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余秀华诗集3册 我们爱过又忘记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摇摇晃晃的人间

正版现货 余秀华诗集3册 我们爱过又忘记 +月光落在左手上 + 摇摇晃晃的人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余秀华
  • 诗歌
  • 诗集
  • 现货
  • 正版
  • 爱情
  • 情感
  • 文学
  • 女性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哈尔滨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1129
商品编码:13723113968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我们爱过又忘记 开本: 32
作者: 余秀华 页数:  
定价: 35 出版时间: 2016-05-01
ISBN号: 9787513321129 印刷时间: 2016-05-01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版次印次: 1次 1次
编辑推荐  2015年中国诗坛的收获,刷*朋友圈,引发媒体报道热潮。2015年底,读书界、诗歌界年终盘点,诗人余秀华斩获奖项无数,成为继海子以来受欢迎的国内诗人。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热销15万册,被豆瓣读书推荐为“2015年度中国文学榜”繁体版《月光照在左手上》,获入选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年度10大好书。诗人、北大教授臧棣,著名主持人鲁豫,著名学者喻国明等倾情推荐;民谣歌手钟立风为其诗《我爱你》谱曲并演唱。  内容推荐 《我们爱过又忘记》内容简介:是余秀华所有未出版诗作中情诗的精选,共150余首。其诗感情真挚,句子浑然天成,常有神来之妙语。它歌咏爱而不得,歌咏人世间的悲伤、幸福和感叹,宛如天籁,动人心弦。新诗集保持了其作品一贯的高水准,佳句迭出,值得反复品味、收藏。  作者简介 余秀华,诗人。湖北钟祥人。著有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2009年正式开始写诗,至今已有诗作2千余*;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引发关注;2015年1月,因“民谣与诗”微信公众号发布诗人沈睿评点其几*诗作的文章,引起疯狂转发。2015年1月底,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上市热销,为20年来国内诗人作品销量之*。同期,余秀华获网易“2015年十大女性奖”之*,并被《出版人》杂志评为“2015年度作者”。  目录

 

暂无

媒体评论

我喜欢余秀华的诗,她的诗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有机的诗歌。“云里写诗,泥里生活”,这也是我自我借鉴的一句话。 

   ——李健(歌手) 

   在一个矫揉造作的时代,真诚变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在这个意义上,余秀华的诗作无异于天籁之音。 

   ——喻国明(学者) 

   她的诗兼具深度和灵气,她是个好诗人,天才的。 

   ——老井(诗人) 

   余秀华坐拥自己的世界,与境遇无关,与身份无关,她就是这样纯粹的诗人。 

   ——马灯(诗人)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月光落在左手上 开本: 32
作者: 余秀华 页数:  
定价: 29 出版时间: 2015-02-01
ISBN号: 9787549563494 印刷时间: 2015-02-01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印次:  
编辑推荐

余秀华的诗歌,诉诸的是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自有其妙。雄辩的诗歌向来为中国当代诗推崇,而余秀华的诗放弃辩论,放弃自圆其说,甚至放弃结论,因此与读者并不构成一种咄咄逼人的关系。——廖伟棠

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诗人沈睿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诗刊》编辑刘年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余秀华

内容推荐 余 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 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 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 作者简介 余 秀华,1976年生,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村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致使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2009年开始写诗。《诗刊》编辑 刘年在她的博客上发现了她的诗,惊艳于诗中深刻的生命体验、痛感,于2014年第九期刊发了她的诗,之后《诗刊》微信号又从中选发了几首。农民,残疾人, 诗人,三种标签引爆了公众对她的热议,然而余秀华说:“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这人间情事

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再见,2014

像在他乡的一次拥抱:再见,我的2014

像在他乡的最后告别:再见,我的2014

我迟钝,多情,总是被人群落在后面

他们挥手的时候,我以为还有可以浪费的时辰

我以为还有许多可以浪费的时辰

2014如一棵朴素的水杉,落满喜鹊和阳光

告别一棵树,告别许多人,我们再无法遇见

愿苍天保佑你平安

而我是否会回到故乡

——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怀揣下一个春天

下一个春天啊,为时不远

下一个春天,再没有可亲的姐姐遇见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

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

 

