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教的更少,学得更多 概念地图在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地图教学书 吴金闪 概念地图

包邮 教的更少,学得更多 概念地图在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地图教学书 吴金闪 概念地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金闪 著
图书标签:
  • 概念地图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思维导图
  • 教育
  • 吴金闪
  • K-12教育
  • 思维训练
  • 学习策略
  • 包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弗洛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66952
商品编码:1720249294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教的更少,学得更多 概念地图在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
           定价 49.00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开本 小16 开
作者 吴金闪
装帧 平装
页数 180 页
字数 183 千字 
ISBN编码 9787115466952
重量


内容介绍

“概念地图”是认识知识和系统学习的有效策略。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和使用知识。创造和使用知识的基础是理解知识,理解知识的

基本方法是弄清知识集合中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知识体系、知识结构。概念地图有助于形成有组织的知识,而不是一篮

子没有结构的知识。《教的更少,学得更多 概念地图在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整理概念地图教学法的理论和使用经验,供教师和学生在

学习、教学和研究中使用概念地图进行学习与教学。



目录

1章 引论:为什么需要概念地图的学习与教学方法


1.1 学习和教学需要方法而且有方法 4


1.2 学什么、教什么 6


1.3 怎么学、怎么教 9


1.4 本章小结 11


第2章 学习的目的:理解知识


2.1 只有理解的知识才是力量 14


2.2 “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形式 16


2.3 理解型学习可以提高成绩、节省时间、提高自信心 21


2.4 从深度学习来看人类的学习:内化 24


2.5 本章小结 27


第3章 教学的目的:教会学习


3.1 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已经不可能 30


3.2 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知识组织方式、知识的理解、情感 31


3.3 本章小结 34


第4章 如何促进理解:什么是概念地图和理解型学习


4.1 什么是概念地图 36


4.2 什么是理解型学习 39


4.3 关于概念地图和理解型学习的研究结果 43


4.4 我自己的故事 48


4.5 本章小结 52


第5章 概念地图训练:提升自我


5.1 Cmaptools简介 55


5.2 概念地图制作举例 57


5.3 如何进一步提高概念地图制作的能力 66


5.4 本章小结 67


第6章 如何帮助学生促进理解:概念地图用于课程教学的


体系


6.1 以概念地图为基础的课程教学体系 69


6.2 不教知识能够教会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科大图景吗 72


6.3 检验这个体系可能的方法 73


6.4 本章小结 74


第7章 概念地图教学实践:案例


7.1 力学的例子 76


7.1.1 力学课程的大图 79


7.1.2 力学课程几个小问题的概念地图以及思考 80


7.2 量子力学的例子 83


7.2.1 量子力学知识结构大图 84


7.2.2 量子力学几个小图的例子 86


7.3 概念地图与网络课程的结合 91


7.4 概念地图在培育创造性方面的作用 93


7.5 本章小结 96


第8章 以概念地图为基础的理解型学习


8.1 学习方法的层面 98


8.2 学什么的层面 102


8.3 本章小结 104


第9章 概念地图作为学习体系的基础架构


9.1 按照大图景、核心思想来精简内容 106


9.2 视频课程的优点 109


9.3 课程视频的组织方式—从树形图到概念地图 111


9.4 让学习者明白每一步的目的 112


9.5 尊重学生选择权利的学习系统 116


9.6 以概念地图为基础架构的学习系统的学校 117


第10章 学生的反馈


10.1 一场学习的革命 120


10.1.1 原只想要改进,却闹了一场“革命” 121


10.1.2 原只想拥有武器和秘笈,却被要求达到一种境界 122


10.1.3 原只想开启一扇窗,却又开启一扇门 123


10.1.4 总结与建议 124


10.2 量子力学,与你有关的记忆 124


10.3 丢掉知识,收获智慧 129


10.3.1 告别“一团乱麻” 129


10.3.2 审视“自以为是” 131


10.3.3 遇见“灵光一现” 133


10.4 还是更喜欢树状图 134


10.5 概念地图与传统框架图的对比 135


10.5.1 初中物理概念图和框架图 136


10.5.2 关于理解型学习 137


10.5.3 关于系统科学 138


10.5.4 关于我的学习 138


10.5.5 一些疑问或建议 139


10.6 一次与个性化思想交锋之喜悦和大胆自我剖析之快感的


旅程 140


10.6.1 学习《教的更少,学得更多—概念地图在学习与教学中的


应用》 140


10.6.2 学习心得 143


10.6.3 总结 145


10.7 树状图与概念地图的对比 146


10.8 利用概念地图学习方法学习量子力学的体会 148


10.9 从“做题机器”到“思考达人”,我仍在路上 150


10.9.1 选课初衷:会考试不会学习的困境 150


10.9.2 技能模块:外显的看到自己的思维 151


10.9.3 教育模块:对教与学的新体悟 152


10.9.4 读书反思与应用:进步与挫败共存 154


10.9.5 问题与建议 155


10.10 关于数学和科学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学习方法


的对话 157


10.11 小白与吴金闪关于批判性思考、学会学习和思考的


对话 160


参考文献 168


术语索引 172


人名与常用翻译 176


附录 Novak所作的本书序的原文 178



《心智导航:概念图的认知奥秘与实践指南》 一、 理解学习的本质:构建知识的内在网络 人类的学习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构建和重构知识网络的过程。我们并非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将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经验进行连接、整合,最终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理解。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将知识碎片化、线性和简单传递,忽视了学习者个体认知结构的差异性,也未能有效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心智导航》将目光聚焦于这一学习过程的核心——知识的关联性,并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概念图这一强大的认知工具,赋能学习者,使其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构建者,从而实现“学得更少,但理解更深”。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真正的理解并非知识量的堆砌,而是对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深刻把握。当我们将孤立的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张有机的网络时,我们便能触及知识的本质,理解其来龙去脉,预测其发展趋势,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概念图,正是揭示并构建这种知识网络的最直观、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打破了传统文本的线性束缚,将复杂的知识体系可视化,使得学习者能够清晰地审视知识的全局,定位关键概念,并洞察概念之间的层级、并列、因果等多种关系。 二、 概念图的认知基石:思维可视化与深度加工 《心智导航》将概念图的价值置于认知科学的广阔背景之下进行阐释。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以及知识表征等关键理论,说明了概念图如何巧妙地契合这些理论的内在要求,从而发挥其独特的认知效益。 思维的可视化:人类的思维是高度联想和网络化的,但我们常常受到语言和线性思维的限制,难以将复杂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概念图提供了一种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图形的语言,它通过节点(概念)和连线(关系),将零散的思维碎片组织成一个清晰可见的知识结构。这种可视化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度思考的实践,它迫使学习者梳理思绪,辨明主次,厘清关系,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深度加工与意义建构:与简单地阅读或记忆不同,绘制概念图需要学习者主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组织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要识别关键概念,确定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这些联系(即“关联词”)。