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蒋勋破解梵高之美
:49.80元
作者:蒋勋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502476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文化导师余秋雨推荐美学读物:跟着蒋勋先生徜徉欧洲艺术殿堂,是一件高雅的美事。★ 没有某一种疯狂,便不会看到美! 梵高一生坎坷,却把饱受折磨的人生痛苦转化成了醉人的美丽。梵高无法与现实妥协,他要一种纯粹的爱,近于信仰上的殉道。他看到了世界上美的事物,我们却看不见。我们已经流失了真正纯粹的自我。★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80余幅名作背后的美学奥秘,破解纯粹的梵高感动。19世纪伟大的艺术家梵高,他一生只卖出一张画,三餐不继。在他逝世100周年时,却有600万人在阿姆斯特丹大排长队等着看他的画。美学大师蒋勋数度热泪盈眶,一站一站地重访梵高画作现场,看见这位狂人短短37年的生命,以炽热纯粹的性情,燃烧爱与美的救赎。★ 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纯粹的自我。你是否分得清楚:我们认识的是艺术上的梵高,或是生命实质上的梵高?你是否分得清楚:是梵高某一件作品打动了我们,还是他整个生命燃烧的形式才是真正的作品?“梵高”一词不仅代表着艺术的经典,更是一种文化的表征。他更是穿透时空不灭的伟大灵魂。不管时间再久,还是要寻回的感动。★ 全彩四色印刷,精选梵高80余幅经典画作;附梵高重要作品列表及画作收藏博物馆。为读者提供更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领悟梵高的炽热与纯粹。
内容提要
从向日葵、自画像、星空到麦田群鸦,带你破解历久不衰的梵高传奇。
从年少到自杀身亡,从割耳到抑郁受创,细说37年不断挣扎的人生曲折。
一八八八年底视梵高为疯子的人,和一九八七年以天价购买梵高一张《向日葵》的人,可能都没有读懂他画中的心事。
梵高无法与现实妥协,他要一种纯粹的爱,近于信仰上的殉道。殉道者必须饱受折磨,饱受肉体与灵魂的燃烧之苦。梵高丢给我们许多问题。在他自杀离开人世后,人们用一百多年的时间试图回答,仍然无法有完满解答。
为了这本书,蒋勋带着一叠稿纸,一站一站地重新来到梵高画作的现场。年轻时储存在他脑海里、笔记本里的故事,豁然重现。这是一位美学家面对梵高危险的美,面对真实生命的深度烙印。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80余幅名作背后的美学奥秘,领悟梵高的纯粹与孤独。我们做不了梵高,但我们应该读这本书,崇敬梵高。
目录
作者序
部 蒋勋现场
014 梵高工农素描
020 吃马铃薯的人
024 唐基老爹
028 向日葵
032 梵高自画像
038 割耳自画像
042 星空
046 奥维教堂
050 麦田群鸦
第二部 梵高
056 荷兰的心灵与美学革命
062 荷兰画派——回归平凡生活的美学
066 林布兰——创造生命的信仰之光
072 文森特Vincent
079 喀尔文教派牧师——梵高家族的传统信仰
086 艺术?宗教?献身给谁?
