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治療 希臘化時期的倫理理論與實踐

欲望的治療 希臘化時期的倫理理論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瑪莎·努斯鮑姆 著,徐嚮東,陳瑋 譯
圖書標籤:
  • 希臘化時期
  • 倫理學
  • 欲望
  • 哲學史
  • 心理學
  • 古希臘
  • 斯多葛學派
  • 伊壁鳩魯學派
  • 情感
  • 治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94727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841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西方古典學研究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624
字數:70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努斯鮑姆是當代頗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同時作為為數不多的女性哲學傢,她的研究提供瞭與眾不同的視角。
  在《欲望的治療:希臘化時期的倫理理論與實踐》中,努斯鮑姆嚮人們展示瞭哲學傢們的治療範式,討論瞭亞裏士多德(攻擊的目標)、伊壁鳩魯主義、懷疑論、斯多亞派哲學傢對欲望的看法,以超強的文本分析能力重構瞭希臘化時期的哲學論證與思考。

內容簡介

  《欲望的治療:希臘化時期的倫理理論與實踐》為著名古典學者、當代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瑪莎·努斯鮑姆探討希臘化時期情感理論的代錶作。
  在希臘化時期,伊壁鳩魯學派、斯多亞派和懷疑論的哲學傢認為,哲學並非僅僅探討與人類情感無關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門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發掘人生意義的藝術。在這種背景下,哲學的論題就囊括瞭:對死亡的恐懼,愛與性,憤怒與侵略。
  在本書中,努斯鮑姆強調,在當下占主流地位的理性主義哲學傳統中,希臘化哲學學派的重要性被嚴重忽視瞭。通過考察伊壁鳩魯、盧剋萊修與塞涅卡等哲學傢的相關著作與文本,努斯鮑姆希望時刻引導讀者關注希臘化哲學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展示這一時期的哲學對當今的倫理與政治思考所具有的重要價值。藉助於齣色的文本分析與理性論證,本書為大眾讀者提供瞭很好的入門導讀,也是相關領域研究者的重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瑪莎·努斯鮑姆,當代著名哲學傢,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律與哲學講席教授。在哲學專業領域,她的研究得到同行的認可,斬獲哲學界的諸多榮譽,2014年應邀在牛津大學做約翰·洛剋講座,2015年獲得稻盛倫理學奬,2016年獲京都賞。在公共輿論領域,她的影響力也有目共睹,2010年入選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選的“100位全球思想傢”。同時她還保持著極其旺盛的創作力,著作等身,已齣版專著24部,發錶論文509篇。

目錄

目錄


2009年版導論

緻謝

縮略錶

哲學傢和學派


導論

第一章治療論證

第二章醫學論辯:亞裏士多德論理論與實踐

第三章亞裏士多德論情感和倫理健康

第四章伊壁鳩魯的手術:論證和空洞的欲望

第五章超越癡迷和厭惡:盧剋萊修論愛欲的治療

第六章凡間的不朽:盧剋萊修論死亡和自然之聲

第七章“用言語,不用武器”:盧剋萊修論憤怒和侵犯

第八章懷疑論的瀉藥:睏擾與無信念的生活

第九章斯多亞學派的滋補品:哲學與靈魂的自我管理

第十章斯多亞主義者論根除激情

第十一章塞涅卡論公共生活中的憤怒

第十二章靈魂中的巨蛇:解讀塞涅卡的《美狄亞》

第十三章欲望的治療



參考文獻

齣處索引

總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譯後記

1992年4月,都柏林三一學院,當時任教於布朗大學的瑪莎·努斯鮑姆受邀前來進行學術報告,主題是關於情感的本性。講座當天,她收到母親病危的消息,由於無法立刻安排迴國的行程,她照常做瞭報告。在講座結束後幾十個小時之內,在賓館房間裏,在歸途中,甚至在飛迴美國的航班上,她不停地寫作另一篇關於塞涅卡論“憤怒”的講座文稿——直到航班降落在費城機場,她接到母親剛剛去世的消息。這篇浸透瞭個人情感體驗的哲學文稿,後來幾經修改,構成瞭《欲望的治療》一書的部分內容。

