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绘图全本玉匣纪
定价:32.00元
作者:(东晋)许真君,郑同 点校
出版社:华龄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801788825
字数:322000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玉匣记》一书为东晋道士许真君所著。许真君,又称许旌阳,名逊,字敬之,南昌人。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嗜神仙修炼之术,初即颇臻其妙。东晋宁康二年(374),许逊已一百三十六岁。八月望日,举家四十二口,同日从豫章西山拔宅升天,鸡犬随之。著有《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灵剑子》、《石函记》、《玉匣记》等书。本书以清光绪刻本为底本,参校以现存世*早的明崇祯抄本及故宫所藏道光本、民国刊本等多种版本,相互校勘,查缺补漏,收入了见于各版本的所有内容,并请张登云先生精工绘制插图百余幅,故称《绘图全本玉匣记》。从清代至民国以来,《玉匣记》就是家家、不可或缺的宝典,是人们“贵中求和,近利远害”理论依据和人生指南。《玉匣记》集各类占卜术之大成,其内容包罗万象,择吉、风水、占梦、五行、命理、耕种、眼跳、耳鸣、符咒等应有尽有,甚至是相猫纳犬等各种奇奇怪怪的相法,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关资料,是研究中国民俗学的之书。
内容提要
目录
绘图全本玉匣记卷一绘图全本玉匣记卷二绘图全本玉匣记卷三绘图全本玉匣记卷四
作者介绍
郑同,易学学者、编辑,周易工作室的创办人兼策划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易学与术数的研究,著有《纳甲筮法新讲义》、《易学新识》等。现从事易学图书的编辑出版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点校出版易学图书50余种,另点校《四库全书术数初集》(全四册)、《四库全书术数二集》(全三册)等术数类图书,广受国内外易学界的好评。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慕至道。真君幼而好学,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其喜好神仙修炼。晋太康元年,许逊举为孝廉,又辟旌阳令,治政廉俭,吏民悦服,时人感其德化,立生祠以供其像,因此后人称为许旌阳。后来见晋室将乱,乃弃官东归,遨游江湖,寻求至道。东晋宁康二年举家从豫章西山飞升成仙。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升观为宫,赐额为“玉隆万寿宫”。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质扑面而来,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讲究,厚实且富有质感,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而且,排版布局非常清晰,虽然内容涉及到复杂的命理和择吉学说,但编排者显然花了不少心思去梳理脉络,使得初次接触这类知识的读者也能相对轻松地入手。尤其赞赏的是那些插图和图表的运用,它们恰到好处地穿插在文字之间,极大地辅助了理解,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具体。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文人书房,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这本册子对于注重阅读体验的人来说,绝对是一种享受,它体现了一种对知识传承的敬畏之心,远非那些粗制滥造的现代印刷品可比拟。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着实令人称赞。它不像是一些零散的资料汇编,而是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当你需要查找某个特定时间点的吉凶要素时,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关的章节,信息检索的效率非常高。而且,它提供的不只是单一的判断标准,而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参照系,这在实际应用中至关重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往往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考量。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它的操作性,使得即便是偶尔翻阅,也能快速掌握要点。对于那些希望将理论付诸实践,希望在人生中的重要决策上有所参考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指引是扎实而可靠的,它不是空谈,而是有据可依的操作指南。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这类题材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数都只是老生常谈的重复,缺乏真正能够启发思考的独到见解。然而,这本书在某些关键节点的论述上,展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思辨深度。它不仅仅停留在罗列吉凶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择”的哲学基础——即人与环境、时间的关系如何相互作用。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动静相宜”的论述,这个观点让我对传统的吉凶判断有了一个更辩证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强调在特定情境下的最优解。这种思辨性的挖掘,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顺应天道,把握时机”的生活哲学导论。对于渴望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规律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类似的传统书籍,很多都是晦涩难懂,术语堆砌,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往往坚持不了几页就束之高阁了。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却显得异常平易近人,作者在阐述核心理念时,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和语言的流畅性。它不像是在说教,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为你剖析其中的奥秘。特别是它对于时间概念的细致划分和解释,那种对节气、星辰运行的精准拿捏,展现出古代人对于自然规律深刻的洞察力。我特别喜欢它引入案例分析的部分,那些看似陈旧的案例,通过现代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反而能体会到古人智慧的闪光点。这种将深奥理论生活化的处理手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所持有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本书的编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显然是经过了长期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那些引用的古籍注释,考证得相当严谨,体现了作者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这种对源头活水的尊重,使得全书的立论基础无比坚实,让人在阅读时倍感安心。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代的智慧与现代人的需求。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够有一本如此用心打磨、学理扎实且富有温度的传统经典解读之作问世,实属不易。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对民族文化脉络的一种有力守护与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