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罗布泊自然保护区
原价:98.00元
作者:袁国映,张宇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030333131
字数:505000
页码:34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罗布泊以“中国西部大耳朵”和中国核实验基地闻名于世界。面积7.8万km2的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保护了世界极度濒危物种(约900头)野骆驼的3/5亦为世界所瞩目。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在保护区建立10周年之际进行了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罗布泊自然保护区: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是此次科学考察的成果总结。内容涉及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和旅游资源、人类活动影响,并对罗布泊历史时期的变化,新定名物种野骆驼的考察研究史、进化史、与家双峰驼的遗传差异、分布、数量及生态习性,已消失的物种新疆虎的分类地位、分布、数量、生态习性及绝灭原因进行了探讨。同时,揭示了区内动植物种数有所增加,记录到脊椎动物261种,种子植物130种;首次记录到昆虫100种以上,并发现5个中国昆虫新记录和2个昆虫新种;估算保护区内有野骆驼450-550头。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资料珍贵,具有亮点。可供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保护区科研和管理工作者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罗布泊地区科学考察史
第一节 我国古代对罗布泊的记载
第二节 国外学者的考察研究和记载
第三节 近代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罗布泊地区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的考察、规划与建立
第一节 罗布泊地区野双峰驼的考察
第二节 罗布泊自然保护区规划
第三节 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罗布泊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分区特征
第一节 分区原则
第二节 自然地理分区及其特征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西部“大耳朵”形成史
第一节 地质时期罗布泊的形成与变化
第二节 罗布泊的现状
第三节 两千年来罗布泊萎缩及起因
第四节 20世纪迅速干涸及起因
第五节 塔里木盆地河水过度利用导致罗布泊干涸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罗布泊久负盛名的“雅丹”地貌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罗布泊周围的三个“库木塔格”
第一节 哈密库木塔格——三垄沙
第二节 羽毛状若羌库木塔格
第三节 鄯善库木塔格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极旱荒漠区的气候特征
第一节 罗布泊地区气候特征
第二节 罗中气候特征
第三节 库鲁克塔格山区气候特点
第四节 周边城镇气候特点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极旱荒漠区的盐泉水文特征
第一节 罗布泊地区的水环境概况
第二节 盐泉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极旱荒漠区的土壤
第一节 土壤形成发育特点
第二节 土壤类型特征及分布
第三节 罗布泊地区土壤微量元素背景值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章 裸地中的稀疏荒漠植被
第一节 植物种类及分布
第二节 植物群落
第三节 植物区系
第四节 植物资源
第五节 保护区植被评价
第六节 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的濒危与保护植物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极早荒漠和干旱山地的兽类和两栖爬行类动物
第一节 动物地理区划及原则
第二节 动物区系类型特征
第三节 保护区的两栖爬行类动物
第四节 极旱荒漠的啮齿类
第五节 极旱荒漠和干旱山地的兽类
第六节 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的濒危与保护动物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的鸟类
第一节 考察概况及调查方法
第二节 鸟类种群组成
第三节 罗布泊的水禽
第四节 迁徙的猛禽
第五节 阿尔金山前的陆禽
第六节 荒漠中的鸣禽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极旱荒漠中的昆虫
第一节 昆虫区系特点及进化分析
第二节 昆虫的适应性
第三节 保护区昆虫新阶元和中国新记录阶元
第四节 昆虫物种多样性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新定名物种——野骆驼
第一节 我国古代对野骆驼的记载
第二节 对野双峰驼的定名
第三节 骆驼科动物的分类及旧世界驼属动物的起源
第四节 野双峰驼是起源于北美洲的化石动物
第五节 野双峰驼、家双峰驼与单峰驼的遗传差异
第六节 历史以来野双峰驼的分布与数量变化
第七节 野双峰驼的形体生理特征和量测
第八节 野双峰驼的集群与繁殖
第九节 野双峰驼的迁栖习性
第十节 野双峰驼的食性
第十一节 野双峰驼也爱喝淡水
第十二节 野双峰驼的护幼、逃跑与家驼杂交的行为
第十三节 普热瓦尔斯基对野双峰驼的记载
第十四节 野双峰驼的自然天敌
第十五节 人类被看作它的头号敌人
第十六节 让人类的朋友野双峰驼永存于世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消失的物种——新疆虎
第一节 塔里木河是新疆虎的故乡
第二节 普热瓦尔斯基对新疆虎的记载
第三节 新疆虎何以绝灭
第四节 新疆虎是最能耐干旱环境的独立亚种
第五节 新疆虎灭绝是科学界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古迹及旅游资源
第一节 文化古迹
第二节 自然景观
第三节 人文奇观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管理及评价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罗布泊自然保护区效益评价
第一节 生态效益
第二节 经济效益
第三节 社会效益
第四节 保护区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罗布泊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建议