24年之後,麵對《紐約客》記者的采訪,69歲的努斯鮑姆對於當時的情景依然無法釋懷——她無法忘記當時是如何一麵將自己投入高強度的哲學工作,一麵又對自己如此冷靜甚至高效的工作狀態感到不安甚至內疚。在後來寫作並修改《欲望的治療》的過程中,甚至在作為哲學研究者的整個職業生涯裏,她都不停地問自己:哲學思考究竟能夠給人帶來什麼?如果哲學(或者說理性能力)真的像我們一直以來所相信的那樣,能夠根除人性中危險的激情,能夠令人們麵對最深刻的悲傷和最重大的厄運而始終保持平靜,那麼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當我們決定以哲學來治療激情的時候,我們所付齣的代價是什麼?這種付齣又總是值得的嗎?……

努斯鮑姆從未擺脫這些問題的“糾纏”,相反,她根本不曾尋求擺脫,而是不斷地對此進行思考、寫作、再反思、再寫作……四年之後,她齣版瞭《欲望的治療》,書中涉及的思想傢不止塞涅卡,而是以亞裏士多德為起點,對希臘化時期的幾個主要思想流派如斯多亞主義、伊壁鳩魯主義以及懷疑論的文本和觀點進行瞭細緻的分析與闡述。她所討論的主題也不僅限於憤怒、仁慈以及情感的本性,而是深入探究瞭哲學論證與治療激情之間——或者說人性中理性部分與非理性部分之間——的關係,以此追問“究竟在什麼意義上理性能夠真正地、在實踐層麵上為人們承諾自由與幸福?”

在她看來,希臘化時期的哲學之所以格外重要且迷人,就是因為這些思想傢直接麵對“激情是否真的很危險”以及“應該如何根除激情”這樣的問題,並給齣瞭各自的思考和答案。而在《欲望的治療》初版完成之後的15年間,努斯鮑姆不斷地在各個層麵和領域探索這些問題,為此寫作並發錶瞭大約24篇論文和8部論著(包括專著、譯著、文集和主編的論文集)。

不僅如此,自2009年《欲望的治療》修訂再版、直到她在2016年接受《紐約客》的采訪期間,她繼續在不同場閤、結閤不同論題反復追問上述問題——甚至在接受采訪之前,她剛剛齣版的新著《憤怒與原諒》仍在係統地探討塞涅卡對於這兩種人類心理狀態所提齣的經典闡述。

事實上,無論是情感或激情,還是憤怒或仁慈,它們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及其與哲學論證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努斯鮑姆思考的主題。哲學傢主要是靠理性來進行思索,而努斯鮑姆始終通過理性思考來關注人性中那些非理性的部分以及人類生活中那些無法用理性來把握和控製的東西。在她的第一部著作《亞裏士多德的〈論動物的運動〉》中,努斯鮑姆就通過嚴謹的文本分析和高度技術性的論證辨析來討論亞裏士多德是如何理解欲望在人類行動的動機係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運行模式的。而自她的成名作《善的脆弱性》開始,努斯鮑姆則以一種更加自由也極為個性化的寫作方式,結閤哲學、文學以及個人體驗來嘗試著給予那些非理性的、偶然的因素以應有的關注,強調它們的重要性,既承認其偶然的、不可控的、威脅性和破壞性的一麵,同時也充分肯定它們為人類生活帶來的多元、豐富和優美的另一麵。在她看來,這兩個方麵共同交織齣人性以及人類的生活境況。但是,僅僅指齣這一點是不夠的——盡管在以理性主導並以分析見長的英美學術傳統下,指齣並強調這一點已經是一項艱難的工作,而她更想追究的是,這兩個方麵是如何構成瞭我們的整個人性和人類處境,當我們每一個個體發現自己正在麵對這兩個方麵的衝突時,我們應該尋求什麼樣的立場和理由來推動自己做齣判斷並支持該判斷,以便讓自己在麵對艱難處境時也仍然能夠保持內在的完整甚至高貴,並且在多年後也不會為當初做齣的判斷和選擇而感到不安乃至後悔?

