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藉助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展現當時的曆史環境,分析曆史成因,著重描寫王陽明與不同對手鬥爭的經過,以及創立心學的過程。讓讀者通過瞭解王陽明的成長曆程與其中的關鍵細節,體會其做人做事的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參悟心學奧義,做到知行閤一,最終過好這一生。
肖賓,曾任國內知名媒體高管,喜好讀書,熱愛曆史,潛心研究王陽明多年,現為某上市企業高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近年來他以肖公子為筆名,寫齣諸多“十萬加”好文。他力圖從對手戲的新角度,解讀王陽明及其心學精髓。
第一章 攻心為上 | 001
第二章 逆流而上 | 027
第三章 選邊站隊 | 053
第四章 人生的奧義 | 071
第五章 重歸仕途 | 091
第六章 升遷的秘密 | 105
第七章 貴人與變數 | 121
第八章 傢族的魔咒與巧占先機 | 145
第九章 用心學領導軍隊 | 165
第十章 官場如此險惡,有賴“知行閤一”| 185
第十一章 嘉靖登基,開始新一輪大博弈 | 203
第十二章 最高貴的人格 | 217
第十三章 朝堂再度血雨腥風,王陽明已踏入狂者境界 | 239
第十四章 臨終一句遺言,力量穿透五百年 | 255
第十五章 世事翻雲覆雨,王陽明為何被越來越多的牛人所膜拜 | 273
附錄一 王陽明年譜 | 282
附錄二 明朝官員品級和俸祿 | 287
第四章 人生的奧義
(一)
大佬劉健、謝遷、謝文被逼退休瞭。
同僚的楊源、蔣欽直接被活活打死瞭。
數百個官員被抓的抓、被關的關。
整個朝堂變瞭模樣。
遍觀王陽明的一生,他從來沒有這樣六神無主。從午門廷杖到發配貴州,可以說是王陽明最失落、最迷茫的時候。
設身處地假想,人到中年,正處事業上升期,又身處朝堂之中,就算再淡泊名利,麵對這種毀滅性的政治打擊,直接從上升途徑中跌落低榖,這種心路曆程必然是痛苦不堪的。
此後麵對種種危機時(寜王造反時那種生死一瞬的考驗,此後朝廷權臣步步緊逼地猜忌、排擠與打壓,造反匪患的刀光劍影,嘉靖皇帝對其從熱絡到疏遠的變化……),王陽明的內心是堅定的,他不計生死,隻計是否順應良知,睏難雖多種多樣,但卻打不倒這個人。
但發配貴州這次不同,如果說王陽明一生中曾有被打倒過的話,那就是這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就在王陽明墜入低榖的同時,父親王華被明升暗降。劉瑾一紙令下,將王華調為南京吏部尚書,成瞭空頭尚書,毫無實權,被徹底打入政治冷宮。
父調職、子發配,王氏傢族被徹底驅逐齣瞭京城。
(二)
當時從北京進貴州隻有兩條路綫,一是從北京到浙江,經福建,過湖廣,到貴州;一是從北京到陝西,到四川,再入貴州。兩條路綫都是長路漫漫。
王陽明選擇瞭浙江、福建之路,錶麵原因是走這條發配路,還可以迴老傢看看親人;實際上王陽明有過盤算,他想從江浙沿海一帶,乘船齣逃,從此以後浪跡天涯,不復東土。在王陽明那個時代,明朝東南沿海一帶與日本、東南亞各國的貿易往來已經非常密切,王傢祖籍浙江餘姚,與寜波比鄰,經濟發達,海運暢通,王陽明對往來於海外的商人、漁民生活是很熟悉的。
人在麵對重大睏難時,常常會有逃離塵世、遠離苦難的幻想,並不會去想怎麼解決它。遠離似乎就是最好的解決,王陽明此時便有這種想法。
王陽明南下到杭州時,據說還遇到瞭劉瑾派齣來追殺他的殺手。當時王陽明的朋友遇見幾個形跡可疑的外地人,看到這幾人四處打聽王陽明的下落後,便主動請這些人喝酒。雙方喝得興起,套齣話來,知道這些人是劉瑾派來的殺手,意欲置王陽明於死地。
朋友忙把事情告知王陽明,王陽明連忙逃命。逃到錢塘江時,王陽明將一隻鞋放在江邊,一隻扔到河裏,僞裝瞭投水自盡的場麵。殺手到時,以為他已投江,這纔迴去瞭。
逃過追殺的王陽明暗中到南京麵見父親王華,跟父親談瞭自己想齣逃海外的計劃,於此人生方嚮的關鍵時刻,王華對他說:“既然朝廷委命於你,就有責任在身,你還是上任去吧。”王華阻斷瞭王陽明外逃海外的想法。
傳說王陽明由此又繼續前行到福建武夷山。在茫茫武夷山中,一天天色已晚,他又飢又渴,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一座寺廟映入眼簾。
……
這本書的學術深度與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這在同類題材中是相當罕見的。通常情況下,越是深入的探究,文字就越發晦澀難懂,但這本書卻奇跡般地做到瞭深入淺齣。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將復雜的理論結構,拆解成易於理解的邏輯單元,並通過生動的曆史軼事作為支撐點,有效地避免瞭純粹的理論說教。對於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消遣讀物,更像是一份詳盡的智力地圖,它標明瞭思想發展的主要路徑,同時也指齣瞭那些常被忽略的岔路口。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那個時代以及由此衍生的思想體係,有瞭一種更紮實、更結構化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形成瞭一個可以持續深入研究的知識框架。這種結構化的收獲,對於任何嚴肅的學習者來說,都是一次極大的饋贈。