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譯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
原價:65.00元
作者:(元)宗喀巴大師,王世鎮注
齣版社:中國藏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802537590
字數:477000
頁碼:46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譯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大師總攝三藏十二部經的要義,循著龍樹、無著二大論師的軌道,按“三士道”由淺入深的進程而編成的。“三士道”,是任何一種根機的人,從初發心乃至證得無上菩提,中間修學佛學所必須經曆的過程。本論內容,就是對這些過程的次第、體性和思維修學的方法,加以如理闡述。“菩提”,指所求的佛果,“道”指趣證佛果所必須經曆的修學過程,“次第”就是說明修學的過程必須經曆這些階段,自下而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可缺略、紊亂或躐等,故名“菩提道次第”。 菩提道次第,是成就無上菩提必須經曆的過程,修下士道不隻為自求人天安樂,修中士道也不隻為求自瞭生死,都是為上士道準備條件,所以都是菩提道的一部分;不過由於緩急、淺深、難易的不同,就不能不分齣次第。 為救拔有情齣離生死苦海,能犧牲自己的一切安樂,而急於利他,求大菩提,就是發起瞭大菩提心,由此進修六度四攝,經三阿僧祗劫,圓滿福智資糧,纔能證得三身四智無量功德莊嚴的大菩提果。
目錄
代序
書首禮贊
第一章 講說作者殊勝
第一節 受生為圓滿種姓之情
第二節 其身獲得功德之情
一、獲得教德之情
二、獲得證德之情
(一)成就戒學
(二)成就定學
(三)成就慧學
第三節 為佛教做事業之情
一、在印度做事業之情
二、在藏中做事業之情
第二章 講說其法殊勝
第一節 通達一切佛教為無違的殊勝
第二節 能現一切佛經為教授的殊勝
第三節 易於獲得佛之密意的殊勝
第四節 重大惡行自趨沒滅的殊勝
第三章 如何講聞具有二種殊勝的正法
第一節 聽聞之規
一、思維聞法的利益
二、對法與說法師發起服侍
三、聽聞的正規
(一)斷器三過
(二)依六種想
第二節 講說之規
一、思維說法的利益
二、發起服侍大師與法
三、以怎樣的思想行為來講說
四、對何等對象說與不說的區彆
第三節 完結時共同所作之規
第四章 如何正式以教授引導學徒的次第
第一節 道的根本依止善知識之理
一、為使生起定解故稍作贅述
(一)所依善知識之德相
(二)能依弟子之德相
(三)弟子應如何依止之規
(四)依止的利益
(五)不依止的過患
(六)歸納彼等之義
二、簡要宣說修持之規
(一)正式修法
(二)破除對此修法的邪分彆
第二節 依止後如何修心的次第
……
注釋藏漢文參考書目
譯後
作者介紹
王世鎮山西省大同市人,1935年齣生。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譯審、教授,中國藏語係高級佛學院副研究員,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 1961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藏語專業本科,同年進藏工作,在西藏日報社從事該報藏文版翻譯20餘年。調京後,在中央颱民族部藏語組、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藏文室從事翻譯工作直至退休。晚年一直在翻譯藏傳佛教藏文經續論等,先後應國內外一些佛教寺院團體、研究機構和僧人信眾等的邀請,翻譯藏傳佛教各宗派的藏文教派史、寺塔誌、高僧傳、修法儀軌、禮贊偈頌和禱文秘訣等近百餘部(件)。齣版的代錶譯著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史略》、《藏傳佛教噶舉派史略》、《文殊怙主教法莊嚴》、《曆代那倉活佛傳》、《雍仲苯教源流概述》、《覺囊派的建立》,以及《藏族物喻格言》、《藏傳佛教寜瑪派史略》等。 譯著成果被收入《世界文化名人辭海》《華人捲)內。 獲得中國翻譯協會特授的“資深翻譯傢”榮譽。
文摘
序言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細節處理得相當考究,體現齣製作者對讀者的尊重。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它在關鍵的段落劃分上做得十分到位,使得長篇的論述結構清晰,不會讓人在冗長的文字中迷失主綫。紙張的選擇也令人愉悅,拿在手中有一種溫潤的質感,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深度研習者來說是個重要的加分項。而且,它巧妙地在章節之間穿插瞭一些簡短的引言或小結,這些小小的過渡性文字,起到瞭很好的承上啓下的作用,幫助讀者鞏固剛剛學到的內容,為進入下一層級的思考做好鋪墊。這種對閱讀體驗的細緻關照,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理論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讓人願意一頁接著一頁地往下翻閱,充滿探索的樂趣。
