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白话《菩提道次第广论》

新译白话《菩提道次第广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元] 宗喀巴大师,王世镇注 著
图书标签:
  • 藏传佛教
  • 菩提道次第广论
  • 白话译本
  • 宗喀巴
  • 修行
  • 佛学
  • 哲学
  • 心理学
  • 智慧
  • 正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蛋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ISBN:9787802537590
商品编码:155616665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新译白话《菩提道次第广论》

原价:65.00元

作者:(元)宗喀巴大师,王世镇注

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802537590

字数:477000

页码:46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新译白话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宗喀巴大师总摄三藏十二部经的要义,循着龙树、无著二大论师的轨道,按“三士道”由浅入深的进程而编成的。“三士道”,是任何一种根机的人,从初发心乃至证得无上菩提,中间修学佛学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本论内容,就是对这些过程的次第、体性和思维修学的方法,加以如理阐述。“菩提”,指所求的佛果,“道”指趣证佛果所必须经历的修学过程,“次第”就是说明修学的过程必须经历这些阶段,自下而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可缺略、紊乱或躐等,故名“菩提道次第”。 菩提道次第,是成就无上菩提必须经历的过程,修下士道不只为自求人天安乐,修中士道也不只为求自了生死,都是为上士道准备条件,所以都是菩提道的一部分;不过由于缓急、浅深、难易的不同,就不能不分出次第。 为救拔有情出离生死苦海,能牺牲自己的一切安乐,而急于利他,求大菩提,就是发起了大菩提心,由此进修六度四摄,经三阿僧祗劫,圆满福智资粮,才能证得三身四智无量功德庄严的大菩提果。

目录


代序
书首礼赞
第一章 讲说作者殊胜
第一节 受生为圆满种姓之情
第二节 其身获得功德之情
一、获得教德之情
二、获得证德之情
(一)成就戒学
(二)成就定学
(三)成就慧学
第三节 为佛教做事业之情
一、在印度做事业之情
二、在藏中做事业之情
第二章 讲说其法殊胜
第一节 通达一切佛教为无违的殊胜
第二节 能现一切佛经为教授的殊胜
第三节 易于获得佛之密意的殊胜
第四节 重大恶行自趋没灭的殊胜
第三章 如何讲闻具有二种殊胜的正法
第一节 听闻之规
一、思维闻法的利益
二、对法与说法师发起服侍
三、听闻的正规
(一)断器三过
(二)依六种想
第二节 讲说之规
一、思维说法的利益
二、发起服侍大师与法
三、以怎样的思想行为来讲说
四、对何等对象说与不说的区别
第三节 完结时共同所作之规
第四章 如何正式以教授引导学徒的次第
第一节 道的根本依止善知识之理
一、为使生起定解故稍作赘述
(一)所依善知识之德相
(二)能依弟子之德相
(三)弟子应如何依止之规
(四)依止的利益
(五)不依止的过患
(六)归纳彼等之义
二、简要宣说修持之规
(一)正式修法
(二)破除对此修法的邪分别
第二节 依止后如何修心的次第
……
注释藏汉文参考书目
译后

作者介绍


王世镇山西省大同市人,1935年出生。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译审、教授,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副研究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 196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藏语专业本科,同年进藏工作,在西藏日报社从事该报藏文版翻译20余年。调京后,在中央台民族部藏语组、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藏文室从事翻译工作直至退休。晚年一直在翻译藏传佛教藏文经续论等,先后应国内外一些佛教寺院团体、研究机构和僧人信众等的邀请,翻译藏传佛教各宗派的藏文教派史、寺塔志、高僧传、修法仪轨、礼赞偈颂和祷文秘诀等近百余部(件)。出版的代表译著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藏传佛教噶举派史略》、《文殊怙主教法庄严》、《历代那仓活佛传》、《雍仲苯教源流概述》、《觉囊派的建立》,以及《藏族物喻格言》、《藏传佛教宁玛派史略》等。 译著成果被收入《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内。 获得中国翻译协会特授的“资深翻译家”荣誉。

