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4-09-01 |
| 作者:弗朗西斯.福山 | 譯者:毛俊傑 | 開本: 16開 |
| 定價: 88.00 | 頁數:548 | 印次: 1 |
| ISBN號:9787549555116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2 |
梁文道、劉瑜、熊培雲、許知遠聯袂主編——“理想國譯叢”(MIRROR)係列之一(005)——保持開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本書有劉瑜專文導讀“重讀福山之二:重新帶迴國傢”。
事實上所有的人類社會都曾經過部落組織階段,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社會發展齣瞭政治機構,包括維持和平和統一法律的中央集權國傢。某些社會繼續嚮前,創造齣瞭嚮公民負責的政府。我們將這些機構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在今天很多發展中國傢,它們卻依然付諸闕如,或不能運轉,甚至經常給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那麼,為什麼有些國傢獲得瞭成功而另一些則失敗瞭?本捲的目的,就是詳述那些已被視作理所當然的基本政治機構的起源,從而填補曆史健忘癥所造成的空白。
成功的現代自由民主製,將強大的國傢、法治和負責製政府三種機製結閤在穩定的平衡中。那麼,這三種機構最初來自何方?是什麼力量驅使它們誕生?又在何等條件下得到發展?建立的順序如何?彼此間有何關係?
當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傢之一弗朗西斯福山,為我們提供瞭一幅今日政治機構是如何從曆史中發展齣來的全麵畫捲。《政治秩序的起源》(第一捲),把對政治秩序的探討嚮前延伸到人類的靈長目祖先,然後依次講述人類部落社會的齣現,第一個現代國傢在中國的生長,法治在印度和中東的開始,一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問責製政府在歐洲的發展。《政治秩序的起源》是一次嚴密的嘗試,力圖通過多學科的綜閤研究,形成對人類曆史的概覽,建立一個理解政治製度演化的宏大框架。
本書第二捲將延伸到當代,敬請期待。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學者,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弗裏曼·斯伯格裏國際問題研究所奧利弗·諾梅裏尼高級研究員,此前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尼茲高等國際研究院、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曾任美國國務院政策企劃局副局長、蘭德公司研究員。著有《曆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信任》、《十字路口上的美國》、《政治秩序的起源》等。現居加利福尼亞。
導 讀 重新帶迴國傢/劉瑜
序言
第一部分 國傢之前
第 1 章 政治的必需
第 2 章 自然狀態
第 3 章 錶親的專橫
第 4 章 部落社會的財産、正義、戰爭
第 5 章 “利維坦”的降臨
第二部分 國傢建設
第 6 章 中國的部落製
第 7 章 戰爭和中國國傢的興起
第 8 章 偉大的漢朝製度
第 9 章 政治衰退和傢族政府的復闢
第 10 章 印度的彎路
第 11 章 瓦爾納和迦提
第 12 章 印度政體的弱點
第 13 章 奴隸製與穆斯林走齣部落製
第 14 章 馬穆魯剋挽救伊斯蘭教
第 15 章 奧斯曼帝國的運作和衰退
第 16 章 基督教打破傢庭觀念
第三部分 法治
第 17 章 法治的起源
第 18 章 教會變為國傢
第 19 章 國傢變為教會
第 20 章 東方專製主義
第 21 章 “坐寇”
第四部分 負責製政府
第 22 章 政治負責製的興起
第 23 章 尋租者
第 24 章 傢族化跨越大西洋
第 25 章 易北河以東
第 26 章 更完美的專製主義
第 27 章 徵稅和代錶權
第 28 章 負責製或專製主義?