所有這些問題都有其哲學上的重要性,也不可避免地帶有個體的獨特性。事實上,對於努斯鮑姆而言,哲學一直都是與實際生活無法分割的東西,是她個人的體驗和思考的獨特場所。在《欲望的治療》這本書中,這兩個方麵都錶現得格外明顯。因此,該書不僅在努斯鮑姆個人的生活體驗和哲學反思層麵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公共性的學術研究層麵也同樣産生瞭重要影響。

對於英語世界希臘化哲學研究的整體發展而言,《欲望的治療》無疑有其不容忽視的地位。正如努斯鮑姆自己在本書2009年新版導言中所說,如何對“希臘化時期的哲學思想”這個研究對象提齣一個恰當的評價並給予其應有的地位,這是一項非常睏難的工作。這不僅是因為希臘化時期的哲學文本佚失情況嚴重,人們很難準確而公正地重構各個學派的重要論證,而且也是因為希臘化哲學本身就有其復雜性和豐富性,其傾嚮和旨趣與古代主流的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傳統有所不同,與後來一般而言的西方哲學傳統也有差彆。 因此,充分地理解各個學派的思想要點並恰當地予以闡釋和評價就成為一項格外艱難的任務。至少基於這兩方麵的原因,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英語學界對於希臘化哲學的研究處於相對薄弱的狀態,而即使在今天,在英美希臘化哲學研究自20世紀中期以降蓬勃發展瞭數十年之後,人們——無論是專業學者還是一般讀者——對於希臘化思想仍然存在著頗多誤解。

鑒於上述考慮,《欲望的治療》無論是在首次齣版的20世紀90年代,還是在今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如努斯鮑姆自己在2009版導言中所說,這本書的一個核心關注,就在於強調希臘化思想中的一些特點,以此來澄清人們長期以來對希臘化哲學的一些誤解。在她看來,尤為關鍵的是要強調,希臘化哲學實際上極為看重哲學論證和理性能力本身,並對它們在人類生活中的積極作用有著根深蒂固的信仰和承諾,而不是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由於推崇非哲學的、反對論證的個人化論述方式而低估哲學論證本身。在這樣一個基本前提下,努斯鮑姆著重指齣,希臘化哲學在現實世界中的重要貢獻,就在於它錶明瞭具體的社會條件是如何塑造瞭人們的情感、欲望和思想。

正是在論證這一點的過程中,努斯鮑姆引導讀者和研究者注意到希臘化哲學中的一些重要元素(例如哲學論證的治療因素),澄清瞭一部分誤解,同時也貢獻瞭極為齣色的文本分析。
即使在今天,《欲望的治療》的上述貢獻依然為讀者和專業研究者所重視,無論是對人們瞭解一般而言的希臘化哲學來說,還是針對某個具體的主題(例如情感)進行深入研究來說,這本書都是絕佳的入門導讀和最重要的參考文獻之一。

努斯鮑姆在本書中所做齣的上述貢獻,與她一直以來的關注焦點及其所堅持的方法論有關。首先,她在闡釋哲學思想的時候非常重視將哲學論證本身與相關的曆史語境及文學傳統結閤起來,強調將哲學文本放入具體的語境中加以分析。其次,她擅長將普遍的哲學命題與具體的個人處境和體驗放在一起,考察其中可能蘊含的張力甚至衝突,由此剝離齣對於哲學研究和個人生活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她在書中提到,希臘化哲學接受並發展瞭一個重要認識,“哲學,若想有效地把握情感,就得進入冷靜的論辯無法觸及的個性深處”。而在某種意義上,努斯鮑姆自己其實也在做同樣的工作。第三,她充分重視非理性部分在哲學思考和人類生活中的作用,盡力用一種更為開闊、同時也更加細膩敏銳的視角去審視欲望、激情和情感對於人類而言的復雜性。上述特點構成瞭她的個人視角與風格,而她對於這些特徵的自我意識與堅持則推動著她不斷發掘齣古代哲學傳統內部容易為人忽略的重要問題,並運用這些問題以及相關的見解來審視人類生活的現狀。

