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只能独行 周国平经典散文 中国现当代随笔文学 中国文学现代当代文学作品 散文文化哲学畅

灵魂只能独行 周国平经典散文 中国现当代随笔文学 中国文学现代当代文学作品 散文文化哲学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周国平
  • 散文
  • 随笔
  • 哲学
  • 文化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文学
  • 畅销书
  • 灵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马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06295
商品编码:13890340319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灵魂只能独行/周国平经典散文
作者:   周国平
市场价:   32.00元
ISBN号:    9787020106295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1-01   版次:1   页数:356
  印刷时间:2015-01-01   印次:1   字数: 千字

  目录
**辑 灵魂的在场
第二辑 朝圣的心路
第三辑 梦并不虚幻
第四辑 守望的距离
第五辑 孤岛断想
第六辑 读《圣经》札记
第七辑 幸福和苦难
第八辑 智者的心灵
第九辑 希腊的智慧
第十辑 哲学和时代
第十一辑 传统与人文精神

  精彩内容
 3 奥伊肯对于基督教的现状并不满意,但他高度赞扬广义的宗教对于人类的教化作用。他认为,正是宗教向我们启示了一个独立的内心世界,坚持了动机纯洁性本身的**价值,给生活注入了一种高尚的严肃性,给了心灵一种真正的精神历史。在奥伊肯看来,宗教本身的重要性是超出一切宗教的差异的,其实质是“承认一种独立的精神力量存在于内心中,推动这种精神性发展的动力归根结底来自大全,并分有了大全的永恒活力”。 事实上,不但宗教,而且人类精神活动的一切领域,包括道德、艺术、科学,只要它们确实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就都是以承认作为整体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为前提的,并且是这个整体的某种体现。如果没有这个整体在背后支持,作为它们的源泉和根据,它们就会丧失其精神内容,沦为世俗利益的工具。在此意义上,一种广义的宗教精神乃是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也就是说,凡是把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真正当作精神事业和人生使命的人,必定对于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怀有坚定的信念。在精神生活的层次上,不存在学科的划分,真、善、美原是一体,一切努力都体现了同一种永恒的追求。 也正是从这种广义的宗教精神出发,我们就不会觉得自己的任何精神努力是徒劳的了。诚然,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精神目标的实现始终是极其有限的。但是,由于我们对作为整体的精神生活怀有信念,我们就有了*广阔的参照系。我们身处的世界并不是整个实在,而只是它的一个部分,因此,在衡量一种精神努力的价值时,主要的标准不是眼前的效果,而是与整个实在的关系。正如奥伊肯所说的:“倘若我们整个尘世的存在只是一个*大的序列的一个片断,那么指望它会澄清一切疑团便很不智,而且仍然会有许多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的可能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却能够得到理解。”我们当然永远不可能证明所谓大全的精神性质,但我们必须相信它,必须相信世上仍有神圣存在,这种信念将使我们的人生具有意义。而且我相信,倘若怀有这个信念的人多了,人性必能进步,世风必能改善。如果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信念的作用便实现了,至于茫茫宇宙中究竟有没有一个精神性的大全,又有什么要紧呢? 4 精神生活既是个人的*内在的本质,又是宇宙生命的显现,那么,我们每个人是否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精神生活呢?奥伊肯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他指出,精神生活并不是一种自然延续的进化,或一种可以遗传的本能,也不是一种能够从日常经验的活动中获得的东西。毋宁说,正因为它极其内在而深刻,我们就必须去唤醒它。人类精神追求的漫长历史乃是宇宙生命显现的轨迹,然而,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它一开始是外在的。“从精神上考虑,过去的收获及其对现在的贡献无非是些可能性,它们的实现有待于我们自己的决定和**精神。”每一个个体必须穷其毕生的努力,才能“重新占有”精神生活,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个性。奥伊肯的结论是:“精神的实现决不是我们的自然禀赋;我们必须去赢得它,而它允许被我们赢得。” 在我看来,这些论述乃是奥伊肯的这本小册子里的*精彩段落。在一个信仰失落和心灵不安的时代,他没有向世人推销一种救世良策,而是鼓励人们自救。的确,就*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在什么时代,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并且能够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获得他的精神个性。对于他来说,重新占有精神生活的过程也就是赋予生活以意义的过程。于是,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何在这一问题的答案便有了着落。 奥伊肯把每一代人对精神生活的实现称做一场“革命”,并且呼吁现代人也进行自己的这场革命。事实上,无论个人,还是某一代人,是否赢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确实会使他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一个赢得了精神生活的人,他虽然也生活在“即刻的现在”,但他同时还拥有“永恒的现在”,即那个“包含一切时代、包含人类一切有永恒价值的成就在内的现在”,他的生活与人类精神生活历史乃至宇宙生命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因此而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立场,一种恒久的生活准则。相反,那些仅仅生活在“即刻的现在”的人就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盲目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在实际生活中,有无精神生活之巨大差别会到处显现出来,我从奥伊肯的书中再举一例。人们常说,挫折和不幸能够提高人的精神。然而,奥伊肯指出,挫折和不幸本身并不具有这种优点。实际的情形是,许多缺乏内在的精神活力的人被挫折和不幸击倒了。唯有在已经拥有精神活力的人身上,苦难才能进一步激发此种活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收获。 P12-14
......