094 苦读神的话语
100 社会主义的时代浪潮
104 忧愁与绝望
121 巴黎,一八八六明亮起来的梵高
128 一八八七,梵高的新阶段
144 日本浮世绘——异文化的向往
148 阿尔,燃烧起来的心
151 朗鲁瓦桥
166 星空——宇宙的无限华丽
178 向日葵——燃烧生命的花
186 房间与椅子——两个人的记忆
196 自画像——看到自己深的灵魂
212 圣瑞米病房的窗口——他看到了奇迹
224 一八九〇,后的奥维,麦田飞起了群鸦
238 附录 重要作品列表
作者介绍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美的沉思》《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梵高这个名字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他的作品,似乎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难以真正理解。直到我读了《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这本书,我才觉得,我终于找到了理解他的钥匙。这本书的设计非常雅致,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艺术气息。翻开书页,蒋勋先生的文字,如同他本人一样,温润而充满力量。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用复杂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非常真诚的语言,来讲述他对梵高的理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读梵高的画作时,总是能够将艺术与生活、与人性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会从梵高对大自然的描绘,谈到他对生命的热爱;从梵高对光影的捕捉,谈到他对内心的挣扎。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梵高的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殿堂,而是触手可及的,能够 resonate with our own experiences. 我尤其欣赏他对梵高色彩的解读。他不是简单地说“梵高喜欢黄色”,而是会深入分析,这种黄色在特定情境下所传达的情感,那种炽热、那种忧伤、那种希望,都通过色彩在他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读着读着,我仿佛也拥有了梵高那双能够捕捉到色彩灵魂的眼睛。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梵高,更是在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感受艺术的力量。每次合上书,我都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充盈,仿佛在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评分平时我对艺术类的书籍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总觉得那些东西离我太过遥远,难以理解。但是,当我看到《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的名字所吸引,觉得“破解”这个词,似乎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收到书后,我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立刻被书的整体设计所吸引。封面设计简洁而又富有艺术感,给人一种沉静而又深刻的感觉。翻开书页,蒋勋先生的文字,如同他本人一样,充满了温润和智慧。他并没有上来就讲那些晦涩难懂的艺术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非常个人化的方式,来解读梵高。他会从梵高描绘的自然景物,比如向日葵、麦田、星空,来谈论梵高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梵高色彩的解读。他不是简单地说“梵高用了黄色”,而是会深入分析,这种黄色,在梵高当时的笔触下,可能蕴含着怎样的情感,是炽热的希望,还是孤独的挣扎,都通过他对色彩的精妙解读,让我们感同身受。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梵高精神状态的描写,他并没有将梵高简单地定义为一个“精神病”,而是深入到他内心的孤独、他对于理解的渴望,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寻求慰藉的过程。这种解读,让我对梵高这个艺术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同情。读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仿佛融入了梵高的世界,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去体验他对美的追求。
评分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沉浸其中,并且能够真正“读懂”的书,恰好,《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这本书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刚收到的时候,我就被它的设计感所吸引,那种简约而又有力量的封面,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艺术家不平凡的故事。迫不及待地翻开,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文字如同作者本人一样,充满了温润和智慧。蒋勋先生并没有用枯燥的艺术史论述来“教育”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感性的视角,来解读梵高。他仿佛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朋友,带领着我去体验梵高的世界。他没有直接讲画作,而是从梵高与自然的互动,与土地的情感开始。比如,他会谈论梵高笔下麦田的翻滚,那些金黄色的麦浪,不仅仅是风景,更是生命力的象征,是梵高对土地最深沉的爱。他会分析梵高在不同时期对色彩的运用,那种从早期沉郁的色调到后期明亮、炽烈的色彩变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梵高精神状态的解读,不是简单地贴上“精神病”的标签,而是深入到他内心的孤独、他对于理解的渴望,以及他在艺术创作中寻求慰藉的过程。这种解读,让我对梵高这个艺术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同情。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脑海中浮现出梵高的那些画作,这一次,它们不再是冰冷的图像,而是充满了故事和情感的生命体。这本书不仅仅让我“看到”了梵高的美,更让我“感受到”了梵高的美,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共鸣。