作為當代美國最有影響、在公共事務領域最為活躍的哲學傢之一,努斯鮑姆對於西方知識界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齣瞭古代哲學研究、甚至一般而言的哲學研究的範疇。近年來,她通過教學、寫作和公共演講等方式,不斷地為倫理學、法學、政治學以及文化評論等領域的前沿問題貢獻自己的思考。她所關注和討論的焦點也已經遠遠超齣瞭理論哲學本身,而是更多地涉及各種實踐層麵的問題。但是,就像她在《欲望的治療》中選擇亞裏士多德哲學作為起點來討論希臘化哲學中的治療性特徵以及哲學—醫學類比一樣,每當她著手反思並探討人類生活中最睏難的或者最現實的問題(抑或二者)時,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她都會選擇自己最為親近的古代哲學和思想——尤其是希臘悲劇、亞裏士多德以及塞涅卡——作為理論資源,從中獲取某種角度或者動力來闡釋、分析並呈現當前問題的核心癥結。正是從她的這種寫作和思考中,古代哲學研究也不斷獲得新的動力,並由此産生新一輪的爭論和反思,由此推動人們重讀文本並生齣對於“老問題”的新認識。就此而言,《欲望的治療》與其“姊妹篇”《善的脆弱性》一樣,對於每一個對哲學本身(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感興趣、並且不肯停止追究哲學對於人類生活有何種意義的讀者來說,都是最有趣的嚮導、最好的論辯對手和最迷人的夥伴。

本書由徐嚮東和陳瑋共同翻譯完成,其中陳瑋翻譯瞭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其餘部分由徐嚮東譯齣。我們共同完成瞭整部譯稿的審校與修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到瞭很多師友熱情而無私的幫助:特彆感謝何博超,他幫助我們翻譯瞭幾乎所有的拉丁文引文。感謝劉哲和曾怡翻譯瞭法文引文。感謝葛天勤協助我們校對瞭整部譯稿並且澄清瞭很多縮寫和專名方麵的翻譯錯誤。感謝程煒、詹文傑幫助校對瞭部分譯稿並給齣瞭極為細緻有益的修改意見。尤其要感謝劉津瑜老師、徐曉旭老師和花威兄,他們幫助我們查找資料、核對文本並解答瞭翻譯中的疑難問題……最後還要感謝本書作者,當我們為瞭某個概念的理解而爭執不下的時候,努斯鮑姆教授非常耐心且極其清晰地通過郵件解答瞭我們的睏惑。

《欲望的治療》的翻譯是一項睏難的工作,由於我們在知識和語言能力方麵存在頗多不足甚至匱乏,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這些師友的慷慨幫助,本書的翻譯就不可能完成。而最令我們感動的是,每次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他們從來都是放下手頭已經十分繁重的工作和課業,第一時間為我們解答問題、查找資料和翻譯引文——有很多翻譯和校對的工作都是他們放棄休息、甚至熬夜幫我們完成的,有的師友甚至在齣差途中、在火車和汽車上也不忘用手機幫助我們確定縮寫並推敲譯法……如果說,哲學理解與錶達在根本上是一項極為睏難的任務,從而有時候難免會令人心生疑惑、自卑甚至絕望的話,那麼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所獲得的這些支持和幫助令我們認識到,使哲學以及人類的好生活最終成為可能的,不是一個人的理性能力,而是一個互相支持、彼此信賴的、溫暖的學術共同體。

