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分别写于朱光潜的青年和中年时期,这两部单独的作品编为一卷还是首次。《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后所附十二篇文章也与青年的修养相关,因此一并奉献给读者。《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写于作者留学英国期间,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分期发表在1926年11月至1928年3月的《一般》杂志上,1929年3月辑成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它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谈修养》于1940年至1942年间陆续发表于《中央周刊》,1943年5月由重庆中周出版社以《谈修养》为名结集出版。是作者十年后,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谆谆引导。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毫无居高临下、教训人之感。
目录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的名字乍一听,似乎是一本关于青少年成长、讲授人生道理的教辅读物,又或者是一套严谨的学术著作,充满了理论的重量。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并开始阅读其中的文字时,却发现它给予我的远比书名所暗示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这与其说是一本“给”青年的书,不如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是智者对人生百态的温和凝视,更是对灵魂深处不灭火种的温柔唤醒。我曾以为修养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是古人留下的刻板教条,但朱光潜先生的笔触,却将这份“修养”化为一种贴近生活、体悟自然的日常姿态。它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引导你去“感受什么”,去理解事物内在的联系,去培养一种与世界和谐相处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更非死记硬背,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体悟和实践。书中的文字,时而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时而又如惊雷乍响,醍醐灌顶。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美”的阐释,那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赏心悦目,更是对生命内在秩序和和谐的追求。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被一股清流涤荡,内心的浮躁被抚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沉静、更清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这是一本令人惊喜的书,它的名字或许会让人觉得有些许的年代感,但当翻阅其中内容时,却能感受到一股穿越时空的智慧和生命力。朱光潜先生的笔触,与其说是“写”给青年,不如说是“对话”于每一个渴望理解生活、理解自我的人。我曾以为“修养”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境界,是一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达到的目标。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让我看到了“修养”的另一种可能——它存在于日常的点滴之中,存在于对美的感知里,存在于对生命的热爱中。他对于“情趣”的阐释,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并非总是宏大叙事,更多时候,它隐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隐藏在对自然万物的细腻体察之中。这本书没有给我什么“标准答案”,却给了我一种更自由、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我开始尝试去发现生活中的“情趣”,去体味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去感受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新的期待和热情。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并非源于某种惊世骇俗的观点,而是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生智慧的执着追求。它仿佛是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那些模糊而又真实的情感,那些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被忽略或压抑的角落。我曾一度认为,所谓的“修养”只是束缚人性的枷锁,是虚伪的客套,但朱光潜先生通过他流畅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让我重新审视了“修养”的真正含义。它不是对外在形式的刻意模仿,也不是对内在情感的压抑,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书中的论述,常常能引发我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那些曾经让我困惑不解的困境,在先生的文字面前,似乎都找到了某种启示性的答案。他谈论的“兴趣”,并非狭隘的爱好,而是对广阔世界的探索欲望;他谈论的“审美”,也不是肤浅的视觉享受,而是对生命真谛的感悟。这种将个人体验融入宏大智慧的叙事方式,使得这本书既有学理的深度,又不失个人情感的温度,让人读来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得到心灵的慰藉。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并不知道它会带给我如此深刻而持久的触动。我曾以为,所谓的“修养”是某种刻意为之的姿态,是一种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朱光潜先生的文字,却将这份“修养”拉回了现实,赋予了它生动的血肉和灵魂。他没有空泛的口号,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一种近乎耳语般的亲切,与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他谈论的“人格”,并非某种理想化的模型,而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个体独特价值的肯定。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勤”的论述,它并非单纯指代勤奋工作,更是包含了对事物深入研究的专注,对知识不断探索的热情。这种对“勤”的广义理解,让我摆脱了以往对它的片面认知,看到了它在个体精神成长中的更深层意义。书中的每一封信,都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更广阔的天地,更深刻的自我。读完后,我感到内心更加充实,也更加明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不再轻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我带着一种略显功利的期待,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能够快速提升自我的“秘诀”或“方法”。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并非在于提供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而在于它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一种看待人生更为通透和豁达的视角。朱光潜先生的文字,与其说是“教导”,不如说是“启发”。他并不直接告诉你应该如何做,而是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论述,引导你去发现事物本身蕴含的道理,去理解人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我尤其欣赏他在处理一些看似抽象的哲学概念时,总能将其与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使得原本艰深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也更具实践指导意义。他对于“闲适”的阐释,在我看来,并非是对懒惰的推崇,而是对当下生活的珍视,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这种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洞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的节奏和方式,开始重新审视那些被视为“无用”的时间,其实蕴含着滋养心灵的巨大能量。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在不经意间,就改变了我对许多事物的看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