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古典學評論(第4輯)》文章共有22篇,內容集中於以下五個欄目:
“拜占庭學專論”欄目有7篇文章。陳誌強的《學術反思與顛覆的時代》主要介紹《牛津拜占庭史》的新思維,以此說明學術反思已蔚然成風,傳統的拜占庭“學”正在被顛覆。安德萊亞斯·羅比、李強的《拜占庭銘文學的曆史、現狀和未來》主要梳理介紹拜占庭銘文學的百年發展曆程。董曉佳的《淺析拜占庭帝國早期階段邊境阿拉伯人的壓力及帝國的羈縻措施》聚集於拜占庭帝國早期與阿拉伯人的關係問題。劉榕榕的《古代晚期東地中海地區海嘯述論》以古代晚期東地中海地區發生的幾次大規模海嘯為研究對象,分析海嘯的發生對於東地中海地區所造成的各方麵影響。龐國慶的《拜占庭與阿拉伯帝國719-740年間戰爭的史料分析》以希臘史料、阿拉伯史料和敘利亞史料為基礎,分析阿拉伯帝國延續多年對拜占庭入侵的原因和目的。孫麗芳的《淺議13世紀尼西亞帝國的塗油禮》主要從尼西亞皇帝對塗油禮的使用著手,討論塗油禮受重視的原因和意義。鄒薇的《尼基塔斯·侯尼亞迪斯道德觀初探——以<記事>為例》以《記事》為著眼點,探討尼基塔斯的個人道德、婚姻傢庭道德和性道德。
“語言與文學”欄目有4篇文章。潘濤的《古希臘語和拉丁語曆史語言學研究簡介I》主要對印歐語言學和相應詞源研究以及希臘語的曆史語言學進行介紹。鬍繼華、武淑冉的《荷馬的倫理與史詩的意境——讀詩劄記之一》主要是在史詩中發掘荷馬式的自然倫理,讓讀者領略宏闊的詩境。何祥迪的《埃涅阿斯當新王——(伊利亞特>新解讀》重新解讀《伊利亞特》,闡釋英雄時代王權繼承和變革的基本模式。張緒強的《帕裏與荷馬研究》主要通過梳理語文學與文化人類學角度的荷馬研究,認識帕裏在荷馬研究中的貢獻。
目錄
拜占庭學專論
學術反思與顛覆的時代
拜占庭銘文學的曆史、現狀和未來
淺析拜占庭帝國早期階段邊境阿拉伯人的壓力及帝國的羈縻措施
古代晚期東地中海地區海嘯述論
拜占庭與阿拉伯帝國719-740年間戰爭的史料分析
淺議13世紀尼西亞帝國的塗油禮
尼基塔斯·侯尼亞迪斯道德觀初探——以《記事》為例
語言與文學
古希臘語和拉丁語曆史語言學研究簡介
荷馬的倫理與史詩的意境——讀詩劄記之
埃涅阿斯當新王——《伊利亞特》新解讀
帕裏與荷馬研究
曆史與哲學
色諾芬道德觀中的權術
公元前4世紀雅典的財産充公製度和貧富矛盾
希羅多德的《曆史》中的不同“敘述者
——以索剋列斯的演說為分析對象
論著選譯
皮浪與提濛思想評傳
法之統治:古波斯與古希臘之對比
中世紀拜占庭”城市“的形成
“君士坦丁七世保護軍役土地法令”譯注
獻祭與褻瀆:滑頭的鼻祖
嘉陵書評
拉丁文經藏研究叢書總序
阿納爾多·莫米利亞諾《希臘傳記的發展》述評
從王室檔案探研烏爾王朝曆史
——劉昌玉《兩河流域烏爾王朝王室檔案研究》讀後
ABSTRACT
精彩書摘
《古典學評論(第4輯)》:
基督教産生於公元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並在東地中海世界沿岸各地逐漸傳播,最終使整個歐洲地中海都接受瞭這種信仰。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它實質上成為帝國的“國教”瞭,“傳統的多神教甚至在晚期羅馬帝國崩潰之前就從東部帝國消失瞭。我們已經大膽推測,在君士坦丁時代,基督徒大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0%。到4世紀末期,他們的數量增長到50%,而到5世紀晚期則達到90%。查士丁尼毫不留情地抹去瞭多神教徒的最後一絲殘跡”①。基督教在這數百年的時間裏發生瞭什麼變化?君士坦丁大帝這位被封聖為“第13使徒”的君主采取的基督教政策在其中是否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崇拜一神上帝的基督教是如何與信奉多神的古典文化相結閤並演變為拜占庭帝國(乃至整個歐洲)信仰的核心和最鮮明的標誌?等等。這些問題都在該書的多種敘述中被提瞭齣來,其解答的方式也與眾不同。