最後,我們要特彆感謝這本書的編輯王晨玉女士,是她以卓越的專業水準、包容和高度的責任心守護瞭這本書。同時我們也要感謝方書春前輩及其翻譯的盧剋萊修《物性論》,以及羅曉穎、吳小鋒編譯的《菜園哲人伊壁鳩魯》,感謝他們卓越的工作成果為我們在翻譯相關章節時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盡管有這麼多人的幫助和守護,但是由於譯者的水平有限,錯漏之處在所難免。雖幾度校訂修改,仍有不盡之處,煩請讀者諸君不吝來信指齣錯誤(譯者郵箱ctt117@zju.edu.cn),我們會在再版時加以修改。在此先行緻謝!
《欲望的治愈:希臘化時期倫理理論與實踐》 引言 在古希臘思想史的長河中,希臘化時期(公元前323年至公元前31年)無疑是一個承前啓後、充滿變革與創新的時代。隨著亞曆山大大帝徵服的腳步,希臘文明的觸角延伸至更廣闊的地域,東方文化與希臘智慧交融碰撞,孕育齣新的哲學思潮。正是在這樣一個宏大而復雜的曆史背景下,倫理學作為哲學的重要分支,迎來瞭其發展的關鍵階段。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個體在紛繁世界中的定位,探尋安身立命之道,而“欲望”——這一驅動人類行為、卻又常常帶來痛苦的根本動力——自然而然地成為瞭倫理思考的核心議題。 本書《欲望的治愈:希臘化時期倫理理論與實踐》便旨在深入剖析這一時期重要的倫理學派,如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以及懷疑主義等,如何圍繞“欲望”這一核心概念展開理論構建,並將其理論智慧轉化為指導個體生活的實踐方略。本書將擺脫對特定學派創始人的簡單羅列,而是著力展現各學派在理解欲望本質、辨析欲望種類、以及提齣控製或引導欲望的策略上所進行的細緻入微的哲學探索。我們將看到,這些古代哲學傢並非是要完全消滅欲望,而是要追求一種“健康的”、“適度的”、“不擾亂心靈平靜”的欲望狀態,從而達到一種更高的精神自由與內在和諧。 第一部分:欲望的辯證——理性之眼審視情感迷宮 在對希臘化時期倫理思想進行係統考察之前,我們有必要首先理解那個時代哲學傢們對於“欲望”這一概念的普遍認知。本書將從哲學史的視角齣發,梳理早期希臘哲學中對欲望的樸素認知,並著重分析亞裏士多德的倫理學思想中對欲望的劃分與評價,為理解希臘化時期的倫理變革奠定基礎。 從德性倫理到追求幸福: 亞裏士多德在其《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強調“幸福”(eudaimonia)是人生的最高目標,而實現幸福的關鍵在於培養德性(arete)。雖然亞裏士多德也談論欲望,但他更側重於將欲望置於理性的引導之下,認為“閤乎理性的欲望”是德性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將探討希臘化時期哲學傢如何在繼承亞裏士多德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關注點從普遍的“德性”轉嚮更為個人化、更加注重心理狀態的“幸福”或“心靈平靜”(ataraxia)。 欲望的多重麵貌: 希臘化時期的哲學傢們,如斯多葛學派的芝諾、剋利安塞斯、剋裏斯波斯,以及伊壁鳩魯學派的伊壁鳩魯本人,都對欲望進行瞭精密的分析。他們區分瞭不同類型的欲望:有的是天然且必要的(如食物、住所),有的是天然但不必要的(如奢侈品、美食),還有的是非天然非必要的(如名譽、權力)。本書將詳細闡述這些區分的哲學意義,以及它們如何指導人們在生活中做齣明智的選擇。 理性與情感的張力: 希臘化倫理學的一大貢獻在於,它深刻揭示瞭理性與情感(尤其是欲望)之間的張力。哲學傢們認識到,不受約束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而過度的壓抑理性也會導緻僵化。如何找到理性與欲望之間的平衡點,既不被欲望所奴役,也不因排斥欲望而失去生活的生機,成為希臘化倫理學探討的核心難題。本書將重點考察各學派是如何運用理性來理解、評估、甚至“治愈”那些有害欲望的。 第二部分:斯多葛的堅韌——以理性之錨抵禦情感風暴 斯多葛學派是希臘化時期最具影響力的倫理學派之一,其核心思想在於通過培養一種超然於外在環境的心靈狀態,實現內在的自由與平靜。對於“欲望”的理解,斯多葛學派提齣瞭極具原創性的理論。 “無情”(apatheia)的真義: 許多人將斯多葛學派的“apatheia”誤解為冷酷無情或情感麻木。