  内容简介
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闻*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灵魂只能独行》收录当代**哲学家、文学家周国平散文精品百余篇,这些散文涵盖了作者哲学思想,人文学,人生寓言等内容,反映了周国平对哲学、对生命、对生活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通俗不失新意,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986)、《尼采与形而上学》(1990),散文集《守望的距离》(1996)、《各自的朝圣路》(1999)、《安静》(2002)、《善良·丰富·高贵》(2007),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996)、《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2004)、《偶尔远行》(2006),随感集《人与永恒》(1988)、《风中的纸屑》(2006)、《碎句与短章》(2006),诗集《忧伤的情欲》(1991),以及《周国平人文讲演录》(2006)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1986)、《尼采诗集》(1986)、《偶像的黄昏》(1987)等。

 

定价
《浮光掠影:行走在历史长河中的哲思》 作者: [此处可填写一位虚构的、风格独特的当代散文作家姓名,例如:秦风] 内容简介: 《浮光掠影》并非一部以宏大叙事为骨,以跌宕情节为肉的史诗,也非一本以深奥理论为基石,以严谨论证为手段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场在光影斑驳的历史长河中,作者秦风独自的、沉静的行走与观照。在这段旅程中,他并非执着于考证史料的真伪,亦非纠结于人物命运的曲折,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被时间长河淘洗得日益模糊,却依然闪烁着人性光辉或引人深思的“浮光掠影”。 本书收录的二十余篇散文,以一种近乎随意的笔触,串联起作者在不同时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生命体验与思想片段。每一篇都如同一次偶发的邂逅,或是对一幅古老画卷的凝视,或是对一段被遗忘的民间传说的回溯,抑或是对一次寻常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灵感的捕捉。秦风善于从最细微之处着眼,从最平凡的景物中挖掘深意。他笔下的江南水乡,不仅仅是小桥流水人家,更是岁月沉淀下温婉而坚韧的生命姿态;他笔下的古代文人,并非只是高居庙堂的墨客,更是曾于尘世中挣扎、呐喊、爱恨情长的真实个体。 他不会告诉你,某位历史人物是如何叱咤风云,而是会描绘他午夜梦回时,一丝难以言说的孤独;他不会陈述某个王朝为何覆灭,而是会捕捉那场盛世宴饮背后,微不可察的失落与疲惫。这种“不求甚解”的写法,恰恰是秦风的独特之处。他似乎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更乐于呈现一个开放性的空间,邀请读者一同进入,去感受、去体会、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对“存在”的温柔叩问。秦风似乎始终在寻找那个连接古今、贯穿文明的“人”的本质。他关注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却也赞美个体面对虚无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与韧性。他笔下的“独行”,并非孤僻与冷漠,而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尊重,一种在喧嚣尘世中保持清醒与独立思考的姿态。这种“独行”的姿态,恰恰呼应着一种深刻的哲学观,一种关于生命本源的追问。 秦风的文字,如同未经雕琢的璞玉,质朴而温润。他极少使用华丽辞藻,也避开刻意的煽情,而是用一种平静、克制的语言,缓缓地叙述,细腻地描摹。读者或许会在某一个瞬间,被他精准的比喻所触动,被他敏锐的洞察力所折服,甚至被他文字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忧伤所感染。这种感染力,并非源于作者的强行灌输,而是源于他对于生活、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将这份理解转化为文字的超凡能力。 《浮光掠影》的哲学,不在于高谈阔论,而在于渗透。它渗透在对一场雨的描绘中,渗透在对一个陌生面孔的注视里,渗透在对一个被遗忘的词语的追溯上。他引导读者去思考,时间究竟是什么?记忆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的?个体的价值又体现在何处?这些问题,并非教科书式的提问,而是如同在他笔下的人物或场景中,悄然展开,等待读者去细细品味。 这部散文集,适合在每一个宁静的午后,或是每一个漫长的夜晚,独自翻阅。它不是那种能够让你瞬间获得某种“答案”的书,而是一本能够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生发出自己的思考,看见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风景,听见那些在喧嚣中被淹没的声音的书。它邀请你放慢脚步,与作者一同,在历史的长河中,拾取那些闪烁着人性微光的“浮光掠影”,然后,带着这份沉静与体悟,继续你自己的“独行”。 秦风的文字,是一种低语,一种邀请,一种与心灵的对话。他让我们看见,即使在最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个体依然拥有其独特的光芒;即使在最孤独的行走中,我们依然能与古往今来的人性产生深刻的共鸣。这是一种关于存在、关于价值、关于生命意义的,以散文为载体,以哲学为底色的,深刻而温柔的探索。 《浮光掠影》是一次精神的远行,一次对“何以为人”的缓慢而执着的探寻。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为每一位读者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得以窥见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并最终,在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风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清醒,是难得的结合体。它不像某些当代随笔那样追求快速的娱乐效果或浅表的共鸣,而是沉下心来,用近乎散文化的诗意去构建思想的殿堂。我尤其欣赏它对时间与存在的探讨。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似乎都在忙着“拥有”,而这本书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在于“成为”。那些关于“真诚”和“本真”的论述,犹如一剂清凉的药,针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表演性人格”进行了温和的批判。对于那些对生命质量有较高追求,不满足于平庸日常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教会我们如何从日常的琐碎中提炼出永恒的意义,让每一个独处的瞬间都成为一种富有价值的修炼。