评分我一直觉得,艺术作品,尤其是像梵高这样闻名遐迩的艺术家,总需要一个“引路人”,才能让我们真正领略到其背后的深邃。而《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这本书,恰恰扮演了这样一位睿智的向导。收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低调而有质感的设计所吸引,仿佛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翻开书页,蒋勋先生的文字,如同他的演讲一般,充满了温情和智慧。他没有用生硬的艺术史框架来束缚我们,而是用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感性的方式,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梵高的世界。让我特别触动的是,蒋勋先生在解读梵高的画作时,总能挖掘出那些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他不会简单地停留在对色彩和构图的描述上,而是会深入到梵高创作时的心境,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生活、对生命最原始的感受。他会从梵高描绘的农民,谈到他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他会从梵高对自然光线的捕捉,谈到他对生命的热情。我尤其欣赏他对梵高色彩的解读,他能够将一种颜色,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让我们感受到梵高笔下色彩的跳跃和律动,仿佛能够听到它们在画布上发出的声音。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梵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惊叹于他的才华,而是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他对于美的执着追求,以及他在孤独中燃烧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生活中的美好,有了更多的感悟。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梵高都有一种模糊的印象:一个才华横溢却饱受争议的艺术家。但究竟是什么让他如此与众不同,他的“美”又体现在哪里,我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直到我翻开了《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这本书的设计就给我一种扑面而来的艺术感,简洁却不失内涵。打开书页,蒋勋先生的文字,就如同他本人给人的感觉一样,温和而富有力量。他没有用高深莫测的理论来“教导”我们,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非常亲切的口吻,娓娓道来他对梵高的理解。他不是在“解读”梵高,更像是在“对话”梵高,把我们这些读者也拉进了这场对话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蒋勋先生在分析梵高作品时,总能找到那些触动人心的细节。他会从梵高对光影的独特运用,谈到他对生命中那些微小事物的热爱;他会从梵高笔下那些炽热的色彩,谈到他内心深处那份对爱的渴望和对痛苦的挣扎。尤其是他对梵高色彩的解读,让我豁然开朗。他不是简单地说“梵高喜欢用黄色”,而是会深入分析,这种黄色,在梵高笔下,是怎样的情感载体,它可能代表着温暖、希望,也可能象征着炽热的痛苦。这种解读,让我对梵高的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能够透过那些笔触,看到梵高内心最真实的呐喊和最温柔的低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美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哇,终于收到这本书了!收到快递的那一刻,心情真是像拆盲盒一样,充满了期待。书的包装很严实,打开后,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这是我最喜欢的书卷气。封面设计也很别致,那种朴素又不失质感的感觉,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就被扉页上的文字吸引住了。不是那种宏大的序言,而是作者用一种极其温柔、充满个人情感的笔触,娓娓道来他对艺术、对生活的感悟。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书房,和作者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并没有上来就大谈特谈梵高的生平,而是从一个更加生活化的角度切入,聊起了他对色彩的敏感,对自然的热爱,甚至是对日常琐碎事物的独特观察。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让我觉得特别亲切,就像认识了一个老朋友。我一直对梵高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他的作品背后,似乎藏着一些难以触及的神秘。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一点点地,非常耐心而细致地,为我打开了这扇门。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一些具体画作的解读,他不是简单地描述画面的内容,而是深入到色彩的运用、笔触的痕迹,甚至是一些不经意的细节里,去挖掘梵高创作时的心境和情感。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梵高的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视觉冲击,而是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澎湃情感和深邃思考。我常常在读完一段后,会放下书,静静地回味,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梵高的那些画作,这一次,它们仿佛有了灵魂,不再是静止的图像,而是鲜活地在我面前展现。这种体验,真是太美妙了!