本書將深入辨析,斯多葛學派所追求的“apatheia”並非消滅所有情感,而是指擺脫那些由非理性判斷所引發的、擾亂心靈的強烈負麵情感,如恐懼、憤怒、過度悲傷等。這些情感被視為對外部事物過度依賴的産物。 “閤乎自然的”生活: 斯多葛學派認為,人作為宇宙理性(logos)的一部分,應該按照“自然”(physis)來生活。這意味著要認識到事物的本來麵目,接受那些我們無法控製的方麵,並將精力集中在我們能夠控製的方麵,即我們的判斷、選擇與行動。本書將探討“閤乎自然”的生活如何具體化為對欲望的指導,例如,接受身體的衰老與疾病是自然的,因此對健康過度焦慮的欲望是不自然的。 理性作為倫理行動的指南: 斯多葛學派堅信,理性是人類區分善與惡、美德與惡行的根本工具。他們發展瞭一套精密的邏輯學和認識論,用於幫助個體辨彆不閤乎理性的信念,從而糾正那些導緻痛苦欲望的錯誤判斷。本書將詳細解析斯多葛學派如何通過“前思”(premeditatio malorum)等方法,預見並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睏難,從而減少對不確定性的恐懼,穩定內心的欲望。 實踐的智慧: 斯多葛學派並非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倫理思想實踐於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從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到麵對政治動蕩、個人不幸時的態度,斯多葛學派都提供瞭一套可行的行為準則。本書將通過分析塞內加、愛比剋泰德、馬可·奧勒留等人的著作,展現斯多葛學派在實踐中如何引導人們管理欲望,保持內心的寜靜與堅韌。 第三部分:伊壁鳩魯的寜靜——以快樂為目的的理性算計 與斯多葛學派的超然不同,伊壁鳩魯學派將“快樂”(hedone)視為人生的最高善,但其對快樂的理解卻與世俗的感官享樂有著本質的區彆。 “快樂”的真正含義: 伊壁鳩魯學派所追求的“快樂”並非短暫的、刺激性的感官愉悅,而是指一種持久的、不被痛苦所乾擾的心靈狀態,即“心靈的寜靜”(ataraxia)和“身體的無痛”(aponia)。本書將深入探討伊壁鳩魯如何通過“快樂的計算”(hedonistic calculus)來辨彆哪些欲望是真正有助於獲得持久快樂的。 必要與自然的快樂: 伊壁鳩魯學派同樣區分瞭不同層次的快樂。他們認為,隻有滿足“天然且必要的”欲望,如溫飽、友誼、安全等,纔能帶來真正的、可持續的快樂。對於那些“天然但不必要”的,以及“非天然非必要”的欲望,伊壁鳩魯學派則持謹慎或否定的態度,認為它們往往是痛苦的根源。本書將詳細分析這一區分,以及它如何指導個體在生活中選擇簡約而非奢靡的生活方式。 消除恐懼,獲得平靜: 伊壁鳩魯學派認為,人類最大的痛苦源於對死亡的恐懼、對神祇懲罰的恐懼,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他們通過對自然哲學的深入研究,特彆是原子論,試圖破除迷信,證明死亡並非可怕的終結,神祇也並不乾預人類事務。本書將展現伊壁鳩魯學派如何通過“四味藥方”(tetrapharmakos)——無須畏懼神,無須擔憂死亡,快樂易於獲得,痛苦易於忍受——來幫助人們擺脫這些根深蒂固的恐懼,從而獲得心靈的真正平靜。 友誼與社群的重要性: 伊壁鳩魯學派高度重視友誼,認為友誼是獲得快樂的重要途徑。他們甚至建立瞭“花園”社群,鼓勵成員們在友愛、互助的氛圍中共同追求快樂。本書將探討友誼在伊壁鳩魯倫理學中如何扮演“治愈”欲望、撫慰心靈的重要角色。 第四部分:懷疑主義的審慎——懸置判斷與心靈的自由 懷疑主義作為希臘化時期另一個重要的哲學流派,以其對一切知識斷言的質疑態度而聞名。在倫理學領域,懷疑主義的貢獻在於提供瞭一種“懸置判斷”(epochē)的智慧,以期獲得心靈的寜靜。 對教條主義的挑戰: 無論是斯多葛的理性至上,還是伊壁鳩魯的快樂主義,在懷疑主義者看來,都可能陷入新的教條。懷疑主義的核心在於認識到人類知識的局限性,任何關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真正快樂的絕對論斷,都可能存在瑕疵。 “懸置判斷”的倫理實踐: 懷疑主義者並不否認生活本身,而是主張在麵對價值判斷和理論爭論時,保持一種審慎的、不輕易下結論的態度。這種“懸置判斷”並非意味著消極無為,而是通過避免因固執己見而産生的內心衝突與焦慮。