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玉石名品鑒賞與投資
定 價:79元
作 者:丁安徽,楊立信 編著
齣 版 社:文化發展齣版社(原印刷工業齣版社)
齣 版 日 期:2013-3-1
I S B N:9787514205350
字 數:200000
頁 碼:173
版 次:1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天下收藏係列:玉石名品鑒賞與投資》按照中國玉石的産地分類,從玉料、玉色、玉工、玉器紋飾、傳世品等多個方麵進行解讀,重點關注玉器名品的鑒賞要點和投資方麵的注意事項,通過精美的圖片和細節的展現,讓廣大玉器收藏愛好者在藏玉、玩玉和賞玉的同時,獲得物質上的迴報。該書是一套集專業性、藝術性、實用性為一體的收藏類圖書。
名玉名品賞心悅目
昆侖之珍,潤澤精純,岫岩之寶,佑贊生民。
荊山貢玉,東海齣晶,翠産南國,取譽世人。
能工雕琢,巧匠運藝,品物鹹亨,流芳無ji。
玉齣昆岡:和田玉8
和田玉的曆史/10
和田玉的傳輸渠道/10
和田玉的曆史分期/14
和田玉的産地/18
和田玉的齣産類型/20
和田玉的種類/24
羊脂白玉/24
青白玉/26
青玉/26
黃玉/27
墨玉/28
糖玉/28
碧玉/30
和田玉的真僞鑒彆/32
玉石ZHI王:翡翠34
翡翠的曆史/36
翡翠的産地/40
老場區/40
打木坎場區/42
小場區/43
後江場區/43
雷打場區/43
新場區/43
“八三玉”和翡翠的色地辨識/44
翡翠的真僞鑒彆/46
翡翠的質量評價/52
遼東瑗瑩:岫岩玉54
岫岩玉的曆史/56
岫岩玉的産地和種類/59
岫岩玉的質量評價/64
南陽瑰寶:獨山玉66
獨山玉的曆史/68
獨山玉的産地和種類/70
獨山玉的鑒彆和評價/74
佛門珍寶:瑪瑙78
瑪瑙的曆史/80
瑪瑙的産地和特徵/82
瑪瑙種類鑒識/84
苔蘚瑪瑙/84
縞瑪瑙/84
水膽瑪瑙/84
火瑪瑙/85
東紅瑪瑙/85
綠玉髓/85
紅玉髓/86
藍玉髓/86
黃玉髓/87
白玉髓/87
碧石/87
瑪瑙的質量評價/88
瑪瑙的鑒彆/90
異彩紛呈:水晶、青金石、孔雀石、綠鬆石94
水晶/96
青金石/100
綠鬆石/104
孔雀石/108
玉器造型分類工藝鑒賞110
原材料的運用/112
“物盡其材”說切割/112
玉色的揚長避短與牽強附會/126
玉器造型設計要素/128
工藝設計的“二要三少”原則/128
雕刻技藝的施展/132
玉雕作品製作工藝的檢視/140
玉雕造型的動勢與平穩/140
作品結構的銜接與層次/14l
浮雕、圓雕的交互運用與地子/142
構造器皿的掏膛與薄胎/144
壓絲嵌寶與雕刻/146
産品精細修飾與拋光/148
白玉成品評價的原則/150
一目三看法/150
評價三原則/154
各類玉雕工藝作品的鑒賞要點/155
附錄:白玉的收藏/166
這本《天下收藏 玉石名品鑒賞與投資》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前對玉石的瞭解僅限於知道它貴,但這本書深入淺齣地介紹瞭玉石的地質成因和礦物學特徵。它詳細解析瞭和田玉、翡翠、獨山玉等主流玉石的形成過程,什麼叫“料子”,什麼叫“水頭”,講得明明白白。尤其是關於玉石的“皮”和“沁色”的描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以前看到一塊玉,我隻能憑感覺判斷好壞,讀完之後,我能從微觀結構上去分析它的溫潤度和透明度。書裏還配有大量高清的實物圖片,對比著看那些不同級彆的玉料,我纔真正理解瞭什麼叫“一分水,一分價”。這本書不光是給收藏傢看的,即便是像我這樣剛入門的新手,也能從中建立起紮實的專業基礎。它讓我明白,收藏玉石,絕不是光看顔值,更要看“內涵”,看它曆經地殼變遷所凝結成的獨特印記。這種知識的積纍,比單純的模仿古人更容易讓我對這門學問産生敬畏之心,真正體會到“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這纔是收藏的樂趣所在。
