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先说上古。
中国文化的底层在哪里?三皇五帝的传说到底有几分真实?“玄鸟生商”的神话与朝鲜人和满人的神话相近,意味着什么?拥有羌族血统的周人得到中原后,为何将自己的民族称为“诸夏”?周人为什么要区别“夷”“夏”?作为“十三经”之首的《周易》,是怎么发明的?中国人为什么将“国”叫做“国家”?……几千年上古史,诉说的是中华祖先的血脉与传奇。
再说春秋。
公元前712年,鲁国大臣羽父派了一个刺客,将鲁隐公刺死。公元前611年,襄夫人派了一位刺客,将自己的孙子宋昭公刺死。公元前607年,晋国权臣赵盾的族人,将晋灵公刺死。类似这样的弑君故事,在春秋时期为什么频频上演?春秋五霸谁名副其实,谁是徒有其名?戎狄蛮夷是如何渐渐融入而成新的“华夏”?古代的贵族是文质彬彬的君子还是赳赳武夫?春秋的美食是什么?……三百年春秋史,讲的是野蛮到文明的过渡,中华民族的初生。
再说宋蒙。
繁华绝世、武力显赫的宋朝,为何总是受到异族的压制?或者也可以反过来一问,总是受到异族侵迫的宋朝,为何还能繁华绝世?从杯酒释兵权、机关算尽的赵匡胤,到凭两千人起事、气吞万里的阿骨打,从一统八部、摧枯拉朽的阿保机,到东征西讨、天下臣服的铁木真,宋辽夏金元如何轮番征战天下?他们的崛起、壮大与衰落之路有何异同?为何中国各族的争存,会在这三百年达到一个高潮?……三百年宋蒙史,则让后人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历史的发展趋势虽属必然,却充满了巧合与无奈。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学术大师,古史辨学派创始人,中国现代民俗学、历史地理学奠基人。先后在厦门、中山、燕京、北大等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创办朴社、民俗学会、禹贡学会等,主编《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等。1954年后历任中国(社会)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他是钱穆的伯乐,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侯仁之、白寿彝、胡厚宣、王钟翰、徐文珊、张维华、冯家昇、朱士嘉、郑德坤、王树民、胡道静、程应镠、刘起釪、方诗铭、黄永年等史学名家共同的老师。
◆他是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届人文组院士还有胡适、冯友兰、金岳霖、傅斯年、陈寅恪、陈垣、梁思成、郭沫若等27人。
*
◆他出身江南读书人家,是一位藏书家,藏书共计46000余册,其中线装书约6000部。
目录
《国史讲话:上古》目录
导读
代序
前编
中国古代史述略
正编
前记
第1章 中国一般古人想象中的天和神
第二章 商周间的神权政治
第三章 德治的创立和德治说的开展
第四章 商王国的始末
第五章 周人的崛起及其克商
第六章 周室的封建及其属邦
第七章 西周的王朝
第八章 渐渐衰亡的周王国
第九章 齐桓公的霸业
第十章 秦与晋的崛起和晋文公的霸业
第十一章 楚庄王的霸业
编后记
《国史讲话:春秋》目录
导读
正编
第1章 三代的略史与周的变迁
第二章 春秋以前的列国世系
第三章 郑国独强时代
第四章 郑的中衰与齐的始强
第五章 所谓“尊王攘夷”事业的背景
第六章 齐桓霸业
第七章 晋秦的崛起与其争霸
第八章 楚宋争衡与周室内乱
第九章 城濮之战与晋文霸业
第十章 秦晋的冲突与晋襄继霸
第十一章 晋的中衰
第十二章 楚的强盛与狄的衰亡
第十三章 晋楚次和平盟约的订立与撕破
第十四章 晋的内乱与悼公复霸
第十五章 晋楚第二次和平盟约的订成
第十六章 中原和平时期中的各国内政的变迁
第十七章 社会组织的变动与学者阶级的出现
第十八章 北方政局的终结
第十九章 南方的混战与吴的衰亡
第二十章 结论
附编
第1章 春秋时的农民生活与商工业
第二章
跨越到宋蒙三百年这段,历史的厚重感和悲剧色彩达到了顶峰。作者在处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命运时,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悲悯情怀,但这种情怀却建立在极其严谨的史实基础之上,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我对书中对宋朝军事制度的阐释印象深刻,那种“重文轻武”背后的深层社会结构矛盾,被揭示得非常透彻。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北伐的得失,以及南迁后的文化韧性。而当故事推进到蒙元兴起时,那种文化碰撞的剧烈与融合的必然性,又展现出作者对宏观历史趋势的精准把握。文字的运用非常考究,在描述边塞风光和宫廷秘辛时,切换自如,构建了一个既壮阔又私密的叙事空间。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强大政权的衰落,往往是内部腐朽与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读来令人深思,更令人唏嘘不已。
