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书名:DK哲学百科 :128.00元作者:英国DK出版社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01-01ISBN:9787121215490字数:666000版次:1装帧:精装开本:12k商品重量:0.5kg编辑推荐全面解读古今166位杰出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成就,灵动展现哲学这一古老的基础学科的不朽魅力,集人类文明史上全面的哲学智慧于一书。平易近人的语言活力四射的设计全面解读人类文明史上的经典思想精彩展现伟大人物们的智慧之光与哲学领域的伟大灵魂对话,在哲学思想的历史进程中全面了解哲学!适合10岁以上所有人士阅读。精装、全彩,极具收藏价值。内容介绍宇宙是如何起源的?究竟什么才是真理?我们该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人类从古至今都在不断探讨着生活和存在的本质,诸多伟大的思想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用他们的思想影响着整个世界。《“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哲学百科》语言平实,以短小精悍的分析打破专业术语的桎梏,通过一目了然的图表梳理复杂的理论,借助经典的名人名言令哲学理论真正为我们所理解和记忆,采用诙谐的例证和图解将哲学家们的思想逐一剖析。无论你是刚踏入哲学大门的新人、充满求知欲的学生,还是已经具备一定哲学知识的业内人士,都会在《“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哲学百科》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哲学百科》是《“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是由著名的英国DK出版公司授权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介绍全人类思想的百科丛书。该丛书以人类自古至今的各领域的人物和事件为线索,全面解读了各学科领域的思想,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选择。无论你是未涉足某类学科,或是有志于踏足某领域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还是已经成为专业人士,这套书都会给你以智慧上和思想上的启发。读这套书就像与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灵魂对话,让你无不惊叹与感慨。《“人类的思想”百科丛书》包罗万象的内容、科学严谨的结构、精准细致的解读,以及全彩的印刷、易读的文风、精美的插图、优质的装帧,无不带给你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是一套极具收藏价值的人文社科类经典读物。作者介绍英国DK出版社,国际知名的出版社,全球视觉工具书的第1品牌,成立于1974年,其愿景是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丰富信息的图书,使读者能够理解每一个主题。DK图书被认为是从生到老不断学习的生活指南,其科普、百科、生活等图书畅销全球。目录引言古代哲学(公元前700年-250年)水造万物米利都的泰勒斯道可 道,非常道老子数字是宇宙的统治者毕达哥拉斯诸法无我悉达多·乔达摩主忠信孔子万物皆变化赫拉克利特万物归一巴门尼德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普罗塔哥拉投桃报李墨子世间唯有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留基伯未加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苏格拉底世俗知识不过是影子柏拉图真理存在于我们周围亚里士多德死亡与我们无关伊壁鸠鲁知足常乐者 富有西诺普的第欧根尼生命的目标是与大自然一致基提翁的芝诺中世纪哲学(250年-1500年)上帝并非罪恶之源圣奥古斯丁上帝预测了人类自由的意志和行为波伊提乌灵魂有别于肉体阿维森纳只要想到上帝便可知其存在圣·安瑟伦哲学与宗教不可调和阿维罗伊上帝不具备任何属性摩西·迈蒙尼德别灰心,有失必有得贾拉鲁丁·迪穆哈迈德·鲁米宇宙并非恒久存在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并非他者库萨的尼古拉无知的人生 幸福德西德流斯·伊拉斯谟文艺复兴及唯理主义时期(1500年-1750年)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尼古拉·马基雅维利名望与心灵的宁静永远无法共存米歇尔·蒙田知识就是力量弗朗西斯·培根人类是机器托马斯·霍布斯我思故我在勒内·笛卡儿想象力决定一切布莱兹·帕斯卡上帝是万物产生的内在因贝内迪克特·斯宾诺莎人类的知识无法 经验约翰·洛克世间存在两种真理:一种是推理之真,一种是事实之真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存在就是被感知乔治·贝克莱法国大革命时期(1750年-1900年)疑惑并不使人愉快,但确信则更为荒谬伏尔泰习俗是人类生活的优秀指南大卫·休谟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让-雅克·卢梭人是会交易的动物亚当·斯密世上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的身体,一个是外在世界伊曼努尔·康德社会确实是一份契约埃蒙德·伯克为绝大多数人获得 