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B 16912-2008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 |
| 【标准编号】 | GB 16912-2008 |
| 【标准名称】 |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
| 【英文名称】 | Safety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oxygen and relative gases produced with cryogenic method |
| 【出版单位】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中标分类】 | > > |
| 【ICS 分类】 | 13.100 |
| 【代替标准】 | GB 16912-1997 |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 【归口单位】 |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8/SC 3) |
| 【起草单位】 |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武汉钢铁集团氧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 |
| 【发布日期】 | 2008年12月11日 |
| 【实施日期】 | 2009年10月1日 |
| 【出版日期】 | 2009年3月 |
| 【开本页数】 | 16 开 / 40 页 |
| 【标准定价】 | 36.00 元 |
单看书名,便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技术气息和对安全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对工业生产流程充满探究欲望的普通读者,我被“GB 16912-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吸引。我立刻联想到,这本书大概率会详细阐述一种通过极低温将空气液化,然后利用各组分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提取氧气和其他气体的先进工艺。这背后涉及到的物理化学原理,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中的安全操作,定然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深度冷冻法”具体环节的描述。比如,在达到极低温的过程中,如何确保能量的有效利用,如何避免因温度骤降而对设备材料造成损害。同时,对于“氧气及相关气体”的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在氧气富集区域的防火防爆措施,例如惰性气体保护、防爆电器设备的使用,以及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的防护装备。更重要的是,书中是否会包含针对不同气体泄漏、火灾等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档,更像是一次深入了解现代工业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确保安全的“实践课程”。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GB 16912-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与工程叙事。作为一名渴望了解现代工业运作奥秘的读者,我被“深度冷冻法”这个词组深深吸引。我立刻想象到,这本书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低温的世界,在那里,空气被冷却到极致,然后通过精妙的物理分离技术,提取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氧气,以及氮气、氩气等其他重要气体。 我猜想,书中会细致入微地描绘整个工艺流程,从空气的预处理、压缩,到多级冷却、液化,再到通过精馏塔进行精确分离的每一个环节。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解释和规避在如此极低温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风险的。例如,材料在低温下的性能变化、设备内部的结霜问题、以及压力控制的精确性要求。而“安全技术规程”这几个字,则强调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在处理氧气这种易燃气体时,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关于防爆、防火、防静电、人员防护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指南。这本书,无疑是理解和掌握这一关键工业生产领域安全性的重要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高科技工业生产神秘领域的大门。我的目光立刻被“GB 16912-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这几个字所吸引。一想到“深度冷冻法”,我就联想到那些在极低温环境下进行的精密操作,那种对每一个参数都要求极致精准的工艺。我猜想,书中一定详尽地描述了从空气进入分离设备到最终获得高纯度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一系列复杂过程。 我想象中的内容,会深入到对液化空气的组成成分、温度和压力的控制要求。例如,如何有效地利用蒸馏塔进行多组分气体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塔板的结构、每一个阀门的开启角度,甚至是流体动力学的考量,是否都会被一一列举?而“安全技术规程”这几个字,则预示着这本书的另一层重要价值。在处理高纯度氧气这样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气体时,防爆、防火、防泄漏的措施必然是重中之重。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进行设备接地、静电消除、通风系统的设计,以及操作人员在接触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严格规章制度。这本书,对于那些从事相关行业,或是对工业安全有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操作手册”。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书,一股厚重而扎实的专业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对技术细节有着执着追求的读者,我深深地被其题目所吸引——“GB 16912-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这个标题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它预示着我们将要进入一个充满科学与工程挑战的世界。我想象中的内容,必然是关于如何将空气中的多种气体,特别是氧气,通过极低的温度进行分离提纯。这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原理,例如露点、沸点、相变等,想必被阐释得淋漓尽致。 更令我好奇的是,在如此严苛的生产环境下,安全问题是如何被置于首位的。这本书是否会详细解读在极低温操作中,材料的选择、设备的维护、人员的防护装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我尤其关注那些可能被忽视的细节,比如管道的保温,阀门的防冻,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泄压和惰化处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用清晰的语言,结合图表和案例,一步步带领读者穿越复杂的工艺流程,了解每一个安全节点背后的科学逻辑和实践经验。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规程,更是一份对生命和财产的庄重承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透露着一种严谨而专业的味道,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针对特定工业领域的安全规范。作为一名对工业安全流程充满好奇的读者,我被“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这个技术细节深深吸引。我知道,工业气体的生产往往伴随着高温、高压或者极低的温度,每一步操作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深度冷冻法”听起来就充满了挑战性,它涉及到复杂的物理过程,如何精确控制温度、如何处理气体的液化、分离,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如何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 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填补了公众对于这类专业工业安全知识的认知空白。我设想,书的内页定会详细阐述从原材料的预处理,到冷冻过程的温度曲线设计,再到不同气体分馏的工艺流程。更重要的是,它会细致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点,比如低温引起的材料脆化、氧气浓度异常导致的易燃易爆风险、以及压力波动可能造成的设备损坏等。我期待书中能有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某个环节的潜在事故以及如何通过规程来规避。对于任何需要接触或了解这类生产流程的行业人士,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安全宝典”,它不仅仅是规则的罗列,更是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