本書將探討,當一個人不再執著於某個絕對的倫理原則時,他如何能夠更自由地體驗生活,更溫和地與他人相處,從而獲得一種獨特的寜靜。 從懷疑到自由: 懷疑主義者認為,當人們認識到事物真相的不確定性,不再執著於追求某種絕對的善或快樂時,反而能夠從對錯誤判斷的恐懼中解脫齣來,獲得一種心靈的自由。本書將分析懷疑主義的這種“消極”的治療方法,如何通過“不糾結”來達到“治愈”欲望與焦慮的目的。 結論:智慧的傳承與現代的迴響 《欲望的治愈:希臘化時期倫理理論與實踐》並非僅僅是對曆史文獻的梳理,而是試圖挖掘希臘化時期哲學傢們關於“欲望”的深刻洞見,如何能夠為現代人提供寶貴的思想資源。在這個信息爆炸、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同樣麵臨著各種各樣的欲望的睏擾。本書的目的是通過迴顧和反思這些古代智慧,幫助讀者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欲望,學習如何理性地審視和管理它們,從而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找到一條通往內心平靜與真正幸福的道路。 本書所展現的,並非某種“終極答案”,而是關於如何“提問”和“反思”的智慧。斯多葛學派的堅韌,伊壁鳩魯學派的節製,以及懷疑主義的審慎,都為我們提供瞭理解和應對自身欲望的不同視角。通過對這些思想的深入探討,我們希望能夠激發讀者自身的思考,從而在各自的生活實踐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欲望的治愈”之道。本書旨在通過嚴謹的學術分析,將古老的智慧轉化為可理解、可應用的思想,鼓勵讀者在復雜多變的現代社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追求內在的富足與心靈的安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雖然我沒有直接看到,但光是想象“倫理理論與實踐”的結閤,就讓人嗅到瞭一股嚴謹的學術氣息混閤著對人類心靈深處的剖析。我猜測,它絕不會是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一部需要反復咀嚼和沉思的學術專著。我特彆關注“實踐”二字,因為許多古代哲學書往往停留在高屋建瓴的理論層麵,讓人讀後空有理論卻無從下手。但如果這本書能夠真正挖掘齣希臘化時期哲學傢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引導信徒或追隨者去“實踐”他們的倫理觀,那就太棒瞭。比如,在處理財富、名譽或身體享樂這些具體誘惑時,他們是否有固定的冥想步驟,或者特定的社群規範來約束行為?我希望作者能提供細緻的案例分析,展示這些理論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是如何落地生根的。這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無縫連接的深度,是判斷一部曆史哲學著作價值的關鍵所在。如果它能幫助我們理解,在那個宏大敘事崩塌的時代,個體是如何通過倫理實踐來重建自我價值和生活意義的,那麼它就不僅僅是曆史研究,更是對當代人精神睏境的深刻迴應。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希臘化時期”,立刻將讀者的思緒帶入到一個宏大敘事的瓦解與個體覺醒的交匯點。我預感,這不僅是對哲學史的梳理,更是一部關於“生存之道”的指南。我想知道,麵對一個世界觀開始崩潰的時代,哲學傢們是如何重新定義“美好生活”的。在城邦倫理衰落後,個體價值的錨點在哪裏?我強烈希望書中能探討,這種“治療”是如何從外部的社群約束轉嚮內部的自我律動的。這種轉變本身就是巨大的思想革命。我特彆關注書中對“痛苦”與“快樂”的辯證處理。希臘化時期的倫理實踐,很多都圍繞著如何管理和消解痛苦展開。是逃避痛苦,還是直麵痛苦並從中提煉齣意義?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種既不失古代智慧的深刻性,又能與我們當下對心理健康和情緒管理的關注産生共鳴的論述。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連接起兩韆多年前的智慧與今天的靈魂睏惑,那麼它無疑是一部極具時代穿透力的傑作。

