二章?學會求知:終身發展的持久動力?/21
1. 瞭解高一學習的新特點新要求?/22
2. 提升自學能力是高一學習的核心任務?/25
3. 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遷移能力?/30
4. 掌握“互聯網 +”時代的在綫學習方法?/35
第三章?學會做事:從資格到能力?/41
1. 培養孩子從知到行的實踐力?/42
2. 重視孩子善用知識的創造力?/47
3. 提升孩子管理事務的協調力?/52
4. 養成孩子積極行動的執行力?/57
2
第四章?學會共處:拓展生命寬度?/61
1. 在傢庭活動中培養責任感?/62
2. 在班級活動中學會團結協作?/67
3. 在社團活動中培養服務意識?/73
4. 閤群與個性的雙贏選擇?/77
第五章?學會做人:拓展生命高度?/83
1. 幸福人生屬於積極嚮上的人?/84
2. 擁有充實完整的精神空間?/90
3. 培養孩子對法律與規則的敬畏感?/95
4. 在誌願服務中培養善心?/100
第六章?學會反思:長大的必經之路?/105
1. 認知模式升級心智纔能成熟?/106
2. 培養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111
3. 善於發現自己的最佳纔能區?/116
第七章?營造健康的傢庭係統?/121
1. 用係統論的觀點看傢庭教育?/122
2. 促進傢庭中的情感交流?/128
3. 用好傢風滋養孩子的品德?/132
目錄 3
第八章?關注青春期的問題行為?/138
1. 防止捲進校園欺淩的鏇渦?/139
2. 減少遊戲“癮君子”從傢庭開始?/144
3. 警惕“青春期抑鬱癥”的偷襲?/149
4. 謹防青春花季的性侵犯?/156
第九章?你問我答?/161
1. 孩子成績一般,做父母的如何跟老師有效溝通??/162
2. 孩子與老師産生矛盾,父母該怎麼辦??/163
3. 孩子得瞭考試焦慮癥怎麼辦??/164
4. 孩子不愛學習,跟異性來往過密怎麼辦??/165
5. 孩子很懂事,但學習成績不好怎麼辦??/166
6. 孩子在學校裏被同學孤立,難以處理與同學的關係,怎
麼辦??/168
7. 孩子比較自我,不喜歡去幫助彆人怎麼辦??/170
8. 孩子自大與自卑並存怎麼辦??/171
9. 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降低上網風險??/172
10. 孩子沒有理想怎麼辦??/173
11. 有什麼辦法讓孩子離開壞朋友呢??/174
12. 孩子喜歡上老師怎麼辦??/175
13. 孩子愛上網友怎麼辦??/177
14. 讓孩子遠離網絡色情有什麼高招嗎??/178
15. 孩子喜歡談論同性戀話題怎麼辦??/180
4
主要參考文獻?/181
後記?/182
2 .
減少遊戲“癮君子”從傢庭開始
在醫院接收的青少年患者中,由於沉溺於網絡遊戲而引發各
種生理疾病就診的比例不斷上升,一些常見於中老年人中的病癥
也齣現在沉溺於網絡遊戲的青少年身上。一位媽媽曾這樣描述她的
孩子:
我隻得讓他在傢裏上網玩遊戲。遊戲對他的影響太厲害瞭,厲
害到什麼程度?我發現他小便的顔色就像肝炎病人那樣,是非常深
黃的顔色。我在網上查瞭那些迷戀上網的人的那些反應,我覺得這
個孩子就是這樣的。身體上肯定受到瞭很大的傷害,我覺得他的眼
球都縮小瞭。另外,吃飯他都不覺得香,他也不想吃飯。後來,我
們大傢就都來勸他,要他以後不再上網瞭。我想試試他,就把電腦
搬走瞭。電腦搬走以後,他很生氣。你叫他吃飯他也不吃,他能一
兩天不吃飯,甚至到絕食的地步。我覺得這樣下去也不行。哎,我
真是很傷心啊,但又沒有好辦法……
網絡遊戲成癮給青少年帶來很大的傷害,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
健康,也影響他們的學業發展,使一些原本成績很好的孩子逐漸失
第八章 關注青春期的問題行為 145
去瞭學習興趣,甚至荒廢瞭學業。也有的孩子,因為沉迷於網絡遊
戲,導緻自製力下降,無法管理自己的生活,與朋友交往少,感到
孤獨與無助。孩子的網絡遊戲成癮行為也給傢庭其他成員帶來傷害,
讓父母們著急、上火、生氣、失望……網絡遊戲成癮行為雖然不是
青春期獨有的行為,但是青少年卻是網絡遊戲的主體,他們的成長
與發展也最容易受到網絡遊戲的傷害。
網絡遊戲大多由精良的設計團隊,花費巨資製作而成,情節精
彩,花樣繁多,自然對青少年很有吸引力。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
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嘗試新事物。他們在網絡遊戲的世界
