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跟孔子,他们两个所说的道理,都是相同的。孔子告诉你,要做好人;老子告诉你,不要做坏人,都是一样的。老子特别重视这个同,把它叫作玄同。玄同是老子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玄同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家看起来不同的,在他看起来都相同,这就是很玄妙的地方,我们要慢慢去体会。
内容简介我们每次想到老实人的时候,都觉得老实人很吃亏。为什么?因为我们老受聪明人的气,老上聪明人的当。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老子一直告诉我们:“反者,道之动。” 任何事情,你都要反过来想。 为什么?因为我们就是返回,返回*宇宙。人一到*宇宙就清楚,一到相对宇宙就糊里糊涂了。老实人虽然被聪明人欺负,但是他专门吃老天爷,那不很愉快吗?聪明人专门吃老实人;老实人吃不了聪
明人,他就放心地吃老天爷;老天爷没有事干,专吃聪明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它告诉我们,天道没有亲戚关系的观念,它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它会常与善人,也就是会经常照顾老实人。 老实人不是笨,只是知道*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吃亏就是占便宜。
马马虎虎不马虎,含含糊糊不含糊,随随便便不随便。 这三句话代表中国人,是非常神妙的。中国人讲马马虎虎,其实是很好的意思,不是坏事。含含糊糊不是真糊涂,是装糊涂。中国人*喜欢装糊涂,看到假装没看到,知道假装不知道,为的就是不要让对方太难过,稍微照顾一下他的面子。随随便便一点儿不随便,小事随便,怎么样都好,大事要有原则,一点儿不容随便。 我们是难得糊涂,忙中偷闲,苦中作乐。 这个就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国人听人家的话都是将信将疑的。除非大家交往很久,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才会完全相信,否则的话我们都会怀疑他后面的动机。交情的深浅决定一个人讲话的程度,过去的中国人一向是交浅不言深。不像现在的人,什么话都讲,其实这样对我们很不利。随时被人家抓到把柄,后面他要做什么,你都不知道。所以我还是那一句话, 防人之心永远是不可无的,害人之心是*不可有的。 我们始终是两句话一起讲。
我们学习《道德经》,慢慢明白玄同的道理,就会把吉凶的观念撇开,因为只讲阴阳你就很不得了了。我们只重视阴阳的变化,不要去讲吉凶。吉凶是你自己找来的,阴阳才是天然的。
作者简介 曾仕强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旅游卫视《泰学》栏目首席主讲人 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主讲人 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首席主讲人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 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 著有:《易经的奥秘2》《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系列;《胡雪岩的启示》《孝经给现代人的启示》《孝就是道》《坤道》《为官之道》《大学之道》《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长安家风》等上百部著作 目 录一 偏道倾向
1何谓道学
2道心惟微
3人生来有偏道倾向
4人生的z终目的是求得好死
二 如何修道
1天地之仁在于天长地久
2推拖拉中藏玄机
3道生万物而不宰
4吃亏就是占便宜
5老实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三 有与无
1无中生有,复归于无
2学则不固,择善固执
3玄同的奥妙
四 品德修养
1无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2眼见未必为实
3以道观物,天人合一
4常回归道心才会长久
五 功成不居
1“对待”的观念
2道永恒变动
3反者道之动
4顺应民意是为圣人
5圣人无为,功成不居
六 人道与天道
1损有余而补不足
2虚掉心中的执念
3圣人为腹不为目
4修内杜外
七 上善若水
1道以冲虚为用
2向水学习好修道
3观水习治国
八 知的智慧
1知常曰明
2不出户知天下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九 人生三宝
1无我方谓慈
2遵道贵德方能俭
3不争才能成大器
十 法治与德治
1修德以弥补法治之不足
2知足的满足才是永久的满足
3法治要提升为德治
十一 养生之道
1养生的秘诀
2呼吸之道
3静坐之要
十二 山医命卜相
1何为山医命卜相
2何为风水
曾仕强的解读视角,如同清晨穿过山谷的第一缕阳光,既有穿透力,又带着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我读过不少关于《道德经》的注释,但很多往往过于晦涩,或者陷入了纯粹的哲学思辨,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将老子的深奥哲理,用非常贴近生活和现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他没有刻意去拔高玄妙的境界,而是将“道”落实到日常的为人处世、组织管理乃至个人心性的修炼上。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那些曾经似懂非懂的句子,在结合了曾教授的阐述后,豁然开朗,仿佛自己也触摸到了那个“无为而无不为”的精髓。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道德经》的读者,也能轻松领会其神韵。
评分关于养生和延年益寿的论述,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堪称艺术。它没有落入市面上那些夸大其词的“秘方”窠臼,而是回归到《道德经》中对生命本源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顺应。曾老师强调的“恬淡虚无”、“致虚极,守静笃”,被阐释为一种身心合一的调和之道。读完后,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养生并非外部物质的堆砌,而是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宁静的维持。这种宁静,能够有效地对抗现代社会带来的焦虑和耗损。他引导读者去关注呼吸的深度、情绪的起伏,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构成了健康长寿的坚实基础。这部分内容读起来非常舒缓,让人有一种洗涤心灵的感受,是现代人对抗“心力交瘁”的一剂良方。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文字本身,更在于它所激发和构建的认知体系。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传统文化中“天道”运行规律的全新理解。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不再仅仅局限于线性逻辑和功利主义的视角去审视世界。这种对“圆融”和“变通”的体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职业决策时的心态。每一次合上书卷,心中都会留下一种开阔和豁达的感觉,仿佛看问题的维度被拓宽了,不再执着于一时的得失。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稳定、深邃的精神锚点,让人在纷繁芜杂的世事中,依然能保持一份从容和定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质感,绝非市面上那些轻飘飘的印刷品可比。尤其是那个赠送的书法版《道德经》,简直是点睛之笔。我一直觉得,文字本身除了承载思想,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其美感也同样重要。翻开来看,纸张的选取和油墨的扩散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体验极佳,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书中的排版布局也颇具匠心,章节之间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到位,既保证了信息的高密度,又不至于让人感到压迫。装帧的坚固程度也让人放心,相信即使是经常翻阅,这本书也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侧边裁切的工艺精细,拿在手上有一种被精心对待的感觉,这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人更愿意静下心来品味其中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在阐释“兵机”的部分,尤其让我感到惊喜。我原本以为以《道德经》这样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其军事思想的探讨会是蜻蜓点水,或者流于概念化。但曾教授的分析却极为透彻和系统,他巧妙地将道家的“柔弱胜刚强”、“不争之争”等核心理念,转化为现代组织战略和竞争博弈中的智慧。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诸多现实案例,才发现原来那些看似矛盾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的谋略。这种将古代智慧与现代应用场景无缝对接的能力,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极强的洞察力。它不仅仅是让你了解古代的军事思想,更是提供了一套可以应对现代复杂环境的底层逻辑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