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敦煌藝術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精華和突齣代錶,是世界人類的共同財富。一切藝術都首先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東西,越具有世界性。敦煌藝術也不例外。自有敦煌藝術以來,敦煌這顆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璀璨的明珠,這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宏偉瑰麗、舉世無雙的佛教藝術聖地,一直為世界人類所注目和神往。本世紀初,敦煌發現瞭震驚世界學術界的藏經洞,並由此産生瞭一門新興的、方興未艾的學科——敦煌學。敦煌的地位和國際影響進一步提高。它不再僅僅以佛事活動的聖地吸引善男信女,而且以科學研究的陣地齣現在世界人類麵前。它既是研究我國美術史、建築史、文學史、書法史以及音樂、舞蹈史的形象博物館,又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軍事、經濟、哲學、宗教、民族、語言、科技、東西文化交流等廣泛學科領域的資料庫。它還以神奇的魅力成為我國負盛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因此,每年從世界各地來敦煌進行科學考察、學術研究、旅遊觀光的人絡繹不絕。他們中間有專傢學者,旅遊觀光者,也有政府首腦和高級官員。當然也混進瞭一些不光彩的“盜寶者”。僅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的十餘年間,敦煌就接待瞭八十多個國傢和地區的賓客,中外觀眾纍計達兩百多萬人次。與此同時,敦煌藝術也走齣國門,肩負起“文化大使”的神聖使命,先後赴印度、緬甸、波蘭、前捷剋斯洛伐剋、日本、德國等國傢,以及香港、颱灣地區訪問展齣,對促進國傢與國傢,大陸與港颱之間的文化交流,友好往來,起瞭積極的推動作用。
目錄
方興未艾的敦煌熱
為國爭光的敦煌研究院,
敦煌與政要人物
彭德懷總司令下令保護乾佛洞
周恩來總理始終關懷著敦煌藝術
鄧副主席指示解決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睏難
萬裏副總理關心敦煌基本建設
鬍喬木視察敦煌莫高窟
敦煌就是我的傢
15000多個日日夜夜
——記敦煌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段文傑先生
莫高窟的“活檔案”
——記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史葦湘先生
敦煌女傑
——記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樊錦詩女士
莫高窟的“保護神”
——記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孫儒侗先生
機遇使他的生命閃光
——記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李正宇先生
獻身敦煌一巾幗
——記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李其瓊女士
敦煌來瞭個“琵琶王”
——記敦煌研究院音樂舞蹈研究室副研究員鄭汝中先生
畢生奉獻無他求
——記敦煌研究院老工人竇占彪先生
敦煌傷心史
附錄
精彩書摘
《敦煌今昔:藏經洞百年祭》:
1950年鼕,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常書鴻先生接到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局長鄭振鐸的指示,要他將敦煌藝術研究所曆年來完成的壁畫摹本帶往北京展齣。常書鴻所長接到指示後,非常高興。因為這是中國共産黨和人民政府對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人員成績的第一次檢閱。他和大傢一起,都勁頭十足地積極進行準備。經過4個多月的不懈努力,到1951年3月底,基本準備就緒。
1951年4月初,常書鴻所長根據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的指示,帶著敦煌藝術研究所美術工作人員7年來臨摹的敦煌壁畫和塑像,在北京中央曆史博物館展齣。當時的中央曆史博物館,還隻是臨時設在北京故宮午門的城樓上。
4月8日下午,常書鴻所長忽然接到一個從中南海打來的電話,說有一位中央首長要來會場參觀,要他準備接待。過不多時,從天安門開進來一輛小轎車,停在午門下邊。一位首長,在一位隨行人員的陪同下,健步登上午門城樓。常書鴻所長這時看清瞭,啊!原來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他急忙迎上前去,緊緊地握住總理的手,久久說不齣一句話來。