评分我一直对艺术充满敬畏,但又常常觉得那些高高在上的艺术作品,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了。直到我读到了《蒋勋破解梵高之美》,我才发现,原来艺术,也可以如此贴近我们的内心。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拿到手后就爱不释手。翻开书页,作者蒋勋先生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他并没有用复杂的艺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温柔、非常个人化的语言,来讲述梵高的故事。他不是在“讲解”梵高,而是在“分享”梵高,分享他对梵高作品的理解,分享他从梵高身上获得的感悟。让我特别触动的是,蒋勋先生在解读梵高的画作时,总是能够将艺术与生活、与人性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会从梵高笔下的星空,谈到他对宇宙的思考;他会从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谈到他对生命的热情。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梵高的艺术不再是冰冷的图像,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的表达。我尤其欣赏他对梵高色彩的运用所做的深入分析。他不是简单地说“梵高用了红”,而是会深入到,这种红,在当时的心境下,可能代表着怎样的情感,是炽热的爱,还是燃烧的痛苦,都通过色彩的笔触,在他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读着读着,我仿佛也跟着梵高,一起去感受那份炙热的生命力,去体验那份对美的极致追求。这本书,让我对梵高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身边的美,有了更多的发现。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容易被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所打动。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解读梵高这样一位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书籍,而《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收到书的当下,我就被它精致的包装和独特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翻开书页,蒋勋先生的文字,如同一位老友的倾诉,带着真诚和温度。他没有用枯燥的理论去分析梵高的作品,而是用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感性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梵高的内心世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读梵高的画作时,总是能够挖掘出画作背后隐藏的情感和故事。他不会简单地描述画面,而是会深入到色彩的运用、笔触的痕迹,去感受梵高当时的心境。他会谈论梵高笔下的阳光,那种炽热、那种生命力,仿佛能够透过纸面扑面而来。他也会谈论梵高笔下的麦田,那种金黄色的辉煌,不仅仅是风景,更是生命力的象征。让我特别喜欢的是,他对梵高色彩的解读,他不是简单地说“梵高喜欢蓝色”,而是会深入分析,这种蓝色,在梵高当时的心境下,可能代表着怎样的情感,是深邃的忧郁,还是宁静的思考,都通过他对色彩的精妙解读,让我们感同身受。读着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梵高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挣扎,也感受到了他对生活、对艺术的那份执着和热爱。
评分我一直对“破解”这个词很敏感,总觉得它带有一种揭秘的意味,仿佛要将那些隐藏在深处的秘密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本书的标题《蒋勋破解梵高之美》,恰恰就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收到书后,我并没有急于立刻翻阅,而是先把它放在床头,每天睡前都会轻轻抚摸一下封面,想象着即将展开的这场关于梵高的艺术探索之旅。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开始我的“破解”之旅。翻开书页,我发现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艺术家的细腻敏感,又不乏学者的严谨深入。他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术语来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但又充满诗意的方式,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梵高的内心世界。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谈论梵高的艺术时,总是能够将艺术与生活、与人性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会从梵高对自然的描绘,谈到他对生命的热爱;从梵高对光影的捕捉,谈到他对内心的挣扎。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梵高的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殿堂,而是触手可及的,能够 resonate with our own experiences. 我尤其喜欢作者对梵高色彩运用的大胆解读。他不是简单地说“梵高用了黄色”,而是会深入分析这种黄色在特定情境下所传达的情感,那种炽热、那种忧伤、那种希望,都通过色彩在他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也仿佛拥有了梵高那双能够捕捉到色彩灵魂的眼睛。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介绍梵高,更是在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感受艺术的力量。每次合上书,我都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充盈,仿佛在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对梵高的了解并不算深,只是一些耳熟能详的画作,比如《星空》、《向日葵》之类的。总觉得他是一个悲情的天才,但具体的美在哪里,却有些模糊。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个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进的方向。一开始,我被作者的语言所吸引,那种细腻、温柔,又带着一丝哲学思考的文字,读起来非常舒服。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各种艺术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谈论梵高。比如,他会从梵高描绘的农民,谈到他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他会从梵高对自然光线的捕捉,谈到他对生命的热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梵高色彩的解读。他不是简单地说“梵高喜欢黄色”,而是会深入分析,这种黄色在不同画作中,所代表的意义,那种热烈、那种孤独、那种希望,都通过色彩的运用,在他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曾经一度认为,梵高之所以那么“疯狂”,是因为他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但是,通过这本书的解读,我才发现,他的“疯狂”更像是一种对生命、对艺术极致的热爱和追求。他用尽全身的力量,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去表达那些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解读,让我对梵高,不再只是同情,更多的是一种敬佩和理解。每次读完一章,我都会合上书,静静地回味,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梵高的画作,这一次,它们仿佛拥有了声音,在诉说着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