裏鬥智鬥勇,廝殺拼打,能夠滿足他們實現自我、標新立異的心理
需求。因此,青少年天然地與網絡遊戲有著深切的“緣分”。
玩網絡遊戲本身並沒有錯,也並不是所有玩網絡遊戲的孩子都
會上癮,父母要瞭解引起孩子網絡遊戲成癮的一些傢庭教育因素,
找到抵禦網絡遊戲成癮的方法,使孩子既能快樂地玩耍,又不成為
網絡遊戲的“癮君子”。
成長密碼 具體錶現
高中一年級是網絡
成癮最危險的年級
◇有調查發現,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二年級,孩子網癮
比例最高的是高中一年級
◇高中一年級之所以成為網癮比例最高的年級,是因為
孩子經曆瞭中考之後,學習會有所放鬆
學習壓力較大導緻
孩子遊戲成癮
◇經常麵臨著很大的學習壓力,總有寫不完的作業,學
習比較被動,缺乏主動性,這樣的孩子容易有挫敗感,
他們想通過網絡遊戲證明自己、錶現自己
146
成長密碼 具體錶現
休閑不夠使孩子遊
戲成癮
◇休閑是孩子的權利,是孩子緩解學習壓力的主要渠道
◇如果孩子缺乏積極的休閑活動,比如與同學一起齣去
玩耍,與父母一起閱讀、旅遊等,他們就可能把時間轉
到網絡遊戲上
親子關係較差導緻
孩子遊戲成癮
◇相關研究錶明,父母的養育方式與青少年網絡成癮行
為密切相關
◇親子關係惡化,容易導緻一些青少年移情於網絡,沉
溺於網絡遊戲
小貼士
網絡成癮可以分為網絡遊戲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色情成
癮、網絡信息成癮、網絡交易成癮五類。其中,網絡遊戲成癮和網
絡關係成癮高達 80% 以上。網絡成癮是一種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引發
的疾病,患者無法擺脫時刻想上網的念頭,齣現網絡操作時間失控,
並且隨著其樂趣的增強,欲罷不能。
幫助高中一年級的孩子解決成長睏惑
從某種程度上說,不是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纔有瞭問題,而是
孩子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有瞭問題不知道怎麼解決纔沉迷於網絡遊
戲,比如升學壓力過大、缺少朋友、權益被侵犯等。齣現這些問題
續錶
第八章 關注青春期的問題行為 147
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父母要關注高中一年級的孩子在成長中可能遇
到的問題,尤其是那些孩子沒對父母訴說的小心思,需要父母做有
心人,不僅要發現孩子的睏惑,還要協助孩子一起麵對、一起解決
問題。
建立尊重、平等的親子關係
獲得尊重與平等,是青春期心理發展的核心需求。父母要理解
這些需求,並把對孩子的理解、對青春期子女的幫助變成行動,在
生活中主動尊重孩子的想法,與孩子平等相處,多聽聽孩子的見
解,讓關係更和諧。對孩子民主的父母,孩子願意訴說心裏話,孩
子總是感到被支持與鼓勵,他們不會把網絡看成比傢庭更親近的成
長環境。
豐富孩子的閑暇生活
讓孩子網下的生活比網上的生活更精彩,是高中一年級孩子的
父母應該為孩子創造的環境。有的父母覺得孩子上瞭高中就應該抓
緊時間學習,為高考衝刺做準備。高考固然重要,但是必要的休閑
也不可缺少,豐富的休閑生活會讓孩子釋放壓力、積蓄能量,更好
地學習。因此,父母要重視孩子休閑的權利,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
148
鼓勵孩子多參加社團活動
遊戲成癮的孩子與同伴的關係相對生疏,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
嚮,與他人打交道比較睏難。當然,也有些孩子善於網絡上的人際
交往,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感到棘手。高中生參加各種社團活
動,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擴大自己的生活視野,還能使他們
與同齡人有更多的交往。因此,父母要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社團活動,
隻要是綫下的社團活動,都應支持孩子積極參與。
訓練孩子的自我控製力
高中生的自我控製力比小學生、初中生有瞭較大的增長,但是
高中一年級的孩子往往還沒有擺脫初中時的衝動,他們特彆在意自
己的形象,生怕不懂網絡遊戲被同伴笑話。一方麵,父母要繼續訓
練孩子的自我控製力,與孩子約法三章,做好娛樂方麵的計劃,既
允許孩子玩又不過度。另一方麵,父母也要和孩子製定一個閤理上
網的安排,讓孩子照著規則辦,按時上網和下網。
......
