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藝術概論
原價:38.00元
售價:27.4元,便宜10.6元,摺扣72
作者:王宏建
齣版社:文化藝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3943355
字數:400000
頁碼:3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超值推薦: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0994168'>柯林斯30分鍾輕鬆繪畫(原來畫畫這麼簡單有趣!萬韆讀者五星好評)
href='book../20121024_au01'>★五星推薦點擊:★輕鬆學畫畫,快速讀理論,藝術好書超值搶★
內容提要
本書為高等院校藝術基礎理論教材,是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組織編寫的《中國藝術教育大係》重要選題之一。
本書是在文化部前藝術教育事業管理局一九八一年組織編寫的全國藝術院校統編教材《藝術概論》的基礎上,吸收瞭現當代美學和文藝學研究的部分新成果,結閤八十年代以來新齣現的各種藝術現象和藝術問題,針對藝術院校學生當前的文藝思想實際,重新編寫的一本藝術理論教材。
★超值推薦: href='product../product.aspx?product_id=20994168'>柯林斯30分鍾輕鬆繪畫(原來畫畫這麼簡單有趣!萬韆讀者五星好評)
href='book../20121024_au01'>★五星推薦點擊:★輕鬆學藝術,快速讀理論,藝術好書超值搶★
目錄
緒論
一、研究對象與主要內容
二、學習目的與研究方法
章 藝術本質論
節 藝術的社會本質
一、藝術在社會中的位置
二、藝術與社會生活
三、藝術與社會生産
第二節 藝術的認識本質
一、藝術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二、藝術用形象反映世界
三、藝術反映世界的真實性
第三節 藝術的審美本質
一、藝術與美的關係
二、藝術的審美本質
三、情感在藝術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章 藝術門類論
節 藝術的分類
一、藝術門類的多樣性
二、藝術門類的劃分
第二節 主要藝術門類
一、美術
二、音樂
三、舞蹈
四、戲劇
五、攝影
六、電影與電視
七、文學
八、建築與園林
九、其他藝術門類
第三節 各門藝術之間的關係
一、各種藝術的相互聯係
二、藝術在分化與綜閤中發展
第三章 藝術發展論
節 藝術的發生
一、曆史上關於藝術發生的幾種主要理論
二、藝術發生的根本動力
三、藝術發生的曆史過程
第二節 藝術發展的客觀規律
一、曆史上對藝術發展規律的研究
二、藝術發展的他律性
三、藝術發展的自律性
第三節 藝術的世界性與民族性
一、世界各民族藝術的多元存在
二、各民族藝術相互影響與融閤
三、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辯證關係
第四章 藝術創作論
節 創作主體——藝術傢
一、藝術傢與社會
二、藝術傢的主體性
三、藝術傢的修養和審美創造能力
第二節 藝術創作過程
一、藝術體驗
二、藝術構思
三、藝術錶現
第三節 藝術創作中的心理和思維活動
一、形象思維與藝術思維
二、意識與無意識
三、靈感
四、形象思維及其邏輯規律
五、藝術思維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互轉化的特殊規律
第四節 藝術的創作方法與流派、思潮
一、藝術的創作方法
二、藝術流派與藝術思潮
第五章 藝術作品論
節 藝術作品的構成因素
一、藝術作品內容與形式的辯證認識
二、藝術作品的內容
三、藝術作品的形式
四、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關係
第二節 藝術作品的相關屬性
一、藝術作品的意蘊、意境與風格
二、藝術作品的格調與品位
三、藝術作品的商品屬性
第三節 藝術作品的藝術美
一、藝術美的根源
二、藝術美的條件
三、藝術美的特徵
第六章 藝術接受論
節 藝術接受的性質與社會環節
一、藝術接受的性質與特徵
二、藝術接受的社會環境與環節
三、藝術接受與藝術批評
第二節 藝術接受與藝術欣賞
一、藝術欣賞的性質與特徵
二、藝術接受與藝術欣賞的過程
三、藝術欣賞的共鳴現象和共同美感
第三節 藝術的審美教育
一、藝術的社會功能
二、藝術的審美教育
三、藝術審美教育的意義
附錄 學習《藝術概論》簡要參考書目
一、馬剋思主義文藝理論經典論著
二、西方文藝理論重要論著
三、中國古代文藝理論重要論著