 

日记:我仅仅存在于此

蛙鸣漫上来,我的鞋底还有没有磕出的幸福

这幸福是一个俗气的农妇怀抱的新麦的味道,忍冬花的味道

和睡衣上残留的阳光的味道

很久没有人来叩我的门啦,小径残红堆积

我悄无声息地落在世界上,也将悄无声息地

隐匿于万物间

但悲伤总是如此可贵:你确定我的存在

才肯给予慈悲,同情,爱恨和离别

而此刻,夜来香的味道穿过窗棂

门口的虫鸣高高低低。我曾经与多少人遇见过

在没有伴侣的人世里

我是如此丰盈,比一片麦子沉重

但是我只是低着头

接受月光的照耀

 

 

横店村的下午

恰巧阳光正好,照到坡上的屋脊,照到一排白杨

照到一方方小水塘,照到水塘边的水草

照到匍匐的蕨类植物。照到油菜,小麦

光阴不够平整,被那么多的植物分取

被一头牛分取,被水中央的鸭子分取

被一个个手势分取

同时,也被我分取

我用分取的光阴凑足了半辈子

母亲用这些零碎凑足了一头白发

只有万物欢腾

——它们又凑足了一个春天

我们在这样的春天里

不过是把横店村重新捂热一遍

 

 

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

当我注意到我身体的时候,它已经老了,无力回天了

 

许多部位交换着疼:胃,胳膊,腿,手指

 

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轻视了清晨

 

还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遗弃,被孤独

被长久的荒凉收留

 

这些,我羞于启齿:我真的对他们

爱得不够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摇摇晃晃的人间

9787540470838

编辑推荐

数百家媒体报道,超千万次转发,上亿次阅读,穿越大半个中国,每读一次,都带给我们直抵灵魂深处的震撼;

她是一位纯粹的诗人,被诗评家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

她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让人目瞪口呆,将我们的心刺得生疼;

广大网友对她的诗歌一见钟情,引发民间持续关注。

 

 

作者简介

余 秀华,女,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著名当代诗人。她出生时因倒产缺氧造成先天性脑瘫,这让她走路不稳、手发抖、说话口吃,对学习、工作、 婚姻都带来了影响。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她的诗作被广泛转发,尤其是一篇《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使得她在网络上一夜爆红。她的诗作行文质朴、感 情浓烈,她过人的文字天赋、加之身体残疾,更使余秀华和她的诗歌成了热门话题。

内容推荐

《摇 摇晃晃的人间》是近期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 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 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 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人信心,充满阳光。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我养的狗,叫小巫

我跛出院子的时候,它跟着

我们走过菜园,走过田埂,向北,去外婆家

我跌倒在田沟里,它摇着尾巴

我伸手过去,它把我手上的血舔干净

他喝醉了酒,他说在北京有一个女人

比我好看。没有活路的时候,他们就去跳舞

他喜欢跳舞的女人

喜欢看她们的屁股摇来摇去

他说,她们会叫床,声音好听。不像我一声不吭

还总是蒙着脸

我一声不吭地吃饭

喊“小巫,小巫”,把一些肉块丢给它

它摇着尾巴,快乐地叫着

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的时候

小巫不停地摇着尾巴

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

我们走到了外婆屋后

才想起,她已经死去多年

 

 

 

◆那么容易就消逝

我没有足够的理由悲哀了,也不愿为我现在的沉默

冠以“背信弃义”

嗯,我不再想他。哪怕他病了,死去

我的悲伤也无法打落一场泪水

从前,我是短暂的,万物永恒。从前,他是短暂的

爱情永恒。

现在,我比短暂长一点,爱情短了

短了的爱情,都是尘。

那么容易就消逝,如同谎言,也如同流言

今天我记得的是消逝的部分,如同一个啤酒瓶

就算重新拿起来,也是贱卖

或,摔碎的可能

 

