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6912-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GB 16912-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GB 16912-2008
  • 深度冷冻
  • 氧气生产
  • 工业气体
  • 安全技术
  • 技术规程
  • 低温
  • 气体安全
  • 冷冻法
  • 标准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gb16912
商品编码:14503942730

具体描述

 



GB 16912-2008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标准编号】 GB 16912-2008
【标准名称】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英文名称】 Safety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oxygen and relative gases produced with cryogenic method
【出版单位】 中国标准出版社
【中标分类】 > >
【ICS 分类】 13.100
【代替标准】 GB 16912-1997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8/SC 3)
【起草单位】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武汉钢铁集团氧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
【发布日期】 2008年12月11日
【实施日期】 2009年10月1日
【出版日期】 2009年3月
【开本页数】 16 开 / 40 页
【标准定价】 36.00

 


气体工程与工业安全:现代化工生产的基石 图书名称: 气体工程与工业安全:现代化工生产的基石 作者: 诸位资深化工安全与气体工艺专家 出版社: 工业科技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年 --- 内容概述 本书聚焦于现代化学工业,特别是涉及高压、低温、易燃易爆气体处理的复杂工艺流程,系统阐述了气体工程的设计原则、运行管理、设备选型、以及至关重要的安全保障体系。全书紧密结合当前化工行业“本质安全”与“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实用的技术指导手册。 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的气体物理化学性质、流体力学,到复杂的压缩机组选型、管道设计、储存与输送技术,并对不同类型气体的特殊危险性(如惰性气体、氧化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了详尽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的论述。 第一部分:气体工程基础与工艺设计 第一章:气体物性与过程控制基础 本章深入探讨了工业气体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状态方程应用,重点讲解了气体混合物的相平衡、溶解度和热力学特性在工艺设计中的实际意义。详细阐述了气体分离、纯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计算,如吸收、吸附、膜分离等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评估。同时,引入了过程控制的PID调节理论在气体流量、压力和温度精确控制中的应用,强调稳定运行对确保产品质量和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章:气体压缩与增压系统设计 气体压缩是许多化工流程的核心环节。本章详细分析了往复式、离心式、轴流式以及螺杆式压缩机的选型原则。针对不同工况(如高压、大流量、特殊介质),对比了各类压缩机的能耗特性、维护要求及潜在的故障模式。特别关注了压缩机转子动平衡、轴封技术(干气密封、迷宫密封)在防止泄漏和提高运行可靠性方面的关键作用,并提供了详细的润滑和冷却系统的设计规范。 第三章:储运设施与管网设计 气体的大规模安全储存是化工园区的关键基础设施。本章系统介绍了低温液体储罐(如LNG、液氮)的结构设计、保温材料选择、真空层维护和安全泄放系统的配置。对于高压气体的储存(如氢气、压缩空气),则详细论述了压力容器的材料选择(抗氢脆、抗低温脆性)、焊接工艺控制及定期检验标准。在管网设计方面,强调了管道应力分析、腐蚀防护(内外防腐层、阴极保护)以及管线布置中与防火、防爆区域的间距要求。 第二部分:关键气体工艺与安全技术 第四章:惰性气体与保护性气氛应用 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在化工、冶金、电子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保护角色。本章侧重于惰性气体在反应器保护、吹扫置换、火炬系统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惰性气体置换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吹扫气体的选择、置换终点的判定标准(氧含量检测)、以及如何有效防止“陷阱效应”导致的爆炸风险。同时,深入讨论了氮气在超低温冷冻领域的应用,及其对设备材料的冲击。 第五章:易燃易爆气体安全管理(以烃类气体为例) 针对天然气、氢气、合成气等易燃易爆气体,本章构建了一套从源头控制到末端处置的完整安全框架。重点阐述了泄漏检测与报警系统的部署策略(点式、线式、成像技术)、爆炸极限(LEL/UEL)的实时监控机制。详细介绍了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与维护规范,并结合案例分析了火灾、爆炸的预防措施,如惰化保护、泄压泄爆装置的合理设置和定期校验。 第六章:有毒有害气体(如氯气、氨气)的特殊防护 处理剧毒或强腐蚀性气体需要遵循极其严格的标准。本章着重于此类气体的泄漏预防、快速应急响应和人员防护。详细介绍了双层管线系统、二级密封技术在阀门和泵体上的应用。针对有毒气体的紧急处理,阐述了吸收塔、洗涤塔的设计参数、中和剂的选择与储备要求。人员安全方面,系统介绍了正压式呼吸器、长管供气系统等个体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和佩戴时限。 第三部分: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 第七章:过程安全管理(PSM)体系构建 过程安全管理是确保化工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的核心。本章详细解读了PSM体系的十二大要素,特别强调了变更管理(MOC)和设备完整性管理(MI)的重要性。通过风险矩阵分析,指导读者如何系统性地识别工艺设计、操作规程和人员培训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第八章:风险评估与可靠性分析方法 本章引入了多种工程风险评估工具。详细介绍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在气体工艺系统中的应用流程,包括导向词的选择、偏差分析及推荐措施的制定。此外,还探讨了故障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在评估复杂连锁保护系统可靠性时的应用,旨在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第九章:应急响应与事故调查 针对气体泄漏、火灾、中毒等突发事件,本章提供了详尽的应急预案框架。内容包括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资源调配、疏散路径规划。重点强调了事故调查的科学方法,如“五问法”和“贝叶斯推理”,确保事故原因得到准确判定,并转化为具体的预防措施,实现从事故中学习和进步。 总结 《气体工程与工业安全:现代化工生产的基石》是一部立足于工程实践、面向未来的综合性技术参考书。它不仅提供了先进的气体工艺技术路线,更将安全理念融入到工程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是保障我国化工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知识载体。