这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能够极大地促进学习的深度和持久性。它鼓励学习者超越表层信息的记忆,而是去理解知识的内涵,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认知负荷的管理:复杂的信息如果未经组织,很容易造成认知负荷过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心智导航》指出,概念图通过将信息进行结构化和可视化,有效地降低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清晰的层级结构、直观的连接关系,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信息,从而将有限的认知资源投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问题解决中。 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概念图的学习与绘制过程,也是一次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与监控。通过绘制概念图,学习者可以审视自己对某个主题的理解程度,发现知识的盲点和薄弱环节。这种“看到自己的思维”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即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知、监控和调控能力,使其成为更加自觉和高效的学习者。 三、 概念图的实践应用:从基础绘制到教学创新 《心智导航》不仅深入探讨了概念图背后的认知原理,更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实践指南,覆盖了概念图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策略。 概念图绘制的艺术与技巧:本书详细介绍了绘制概念图的基本步骤和核心要素,包括如何识别关键概念、如何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来描述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属于”、“导致”、“组成”等)、如何构建层级结构以及如何进行交叉连接来呈现复杂的知识网络。作者强调,概念图并非僵化的模板,而是灵活多样的思维工具,鼓励学习者根据具体内容和学习目标,创造性地绘制自己的概念图。书中还会提供大量不同学科、不同主题的概念图范例,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认知,并从中汲取灵感。 概念图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应用: 自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概念图是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整理笔记、准备考试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教材内容,发现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合作学习:概念图也极具协作性。在小组学习中,成员可以共同绘制一张概念图,通过讨论、辩论和整合,汇集每个人的理解,共同构建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并促进彼此的观点交流。 知识迁移与应用:当掌握了某个概念图的绘制方法后,学习者可以将其迁移到新的学习领域,快速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加速新知识的习得。 概念图在教学中的革新力量: 教师的教学设计工具: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来设计课程体系,梳理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难点,并为学生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将概念图绘制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绘制的概念图,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评估学习成果的新维度:概念图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它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知识间的关联能力以及思维的组织能力,超越了传统的标准化测试。 四、 超越“教得少”,抵达“学得更多”的教育境界 《心智导航》所倡导的“教得少,学得更多”并非简单地减少教学内容,而是要实现教学效率的飞跃,让有限的教学时间产生更大的学习效益。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升级,是从“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转向“启迪式”的智慧引导。 聚焦核心概念与关键联系:当学习者掌握了构建概念图的能力,他们便能学会识别学习内容中的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联,从而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知识点上,而不是被海量信息淹没。这就像在信息海洋中拥有了一张精确的导航图,能够直接驶向知识的宝藏。 培养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概念图的绘制与运用,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一旦掌握了这种工具,学习者便拥有了独立探索知识、构建理解的强大武器,这种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在快速变化的知识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激发学习兴趣与内在驱动力:当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旅程时,学习者的兴趣便会被激发。通过概念图,学习者能够看到自己知识体系的成长,感受到理解的乐趣,从而形成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主动追求更深层次的知识。 构建更加人性化与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心智导航》强调,概念图能够帮助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和已有知识基础,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网络。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符合人类的学习规律,能够带来更深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心智导航:概念图的认知奥秘与实践指南》是一本关于思维、学习与教学的深度探索。它将揭示概念图这一古老而又创新的工具,如何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强大引擎,帮助我们摆脱传统教育的局限,真正实现“教得少,学得更多”,培养出具备深度理解、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内驱的、探究式的,而不是被动灌输的。然而,在现实的学习环境中,尤其是在一些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这种理想的学习状态往往难以实现。《包邮 教的更少,学得更多:概念地图在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去重塑学习和教学的模式。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概念地图”这一工具的运用,与“教的更少,学得更多”这一教育理念紧密结合。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地图,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从而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我看到书中关于如何利用概念地图来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及如何通过概念地图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些都让我深受启发。我期待能够将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的个人学习和对家人的教育中,相信它能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高效、更愉悦的学习生态。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学习方法论读物。我一直觉得自己学习效率不高,总是在书本的海洋里打转,却感觉收获甚微,常常陷入“学得越多,知道的越少”的困境。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为我指明了一盏灯。它没有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用非常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了“概念地图”这一强大的学习工具。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以前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被彻底颠覆了。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绘制不同类型和不同目的的概念地图,比如用于知识梳理、问题分析、创意发散等等。每一种地图的应用场景都讲得非常透彻,让我不再是“知道概念地图”,而是真正“学会使用概念地图”。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我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相信它能帮助我构建更清晰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学得更少,记得更多”。