 

 

◆假如开出一朵花

虽然在村庄,在没有车马经过的早晨

我还是不知道拿它怎么办

因为多么了解那个过程,从水里捧出火的坚决

和一开到底的绝望

我们都是开放过的人

被生活吞进去又吐出来,也被命运俘虏过

它总是有些瘦弱,被窥见的,被隐匿的

那些情感在选择合适的时候,合适的花瓣

这个时候,我是去追逐一列火车

还是一场雨水。我们对这个世界深信不疑

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说服自己

就让一朵花走进灯光,再隐退于黑暗

轮回到这里

彼此相望,各生慈悲心肠

 

 

 

◆手持灯盏的人

她知道黄昏来临,知道夕光猫出门槛

知道它在门口暗下去的过程

也知道一片秧苗地里慢慢爬上来的灰暗

她听到一场相遇,及鼻青脸肿的过程

她把灯点燃

她知道灯盏的位置,知道一根火柴的位置

她知道一个人要经过的路线以及意乱情迷时候的危险

她知道他会给出什么,取走什么

她把灯点燃

她是个盲女,有三十多年的黑暗

每个黄昏,她把一盏灯点燃

她把灯点燃

只是怕一个人看她

看不见

 


诗意流转,人间回响:三部曲中的深情与哲思 本书集收录了当代中国诗坛备受瞩目的诗人余秀华的三部重要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月光落在左手上》和《摇摇摇晃晃的人间》。这三部作品,如同三面棱镜,折射出余秀华独特的人生体验、深刻的情感波动以及对生命本质的冷峻思考。它们共同勾勒出一位女性在时代洪流中,以其饱含力量的诗歌语言,对爱、失落、存在与自由的执着追寻。 《我们爱过又忘记》:时光的印记与情感的潮汐 《我们爱过又忘记》是余秀华在《月光落在左手上》之后,进一步探索情感世界深度与广度的作品。如果说《月光落在左手上》如同一场初生的惊雷,那么《我们爱过又忘记》则更像是一次细致入微的勘探,它挖掘的是那些隐匿在日常生活下的情感肌理,是那些被时间冲刷却依然留有痕迹的爱与别离。 诗集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宿命般的伤感与了然。我们爱过,那段炽热、浓烈,甚至带着些许笨拙的爱,如同夏日午后最耀眼的阳光,温暖了生命中的某个角落。然而,时光流转,人事的变迁,使得那些曾经占据心房的感情,渐渐被风干,被淡忘,只留下模糊的轮廓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叹息。《我们爱过又忘记》中的诗歌,很多都围绕着“爱”这个永恒的主题展开,但它并非简单地歌颂浪漫的爱情,而是以一种更加现实、也更加残酷的视角去审视爱。 余秀华的诗歌,总是带着一种不加修饰的坦诚。她不回避生活的粗粝,也不遮掩内心的波澜。在《我们爱过又忘记》中,我们能看到爱情在现实面前的脆弱,看到两个人如何因为彼此的差异、因为外界的阻力,而一步步走向疏离。那些曾经的亲密,那些深情的对视,那些海誓山盟,在时间的长河里,最终变成了一段段回忆,最终被遗忘。但这并非是简单的告别,而是带着一种深刻的理解,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接受。 诗歌中对“忘记”的处理,尤为耐人寻味。忘记,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清除,而是一种转化。那些爱过的痕迹,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生命中,成为我们认知世界、认知自我的基石。它们可能化作一次不经意的回眸,一次熟悉的旋律,一次触动心弦的场景。余秀华用她的诗句,将这些“忘记”的碎片重新拾起,让它们在读者的心中,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她笔下的“爱”,常常是与肉体、与生存紧密相连的。她的爱,不总是飘渺的,而是有温度、有质感的。她能够将最朴素的词语,赋予最深刻的情感力量。例如,她对身体的描绘,对饥饿、对劳作的感知,都融入到她对爱的理解中。这使得她的诗歌,充满了土地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原始冲动。 《我们爱过又忘记》也展现了余秀华在诗歌语言上的进一步成熟。她的语言依然简洁、直接,但其中蕴含的张力却更为深沉。她善于运用日常的意象,构建出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境。那些平凡的物件,那些琐碎的日常,在她手中,都能够转化为对生命、对情感的深刻隐喻。 这本诗集,是对生命中那些曾经燃烧过的、然后又渐渐熄灭的爱的一种祭奠,也是一种对这种无可避免的失落的深情回望。它让我们在读诗的过程中,也审视自己的过往,那些我们深爱过,又不得不放手的,或者那些在不经意间被我们遗忘的。余秀华以她独有的洞察力,让我们看见,在“忘记”的表象之下,涌动着的是对生命真挚的爱恋,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 《月光落在左手上》:疼痛的醒来与生命的原点 《月光落在左手上》是余秀华的成名之作,也是她诗歌风格奠定之作。这部作品以其直击人心的力量,以及饱含生命原始欲望和深刻哲学思考的诗句,在中国当代诗坛激起了巨大的反响。