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通寶鑒(上下)
作 者:(明)著,(清)整理,評注,譯
齣 版 社:
齣版時間:2011-10-1
《窮通寶鑒》為命學經典著作之一,原名《攔江網》,取“橫江置網,一網打盡”之意。原書未署作者姓名和著作年代,但從書中大多列舉明朝名人宰輔的命例分析,可以判斷此書作於明朝末年。此書成書後,當時僅作為一種“私人密錄式的抄本”,或者是隻供弟子們傳看的“巾箱秘本”,在江湖上流傳。到清朝初年,“人於日官之手,易名日《造化元鑰》”。光緒時有抄本在社會上流傳,入楚南餘春颱之手,由其詳加增刪,細加編輯,並更名為《窮通寶鑒》刊行於世。
本書以陰陽五行為經,以月令為緯,輔以寒暖調候,以官為首,以財為次,獨樹一幟,在命理學界擁有相當高的影響和地位。
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它不依附於傳統命學其他任何觀察角度,比如八字結構的格局問題、日主的旺衰問題、十神的生剋取象等,而專論定四時五行的衰旺喜忌,以五行的陰陽均衡作為論命的主要依據,同時非常強調調候。
其次,結構閤理,提綱挈領,取捨得當,綱目清晰。以十乾配十二月,察其生旺休囚,以定取用總則。每月各列若乾條,論述五行生剋,從實際經驗,配閤命例,立一成以馭萬變,秩然有序。
第三,在四柱五行生剋上,捨地支而獨用天乾。這一方麵說明作者的命理學觀點,重視天乾在推演上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麵,也顯示瞭來自江湖派的獨特的斷命方式,形成瞭五行論命的特定模式。
後來命理學傢多以此書為宗,來論述五行的旺衰喜忌。民國年間著名命理學傢徐樂吾先生十分看重此書,他頗有心得地說: “僕研習命理有年,生平服膺者為《子平真詮》、《窮通寶鑒》、《滴天髓》三書。”所以他不惜時間和精力,兩次評注此書,為此書的廣泛流傳做齣瞭突齣的貢獻。
本次白話評注,方成竹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識功底,通過比較多個版本,查缺補漏,糾錯正誤,並對生僻字詞予以注釋,在此基礎上,對原文主旨作瞭詳盡的論述,並增加瞭部分命例,從而為本書提供瞭到目前為止為完整和準確的一個版本。
窮通寶鑒(上冊)
《窮通寶鑒》原序
自序
《造化元鋤原序
《造化元鑰》序
《造化元鑰》韋序
凡例
捲首論五行
五行總論
論木
三春之木
三夏之木
三鞦之木
三鼕之木
論火..
三春之火
三夏之火
三鞦之火
三鼕之火
論土
三春之土
三夏之土
三鞦之土
三鼕之土
……
捲一 論甲木
捲二 論乙木
捲三 論丙火
捲四 論丁火
窮通寶鑒(下冊)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紙張的質感也無可挑剔,那種微微泛黃的色澤,讓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古老的年代。光是翻閱它,就是一種享受。尤其是那種文白對照的編排方式,對於我們這些想深入瞭解傳統文化但又苦於文言晦澀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譯文的流暢度和準確性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保留瞭原著的精髓和韻味,又讓現代讀者能夠輕鬆領會其中的奧秘。我特彆欣賞那種細緻入微的校注,很多看似不起眼的詞語,經過一番點撥,立刻豁然開朗,這套書絕對不是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快餐”命理讀物能比擬的,它體現瞭一種對經典的敬畏和對讀者的尊重,買瞭絕對不後悔,是值得收藏一輩子的珍品。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透露著一種匠心,讓人愛不釋手,但真正讓我佩服的是它在內容呈現上的用心良苦。它不隻是簡單地堆砌原文和白話,更是在關鍵節點上加入瞭大量的“評注”,這些評注非常精彩,它們仿佛是經驗豐富的老者在你耳邊低語,為你點明那些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深意。我發現,很多睏擾我多年的命理學上的疑難點,在對照瞭這裏的評注後,茅塞頓開。它教會我的不隻是“是什麼”,更是“為什麼”,這種深層次的理解纔是真正的學問。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它培養讀者獨立思考、辨析古今思維差異的能力,是一部真正有靈魂的學術著作。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古籍的閱讀體驗是持保留態度的,總擔心排版擁擠、注釋混亂。但這次的體驗完全超齣瞭預期。版式的設計非常考究,留白得當,主文和注釋區域劃分清晰,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也不會感到疲勞。更難得的是,它的譯注部分,看得齣是下瞭大功夫的,不是簡單地逐字翻譯,而是結閤瞭大量的曆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來做深入解讀。這對於理解古人為何會得齣某種結論至關重要。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現代認知與古代思維之間的橋梁,讓我對傳統命理學的係統性和嚴謹性有瞭全新的認識,這種嚴謹性在很多現代的速成書籍中是絕對看不到的。
評分我最近在琢磨一套關於傳統術數的書籍,但市麵上很多版本要麼過於艱深,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翻譯得過於白話,把原著的精髓都給稀釋瞭。直到我接觸到這本,纔找到瞭平衡點。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學的導師,一步步引導你走進那個深邃的領域。特彆是在那些復雜的概念闡釋上,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條理,不像有些版本那樣生硬地堆砌概念。我尤其喜歡看那些評注部分,它們不僅僅是對文字的解釋,更是對古代智慧的一種現代語境下的活化。閱讀過程非常治愈,沒有那種硬塞知識的壓迫感,而是像在進行一場與古人的深度對話,讓我對古代先哲的思辨能力感到由衷的敬佩,這是一次精神上的富足之旅。
評分我對任何帶有“全譯本”或“足本”字樣的書籍都抱持著十二分的警惕,因為“全”往往意味著質量的下降。然而,這套書的翻譯質量,即便是極其挑剔的我也找不齣明顯的破綻。它在處理那些極具時代特色的詞匯時,選擇瞭既不失其韻味又不至於讓今人誤解的最佳路徑。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取用神”的一些關鍵段落,很多其他譯本在這裏處理得含糊不清,但這個版本給齣瞭非常清晰且富有邏輯性的解讀,讓原本像迷霧一樣的東西變得清晰可見。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是讓你“讀懂”瞭,更是讓你“理解”瞭,是一種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引導,非常適閤想要真正掌握這門學問的進階學習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