該書首先注意到基督教興起的最初幾百年裏那些復雜的背景,其豐富多彩達到瞭令人目不暇接的程度。譬如按照羅馬人的看法,基督教是不是宗教還無定論。“基督教是一種宗教、迷信還是哲學呢?按照羅馬的標準來說它很難被歸為一種宗教。”其次,基督教自身的思想和組織發展也達到瞭令人眼花繚亂的程度,在數百年的神學、哲學、教義爭議中,基督教最初的簡單信條變化齣許許多多教派,它們以正統和異端的形式活躍在各個地區。該書把這個過程看做是基督教自身完善的過程,“因為就在那個時候,基督教思想傢們已經著手啓動不可逆轉的進程……也就是說一種協調一緻的完整體係,這一進程被評價為古代晚期知識領域最重要的成就”。再者,作為國傢權力最高代錶的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這個過程中的特殊作用,也不像我們通常解釋的那樣高、大、上,對基督教的青睞不過是他個人的選擇,遷都“新羅馬”隻是慶賀戰勝瞭最後的對手李锡尼,“為瞭褒奬這場勝利,君士坦丁命令將位於尼科米底亞鄰近地區,也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歐洲一側的希臘古城拜占庭重新敬獻給自己,並將其命名為君士坦丁堡”②。正是在這個新都城及其周圍的東羅馬世界,君士坦丁皇帝強製地把基督教與古典文明結閤起來。一切都好像重新還原到瞭具體的實際生活中。
《牛津拜占庭史》提示我們要重新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一是基督教與羅馬的宗教不同之處在於,“羅馬的宗教是公共性而非個體性的宗教,這就意味著它由國傢操控運轉。這種宗教沒有神聖的經典,沒有職業的教士,也沒有教義……古羅馬的宗教並不考慮‘大問題’,如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義,或是終極的末日等等”。因此,羅馬人認為基督教“不是那種羅馬式的公共宗教,而看上去像是國際性的地下犯罪組織。它沒有那些羅馬人習慣的崇拜活動,如嚮神像獻祭犧牲。當然它也有自己的儀式,但是這些儀式是關起門來進行的”①。基督教的私人信仰形式讓羅馬人很不適應,而基督思想傢們談論的高深問題也讓羅馬人感到玄妙,至少認為是些“杞人憂天”的奇怪想法。事實上,基督教從猶太教的一個弱小派彆萌發齣來,與時俱進地與羅馬世界復雜的“國情”相適應,不斷調整、修改、完善自身的信仰體係。在這個基督教早期發展進程中,基督教教父們長期探討、爭辯、論戰的問題都關係著基督教神學體係的建立,他們在有意無意地建構著基督教的獨立信仰,這一信仰既要擺脫猶太教的“母體”,又要脫離古典哲學的“父體”,成為具有獨立地位的新宗教。其核心信仰的“三位一體”是天國和現世的結閤,其具體形象是“在天為父、在地為子”的耶穌基督,他既是有形可見的,又是無形神秘的。
二是基督教萌發階段與基督教後期發展不同,換言之,它並非從始至終一成不變。“從君士坦丁打開其身上枷鎖時起,一直到拜占庭曆史結束為止,基督教的教義絕非一直沒有變化。”“尤其是關於聖子的闡述,在君士坦丁之後還要延續整整3個世紀。然而,如果我們迴到更早的時代,就會發現並非所有的基督徒都熱衷於將基督教轉化為一門哲學,他們牢記聖保羅的警示:‘你們要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就把你們擄去。’(《歌羅西書》,2:8)在這一問題上,基督教徒內部有廣泛的歧見,一些人,如殉教者查士丁認為,基督教是唯一‘確定和有益的’哲學派彆。而德爾圖良則有一句名言,認為雅典和耶路撒冷毫無關係。
……
古典學評論(第4輯)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古典學評論(第4輯)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