诗集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朦胧的美感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左手”常常象征着内心、情感,而“月光”则代表着某种神秘、清冷而又温柔的力量。月光落在左手上,仿佛是对内心最深处情感的一种照拂,一种唤醒,又或者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触碰。 余秀华的诗歌,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便是其“疼痛”的叙事。这种疼痛,并非仅仅指身体上的不适,更多的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根本性疼痛。她直面身体的局限,直面命运的无常,直面生存的艰难。她的诗歌,是从一个身体出发,从一个具体的、充满限制的身体出发,去抵达更为广阔的生命境域。 “我不能走,也不能说话,但我的心像鸟一样自由。”这句诗,可以看作是她早期诗歌精神的缩影。尽管身体被禁锢,但她的思想,她的情感,却有着冲破一切束缚的力量。《月光落在左手上》中的诗歌,很多都围绕着身体的障碍、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爱与被爱的诉求展开。她以一种近乎赤裸的诚实,展现了作为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个体,如何挣扎求生,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诗集中,她对“爱”的描绘,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她的爱,不总是浪漫的,而是带着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对生存的依恋。她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被爱。她的诗歌,充满了对身体的赤裸坦诚,对性的欲望坦荡的描绘,这在当时的诗坛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正是这种毫不掩饰的真实,打动了无数读者。她将身体的体验,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让读者看到了生命最本真的冲动和最深刻的渴望。 《月光落在左手上》中的诗歌,语言风格独特。她善于运用大量的口语化的词汇,使得诗歌读起来亲切自然,但同时又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的句子结构简洁有力,但情感的密度却很高。她常常在不经意间,用最朴素的词语,勾勒出最深刻的人生况味。 同时,这部诗集也展现了余秀华对世界的敏锐观察。她关注那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生命。她的同情心,并非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源于同为生命个体的深刻共鸣。她用诗歌,为那些沉默的生命发声,为那些被遗忘的角落点亮一盏灯。 “月光落在左手上”,这意象本身就充满了哲思。月光是清冷的,是遥远的,而左手是贴近身体的,是能够感知温度的。当这清冷的月光触碰到左手,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生了。它可能是一种慰藉,也可能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生命中那些无法言说的忧伤,那些深藏的秘密。 《月光落在左手上》,是余秀华对生命的一次疼痛而又辉煌的“醒来”。她用她的诗歌,告诉我们,即使身处最艰难的境地,即使命运如此不公,我们依然可以拥有自由的思想,依然可以歌唱生命的赞歌。这部作品,是对生命原点的追寻,是对个体存在的深刻拷问,更是对诗歌力量的一次有力证明。 《摇摇晃晃的人间》:在不确定中寻找立足之地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余秀华诗歌创作生涯中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如果说《月光落在左手上》是她对自身存在的一次疼痛的确认,《我们爱过又忘记》是对情感记忆的梳理,那么《摇摇晃晃的人间》则更像是在经历这一切之后,对当下现实世界,对个体在其中所处位置的一次深刻反思。诗集的标题“摇摇晃晃”,精准地捕捉了现代社会中个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感、不稳定性,以及一种在动荡中努力站稳脚跟的姿态。 与前两部作品相比,《摇摇晃晃的人间》中的诗歌,在视野上更加开阔,在思考上更加成熟。余秀华依然关注个体命运,但她将这种关注,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之中。她观察着时代的变迁,观察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观察着自然与社会的互动,并将这一切,都融入到她充满力量的诗句之中。 “人间”这个词,在余秀华的笔下,具有一种复杂的多重含义。它既是具体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也是抽象的、充满哲学意味的。她笔下的人间,有烟火气的琐碎,有生活中的无奈,也有着深刻的悲悯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摇摇晃晃的人间》中的诗歌,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是触及到了更广泛的社会现实,对城乡变迁、对人际关系、对环境问题,都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诗集中的“摇摇晃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能是经济的不景气,可能是人际关系的疏离,也可能是个体价值观的迷失。在这样一个“摇摇晃晃”的世界里,人如何安身立命?如何保持内心的独立和清醒?余秀华给出了她的答案。她的答案,并非是提供某种虚假的慰藉,而是一种在清醒的认知中,坚守自己的立场,努力生活,并从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余秀华的诗歌,向来以其“不矫情”的风格著称。她不回避现实的残酷,不回避人性的复杂。《摇摇晃晃的人间》中,她依然保持着这种坦率和犀利。她能够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出最深刻的道理。她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往往带着一种独特的视角,一种不被主流叙事所左右的独立思考。 诗集中的许多篇章,都充满了对平凡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普通人的关怀。她能够从那些最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生命的光辉。她对土地的眷恋,对自然的敬畏,都贯穿其中。她笔下的乡村,不再是浪漫化的田园牧歌,而是充满了现实的质感,但同时又饱含着对生命根源的深情。 《摇摇晃晃的人间》在诗歌语言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她的语言更加精炼,意象更加丰富,表达更加深邃。她能够将抽象的哲学思考,用具体而生动的意象呈现出来。她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在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也充满了艺术的张力。 在这本诗集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全面的余秀华。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写疼痛”的诗人,而是一位对世界有着深刻洞察,对生命有着持久关怀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她用她的诗歌,引领我们审视这个“摇摇晃晃”的时代,审视我们自己的生活,并在动荡与不确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三部曲的整体价值与意义 余秀华的这三部诗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共同展现了余秀华诗歌创作的轨迹,从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深刻挖掘,到对情感世界的细腻描摹,再到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这三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爱过又忘记》是对爱与失落的温柔回望,《月光落在左手上》是对生命存在本身的疼痛而又坚定的确认,《摇摇晃晃的人间》则是对身处时代洪流中个体的深刻洞察与坚韧站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爱,有痛,有失落,也有希望,有对自由的永恒追求,也有对生活本质的深刻领悟。 余秀华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打动如此多的读者,在于她身上的那份真诚与勇气。她不回避生活中的苦难,不回避人性的复杂,而是以一种坦诚而又饱含力量的语言,去表达她对生命、对世界、对爱的理解。她的诗歌,是一种身体与灵魂的共鸣,是一种个体经验与普遍情感的连接。 这三部作品,不仅是余秀华个人创作的里程碑,更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见证。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丰富了诗歌的内涵。阅读余秀华的诗集,不仅是对一次文学的体验,更是一次对生命、对存在的深刻对话。它们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与慰藉。

