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 作者 |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1495482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一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来挑战,两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在一夜一夜过去后,青年开始思考,为什么“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问题不在于世界是什么样子,在于你是什么样子。 | 
| 作者简介 | |
| 岸见一郎  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高中时便以哲学为志向,进入大学后屡次到老师府上进行辩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满期退学。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主要活动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同时还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青年做心理辅导。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讲义》和《人为什么会患神经病》,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本书由其负责原案。 古贺史健 自由作家。1973年出生。以对话创作(问答体裁的执笔)见长,出版过许多商务或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他创作的极具现场感与节奏感的采访稿广受好评,采访集《16岁的教科书》系列累计销量突破70万册。近30岁的时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本书中他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进行内容呈现。著有《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 | 
| 目录 | |
| 目录 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译者序 引言 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3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5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8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11 弗洛伊德说错了 14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16 你想“变成别人”吗? 18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20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22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26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31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36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38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42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46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51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54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58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61 人生的三大课题: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63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 67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70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73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77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80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84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87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89 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92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96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99 人际关系“”,握在你自己手里 103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109 人际关系的目标 112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115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117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120 批评不好 表扬也不行? 124 有鼓励才有勇气 128 有价值就有勇气 131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134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137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143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145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148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152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155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158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161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165 甘于平凡的勇气 168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170 舞 动 人 生 172 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175 对决“人生大的谎言” 177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179 后记 187 作译者简介 193 | 
| 编辑推荐 | |
|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 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日本2014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雄踞销售榜首! ★蔡康永、张德芬 陈文茜、曾宝仪、勇气推荐! ★张沛超、胡慎之、动机在杭州 作序推荐! ★阿德勒思想拥有改变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迈出一步的“勇气” | 
| 文摘 | |
| 序言 | |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名号,早已在我朋友圈中流传许久,大家纷纷表示受到了启发。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他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害怕被讨厌,是因为我们内心里缺乏安全感,或者说,我们过于依赖他人的认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就点醒了我,它似乎在告诉我,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被所有人喜爱,而是来自于能够接受自己,甚至包括那些不那么完美的部分。我非常好奇,阿德勒的哲学是如何解释这种“勇气”的,它是如何让我们摆脱对他人目光的恐惧,从而更加自由地去生活和选择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我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找到一种更加坚定而平和的内心力量。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阿德勒思想的书,名字叫《被讨厌的勇气》,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封面和标题就足够引起我的好奇心了。我一直在思考,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看法?明明很多时候,那些不喜欢我们的人,我们自己也未必喜欢。但似乎,社会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把“受欢迎”当成了一种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这本书提到的“勇气”,我理解起来,可能就是一种不被外界评价所左右,能够坚守自己内心判断和选择的魄力。这种魄力,在现代社会,好像比任何一种技能都更难获得。我特别想了解,阿德勒是如何将这种“勇气”与“被讨厌”联系起来的,他是否提出了什么具体的行为准则或者思维模式,能够帮助我们从根本上摆脱对他人评价的过度依赖。我很期待这本书能为我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自由地呼吸,更坦荡地生活,不再被无谓的担忧所束缚。
评分刚拿到《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虽然还没开始仔细品读,但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已经在我脑海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我总觉得,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与他人共处,而“被讨厌”无疑是其中最令人不安的一种体验。它会让我们怀疑自己的价值,会让我们想要改变自己去迎合,但这种迎合往往是徒劳的,而且会让我们失去自我。这本书的名字,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痛点。我想知道,阿德勒是如何提出“被讨厌的勇气”这个概念的,它是否是一种解放?它是否是一种让我们能够摆脱人际关系束缚的钥匙?我非常渴望从中学习到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不惧怕别人的评价,如何才能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又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这本书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它如何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名字就挺有意思的,被讨厌的勇气,听起来就带点叛逆的味道。我一直觉得,在人群中,想要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其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意见不合的人,一些不喜欢我们的人,这太正常了。但是,当我们被讨厌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到受伤,甚至怀疑自己。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与其去迎合别人,不如勇敢地做自己,即使这意味着可能被一部分人讨厌。我很好奇,阿德勒这位“自我启发之父”到底是怎么来论证这个观点的,是不是有什么非常具体的哲学道理,能够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看待被讨厌这件事的视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让我们在面对人际关系的挑战时,不再那么脆弱,而是能够更加坚定和从容。特别是“自我启发”这四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处理“被讨厌”这件事,更是一种关于如何成长和完善自己的指引,想想就很吸引人。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颠覆我固有认知,甚至挑战我世界观的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被讨厌的勇气》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期待已久的书。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与人为善,要讨人喜欢,仿佛“被讨厌”就是一种原罪。但仔细想想,世界上有七十多亿人,不可能每个人都喜欢你,这本身就是一件概率极低的事情。我们却常常因为少数人的负面评价而耿耿于怀,甚至因此否定自己。这本书所提出的“被讨厌的勇气”,似乎在鼓励我们拥抱这种不完美,勇敢地表达真实的自我,即使这意味着要承担被一部分人误解或是不喜欢的风险。我迫切地想知道,阿德勒的哲学究竟是如何引导我们达到这种境界的?它是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让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而不是被外界的声音所裹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