內文試讀:
P15
初中與高中是兩個不同的學習階段,也許孩子在初中階段很“輝煌”,也許孩子的中考沒考好,但對整個求學生涯來說,那都是“過去式”;對未來的漫漫人生路而言,也隻是一個瞬間。父母要幫助孩子及時告彆過去,轉變角色,用全新的心態迎接高中的學習生活。轉變角色,需要對自己有準確的認識和明確的定位。否則,孩子既難以及時轉換角色,也不可能用恰當的心態對待新生活。父母要經常和孩子聊聊,幫助孩子全麵地瞭解自己,既看到自己的優勢,也瞭解自己的不足。
P24
進入高中學習的孩子,多數要在未來參加高考,也有的孩子選擇齣國留學。無論哪一條路,父母都要在孩子進入高中一年級時多與孩子討論,協助他們及早確立未來的目標。這樣纔能使孩子從高中一年級開始就有目標可循,學習起來也更有勁頭。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有準確的評估對於高中階段的學習而言,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動手能力等都非常必要。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評估孩子的學習能力。隻有瞭解自己,纔能發現薄弱環節,找到有針對性的方法。有的孩子進入高中以後,還按照初中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或者對自己定位不準,仍然好高騖遠,都會影響在高中階段及時調整學習方法。
P65
教孩子學會共處,在傢庭裏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是因為責任感是與人共處、關係和諧的基礎。任何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他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要承擔不同的責任。例如,教師的責任是教好學生,交通警察的責任是維護交通秩序,環衛工人的責任是保持環境整潔……沒有責任感的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難以受人歡迎。傢裏是最容易使孩子推卸責任的地方,他的身邊有喜歡大包大攬的父母,有無微不至的祖輩。在學習壓力麵前,孩子的責任心易被忽視。正如小悅那樣,用學習做擋箭牌,推卸她在傢庭中應該承擔的責任。高中生的生活能力比初中生更強,他們理應承擔相應的傢庭責任。
P108
從高中生的思維發展特點來看,在高中階段培養孩子的反思能力是非常關鍵的,有利於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對問題進行全麵的考察、分析、思考,也有利於孩子的創新精神培養。因此,父母不可放過高中一年級這一養成反思習慣的關鍵期,要多為孩子營造有利的環境,在傢庭中形成反思的氛圍。思維可以通過鍛煉來促進其發展,父母可以經常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尤其要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和孩子一起閱讀完一本書時,要反思一下作者的意圖是什麼,他是通過哪些細節錶達這樣的意圖,用瞭什麼錶達方法等。同樣,看電影或電視劇、玩遊戲等,都可以增加這樣的反思環節。
讀《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高一孩子》的過程,與其說是在閱讀一本書,不如說是在與一位知心朋友進行一場靈魂的對話。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親切自然,沒有生硬的說教,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就像是平常聊天時,朋友在你耳邊分享的肺腑之言。作者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細膩描摹,展現瞭高一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挑戰,以及傢長如何用一種更平和、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應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與孩子溝通時的那些“笨拙”與“真誠”。她沒有假裝自己永遠知道答案,而是誠實地錶達自己的睏惑,然後與孩子一起去尋找解決之道。這種“笨拙”,恰恰是親子關係中最寶貴的部分,它意味著真實,意味著坦誠,也意味著我們願意放下所謂的“權威”,與孩子站在同一條綫上。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也讓我更加堅信,真正的“剛剛好”,源於內心的接納與懂得。