用户评价

评分

整套诗集读下来,我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情感豁免权”。在这三本书里,我看到了人类情感光谱上最极端、最不堪、也最热烈的部分,而作者本人似乎并不对此感到羞耻或抱歉。她像一个固执的记录者,将人类灵魂深处那些既卑微又高贵的挣扎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对于那些在生活中感到格格不入、或者觉得自己某些情感不被主流接受的人来说,读余秀华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确认——原来,有人比我更彻底地把这些都写出来了。这是一种无声的陪伴,一种来自远方的、同样在泥泞中跋涉的同盟者的声音。她教会我,真实,本身就是一种最强大的诗意。

评分

不得不提的是,读这三本诗集,我最大的感触是关于“爱”的定义被彻底颠覆了。不是那种琼瑶式的、海誓山盟的爱,而是更接近本能、更接近生存必需品的“爱”。《我们爱过又忘记》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宿命般的悲剧感和一种无奈的释然。她笔下的爱,常常与痛苦、背叛、甚至生理上的联结紧密相连。很多人可能因为她的非传统经历而先入为主地去解读她的作品,但我更愿意相信,她只是比大多数人更诚实地记录了情感发生的物理过程和心理回响。那种爱,是带着锯齿的,它能割伤你,但同时,也正是这被切割的痛楚,让你确信自己曾经真真切切地存在过,真真切切地感受过。这种坦诚,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来得更接近“真实”。

评分

如果说文学作品是一扇窗,那么余秀华的窗户,总是开在风最大的地方。她的句子结构常常有一种打破常规的节奏感,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拗口,甚至有点不和谐,但这恰恰是她个体生命体验的具象化。她不是在迎合任何一种文学规范,她是在用她自己的呼吸频率来排列文字。这种“非标准美学”在当下这个追求高效和精致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像一把钝刀,慢悠悠地、却坚定地切割着我们习惯的思维定势。尤其是在描述日常琐事时,那种突然闪现的哲学光芒,常常让我停下来,反复阅读好几遍,试图捕捉到她如何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或场景,提升到了存在主义的层面。

评分

关于《月光落在左手上》,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拉进了一个非常私密的,带着露水和月色的梦境。和她其他作品那种强烈的冲击感不同,这本诗集的基调似乎沉静了许多,但那种沉静里蕴含的张力却更让人回味悠长。月光,多么古典的意象,但到了余秀华笔下,它就成了某种清冷的见证者,记录着那些无声的、日常的、却又重逾千钧的爱与失落。我特别喜欢她描述自然景物时那种近乎孩童般的直观感受,但细品之下,又全是成年人经历过沧桑后的洞察。仿佛她是在用最原始的感官去重新理解这个世界,然后用一种不加修饰的句子把它复述出来。读完后,那种感觉不是看完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而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心灵沐浴,皮肤上还残留着微凉的月光印记,久久不散。

评分

这套诗集,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有点被那种直白的坦诚给震住了。余秀华的文字,从来就不是那种雕琢过的、精致的、躲在云端里的诗。它更像是从泥土里直接拔出来的一株植物,带着湿气和生命的野蛮生长。我记得我翻开《摇摇晃晃的人间》那本时,读到几句关于身体和欲望的描写,那种毫不遮掩的直白,让我一下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写诗”,这是在“活着”并把疼痛和狂喜都摊开在你面前。她用她那独特的、看似笨拙却又异常精准的语言,构建了一个既魔幻又无比写实的内心世界。那种“摇摇晃晃”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真实处境的写照,只不过我们习惯了戴着面具扮演“稳健”。读她的诗,你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她会毫不留情地把你拽入她那破碎又坚韧的现实里,让你直视那些平日里被我们小心翼翼藏起来的情感碎片。这种力量,太摄人了。

评分

都好,满意。

评分

好评

评分

很好

评分

但愿是正版。

评分

商品特别好,我非常喜欢。快递服务好

评分

都好,满意。

评分

好书(?▽?)

评分

但愿是正版。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