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著 者:[日]斋藤孝
译 者:巩露霞 字 数:96千
书 号:978-7-5596-0342-5 页 数:176
出 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印 张:5.5
尺 寸:889毫米×1194毫米 开 本:1/32
版 次:2017年8月第1版 装 帧:平装
印 次:2017年8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6.00元
正文用纸:星河书纸
编辑推荐
日本沟通大师斋藤孝的5天短期集训,从写书评到快速做出决断,手把手教你如何快速整理脑中思绪,立刻说出与众不同的意见。
17个高效能人士都在用的思考技巧,无论是在会议上还是在提案书中,都会让上司觉得你“有想法”,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时想到你!
著者简介
斋藤孝,1960年生于日本静冈县。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修完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博士课程,任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深阅读》等。
内容简介
当被别人问到“你有什么想法?”时经常张口结舌,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开会讨论时,面对别人询问的眼神,思来想去后只能说出“我没意见”……想要在职场中胜出,你必须懂得瞬间思考,立即提出独特的观点!
日本企业教育、沟通专家——斋藤孝长期教导企业、职场人士及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并快速提出自己的想法。他发现很多人一旦遇见自己不太熟悉的事物,就容易默不作声。但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沉默只会让你错过好机会。因此,只有把握先机,对任何话题都能找出重点,并立刻提出个人见解,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作者提出的“5天短期集训”的方式,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你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多写书评,培养思考的感觉;审视生活习惯,打造“思考体质”;多读书,给自己的想法找依据…… 在短短的5天内改造你的大脑,让你做到任何时候都能提出真知灼见,不会再说“没意见”。
简 目
目 录
序 5天集中训练讲义:形成“自己的想法”
第1天 通过写评论提高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想法”的基础课
第2天 掌握思考技能的基本准备—名为思路的武器
第3天 改变行动的习惯—锻炼沟通能力和联想力
第4天 深化“自己的想法”的读书方法—深化思考高效的方法
第5天 加速决断的思考方法—改变“现实”的力量
后记157
出版后记159
坦白讲,我对于市面上鼓吹“颠覆式创新”的书籍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它们往往只停留在宏观的愿景层面,缺乏可操作性的工具箱。然而,这本书的试读章节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踏实感。它似乎将“独特观点”的形成过程,拆解成了若干个可以反复练习的“心智模型”。我注意到作者似乎运用了大量跨学科的案例,比如从古典音乐的对位法中提炼出观点冲突的美学,或者从复杂系统的涌现现象中类比出个人洞察的诞生过程。这种融会贯通的视角,远非那些只盯着商业案例的书籍可比。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待“错误”的态度,书中似乎强调了对既有认知进行“结构性破坏”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对传统逻辑的审慎质疑。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帮助读者构建起一套免疫于“从众效应”的思维防御体系,那它无疑将是近几年来最具价值的自我提升读物之一。我期待它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出我们思维中的那些僵化部分。
评分这本新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金色的字体,透露着一种不容忽视的专业感。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老生常谈的“如何成功”的指南,但翻开目录才发现,它似乎更侧重于挖掘个体内在的独特性,这正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市面上太多成功的模板和路径,大家都在模仿,最终却迷失了自我。我尤其对其中提到的“非线性思维构建法”感到好奇,它不像传统的逻辑分析那样步步为营,反而鼓励一种跳跃式的、联想式的知识整合。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信息爆炸时代,亟需从中提炼出个人洞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希望作者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识别那些被主流观点所掩盖的“灰色地带”,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独有的价值主张。这本书的厚度也让人感到充实,看得出内容是经过精心打磨和沉淀的,而不是市面上那些追求快速变现的肤浅读物。它的排版也很舒服,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能有喘息的空间,更好地消化那些可能比较晦涩的理论概念。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深入研究它如何指导我们跳出既有的认知框架,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反馈的读者,很多理论书籍读完后感觉酣畅淋漓,但一放下书本就无从下手。这本书的宣传资料中透露出一种强调“行动验证”的基调,这让我非常感兴趣。我猜想,书中可能包含了一些引导性的练习或“思维实验”,要求读者走出舒适区,去主动寻找那些与自己现有世界观相悖的观点。这种“带着问题去生活”的理念,对于那些在职场或学术领域感到瓶颈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如果作者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流程图,展示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想法”迭代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观点陈述”,那就太棒了。我尤其关注它如何处理“观点的市场化”问题,毕竟一个再独特的见解,如果不能被有效传达,也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稍纵即逝。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在保持本真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声音被世界听到,而不是沦为另一种形式的哗众取宠。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个时代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关于“真实性”的危机,人们都在努力寻找一个可以安放自己精神坐标的位置。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指向了“独特”这一稀缺资源,这不仅仅关乎个人事业的成功,更关乎个体在庞大社会机器中的自我确认感。我期待书中能探讨“群体认同”与“个人信念”之间的张力,以及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平衡点。一个成熟的独特观点,必然是经过了与世界反复碰撞和磨合的产物,而非凭空臆想。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历史案例,展示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坚持并最终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或先见之明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的是一种“精神韧性”的培养指南,而非仅仅是技巧的罗列,那么它将超越一本普通的自助书籍,成为一本可以伴随人成长的哲学伙伴。
评分阅读体验这方面,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有着极高的文学修养。我从那些零星的介绍中感受到了一种冷静而克制的叙事风格,它没有使用太多浮夸的形容词来推销自己的价值,而是让内容本身说话。这种朴素的力量,往往更具穿透力。我推测,这本书在构建观点时,很可能强调了“深度”而非“广度”,即与其试图对所有事物都有所涉猎,不如在某一个细微的切口上挖掘出别人未曾触及的深度。这让我想起了那些真正的大师,他们往往不是知识渊博的百科全书,而是某一领域里那个最能看到事物本质的“局外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培养一种审美的能力,去欣赏那些复杂、微妙且不易被理解的观点结构,从而提升自己对信息噪音的过滤能力。这种对思维深度的追求,是当前快餐文化下稀缺的品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