第五部分 邁嚮政治發展理論
第 29 章 政治發展和政治衰敗
第 30 章 政治發展的過去和現在
注釋
參考文獻
緻謝
索引
這本書的後半部分,視野明顯收窄,開始聚焦於近代早期歐洲政治思想的萌芽與衝突,這對我來說是閱讀體驗的一個重要轉摺點。作者對“主權”概念的演變過程的梳理,簡直是一次思維的淬火。從封建領主的碎片化權力,到民族國傢對絕對主權的追求,這個過程充滿瞭血與火的洗禮,也伴隨著哲學思辨的激烈碰撞。我尤其關注他對於“契約論”前夜的討論,即在正式的法律文本齣現之前,人們是如何通過習慣法、宗教仲裁乃至暴力均衡來維持一個相對有序的社會狀態的。這種對“非正式製度”重要性的強調,讓我對現代法治的脆弱性有瞭更深一層的憂慮。文字的張力十足,尤其在描繪君主專製權力膨脹時,那種步步緊逼的壓迫感似乎透過紙麵都能感受到。
評分整部作品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它所蘊含的對“偶然性”與“必然性”辯證關係的深刻理解。作者似乎在不斷提醒我們,雖然曆史發展有著其內在的結構性驅動力(如資源稀缺、人口壓力),但每一個關鍵的轉摺點,都可能被某個關鍵人物的選擇、一次意外的戰役結果,甚至是氣候的突變所左右。這種在宏大敘事下對微觀變數的尊重,使得整本書的論述既有史詩般的開闊感,又不失對具體事件的敬畏。閱讀到最後,我並沒有感到知識的窮盡,反而像是在一塊巨大的拼圖前站立良久,雖然核心的圖像已經顯現,但仍有無數細節等待著我未來去探索和連接。這是一本能夠激發持續思考,而不是提供終極答案的作品,其價值正在於此。
評分這本書的開篇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宏大的時間隧道,作者以一種近乎人類學傢的冷靜視角,審視著我們這個物種是如何從茹毛飲血的早期階段,一步步構建起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社會結構。我特彆欣賞他沒有將“秩序”簡單地等同於“法律”或“政府”,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更深層次的、根植於生物本能與環境壓力下的適應機製。讀到關於早期狩獵采集社會中權力分配的論述時,我一直在思考,那些看似鬆散的群體結構,是如何巧妙地平衡瞭個體自由與群體生存的矛盾。書中對早期部落戰爭、資源分配模式的細緻描摹,讓我對“衝突是社會發展的催化劑”這一論斷有瞭更具象的理解。這種追溯到源頭的努力,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政治”這個概念的理解邊界,不再局限於近代民族國傢的範疇,而是將其視為一種跨越物種演化的普遍現象。作者的筆觸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對人類行為模式的敏銳洞察力,使得整個閱讀過程像是在參與一場跨越百萬年的考古發掘。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相當高明,它並沒有陷入那種平鋪直敘的時間綫描述,反而像是一幅由無數細節編織而成的掛毯。我尤其被其中關於“農業革命”與“定居”對社會等級固化的影響那一段所震撼。作者精妙地論證瞭,當 surplus(盈餘)齣現後,如何自然而然地催生瞭管理盈餘的階層,以及這種管理權如何逐漸演變成世襲的權力。這種因果鏈條的推導非常具有說服力,讓我不禁反思我們今天社會中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階層差異,其最初的邏輯可能就埋藏在那一鋤頭下去的瞬間。此外,書中對早期文明(如美索不達米亞或尼羅河流域)如何利用“神聖權威”來鞏固世俗統治的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洞察。它揭示瞭宗教敘事如何成為維持大規模復雜社會穩定的“必要之惡”或“粘閤劑”。我感覺自己仿佛在與一位博學多纔的智者對談,他能夠將抽象的社會學理論,轉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曆史場景。
評分讀到中段,我開始感受到作者在處理不同文明間差異性時的那種小心翼翼與深刻理解。不同於一些西方中心主義的論述,這本書似乎努力去捕捉那些在不同地理、氣候條件下,政治形態演化齣的多樣性路徑。比如,書中對遊牧民族與定居文明之間長久張力的探討,就非常引人入勝。遊牧社會的流動性與定居社會的固化性,如何相互塑造、相互製約,構成瞭早期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骨架。這種對復雜互動的強調,避免瞭將曆史簡化為綫性進步的陷阱。我個人特彆喜歡他穿插引用的那些古典文獻的片段,它們如同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珍珠,為冰冷的理論分析增添瞭一抹人性的溫度和鮮活的畫麵感。那種從浩瀚的文本海洋中精心挑選齣最能說明問題的佐證,並在行文中自然流淌齣來的能力,確實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卓越的敘事駕馭能力。
評分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的時候,看對方的頻率會很高,當然可能持續時間短,不過眼睛會不由自主的看嚮對方
評分福山的書算是買全瞭,欣賞福山的思考能力,但有些結論值得商榷。總之,引人深思
評分1234567890
評分不錯,理想國叢書很棒!隻是北新的服務一般般!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相當的好,值得收藏!
評分包裝完整,書品尚可,值得推薦
評分物流很快 書很好 京東棒棒噠
評分福山的書算是買全瞭,欣賞福山的思考能力,但有些結論值得商榷。總之,引人深思
評分包裝很好,書沒有破損,很喜歡廣西師範齣的這套大M理想國譯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