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一日一生
定价:32.80元
作者:(日)酒井雄哉 ,程亮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399531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日本 “现代活佛”大阿阇梨酒井雄哉的心灵法。
千日苦修,九天断食,两次满行,四万公里的人生智慧:活好每一天,就是活好一辈子。
日本、台湾冠军畅销书,半年狂销50万册,疯狂加印18次。
内容提要
人为何而活?面对人生的无常,我们该怎么面对生活?我们又该如何接受痛苦与死亡?
当我们对于人生感到迷惘与烦恼,对于某个错误决定感到懊悔,觉得人生之路走得太辛苦……该怎么办?
酒井雄哉大师说:“没关系,双脚走累了,就用肩膀走吧。”
这位大师和你我一样,曾经历许多困境,而帮助他度过这些难关的便是“一日一生”的生活信条。
所谓“一日一生”,就是指珍惜每天的“缘”,感恩度过每一天。
一步一步,专注于人生的道路,如果累了,就换个方式走。
酒井大师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娓娓诉说自己的生命故事,不着痕迹地传达重要的教诲:活好每一天,就是活好一辈子。
目录
章 一日一生
当思一日即一生
每天重复做力所能及的事
佛已通彻人生
双脚累了,就用肩膀走吧
始终坚定直面真实的自己
深刻地体会才是修行
活在“一日”
人每天都能重新相识
第二章 道
是佛让我活了下来
从漫长的返乡旅途中得到的启迪
不断重复做同样的事
无论遭遇何种不幸
人心皆有黑暗面
妻子突然离世
人生的际遇总会突然来临
佛展现的夜叉之颜
不懈追问自己为何而生、该做什么
请用一生思考答案
第三章 行
沾衣朝露终入琵琶
行走必有收获
想知道就实践
佛传亲子情
呼吸的重要
佛究竟在哪儿
身边尽是宝
学习与实践缺一不
不能顿悟也没关系
第四章 命
来自爷爷奶奶的温暖
父亲背上大大的冬日暖阳
兄弟姐妹互帮互助
在夜店被母亲挡住的父亲
心心相系的父母
东京大空袭时在鹿儿岛做的梦
面对死亡的兄弟
让孩子看到努力生活的背影
命尽死亦化春泥
第五章 调和
樱花努力盛开
活在自然里
背着沉重货物的中国小孩胸怀大志
心态受多方面影响
横看成岭侧成峰
所有生命息息相关
才活了三万天
作者介绍
酒井雄哉:天台宗大阿阇梨,被称为“现代活佛”、“圣人”。
佛教中,称现世修行者中达到高境界的人为“阿阇梨”。他们通晓佛法,更熟知人世;他们了解“无常”,也珍惜“当下”;他们经过常人无法忍受,甚至无法想象的苦修,却仍然宽厚、平和,对生活充满热爱。
酒井大师就是这样一位高僧。他年青时生活坎坷,曾亲身经历战乱,直至四十岁时才正式出家。他两次完成“千日回峰”的“满行”修炼——每次“满行”费时七年,步行四万公里,其中每天行走六十公里的日子达一千日,其间还包含九天断食苦行等数项难行苦行,因此闻名日本,被称为“活佛”。
酒井大师现在居住在因织田信长而闻名的比睿山,平日除其信奉者造访亲炙外,位居日本政治权力核心的政治家、企业经营者、文化艺术等各界人士,亦常前往,听法师论法。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材质带着一种微妙的粗粝感,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在灯光下泛着低调的光泽,而非时下流行的那种浮夸的亮面。内页的纸张选得十分考究,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有一种扎实的重量感,翻页时发出的“沙沙”声也比普通书籍更悦耳,有一种回归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排版上,字体的选择偏向于传统宋体,疏密有致,字号大小适中,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最值得称赞的是它对留白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将文字与空白分隔开来,给予了每一个章节喘息的空间,让人在阅读思绪的间隙中,能有一个小小的缓冲地带去消化刚刚读到的内容。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体现了出版方对于“阅读体验”本身的重视,而不是仅仅把书当作信息的载体。整体来看,它散发着一种老派而又精致的气息,让人愿意郑重其事地将它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随时取阅,细细品味。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中对于“环境与心境的互相映射”所做的深入探讨。这本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不是孤立的背景板,而是作为角色内心世界的延伸和投射。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物理空间转化为一种情感状态的具象化表现。例如,当故事的主人公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时,周围的天气总会伴随着阴郁的低云,连带着城市的色调也仿佛被调成了灰蒙蒙的一片,每一个转角似乎都通往死胡同。反之,当角色迎来顿悟或内心得到释放时,即便是最寻常的午后,也会被赋予一种近乎神圣的光晕,阳光洒落在窗台上的尘埃,都像是某种启示的碎片。这种环境的“拟人化”处理,使得阅读体验极富画面感和象征意义。它教会我们如何用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空间,意识到我们与周围世界并非是割裂的,而是通过微妙的能量交换相互影响、共同构建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评分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功力,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微雕艺术”。他似乎对人性的复杂面向有着近乎偏执的洞察力,笔下的人物绝非简单的“好人”或“坏人”的标签可以概括。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携带着自己难以言说的过往和内在的矛盾,他们的每一次抉择都仿佛是无数次内心挣扎后的妥协产物。举例来说,那位表面上温和谦逊的配角,在一次突发事件面前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本能的冷酷自私,与他平日里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在震惊之余,又不得不承认,这才是真实人性的某一个切面。作者没有刻意去评判这些角色的对错,而是将他们置于特定的境遇之下,任由读者去观察、去揣摩,去构建自己心目中的“真相”。这种“留白式”的刻画,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参与感,我们仿佛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被迫卷入到这些复杂人际网络中的一员,去体会那种身不由己的无奈与挣扎。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极其巧妙,它并非那种一气呵成、高潮迭起的快餐式阅读体验,而是更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老者,娓娓道来,张弛有度。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推进略显缓慢,仿佛作者在故意拉长篇幅,但随着深入,你会发现这种“慢”是必须的。它将时间线拉伸,让读者有机会沉浸到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和环境描写之中。比如,某段关于清晨薄雾的描写,可能占据了整整两页,但正是这冗长的描摹,让你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空气中湿润的凉意和光线穿透迷雾时的那种朦胧感。作者似乎对“时间”本身抱有一种近乎哲学的敬畏,不急于抵达终点,而是专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转折点。这种处理方式对那些习惯了高密度信息输入的现代读者来说,或许需要一点适应期,但一旦你调整好自己的呼吸频率,便能享受到那种被时间温柔环抱的独特沉浸感,非常适合在周末的午后,泡上一杯浓茶,慢慢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内敛而又充满张力的混合体,充满了古典文学的韵味,但又巧妙地避开了晦涩难懂的窠臼。用词上,作者偏爱那些沉淀了历史厚重感的词汇,但句子结构却保持着现代的清晰度,使得阅读过程如同一场在老式花园中漫步的体验——古老的石板路,精致的灌木修剪,却又通向了视野开阔的现代景观。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场景描述,简直像是被精心打磨过的宝石,每一个棱角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比如,描述一次重逢的场景,作者没有使用任何夸张的对白或肢体动作,仅仅是通过对空气湿度、远处钟声的远近变化以及人物手中物件的细微摆放,就营造出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和久别重逢的复杂情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技巧,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素养和对文字的掌控力,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清晰地回味那些精妙的措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