文摘


序言



《新译白话<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一部深入浅出、导引学人迈向觉悟圆满的修学指南。本书以现代白话文精细解读了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旨在让广大修学者能无碍地理解并实践这部阐述甚深佛法精髓的典籍。 一、 导言:慈悲与智慧的宏图 《菩提道次第广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根本论典之一,其核心在于提供一条清晰、系统、可行的成佛之道。它并非空谈玄理,而是循序渐进,从凡夫地出发,一步步引导学人趋向圆满佛果。本书的翻译与解读,便是为了将这宏伟的道次第呈现给所有渴望解脱、追求究竟幸福的现代人,即便他们可能缺乏深厚的佛学背景。 二、 释迦牟尼佛的慈悲愿景:无上菩提的召唤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根基,源于释迦牟尼佛陀无量的慈悲与宏愿。佛陀观察到众生因无明所苦,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息,于是倾尽一生,宣说大小乘教法,无非是为众生指明一条通往离苦得乐、证悟菩提的康庄大道。宗喀巴大师集诸佛语、菩萨智慧,将释尊所传的无量法门,依其修学的次第,梳理成一部完整的修行蓝图,使之易于领会,便于实践。本书的问世,正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佛陀的这份慈悲,让更多人得以听闻、理解、并踏上这条殊胜的菩提道。 三、 宗喀巴大师的宏智:串联教法的明镜 宗喀巴大师,乃是十三世纪藏传佛教史上最为重要的改革者与集大成者。他以卓越的智慧、严谨的学风,系统整理和阐发了佛陀的教法,尤其是对《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著述,堪称其毕生智慧的结晶。大师在论中,以“三士道”为纲,将一切佛法归摄其中,无论显密教典,皆能在此道次第中找到其位置,并与其汇流。他深入研讨经论,辨析微细之处,使整个佛法修行体系,如同一面明镜,清晰地映照出从凡夫到成佛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本书的白话译解,力求忠实地传达宗喀巴大师的见解,清晰地展现他为我们串联起佛法整体面貌的智慧光芒。 四、 本书特色:白话的温度,次第的深度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新译白话”的表述方式。对于许多面对古奥佛典而望之却步的修学者而言,深涩的文言常常成为理解的阻碍。《新译白话<菩提道次第广论>》抛弃了晦涩的术语,采用了现代人易于理解的语言,将《广论》的精要逐一呈现。这并非简单的字面翻译,而是结合了历代善知识的讲疏,力求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添一份亲切的温度,让佛法的智慧如同涓涓细流,滋润干涸的心田。 同时,本书在“白话”之余,更注重“次第”的深度。它严格遵循《广论》原有的修学阶梯,首先引导读者认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生起出离心;继而学习皈依三宝,种下解脱的根本;然后深入学习业果、暇满、死无常等,加强对修行的决心;接着学习止观,开发定慧,获得内心的安稳与洞察;最终将视野引向大乘,学习发菩提心,修习七因果、六互为,乃至生生世世的修学方法,直至成佛。这一系列的次第,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确保每一位修学者都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走弯路。 五、 修学要领:从闻思到实修 本书所解读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其核心在于“闻思修”三者的结合。 闻思:理解《广论》的甚深教义是首要环节。本书的白话译解,正是为了方便读者进行闻思。通过反复阅读,对照生活中的种种境遇,将佛法的智慧融入日常的思考中,培养正确的知见。 实修:闻思的最终目的在于实修。本书并非仅仅是知识的传达,更是修行的指南。书中详细阐述了每一个修学阶段所应采取的具体方法,无论是念诵经咒、观修慈悲、还是禅定练习,都提供了清晰的指导。修学者应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磨砺心性,增长功德。 六、 功德利益:证悟的曙光,慈悲的光辉 依据《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教法进行修学,其功德利益是无量的。 离苦得乐:通过深入理解无常、苦、空,以及业果的法则,学人能够逐渐摆脱对世俗名利的执着,减少烦恼,获得内心的平和与自在。 增长智慧:学习佛法的次第,能够次第开发智慧,认识到世界的实相,洞察自心的本性。 具足慈悲:从自利到利他,菩提道次第引导学人由内而外地生起广大的慈悲心,关怀一切有情,致力于利益众生。 迈向成佛:最终,遵循此道次第,能够积累足够的福德与智慧资粮,直至究竟成佛,圆满一切功德,度化无量众生。 七、 结语:觉悟的人生,从此刻启程 《新译白话<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一扇通往觉悟世界的大门,它以最真诚的姿态,邀请每一位渴望生命意义、追求究竟幸福的求道者,一同走进这场庄严而美好的心灵旅程。无论您是初涉佛门,还是已有一定基础,本书都能为您提供一份清晰的指引,一份坚实的动力。愿本书能成为您修学路上的良伴,助您早日圆满无上菩提,证悟人生的真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淡雅的色调和颇具古韵的字体搭配在一起,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而深邃的气息。我之前对这类传统典籍的阅读一直有些畏难情绪,总觉得内容深奥晦涩,难以窥其堂奥。然而,当我翻开这本新译的读物时,惊喜地发现它在保持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语言的现代性处理得非常到位。它没有那种刻板的、让人望而却步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清晰、流畅的白话,将那些看似高远的哲理娓娓道来。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循序渐进的心灵漫步,每走一步,都能清晰地看到脚下的路标。我尤其欣赏它在关键概念处的注释和阐释,既不失精准,又非常贴合当代读者的认知习惯,仿佛为我们搭建了一座从古老智慧通往现代心灵的坚实桥梁。这种平衡拿捏得极好,让人在阅读时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又不至于迷失在字句的迷宫中,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