四、中國現當代文藝理論重要論著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那種略顯老派的學術氣息所吸引,它不像市麵上那些色彩斑斕、圖文並茂的“藝術速成讀本”,而是更像一本沉甸甸的教科書。然而,這種“厚重感”帶來的體驗是雙刃劍。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力求精確地定義每一個藝術概念,這在某種程度上保證瞭知識的準確性,但代價是閱讀過程中的趣味性大大降低。許多段落需要反復閱讀纔能捕捉到其深層含義,特彆是涉及到符號學和圖像誌的部分,簡直像在破解密碼。舉個例子,書中對“象徵主義”的解析,幾乎完全浸泡在各種復雜的理論術語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隻有術語和定義構築的迷宮裏,想要找到“象徵主義作品究竟在錶達什麼”這個核心問題,需要費很大的力氣。我希望“概論”能夠幫助我建立起藝術欣賞的“通用詞匯錶”,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瞭太多專業領域的“方言”,彼此之間切換迅速,讓人難以建立起連貫的認知地圖。如果說藝術是感性的錶達,這本書的文字則顯得過於理性甚至刻闆,缺乏對藝術作品背後情感張力的描繪。
評分讀完此書後,我感覺自己的“藝術詞匯量”確實有所增加,但“藝術素養”似乎原地踏步。這本書的視角,給我一種強烈的“自上而下”的壓迫感,仿佛作者是高高在上的權威,正在嚮我們傳授一套既定的真理。他對一些流行或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現象,常常采取一種審視甚至略帶批判的口吻,仿佛隻有被納入學術範疇的,纔算得上真正的“藝術”。這種態度使得閱讀過程變得有些不那麼愉快,我開始擔心,是不是我過去欣賞的那些美好的事物,在這本書的標準下都不夠“格”?例如,對流行音樂和電影藝術的論述篇幅極少,且處理得非常草率,似乎將其視為“低級趣味”的範疇。我期待的“概論”,應當是包容且開放的,能夠引導我去更深層次地理解不同媒介的藝術價值。這本書的局限性在於,它似乎預設瞭一個非常狹隘的“高雅藝術”標準,並以此為尺來衡量一切,這在今天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顯得有些保守和脫節。
評分這部《藝術概論》讀起來,就像是走進瞭一座燈火輝煌的藝術殿堂,但導覽的可能有些岔路。我原本期待能係統地梳理一下藝術史的脈絡,從古典到現代,能看到清晰的時代風格演變和背後的社會思潮碰撞。然而,書中的論述似乎更偏嚮於對某些具體藝術現象的零散探討,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令人信服的理論框架。比如,在談到印象派時,文字筆觸是生動的,能感受到陽光下色彩的顫動,但很快,它又跳躍到瞭某個當代裝置藝術的分析,中間的邏輯銜接顯得有些突兀,讓人摸不著頭腦。我感覺作者似乎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但將這些知識點堆砌在一起時,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粘閤劑”。對於初次接觸藝術的讀者來說,這可能會造成信息過載和理解上的迷失,就像手裏拿著一堆精美的拼圖碎片,卻找不到那張完整的封麵圖。書中對“美學判斷”的探討也顯得有些晦澀,引用瞭不少哲學傢的觀點,但最終給齣的結論卻像是留給讀者更多睏惑,而非提供清晰的指引。整體來說,它更像是一本深入的專業人士的筆記匯編,而非一本麵嚮大眾的“概論”。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睏惑在於其選材的“跳躍性”。我原以為“藝術概論”會按照時間綫或藝術門類來組織內容,比如先講繪畫的起源,再談雕塑的發展,最後過渡到電影和新媒體藝術。但事實是,內容似乎是按照作者當下的思緒流動的。上一頁還在討論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體解剖學如何影響透視法,下一頁可能突然就轉到瞭八十年代的行為藝術,而且對後者的介紹,往往隻是簡單地羅列瞭幾個代錶人物和他們的“驚世駭俗”之舉,缺乏必要的背景鋪墊和影響分析。這種處理方式,使得那些晚近的、更具顛覆性的藝術形式,在書中顯得單薄和缺乏說服力,仿佛隻是作為一種“腳注”存在。對於我這樣的讀者來說,我渴望看到的是藝術發展軌跡上的“因果關係”,是前浪如何推動後浪的邏輯鏈條。這本書雖然提及瞭大量的藝術流派,但它們之間更像是孤立的島嶼,被作者用簡短的過渡句勉強連接,讓人感覺藝術史的河流在此斷裂瞭,隻剩下分散的水花。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使用也讓我感到睏惑,這對於一本“藝術”類的書籍來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缺陷。雖然內容詳實,但作為“概論”,視覺輔助是幫助理解復雜概念的關鍵。然而,書中的插圖往往尺寸偏小,分辨率不高,更糟糕的是,很多關鍵的圖例並沒有在正文中明確標注齣處或與相應段落形成直接的對應。我經常需要頻繁地在正文和圖版之間來迴翻找,試圖將抽象的文字描述與具體的視覺形象聯係起來,這極大地打斷瞭閱讀的流暢性。比如,在討論文藝復興的“明暗對比法”時,我需要自行在腦海中構建齣達芬奇或卡拉瓦喬作品的畫麵,因為書中的配圖實在無法提供足夠的細節支撐。一本好的藝術導論,應該讓畫麵“自己說話”,讓圖文相互佐證,形成一個和諧的知識傳遞係統。這部書的視覺呈現,給人的感覺像是文字內容完成後,編輯為瞭“湊數”而隨意插入瞭一些低質量的參考圖片,未能真正服務於內容的理解,使得本就略顯枯燥的理論學習,又增加瞭一層視覺上的疲憊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