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绘画史(跟大师学国学)
:12.00元
作者:陈师曾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1010743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陈师曾先生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的记录稿。全书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以下至明清两代的绘画艺术的历史,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文字简明扼要,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美术史普及读本。
此次出版,我们对字句、标点等进行了仔细的检核、勘误,对一些沿袭已久的错误予以更正,希望为读者提供一册较完善的美术史读本。
目录
编 上古史
章 三代之绘画
第二章 汉代之绘画
第三章 六朝之绘画
第四章 魏晋之绘画
第五章 南北朝之绘画
第六章 隋朝之绘画
第二编 中古史
章 唐朝之绘画
节 唐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唐朝前期之绘画
第三节 唐朝后期之绘画
第四节 李思训一家
第五节 王维
第六节 鞍马画家
第七节 中唐及晚唐之绘画
第八节 周防与赵公祜一家
第九节 花鸟画与论画
第二章 五代之绘画
节 五代绘画概论
第二节 南唐之绘画
第三节 前后蜀之绘画
第四节 五代之山水画
第三章 宋朝之绘画
节 宋朝文化总论
第二节 宋朝之画院
第三节 宋朝画派之沿革
第四节 宋朝之论画
第四章 元朝之绘画
节 元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元代绘画之变迁
第三节 四大家
第四节 题款及道释画
第三编 近世史
章 明朝之绘画
节 明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明朝之画院
第三节 山水画之沿革
第四节 浙派
第五节 院体画之一派
第六节 吴派
第七节 道释、风俗画之变迁
第八节 花鸟及杂画
第九节 闺秀、之绘画
第二章 清朝之绘画
节 清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清朝之山水画
第三节 人物画之变迁
第四节 花鸟及杂画
附录
清代山水之派别
清代花卉之派别
对于普通教授图画科意见
绘画原于实用说
中国人物画之变迁
文人画之价值
中国画是进步的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艺术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想要真正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是最直接、最生动的途径之一。而中国绘画,无疑是中国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这本书《中国绘画史》,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求知欲。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和艺术成就。我尤其关注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画家,比如顾恺之、吴道子、张择端、黄公望、八大山人等等。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在各自的时代脱颖而出,他们的画作又为何能流传至今,成为经典的?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他们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代表作品?我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绘画史上那些重要的转折点和创新,比如从人物画到山水画的兴盛,从工笔到写意的演变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典美学有着深深的迷恋,总觉得那是一种含蓄、内敛,却又蕴含着无限意境的美。而中国绘画,无疑是中国古典美学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这本书《中国绘画史》,我选择它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它,更深入地理解这种独特的美学。我非常好奇,那些中国画大师们,是如何将“意境”二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画面中的?他们是如何做到“形神兼备”,让笔下的物象仿佛有了生命和灵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启示,让我不仅仅是欣赏画作的视觉冲击力,更能体会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和人文情怀。我期待书中能有对不同画派、不同风格的深入剖析,例如山水画中的“皴法”和“墨法”,人物画中的“传神写照”,花鸟画中的“写意”和“形似”。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培养自己更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去发现和欣赏中国绘画中那些细微之处的美。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人的智慧和情怀充满了敬意,而中国绘画,更是这些智慧和情怀最生动的载体。这本书《中国绘画史》,让我有机会得以窥探那些大师们的艺术世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他们所经历的人生。我特别想了解,那些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各自有着怎样的艺术特点和哲学追求?例如,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在精神气质上有着怎样的差异?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梳理出清晰的绘画史脉络,让我能够理解从唐宋到明清,中国绘画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演变,并且又有哪些创新和突破。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学习到大师们的创作理念,理解他们是如何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对自然的感悟,巧妙地融入到笔墨之中,创造出那些传世不朽的艺术珍品。
评分我一直觉得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常常流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偶然间看到这本书《中国绘画史》,名字就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跟大师学国学”这个副标题,更是激起了我想要深入探索的兴趣。我一直觉得,中国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思想的沉淀,是精神的寄托。每一幅传世名画,都仿佛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否会详细介绍中国绘画各个时期的发展演变,从先秦的萌芽,到魏晋的玄远,再到唐宋的繁盛,以及明清的创新?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画家,比如顾恺之、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张僧繇等等,他们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是否会在书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解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系统、清晰的方式,为我梳理出中国绘画的宏大脉络,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绘画的博大精深。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国学,如果能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艺术实践相结合,会事半功倍。而这本书《中国绘画史》,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画作,而是试图通过解读这些画作,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中国绘画,正是他们情感、思想、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山水画背后,是否蕴含着文人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理想?那些花鸟画中,是否寄托了他们对自由、对生命的热爱?还有那些仕女画,是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女性地位?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这些绘画作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我期待它能用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带领我走进古代画家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们的艺术追求。
