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缺乏的不是曆史知識,而是曆史觀點,明確以大曆史觀為重的史學著作;
與陳寅恪、錢穆、陳垣並稱“現代史學四大傢”,呂思勉畢生功力所在,四大斷代史之一;
黃仁宇、易中天承其衣鉢,高校學生曆史必讀教材;
從始至終,充斥著各種讀史法門、史學觀點,索隱鈎沉,縱橫開闔,史料充足,然後鞭闢入裏,一針見血,又極喜翻案,閱讀之下,或者豁然開朗,或者瞠目結舌。每一小節,都足以成就一篇重大論文。
本書是現代史學四大傢之一呂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斷代史的第二部,為其畢生學術功力真正之所在,備受史學界所推崇,是研究秦漢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本書分前後兩部分,上半部敘述政治曆史的變革,包括王朝的興衰,各種重大曆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各個時代的政治設施及其成敗得失,以及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及鄰國的關係等;下半部對該時代的社會文化作瞭全麵而係統的敘述,實際上是一部廣義的社會文化史,涉及社會組織、社會等級、農工商業、衣食住行、人民生計、政治製度、學術宗教等方麵。先生遜言:“論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國世族起源及西遷,古代疆域,宦學製度,自謂甚佳。”
本書充分體現瞭呂思勉的曆史研究方法,從始至終,充斥著各種讀史法門、史學觀點,索隱鈎沉,縱橫開闔,史料充足,然後鞭闢入裏,一針見血,又極喜翻案,閱讀之下,或者豁然開朗,或者瞠目結舌。每一小節,都足以成就一篇重大論文。民國期間,就被列為齊魯大學國學院的專著匯編,之後更成為全國高校的曆史必讀教材。
呂思勉(1884—1957)
現代史學四大傢之一。字誠之,江蘇常州人,15 歲入縣學,19 歲自學古史典籍;早年執教於常州學堂,負笈從學的就有後來成為文史大傢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後任教於上海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呂思勉讀書廣博,治學嚴謹,通貫各時代,周贍各領域,蔚為一代史學宗師,代錶著作有《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斷代四史,及《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呂思勉讀史劄記》《中國民族史》《中國製度史》《文字學四種》等。
常州府中學堂諸師長尤為餘畢生難忘者,有呂思勉誠之師。
——錢穆
錢穆的頭腦太迂腐,迂腐得自成一傢,這種現象,並無師承,因為錢穆的老師呂思勉卻前進得多。老師前進、學生落伍,這真是怪事!
——李敖
論方麵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傢。
——嚴耕望
(呂思勉)先生之於書幾無所不讀,雖以史學名傢而兼通經、子、集三部,述作纍數百萬言,淹博而多所創獲者,吾未聞有第二人。
——譚其驤
一位文史底蘊深厚、服膺顧炎武治學精神而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觀影響的史學大師。
———劉學照
第一章 總 論 1
第二章 秦代事跡 5
第三章 秦漢興亡 24
第四章 漢初事跡 51
第五章 漢中葉事跡 90
第六章 漢末事跡 167
第七章 新室始末 191
第八章 後漢之興 223
第九章 後漢盛世 246
第十章 後漢衰亂 288
第十一章 後漢亂亡 333
第十二章 三國始末 401
第十三章 秦漢時社會組織 467
第十四章 秦漢時社會等級 495
第十五章 秦漢時人民生計情形 521
第十六章 秦漢時實業 539
第十七章 秦漢時人民生活 560
第十八章 秦漢政治製度 604
第十九章 秦漢學術 701
第二十章 秦漢宗教 789
第一章 總 論
自來治史學者,莫不以周、秦之間為史事之一大界,此特就政治言之耳。若就社會組織言,實當以新、漢之間為大界。蓋人非役物無以自養,非能群無以役物。邃古之世,人有協力以對物,而無因物以相爭,此實人性之本然,亦為治世之大道。然人道之推行,不能不為外物所格。人之相人偶,本可以至於無窮也,而所處之境限之,則爭奪相殺之禍有不能免者矣。爭奪相殺之局,不外兩端:一恃強力奪人之所有以自奉,或役人勞作以自養。其群之組織,既皆取與戰鬥相應;見侵奪之群,亦不得不以戰鬥應之;率天下而惟戰鬥之務,於是和親康樂之風渺焉無存,誅求抑壓之事扇而彌甚。始僅行於群與群之間者,繼遂推衍而及於群之內,而小康之世所謂倫紀者立,而人與人相處之道苦矣。又其一為財力。人之役物也,利於分工,而其所以能分工,則由其能協力,此自邃古已然。然協力以役物,僅限於部族之內,至兩部族相遇,則非爭奪,亦必以交易之道行之,而交易之道則各求自利。交易愈盛,則分工益密,相與協力之人愈眾,所耗之力愈少,所生之利愈多,人之欲利,如水就下,故商業之興,沛乎莫之能禦。然部族之中,各有分職,無所謂為己,亦無所謂為人,有協力以對物,而無因物以相爭之風,則自此泯矣。蓋商業之興也,使山陬海澨,不知誰何之人,鹹能通功易事,分工協力之途愈廣,所生之利愈饒,其利也;而其相交易也,人人以損人利己之道行之,於是損人利己之風,亦遍於山陬海澨,人人之利害若相反,此則其害也。語曰:“作始也簡,將畢也巨。”至於人自私其所有,而恃其多財,或善自封殖以相陵轢而其禍有不忍言者矣。由前之說,今人所謂封建勢力。由後之說,則今人所謂資本勢力也。封建之暴,尤甚於資本,故人必先求去之。晚周以來,蓋封建勢力日微,而資本勢力方興之會。封建勢力,如死灰之不可復然矣,而或不知其不可然而欲然之;資本勢力,如洪水之不可遽湮也,而或不知其不可湮而欲湮之;此為晚周至先漢擾攘之由,至新室亡,人鹹知其局之不易變,或且以為不可變,言治者但務去泰去甚,以求苟安,不敢作根本變革之想矣。故曰:以社會組織論,實當以新、漢之間為大界也。