評分

我對這本書抱有的一個核心期待,在於它對“欲望”這個概念的細緻辨析。在現代社會,我們對欲望的看法往往被消費主義所裹挾,被視為進步和動力的源泉。然而,古希臘人顯然持有截然不同的視角。我推測,這本書會細緻地解構“欲望”的層次結構。它會不會區分生理層麵的需求、情感層麵的渴求,以及形而上的對完美的追求?尤其是在希臘化時期,這種界限可能變得更加模糊,因為異域文化的引入帶來瞭更多新奇的誘惑。我更希望作者能用生動的語言來呈現這種“治療”的艱辛。哲學不是一劑速效藥,而是一個漫長的、需要意誌力支持的過程。書中是否提到瞭那些在實踐中跌倒又爬起來的普通人(如果史料允許的話)的影子?如果作者能將冰冷的哲學文本轉化為觸手可及的人類經驗,展現齣倫理實踐中那種既殘酷又充滿希望的真實麵貌,這本書的價值將大大提升。我非常期待看到那些古代的倫理導師是如何耐心地、反復地引導那些心猿意馬的求學者迴歸正軌的。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引人遐思的色彩,'欲望的治療'這幾個字,立刻勾起瞭我對古代智慧的嚮往。我猜想,作者一定是在深入探討古希臘文化中,人們是如何看待和處理人類最原始、最難以駕馭的情感——欲望的。這種主題放在“希臘化時期”這個特定的曆史背景下,尤其讓人好奇。那個時代,是亞曆山大大帝開疆拓土之後,希臘文化與東方文明碰撞融閤的時期,舊有的城邦道德觀念正在鬆動,個體對幸福和內心安寜的探求變得更為迫切。我期待看到,麵對這樣一個動蕩而多元的時代,諸如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等不同的倫理流派,是如何為人們的“欲望”開齣各自的藥方。是主張完全的剋製,還是尋找一種閤乎自然法則的滿足?我對書中對具體實踐方法論的闡述抱有極高的期望,比如,他們是如何教導人們區分“必需的欲望”和“虛妄的欲望”的?如果書中能觸及到這種在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中,如何構建一個穩定內在精神世界的具體路徑,那將是一部極富現實指導意義的經典之作。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種超越時代限製的、關於如何與自己內在衝動和諧共處的智慧。

評分

讀到這個書名,我立刻聯想到瞭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若隱若現的身影——那些在市井中行走,卻心懷宇宙秩序的智者們。希臘化時期是一個充滿劇變和不確定性的時代,城邦的公民身份不再是唯一的價值來源,人們開始嚮內看,尋求一種不依賴外部環境的“自足”狀態。我好奇作者是如何描繪這種“治療”過程的。是痛苦的自我剝離,還是溫和的理性引導?我特彆期待看到書中對“治療”這個隱喻的深入挖掘。在古代醫學中,治療意味著恢復身體的平衡;那麼在倫理學中,欲望的治療是否意味著恢復心靈與“邏各斯”(理性/天道)之間的和諧?我希望作者能清晰地勾勒齣不同學派對“病竈”的診斷差異。例如,斯多葛派可能會將過度的依戀視為病根,而伊壁鳩魯派則可能將對痛苦的恐懼視為主要的障礙。這種思想上的辯論和交鋒,往往是理解一個時代精神麵貌的最佳窗口。如果這本書能夠成功地將這些復雜的理論辯證地呈現齣來,那麼它無疑是一次對古代思想精髓的深度挖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