本书的深度与广度,使其成为化工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单看书名,便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技术气息和对安全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对工业生产流程充满探究欲望的普通读者,我被“GB 16912-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吸引。我立刻联想到,这本书大概率会详细阐述一种通过极低温将空气液化,然后利用各组分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提取氧气和其他气体的先进工艺。这背后涉及到的物理化学原理,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中的安全操作,定然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深度冷冻法”具体环节的描述。比如,在达到极低温的过程中,如何确保能量的有效利用,如何避免因温度骤降而对设备材料造成损害。同时,对于“氧气及相关气体”的生产,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在氧气富集区域的防火防爆措施,例如惰性气体保护、防爆电器设备的使用,以及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的防护装备。更重要的是,书中是否会包含针对不同气体泄漏、火灾等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文档,更像是一次深入了解现代工业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确保安全的“实践课程”。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GB 16912-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与工程叙事。作为一名渴望了解现代工业运作奥秘的读者,我被“深度冷冻法”这个词组深深吸引。我立刻想象到,这本书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低温的世界,在那里,空气被冷却到极致,然后通过精妙的物理分离技术,提取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氧气,以及氮气、氩气等其他重要气体。 我猜想,书中会细致入微地描绘整个工艺流程,从空气的预处理、压缩,到多级冷却、液化,再到通过精馏塔进行精确分离的每一个环节。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解释和规避在如此极低温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风险的。例如,材料在低温下的性能变化、设备内部的结霜问题、以及压力控制的精确性要求。而“安全技术规程”这几个字,则强调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在处理氧气这种易燃气体时,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关于防爆、防火、防静电、人员防护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指南。这本书,无疑是理解和掌握这一关键工业生产领域安全性的重要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高科技工业生产神秘领域的大门。我的目光立刻被“GB 16912-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这几个字所吸引。一想到“深度冷冻法”,我就联想到那些在极低温环境下进行的精密操作,那种对每一个参数都要求极致精准的工艺。我猜想,书中一定详尽地描述了从空气进入分离设备到最终获得高纯度氧气和其他气体的一系列复杂过程。 我想象中的内容,会深入到对液化空气的组成成分、温度和压力的控制要求。例如,如何有效地利用蒸馏塔进行多组分气体的分离,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塔板的结构、每一个阀门的开启角度,甚至是流体动力学的考量,是否都会被一一列举?而“安全技术规程”这几个字,则预示着这本书的另一层重要价值。在处理高纯度氧气这样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气体时,防爆、防火、防泄漏的措施必然是重中之重。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进行设备接地、静电消除、通风系统的设计,以及操作人员在接触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严格规章制度。这本书,对于那些从事相关行业,或是对工业安全有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操作手册”。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书,一股厚重而扎实的专业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对技术细节有着执着追求的读者,我深深地被其题目所吸引——“GB 16912-2008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这个标题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它预示着我们将要进入一个充满科学与工程挑战的世界。我想象中的内容,必然是关于如何将空气中的多种气体,特别是氧气,通过极低的温度进行分离提纯。这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原理,例如露点、沸点、相变等,想必被阐释得淋漓尽致。 更令我好奇的是,在如此严苛的生产环境下,安全问题是如何被置于首位的。这本书是否会详细解读在极低温操作中,材料的选择、设备的维护、人员的防护装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我尤其关注那些可能被忽视的细节,比如管道的保温,阀门的防冻,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泄压和惰化处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用清晰的语言,结合图表和案例,一步步带领读者穿越复杂的工艺流程,了解每一个安全节点背后的科学逻辑和实践经验。它不仅仅是一份技术规程,更是一份对生命和财产的庄重承诺。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透露着一种严谨而专业的味道,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针对特定工业领域的安全规范。作为一名对工业安全流程充满好奇的读者,我被“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这个技术细节深深吸引。我知道,工业气体的生产往往伴随着高温、高压或者极低的温度,每一步操作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深度冷冻法”听起来就充满了挑战性,它涉及到复杂的物理过程,如何精确控制温度、如何处理气体的液化、分离,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如何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 这本书的出现,在我看来,填补了公众对于这类专业工业安全知识的认知空白。我设想,书的内页定会详细阐述从原材料的预处理,到冷冻过程的温度曲线设计,再到不同气体分馏的工艺流程。更重要的是,它会细致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点,比如低温引起的材料脆化、氧气浓度异常导致的易燃易爆风险、以及压力波动可能造成的设备损坏等。我期待书中能有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某个环节的潜在事故以及如何通过规程来规避。对于任何需要接触或了解这类生产流程的行业人士,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安全宝典”,它不仅仅是规则的罗列,更是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