評分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抱有敬意的旁觀者,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既能體現原典的莊嚴,又兼具現代普及性的指南。這本書在“廣博”與“易懂”之間找到瞭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並非那種流於錶麵的“心靈雞湯”式的簡化,而是非常嚴謹地保留瞭論證的邏輯鏈條。隻是,它沒有采用那種拗口的古漢語錶達,而是用瞭一種非常生活化、帶有現代語感的句式來重構這些復雜的邏輯。這使得讀者在跟隨作者的思路進行推演時,感覺非常自然,就像在聽一場精心準備的學術講座,主講人既是權威,又極其擅長與聽眾溝通。我甚至發現,自己過去在處理日常人際關係和應對挫摺時,可以很自然地將書中所闡述的某些思維框架應用進去,感受到它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而不是停留在象牙塔裏。
評分我對這次閱讀體驗的整體感受是,它成功地將“廣論”的宏大架構拆解成瞭易於消化的知識點,這對於我們這些在快節奏生活中尋求精神滋養的人來說,簡直是莫大的福音。它不像某些譯本那樣,為瞭追求字麵上的對等而犧牲瞭閱讀的流暢性,讀起來常常需要反復咀嚼,甚至需要對照原文纔能勉強理解。但這本書不同,它明顯投入瞭大量的精力去揣摩原作者的“意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詞語”的層麵。我發現,很多我過去一直感到模糊或似是而非的佛教概念,在經過這段白話的闡釋後,突然變得豁然開朗。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是濛在眼睛上的紗布被輕輕揭開,眼前的世界頓時清晰起來。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種思維模式的重塑,引導著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自身的睏惑和對生命的理解,實用性非常強。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一套理論體係,更在於它為現代人提供瞭一種“如何思考”的方法論。它教會的不是“信什麼”,而是“如何去建立一套審慎、有次第的認知框架”。閱讀它,就像是進行瞭一次係統性的思維升級訓練。我發現,許多日常生活中被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在經過這本書的層層剖析後,露齣瞭其不穩固的一麵。這種被挑戰和重新構建的過程是令人興奮的。它沒有強行灌輸任何結論,而是將構建結論的“工具箱”交到瞭讀者手中,引導我們一步步去實踐、去驗證。這種由內而外,由淺入深的引導方式,真正體現瞭“次第”的精髓,讓人感覺自己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瞭一場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收獲遠超預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淡雅的色調和頗具古韻的字體搭配在一起,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種沉靜而深邃的氣息。我之前對這類傳統典籍的閱讀一直有些畏難情緒,總覺得內容深奧晦澀,難以窺其堂奧。然而,當我翻開這本新譯的讀物時,驚喜地發現它在保持原著精神內核的同時,語言的現代性處理得非常到位。它沒有那種刻闆的、讓人望而卻步的學術腔調,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長者,用清晰、流暢的白話,將那些看似高遠的哲理娓娓道來。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循序漸進的心靈漫步,每走一步,都能清晰地看到腳下的路標。我尤其欣賞它在關鍵概念處的注釋和闡釋,既不失精準,又非常貼閤當代讀者的認知習慣,仿佛為我們搭建瞭一座從古老智慧通往現代心靈的堅實橋梁。這種平衡拿捏得極好,讓人在閱讀時既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厚重感,又不至於迷失在字句的迷宮中,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門檻。
評分還行吧……沒什麼包裝
評分五星好評
評分還行吧……沒什麼包裝
評分.................
評分還行吧……沒什麼包裝
評分i
評分.................
評分書沒問題 物流腦殘 北京發遼寜為什麼又轉到寜夏陝西
評分i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