评分

坦白讲,我一直对所谓的“学习方法”类书籍抱有一丝怀疑,觉得很多都是空谈理论,或者过于理想化,难以落地。但是,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以一种非常务实、接地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概念地图”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学习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怎么做”,并且通过丰富的图示和案例,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清晰可见。我以前学习的时候,总感觉知识点就像一堆散沙,很难形成有用的体系。这本书让我明白,概念地图不仅仅是画图,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组织和连接知识的强大工具。它帮助我看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我能够更宏观地把握学习内容,而不是陷入细节的泥潭。我已经开始尝试用概念地图来梳理我正在学习的新技能,效果超出我的预期,学习的进程明显加快,而且理解得更加深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就吸引了我。“包邮”这个词,在当代语境下,往往代表着物超所值,而“教的更少,学得更多”则触及到了教育的核心痛点。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它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作者吴金闪老师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关于概念地图在学习与教学中应用的详尽指南。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概念地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的层层剖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它不是简单地介绍一个工具,而是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这个工具来改变学习和教学的范式。我注意到书中特别强调了概念地图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方面的作用,这些都是当前教育所急需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知识的建构和连接。概念地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框架,去理解和组织知识,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学习。

评分

我是一位在一线教学的老师,一直都在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感到学生们知识点掌握零散,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也容易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知所措。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包邮 教的更少,学得更多:概念地图在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介绍,更是一本实操性极强的教学指南。作者吴金闪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将概念地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如何运用概念地图的详细指导,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借鉴书中的方法。书中关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概念地图,如何利用概念地图进行课堂互动,以及如何通过概念地图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等内容,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困境的“法宝”,并且能够用它来提升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们真正爱上学习,学会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