评分

这本散文集展现出一种近乎苛刻的审美标准。无论是选词还是句式的选择,都透露出作者对文字的尊重和热爱。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品尝一壶需要慢慢温热的佳茗,初尝可能带着一丝苦涩(那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但回味之后,却能感受到一种深远的甘甜和哲思的余韵。与许多强调“积极向上”的励志读物不同,它没有回避人生的底色往往是苍凉的这一事实,而是正视了这种苍凉,并从中找到了力量和美感。这种“悲悯中的超脱”的境界,是极其高阶的文学修养的体现。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完美自我,而是那个更真实、更需要被理解和接纳的“我”。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类哲学意味浓厚的随笔集,我还有点担心会晦涩难懂,毕竟文学的深度有时会成为阅读的门槛。然而,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作者的笔法极其流畅自然,即便是探讨那些宏大的人生议题,也总是包裹在极具画面感的生活场景之中。比如他描写某次独处的经历,那种环境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味道。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得深奥的道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可以被亲身体验的生命片段。我更喜欢它对于现代人精神困境的精准刻画,那种在群体狂欢中产生的更深层次的疏离感,被他一语道破,让人不禁拍案叫绝。全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有激昂的呐喊,也有低沉的叹息,读起来毫无沉闷感,反而像是跟随作者进行了一次精神的长途跋扎,收获满满。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心灵的按摩,每一次翻开,都像跟一位老友进行了一场深入的灵魂对话。作者对人生的洞察力实在是太敏锐了,他总能用最朴实却又最深刻的语言,触碰到我们内心最柔软、最隐秘的部分。我特别欣赏他探讨“孤独”的视角,那不是一种令人沮丧的缺失,而是一种成长的必要空间,一种精神上的富足。记得有一次读到关于“认识自己”的那一章节,我整个人仿佛被点亮了,那些我一直模糊感觉到的情绪和想法,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见。这本书的文字像山间的清泉,潺潺流淌,洗涤着尘世的喧嚣,让我慢下来,去真正聆听内心的声音。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提出更好的问题,这种启发性才是它最宝贵的价值所在。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似乎发生了一种微妙却又根本的转变,更加珍视内在的丰盈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感受:我的“内在词汇库”被极大地丰富了。不是指那些生僻的词语,而是指对自身复杂情感的命名能力。很多时候,我们说“我感觉不太好”,但这本书里提供的词汇和意象,能让我们精准地描摹出那种“不好”的具体形态——是失落、是倦怠、是与世界的错位感,还是纯粹的形而上学的忧郁。作者的语言极具弹性,既能承载沉重的哲学思考,又不失文学作品应有的灵动与跳跃感。它不是一本“速读”的书,它需要你放慢呼吸,允许自己被那些缓慢渗透进来的智慧所浸润。对于想要提升自己思辨深度和文学品味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闪现,如同在旧的画卷上发现了新的细节。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快递及时,书质量很好,孩子很喜欢。

评分

书内容开始看有点引人入胜

评分

好评。。。。。。

评分

好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正在读。这是精神食粮。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