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古韻的風格,讓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想翻開。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有講究,摸起來溫潤細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節奏上的把握,沒有急於拋齣那些宏大的哲學命題,而是從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曆史細節切入,像剝洋蔥一樣,層層遞進地構建起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人物群像。讀到一些關於明代中後期官場生態的描寫時,那種腐朽與活力並存的復雜感,撲麵而來,讓人不禁嘆服於作者深厚的史料功底。特彆是對一些次要人物的刻畫,雖然著墨不多,卻個個有血有肉,仿佛都能從那些寥寥數語中窺見他們的命運沉浮。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陷入對那個曆史情境的沉思,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能夠穿越時空與曆史對話的沉浸式體驗。整體而言,這本書在視覺和觸覺上都做到瞭極緻的考究,為接下來的精神探索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作為一名對思想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處理曆史觀點衝突的方式。它並沒有采取那種單嚮度的贊美或者批判,而是極其審慎地搭建瞭一個多方對話的平颱。作者似乎並不急於給齣最終的定論,而是將不同的學說、流派之間的張力,細緻入微地展現齣來。我感受到瞭那種學術上的嚴謹與謙遜,曆史的真相往往是多麵的,而這本書恰恰捕捉到瞭這種復雜性。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在腦海中構建著不同思想傢的觀點網絡,思考著他們在特定曆史語境下的動機和局限。這種開放性的探討,極大地激發瞭我獨立思考的欲望,它不是告訴我該怎麼想,而是引導我去思考如何構建自己的判斷體係。對於任何一個渴望深入瞭解思想演變脈絡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思維工具和分析框架,其價值遠超書本本身的重量。
評分這本書對於曆史場景的再現能力,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程度。作者在描繪具體曆史事件發生時的社會氛圍和社會情緒時,展現齣瞭非凡的洞察力。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些朝堂之上的爾虞我詐,也能“感受到”民間疾苦與社會思潮的暗流湧動。尤其是當作者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微觀的個人命運巧妙地結閤在一起時,那種強烈的代入感便油然而生。讀到某個關鍵性的曆史節點,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體驗著決策者的重壓與普通民眾的迷茫。這種對曆史現場感的精準捕捉,讓書中的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的符號,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個體。這種全景式的曆史畫捲,為理解那個時代的思想碰撞提供瞭必要的土壤和背景支撐,使得那些理論的誕生與傳播都有瞭堅實的現實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場文字的盛宴,充滿瞭古典的韻味,卻又不失現代的流暢與銳利。作者在遣詞造句上展現齣一種近乎工匠般的精細,很多晦澀的典故和復雜的思想,經過他的筆觸,變得清晰可辨,卻又不失其原有的深度。我特彆留意瞭那些用來描述人物內心掙紮和辯論的段落,那種激烈的思想交鋒,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不同於某些嚴肅曆史著作的刻闆說教,這本書更像是一部精心編排的話劇,充滿瞭張力和懸念。讀到某些關鍵轉摺點時,我甚至會不自覺地屏住呼吸,期待著人物們如何做齣抉擇。這種敘事上的高超技藝,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曆史事件變得引人入勝,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心跳加速的體驗。可以說,這本書的文字本身就具有一種強大的磁力,讓人甘願沉溺其中,細細品味每一個巧妙的措辭和精妙的比喻。
評分此用戶未及時評價,係統默認好評。
評分寫的不錯,學習陽明思想!
評分挺好的,喜歡
評分好?
評分內聖外王一直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追求。
評分挺好看的,不錯
評分書有破損,其他都好
評分很不錯的書,都是正版,下次也買
評分讀不完的王陽明,學不盡的良知之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