大的幸福杰里米·边沁思维没有性别之分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选择何种哲学类型取决于做选择之人的类型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缺乏主题比缺乏哲学观更可怕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现实是一个历史过程格奥尔格·黑格尔人类总将自身眼光的局限视作世界的局限亚瑟·叔本华神学即人学路德维希·安德烈斯·费尔巴哈人类是自身肉体和思维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约翰·斯图尔特·米尔焦虑是自由所导致的眩晕索伦·祁克果迄今存在的全部社会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卡尔·马克思公民的道德心必须向立法者屈服吗?亨利·大卫·梭罗考虑事物产生的效应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行动起来就可以让事情有所改善威廉·詹姆斯现代哲学(1900年-1950年)人类应 自身弗里德里希·尼采自信的人们终将获胜阿哈德·哈姆信息由符号组成弗迪南·德·索绪尔自成一体的经验不是科学埃德蒙德·胡塞尔直觉是生活的方向亨利·伯格森只有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才思考约翰·杜威不能铭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乔治·桑塔亚那苦难成人米格尔·德·乌纳穆诺相信生命威廉·杜波伊斯通往幸福之路在于有计划地减少工作伯特兰·罗素爱是丰富知识的桥梁马克斯·舍勒只有以个体身份才能成为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生活是一系列与未来的碰撞荷西·欧德加·依·加塞特要哲学化,首先要忏悔田边肇我的语言的极限就是我的世界的极限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我们自身是需要被分析的实体马丁·海德格尔个人 正确的道德选择是为社会牺牲自我和辻·哲郎逻辑是哲学的 后一个科学成分鲁道夫·卡尔纳普了解一个人的唯 方式是绝望地爱他(她)沃尔特·本杰明“这就是”不可能是正确的赫伯特·马尔库塞历史不属于我们,我们属于历史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关于现实的科学表述肯定是可证伪的卡尔·波普尔智慧属于道德的范畴西奥多·阿多诺存在先于本质让–保罗·萨特平庸之恶汉娜·阿伦特原因存在于语言之中伊曼努尔·列维纳斯为了认识世界,我们必须打破对它的已有认知莫里斯·梅洛-庞帝男人被定义为人类,而女人只是女性西蒙·娜德·波伏娃语言是社交艺术威拉德·冯·奥曼·蒯因自由的基本感觉就是解脱枷锁以赛亚·伯林像山一样思考阿伦·奈斯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将会更好阿贝尔·加缪当代哲学(1950年至今)语言就是肌肤罗兰·巴特我们怎么会没有文明管理?玛丽·米奇利一般科学并非旨在发现新事物或者进行理论创新托马斯·库恩公正必须一视同仁约翰·罗尔斯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理查德·沃尔海姆万物随它去吧保罗·费耶阿本德知识生来被售卖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对于黑人来说,只有一种宿命,那就是成为白人弗朗兹·法农人是近代的产物米歇尔·福柯如果愿意,我们可以生活在舒适的幻觉中诺姆·乔姆斯基社会是基于对其自身传统的批判尤尔根·哈贝马斯文本之外别无他物雅克·德里达除了自己放置的东西,我们心底别无他物理查德·罗蒂每个欲望都与疯狂有关露丝·伊利格瑞每个帝国都告诉自己和世界,它不同于其他所有帝国爱德华·萨义德思想总是通过反对发挥作用埃莱娜·西苏当今的女权主义中谁是上帝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哲学不只是记录的工作亨利·奥德拉·欧路卡在苦难面前,人与动物是平等的彼得·辛格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构筑于对失败的分析之上斯拉沃热·齐泽克人名录术语表索引致谢
这本书,说实话,是我在书架上“偶然”发现的,当时也没抱太大期望,毕竟“百科”两个字有时候就意味着枯燥和晦涩。但是翻开第一页,那种扑面而来的清晰感和结构感立刻抓住了我。它不像很多哲学入门书那样,一上来就扔一堆名词术语把你砸晕,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慢条斯理地为你铺陈开来。比如讲到古希腊的那个“洞穴寓言”,作者的处理方式就非常巧妙,没有直接引用柏拉图的原话,而是用现代生活的场景去比拟,让人瞬间就理解了知识与现实的隔阂。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相互批判和影响的处理,那种“对话感”很强,而不是孤立地介绍A流派如何,B流派如何。读完关于现象学的那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感知都有了新的审视角度,仿佛被强行拉出生活的惯性思维,从一个全新的高点俯瞰。这本书的排版和配图也极为用心,很多复杂的概念,比如康德的先验范畴,都有精美的图示辅助说明,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对于一个想系统了解哲学脉络,但又害怕被学术界黑话劝退的普通读者来说,这简直是一枚救星。