评分不同于那种只顾罗列事实的通史读物,这套书的“讲话”二字,体现出了一种极强的互动性和引导性。作者的思路非常活跃,常常会在关键的转折点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读者跳出既定的历史框架去思考。例如,在论及某些典籍的真伪和一些历史评价的演变时,他展现出的那种批判性思维和怀疑精神,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叙事节奏的控制也堪称一绝,有时会用大段的篇幅细致描摹某个历史场景,有时又会用简洁有力的总结收束一个时代的特征,这种抑扬顿挫,使得冗长的历史叙事变得引人入胜,丝毫不会产生阅读疲劳。对于那些渴望深入理解历史逻辑而非仅仅背诵年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上乘之选。
评分全书的装帧与排版也令人感到愉悦,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史料引用上的严谨态度,虽然是用“讲话”的形式呈现,但其学术根基扎得极深,让人读得踏实放心。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具体人物的命运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比如某位丞相的决策背后,如何牵动了无数普通百姓的生活轨迹。这种由上至下的关怀,使得历史不再是帝王将相的独角戏,而是包含了社会肌理的整体变迁。阅读过程,就像在不断地重建历史的现场感,无论是金戈铁马的场面,还是庙堂之上的低语,都仿佛触手可及。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华文明如何历经磨难、不断自我重塑的史诗。
评分春秋那段,历史的复杂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简直就是一部古代的“权谋教科书”。这本书对春秋礼崩乐坏的描摹,不是简单的控诉,而是一种冷静的学术解剖。作者对诸侯国之间合纵连横的分析,精妙绝伦,每一个外交手腕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国情考量和个人野心。我特别喜欢他处理历史人物性格的笔法,既不神化,也不一味贬低,而是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下,去理解他们的“不得已”与“选择”。读到晋楚争霸的那些关键节点,那种历史的紧迫感和宿命感扑面而来,让人手心冒汗。如果说上古是探索,那么春秋就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度挖掘。文字的张力十足,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如同交响乐般层次分明,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揭开了一层新的谜底。对于想真正理解古代政治生态的人来说,这部分内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上古+春秋+宋蒙三百年》读起来,仿佛一下子被拉进了历史的洪流,那种宏大叙事下的细节铺陈,着实令人惊叹。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没有那种传统史书的刻板与干涩,反而是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仿佛一位饱学之士在你身旁,指点江山。尤其是在描述上古时期的部落冲突和文化萌芽时,那种对史料的挖掘和重构能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他似乎能捕捉到那些被时间磨平的痕迹,用现代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古老的传说与信史之间的暧昧地带。我尤其欣赏他对权力更迭背后社会心理的剖析,那份深刻洞察力,远超出了单纯的事件记录,而是触及到了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读完第一册,我感觉自己对“文明的起源”有了更具象、也更具批判性的理解,不再是教科书上那几个冰冷的名字和年代,而是活生生的、充满矛盾与挣扎的群体生活图景。整体而言,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全新框架,非常引人入胜。
评分帮同事买的,不知道怎么样
评分经典
评分挺好。
评分挺好。
评分内容涵盖广
评分物流快捷,书是正品,顾颉刚的书还是值得读的!
评分挺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