评分

我对这次阅读体验的整体感受是,它成功地将“广论”的宏大架构拆解成了易于消化的知识点,这对于我们这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精神滋养的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福音。它不像某些译本那样,为了追求字面上的对等而牺牲了阅读的流畅性,读起来常常需要反复咀嚼,甚至需要对照原文才能勉强理解。但这本书不同,它明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揣摩原作者的“意图”,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词语”的层面。我发现,很多我过去一直感到模糊或似是而非的佛教概念,在经过这段白话的阐释后,突然变得豁然开朗。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蒙在眼睛上的纱布被轻轻揭开,眼前的世界顿时清晰起来。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重塑,引导着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自身的困惑和对生命的理解,实用性非常强。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理论体系,更在于它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如何思考”的方法论。它教会的不是“信什么”,而是“如何去建立一套审慎、有次第的认知框架”。阅读它,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思维升级训练。我发现,许多日常生活中被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在经过这本书的层层剖析后,露出了其不稳固的一面。这种被挑战和重新构建的过程是令人兴奋的。它没有强行灌输任何结论,而是将构建结论的“工具箱”交到了读者手中,引导我们一步步去实践、去验证。这种由内而外,由浅入深的引导方式,真正体现了“次第”的精髓,让人感觉自己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了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收获远超预期。

评分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敬意的旁观者,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既能体现原典的庄严,又兼具现代普及性的指南。这本书在“广博”与“易懂”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并非那种流于表面的“心灵鸡汤”式的简化,而是非常严谨地保留了论证的逻辑链条。只是,它没有采用那种拗口的古汉语表达,而是用了一种非常生活化、带有现代语感的句式来重构这些复杂的逻辑。这使得读者在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推演时,感觉非常自然,就像在听一场精心准备的学术讲座,主讲人既是权威,又极其擅长与听众沟通。我甚至发现,自己过去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和应对挫折时,可以很自然地将书中所阐述的某些思维框架应用进去,感受到它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而不是停留在象牙塔里。

评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细节处理得相当考究,体现出制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在关键的段落划分上做得十分到位,使得长篇的论述结构清晰,不会让人在冗长的文字中迷失主线。纸张的选择也令人愉悦,拿在手中有一种温润的质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深度研习者来说是个重要的加分项。而且,它巧妙地在章节之间穿插了一些简短的引言或小结,这些小小的过渡性文字,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读者巩固刚刚学到的内容,为进入下一层级的思考做好铺垫。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细致关照,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让人愿意一页接着一页地往下翻阅,充满探索的乐趣。

评分

书没问题 物流脑残 北京发辽宁为什么又转到宁夏陕西

评分

i

评分

还行吧&hellip;&hellip;没什么包装

评分

书没问题 物流脑残 北京发辽宁为什么又转到宁夏陕西

评分

.................

评分

书没问题 物流脑残 北京发辽宁为什么又转到宁夏陕西

评分

好书

评分

五星好评

评分

还行吧&hellip;&hellip;没什么包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