評分從裝幀設計和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也做得非常用心,看得齣是傾注瞭大量心血的精品。版式設計疏密有緻,即便是復雜的圖錶和大量的專業術語,也排版得清晰易讀,沒有絲毫的壓迫感。紙張的選用也極佳,印刷齣來的玉石圖片色彩還原度非常高,尤其是對翡翠的綠色層次和和田玉的油脂光澤的呈現,幾乎達到瞭“潤物細無聲”的境界。這對於一本需要大量圖文對照的書籍來說至關重要,糟糕的印刷質量會直接誤導讀者的判斷。此外,書中的索引和術語錶做得非常詳盡,方便隨時查閱和復習,體現瞭作者對讀者學習過程的關懷。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從內容深度到形式美感都無可挑剔的工具書,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一件讓人愛不釋手的藝術品。
評分這本書的鑒賞技巧講解部分簡直是“實戰派”的典範,非常注重細節和可操作性。作者似乎帶著讀者走遍瞭各大玉石集市和拍賣會,手把手教你如何在現場快速做齣判斷。它不像有些書籍那樣空談理論,而是直接聚焦於“光影、手感、聲音”這三大要素。比如,書中對“燈光下看結構”和“自然光下看色根”的差異描述得入木三分,甚至細緻到用什麼角度的自然光最能暴露瑕疵。更有趣的是,它講解瞭如何通過“聽聲音”來判斷玉料的密度和完整性,這在很多其他書籍中是鮮有提及的。這種全方位的感官訓練,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真的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行傢麵對麵交流,而不是對著一堆文字乾巴巴地學習。對於渴望提高“眼力”的收藏者來說,這種手把手的指導,遠勝過看再多的圖片資料。
評分我最欣賞這本書的地方在於它將國學精髓與玉石文化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它不僅僅是告訴你玉石的價值幾何,更是闡述瞭“君子比德於玉”的傳統觀念是如何深入人心的。書中引用瞭大量古代典籍中關於玉的描述,比如《禮記》《周禮》中對“仁、義、智、勇、潔”等德行的類比,讓我對一塊玉石的“品格”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過去我對國學隻是泛泛而談,覺得那些古老的哲學離我們很遠,但這本書通過玉石這個載體,將那些晦澀的道理變得觸手可及。比如,它解析瞭為什麼古人偏愛青玉或白玉,那不僅僅是顔色偏好,更是對應著當時社會對某種德行的推崇。這種文化上的溯源,極大地提升瞭玉石收藏的境界,讓我不再把它們僅僅視為昂貴的商品,而是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和曆史記憶的載體。讀完之後,每次上手一塊玉,都會不自覺地去聯想它背後的文化意蘊,這種“有故事”的物件,纔真正具有收藏的價值。
評分關於“投資”的部分,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成熟和客觀,完全不像市麵上那些鼓吹暴富的指南。它非常詳盡地分析瞭玉石市場的波動規律和風險控製。作者沒有給齣任何保證收益的承諾,而是側重於教會讀者如何“避坑”。比如,如何識彆常見的優化處理手段,如何通過市場熱點判斷未來的潛力品種,以及在不同經濟周期下,資金應該如何配置。我尤其喜歡它對“流動性”的分析,很多玉石雖然價值高,但在需要變現時卻難以找到閤適的買傢,這本書清晰地指齣瞭這一點,並給齣瞭應對策略。這使得這本書的實用性大大增強,它不隻是滿足瞭我的好奇心,更像是一個嚴謹的理財顧問在為我規劃資産配置。通過閱讀,我學會瞭用更理性的商業思維去看待玉石交易,而不是被錶麵的華麗所迷惑,這對任何一個有投資意嚮的讀者來說,都是無價的經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