評分《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高一孩子》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輕鬆感。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看到瞭自己,看到瞭我的孩子,也看到瞭無數個普通傢庭中,那些在青春期邊緣徘徊的父母與孩子。作者並沒有試圖去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鑰匙”,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展現瞭教育的“個性化”和“情境化”。她強調的是,理解比說教更重要,陪伴比命令更有效。書中關於“適度關注”和“有效放手”的探討,對我觸動尤深。我們常常擔心孩子會走彎路,擔心他們會犯錯,於是忍不住去乾預,去控製。但這本書提醒我們,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被“保護”得密不透風,而是被“信任”並給予成長的空間。這種“剛剛好”的尺度,需要傢長在實踐中不斷去體會和調整。這本書就像一位溫柔的引路人,它沒有強迫你改變什麼,而是邀請你,用一種更積極、更具智慧的眼光,去重新認識和擁抱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評分讀完《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高一孩子》,我的腦海裏迴蕩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平和感。這本書最讓我觸動的地方在於它所描繪的“剛剛好”的界限。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焦慮普遍的時代,傢長們似乎總是在不斷地“努力”,追求“更好”,而這本書卻像一股清流,提醒我們要學會放手,學會接受,學會用一種更自然、更恰當的方式去愛。作者對於青春期孩子心理的洞察,體現在每一個細微的描寫中。她沒有強行去改變孩子的特質,而是去理解,去接納,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找到與孩子建立連接的最佳方式。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邊界感”的討論,它教會我,愛不是無條件的溺愛,也不是嚴苛的控製,而是一種懂得尊重、保持距離,卻又時刻心係彼此的微妙平衡。這種“剛剛好”,既是對孩子的成全,也是對傢長的解脫。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對“完美”教育的執念,並引導我走嚮一種更成熟、更智慧的愛。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瞬間吸引瞭我:《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高一孩子》。我不是一個高一孩子的傢長,也不是高一的學生,但我是一位對青少年成長和傢庭教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它所傳遞的那種溫暖而又細膩的情感所打動。它不像市麵上一些刻闆的教育指南,一味地灌輸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傢長,一個母親的視角,將日常生活中與孩子點滴相處的故事娓娓道來。那種在瑣碎中發現不凡,在衝突中尋求理解的過程,讓我感同身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文字中展現齣的那種自我反思和成長。她並沒有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缺的教育者,而是坦誠地分享瞭自己的睏惑、掙紮,以及在不斷摸索中找到的平衡點。這種真實的力量,讓這本書充滿瞭生命力,也讓每一個閱讀它的人,無論身份如何,都能從中找到共鳴和啓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與高一孩子相處”的書,更是一次關於愛、理解與陪伴的深度探討,是一份寫給所有經曆過或正在經曆青春期孩子傢庭的情書。
評分《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高一孩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性。它超越瞭簡單的“教育方法”的層麵,更深入地探討瞭親子關係中的情感連接和精神滋養。作者筆下的孩子,不是一個需要被“塑造”的對象,而是一個獨立、鮮活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成長軌跡。傢長在與孩子互動時,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僅僅是“指導者”或“管理者”,而更像是一位“同行者”,一位“傾聽者”,一位“支持者”。書中關於“放權”與“引導”的巧妙結閤,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體會到,真正的“剛剛好”,不在於我們為孩子規劃瞭多少,而在於我們是否給予瞭他們足夠自主探索的空間,以及在他們遇到睏難時,能夠給予最恰當的支持。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瞭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這個“最好”,往往需要我們放下過度的期待,用耐心和愛去澆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