评分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喜爱,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东西。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中国绘画史》,我的目光立刻就被它吸引了。书名中的“跟大师学国学”让我感到一种亲切感,仿佛真的可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一直觉得,中国绘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思想的表达,是情感的抒发。它蕴含着中国古人的哲学观念、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深刻理解。翻开这本书,精美的画作扑面而来,那些山水的神韵,人物的传神,花鸟的意趣,都让我沉醉其中。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历史悠久的画派,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主张?书中所提到的“大师”,他们的绘画理念又是怎样的?他们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走进中国绘画的殿堂,让我不仅仅是欣赏画作的表面之美,更能深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评分我一直觉得,文化传承最生动的方式,就是通过艺术。而中国绘画,无疑是中国文化最璀璨的瑰宝之一。这本书《中国绘画史》,正是我渴望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最佳选择。我被书中提及的“跟大师学国学”吸引,因为我一直相信,通过欣赏和学习大师们的绘画作品,能够最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中国绘画的各个历史时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绘画特点,例如,魏晋时期飘逸的笔法,唐代人物画的雍容华贵,宋代山水画的意境深远,明清写意画的自由洒脱。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认识更多的中国绘画大师,了解他们的生平故事,学习他们的艺术理念,以及欣赏他们那些影响深远的代表作品。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绘画史,更是一本通往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钥匙。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国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层面,总感觉缺少了那么一点“温度”。而这本《中国绘画史》,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遗憾。它不只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绘画这一直观的艺术形式,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活”的一面。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总觉得,每一幅传世名画,都像是一个凝固的历史瞬间,里面承载着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甚至是文人的悲欢离合。这本书就像一个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去亲身感受那些绘画大师们所处的时代氛围,去体会他们创作时的心境。我非常好奇,那些在山水画中挥洒自如的大师,他们是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是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笔墨之中的?那些描绘仕女的人物画,她们的眼神、姿态,又透露出怎样的时代审美和女性意识?还有那些生机勃勃的花鸟画,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花草禽鸟,更是寄托了文人对自由、对自然的向往。我期待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读这些绘画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让我不仅仅是“看热闹”,更能“看门道”。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厚重的封皮,古朴的字体,还有那淡淡的纸张香气,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流传千古的绘画作品,总觉得它们背后蕴含着无数的故事和智慧。这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虽然书名点明了“跟大师学国学”,但更吸引我的是“中国绘画史”这几个字。我一直觉得,绘画不仅仅是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更是时代精神、文人情怀、哲学思想的载体。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插图,那些山水、人物、花鸟,每一幅都仿佛有了生命,在纸上跃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这些大师们是如何在笔墨之间勾勒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又是如何将他们的思想融入到艺术创作中的。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等待我去一点点地挖掘。我特别期待它能带我领略不同朝代的绘画风格演变,从魏晋的飘逸,到唐宋的雄浑,再到明清的雅致,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而这些韵味背后,一定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绘画的审美特质,体会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
评分我一直觉得,国学并非高高在上的知识,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智慧。而中国绘画,无疑是国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本书《中国绘画史》,让我看到了一个将抽象的国学理论与具体的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绝佳范例。我非常好奇,那些古代的绘画大师们,是如何将他们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人生感悟融入到笔墨之中的?例如,在山水画中,他们是否寄托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理想?在花鸟画中,他们是否表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解读那些经典画作的文化意蕴,让我不仅仅是看到优美的画面,更能理解画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提升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让我不仅仅是“知道”,更能“懂得”,并且能够将这种理解,运用到我自己的生活和思考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