周總理邊看展覽,邊同常書鴻所長交談。
當總理看到展齣中有關近50年來帝國主義分子在敦煌劫掠和破壞我國文物的罪證時,說:“這很好。這些鐵一般的證據,雄辯地說明瞭帝國主義者如何用各式各樣巧取豪奪的方法,來破壞我國的文化,剝奪我們的財富,這就是我們的文化工作‘古為今用’,為革命的政治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麵。”
在詳細地瞭解瞭長年在敦煌石窟工作的人員的工作和生活後,總理說:“我們無論有多少睏難也不要泄氣,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好敦煌。”鼓勵在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的人員,決心做好敦煌文物的保護和研究工作。
為瞭防止莫高窟崖體崩塌,敦煌文物研究所於50年代後期,經過調查研究,提齣瞭對崖體和洞窟進行加固維修的具體方案,報國傢文化部審批。
加固維修莫高窟的報告,輾轉到瞭周總理手中。總理進行瞭詳細審核後,又請專傢們對其可行性進行論證。我國著名建築學傢梁思成先生對“敦煌莫高窟危崖加固工程”提齣瞭自己的看法。
在科學證論的基礎上,總理很快做齣瞭“將莫高窟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撥款100萬,對莫高窟進行全麵加固”的決定。整個工程,交由鐵道部第一工程隊施工。
1963年鐵道部工程隊進駐莫高窟,到1966年基本竣工。施工總長度為875米,對莫高窟長達576米的崖麵進行瞭加固,使354個洞窟得到瞭保護。經過維修加固的洞窟,可以經受7級地震。同時對1409.56米的壁畫和215身塑像,進行加固維修,使其達到瞭修舊如舊、重放異彩的良好狀態。
呂正操同誌,在60年代任鐵道部長時,遵照周總理、陳毅副總理的指示,具體安排瞭對莫高窟的大規模維修加固工程。他在1984年再次參觀莫高窟時,風趣地說:“看來,我們也是供養人,而且是最大的供養人。”說得同行的人都朗朗地笑瞭起來。
……
前言/序言
由裴健同誌寫的《敦煌今昔——藏經洞百年祭》一書,現在即將正式齣版瞭,我謹以一個文物工作者的喜悅心情,錶示敬意和祝賀。
在這本書撰寫的過程中,裴健同誌早就打過招呼,要我為該書寫個序言。我不是敦煌學傢,不能從曆史的、學術的角度把該書的精妙之處,或者最有價值的東西加以提煉總結,再介紹給讀者。讓我寫序,實在有些“趕著鴨子上架”的感覺。不過,裴健同誌以一個老同誌的身份,加上與我共事多年,誠心所至,金石為開,既然說瞭,我實難以推托。於是便有瞭下麵硬著頭皮擠齣來的文字,權且為序吧。
敦煌藝術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精華和突齣代錶,是世界人類的共同財富。一切藝術都首先是民族的,同時也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東西,越具有世界性。敦煌藝術也不例外。自有敦煌藝術以來,敦煌這顆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璀璨的明珠,這塊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宏偉瑰麗、舉世無雙的佛教藝術聖地,一直為世界人類所注目和神往。本世紀初,敦煌發現瞭震驚世界學術界的藏經洞,並由此産生瞭一門新興的、方興未艾的學科——敦煌學。敦煌的地位和國際影響進一步提高。它不再僅僅以佛事活動的聖地吸引善男信女,而且以科學研究的陣地齣現在世界人類麵前。它既是研究我國美術史、建築史、文學史、書法史以及音樂、舞蹈史的形象博物館,又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軍事、經濟、哲學、宗教、民族、語言、科技、東西文化交流等廣泛學科領域的資料庫。它還以神奇的魅力成為我國最負盛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因此,每年從世界各地來敦煌進行科學考察、學術研究、旅遊觀光的人絡繹不絕。他們中間有專傢學者,旅遊觀光者,也有政府首腦和高級官員。當然也混進瞭一些不光彩的“盜寶者”。僅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的十餘年間,敦煌就接待瞭八十多個國傢和地區的賓客,中外觀眾纍計達兩百多萬人次。與此同時,敦煌藝術也走齣國門,肩負起“文化大使”的神聖使命,先後赴印度、緬甸、波蘭、前捷剋斯洛伐剋、日本、德國等國傢,以及香港、颱灣地區訪問展齣,對促進國傢與國傢,大陸與港颱之間的文化交流,友好往來,起瞭積極的推動作用。
敦煌今昔:藏經洞百年祭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敦煌今昔:藏經洞百年祭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