评分这本大部头,我并没有指望能在短时间内一口气读完,它更像是一个可以随时取用的“思想工具箱”。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哲学流派的谱系图”的处理。不像很多书是严格按照时间线索推进,这本书在介绍完一个核心问题(比如“何为知识”)后,会立刻用图表展示出哪些流派是如何回应这个问题的,以及他们是如何相互“继承”或“决裂”的。这种非线性的组织方式,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哲学知识网络,而不是一条单向的时间链条。比如,当你读到休谟对因果律的怀疑时,你可以快速翻到附录,看到现代认知科学是如何从神经学角度来部分“印证”或“修正”这种怀疑论的。这种跨学科的连接,让我深切体会到哲学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而是所有思考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对于一个想要提升思维质量的读者而言,它提供的不是知识点,而是一种思维的“操作系统升级包”。
评分我得坦白,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科失败者”,对逻辑和思辨一直心怀敬畏,觉得哲学这玩意儿高深莫测,是少数天才才能触及的领域。当初买下这本“百科”,纯粹是出于一种“弥补遗憾”的冲动,没想到它成了我近几个月来最常翻阅的书籍。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完全打破了我对哲学史的刻板印象——不是一堆留着大胡子的老头在空谈。它把哲学思辨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地联系起来。比如,书中探讨中世纪经院哲学时,并没有停留在神学辩论上,而是非常细致地分析了教会体系如何影响了逻辑工具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如何反作用于当时的政治结构。这让我想起看历史纪录片的感觉,但信息密度又高得多。它不会急着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更多地呈现出问题本身是如何演变和加深的,读完之后,你不会觉得自己“学会了什么终极真理”,而是会发现自己“提出了更深刻的问题”。这种引导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极少体验到的,它真正培养的是一种“提问的能力”,而非简单的“知识的存储”。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哲学入门书太多了,很多都是在炒冷饭,观点陈旧,翻译生硬。但这个版本的“百科”给我的感觉是,它真的吸收了近几十年来的哲学研究新成果,尤其是在对后现代主义和分析哲学的介绍上,做得非常与时俱进。很多其他书籍对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往往只停留在“拆解中心”这种比较表面的描述上,但这本书不仅解释了其理论基础,还非常克制地讨论了“解构”之后,在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中引发的实际争议和误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采取了一种非常“视觉化”的处理方式,用一系列嵌套的符号和流程图来展示“意义的界限”是如何被划定的。这种现代化的表达手段,成功地将原本可能让人望而生畏的逻辑分析变得清晰起来。它不是在“贩卖”某个特定哲学家的权威,而是在展示思想的演进过程,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质量简直是两个极端——外表看起来非常“大众畅销书”,但内里却透露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学术严谨性。我尤其注意到了它在处理伦理学分支时的细腻程度。很多哲学读物在讲到功利主义和义务论时,往往只是简单地罗列两者核心观点,然后以一个模糊的“现代社会需要平衡”来收尾。但这本书不同,它深入剖析了像“电车难题”这类经典思辨实验背后的文化根源和时代背景,甚至追溯了这些伦理框架在不同法律体系下的实际应用案例。我甚至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仅仅对照着书中的图表,去理解边沁和密尔在“快乐的质”上的分歧。这种对细节的把控,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对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我成为一个哲学家,而在于它让我能更理性、更有条理地去分析生活中的道德困境,让我的每一次“评判”都有了更坚实的思想基础支撑。它就像一个高质量的脚手架,帮助我在知识的搭建过程中,确保每一块砖都放稳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