…………
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那個時期的理解是相當片麵和臉譜化的。但作者通過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分析,成功地“去神化”瞭曆史上的許多人物和事件,將他們還原成瞭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做齣選擇的普通人。這種去魅的過程,反而讓曆史的魅力愈發凸顯。書中對製度變遷和社會思潮演變的論述尤為精彩,它揭示瞭權力結構是如何影響個體命運,又是如何被個體行為所塑造和反作用的。它提供瞭一種看待曆史的全新框架,讓我開始關注那些被宏大敘事所掩蓋的“邊緣”聲音和潛藏的社會動力。這是一部真正能啓發思考,而不是僅僅提供信息的優秀作品。
評分這本書的史料運用達到瞭令人發指的精細程度,每一次引用和論證都顯得如此有理有據,讓人完全信服。作者顯然是下瞭苦功,查閱瞭大量一手甚至難以獲取的文獻資料,並將其融會貫通地融入到行文之中,卻絲毫沒有給讀者帶來閱讀上的負擔。那些看似不經意的腳注和旁徵博引,實際上構築瞭一個堅實無比的學術地基,讓整本書的論斷都擲地有聲。相比於那些泛泛而談的通史類書籍,這本書展現齣一種對細節的偏執和對真相的渴望,讓人在閱讀中不斷感受到知識的厚度與重量。對於追求深度和準確性的曆史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張力實在令人驚嘆,作者對於曆史事件的把握達到瞭近乎於魔術的境界。讀完全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親眼目睹瞭那些偉人的崛起與衰落。特彆是對於權力鬥爭的描繪,那種步步為營、暗流湧動的氛圍,讀起來讓人手心冒汗。作者的筆觸細膩而有力,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生動的個體命運巧妙地結閤在一起。那些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那些決定曆史走嚮的關鍵瞬間,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讓人在閱讀中不斷思考“如果當初……會怎樣?”。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復述,更是一次對人性深處的深刻探索。那種對曆史細節的執著考究,以及對宏觀格局的精準把握,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它讓我對那段曆史有瞭更立體、更飽滿的理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科書上的刻闆印象。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文字功力佩服得五體投地,它完全顛覆瞭我對曆史讀物的傳統認知。以往讀史書,總覺得有些枯燥乏味,但這本書的文字卻充滿瞭文學性的光輝,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作者的語言風格多變,時而如黃鍾大呂般莊嚴厚重,時而又像清泉般靈動活潑,在關鍵時刻的措辭更是點睛之筆,讓人拍案叫絕。特彆是書中對社會風貌和生活細節的描繪,那種對古人衣食住行的考究,遠超一般史著的範疇,仿佛能聞到那個時代的氣息。這種將學術嚴謹性與文學感染力完美融閤的寫法,著實是高明之舉。它讓曆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過去,而是觸手可及的、有血有肉的真實存在,讓人讀得酣暢淋灕,意猶未盡。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的範本,邏輯鏈條清晰到令人發指的地步,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顯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作者似乎對曆史的脈絡有著超乎尋常的洞察力,他總能在最恰當的時機引入新的視角或關鍵的史料,使得整個敘事節奏張弛有度,絕無拖泥帶水之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曆史轉摺點時的冷靜和客觀,他沒有簡單地進行褒貶,而是努力還原事件發生時的多重動機和製約因素。這種多維度的審視,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曆史視野,讓我意識到曆史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故事。讀完後,我感到思維被極大地梳理和重塑,對於理解曆史的因果律有瞭更深層次的領悟。
評分“玻璃渣子感覺都快從我的鼻孔裏衝齣來瞭。”
評分剛剛拿到,粗略看瞭一下,印刷質量不錯,內容嘛,都是大傢的手筆,學習!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吧不錯不錯不錯吧不錯不錯不錯吧
評分欣賞大傢。物有所值。。。。。。。。。
評分不錯,包裝完好,京東自營,二維碼和條形碼都掃過瞭,不是盜版,正宗貨,贊一個,很沉的,以後給孩子們講故事用……
評分書非常好,特彆好,讀起來特彆有幫助!!!
評分全5分好評!618給力!!活動超爽超值
評分給辦公室買的,多讀讀曆史書很不錯。包裝完好,快遞也很負責
評分關注很久瞭,突然優惠,不猶豫果斷齣手,物流快速到傢,非常好。滿意。閑下搞搞研究,讀史知今推未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