第一节 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加强罗布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刚刚合上了这本 古代航海术与星象导航,感觉脑子里装满了海盐味和闪烁的星光。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不是在讲探险家的故事,而是深入剖析了在没有GPS的时代,人类是如何仅凭智慧和观测来征服浩瀚海洋的。作者对天文学和几何学的解释非常清晰易懂,即便是像我这样对高等数学有点头疼的读者,也能大致理解古人如何通过观察北极星的高度来确定纬度。里面详细介绍了托勒密、伊本·马吉德等航海巨匠使用的各种工具,比如星盘、象限仪,甚至还有如何通过观察洋流、风向以及特定鸟类的迁徙路径来判断距离和方向的“经验之学”。最精彩的部分是它对比了不同文明(如腓尼基人、波利尼西亚人和维京人)的航海技术差异,那种不同文化在面对同一片海洋时发展出的独特智慧,令人叹为观止。这本书的插图质量也非常高,精确复原了古代船只的结构和航海图的绘制方法。如果你对技术的演变和人类的早期智慧充满敬意,这本书会让你对那些远洋水手肃然起敬。
评分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共生关系 的著作,简直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弱肉强食”的传统理解,它用近乎诗意的笔触,详细描绘了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生物是如何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共同维持着雨林脆弱的平衡。比如,书中花了整整一章来介绍一种特定的榕树和与之共生的黄蜂,它们的繁殖过程完全互相依赖,任何一方的消失都会导致另一方的灭亡。作者的田野调查做得极其扎实,大量的实地观察数据和高清的微距摄影图片,让那些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和行为模式都变得清晰可见。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土壤养分循环”的那部分,它展示了真菌网络如何像互联网一样连接着整片森林,信息的传递和养分的共享是多么高效和隐秘。这本书的行文非常舒缓、充满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科普,更像是在颂扬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妙设计。读完后,我感觉对脚下的一小片泥土都充满了敬畏,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冰山一角。
评分哇,我刚读完一本关于 喜马拉雅山脉探险 的书,简直是身临其境!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得惊人,把那种高海拔的稀薄空气、刺骨的寒风,还有那些巍峨耸立、直插云霄的雪峰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闻到山顶那清冽的冰雪气息,脚下感受到碎石滑动的紧张感。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一次攀登过程,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意志力的史诗。他详细描述了队员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时,如何相互扶持,如何与恐惧搏斗。尤其是描述他们在“死亡地带”缺氧挣扎的那几章,读得我心惊肉跳,手心全是汗。书中还穿插了对沿途少数民族文化的观察和尊重,那种对自然原始力量的敬畏之心,是现代都市人早已遗忘的宝贵财富。叙事节奏的把握非常精准,高潮迭起,让人完全放不下书。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地图部分如果能再详尽一些,对地理爱好者来说会更加完美,但瑕不掩瑜,这绝对是登山文学中的精品,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户外和挑战极限的朋友们!
评分说实话,对于 二十世纪后半叶先锋艺术流派的兴衰 这本书,我的感受是复杂的,甚至有点“被冒犯”的感觉,但正因如此,它才显得格外成功。作者的论点非常尖锐和具有颠覆性,他毫不留情地解构了那些曾经被捧上神坛的艺术运动,比如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乃至概念艺术。他挑战了我们对“什么是艺术”的固有认知,并且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案例分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艺术的价值并非在于其美学,而在于其背后的市场运作和批评家的权力构建。读起来有一种被“泼了冷水”的清醒感,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挂在博物馆墙上、天价拍卖的那些看似荒诞的作品。书中对杜尚的小便池的分析尤其精彩,作者深入挖掘了这件作品在当时社会语境下所蕴含的反叛精神。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犀利、略带嘲讽,阅读体验很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老教授在进行一场辩论赛,虽然观点不一定全盘接受,但那种思想的碰撞感,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说真的,最近淘到的这本 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的社会风貌研究 简直是宝藏!我一直对那个蒸汽朋克美学和阶级分化极度明显的时代着迷,而这本书完全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它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语言,反而像一位细致入微的“城市漫游者”,带你穿梭于白教堂的贫民窟和梅菲尔的奢华沙龙之间。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太强了,比如对煤灰如何污染贵妇昂贵的丝绸裙摆的描述,对底层工人午餐是如何用廉价黑面包打发的记录,都入木三分。书中大量引用了当时的日记、信件和报纸剪报,这让历史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年代名词。我特别喜欢它探讨的“看不见的贫困线”,很多外表光鲜的家庭,其实生活在债务和体面崩溃的边缘。这本书让我对“进步”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它揭示了任何一个黄金时代的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阴影和不公。如果你对历史的肌理感兴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那些著名的国王和战争上,这本书绝对值得你花时间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一个比小说还精彩的真实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