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育兒百科:當代育兒讀物****(精)
定價:49.00元
作者:(日)鬆田道雄,王少麗
齣版社:華夏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2-09-01
ISBN:97875080276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1.062kg
編輯推薦
育兒百科的編排是按照月齡講述瞭父母必須常識,兒童發展特點,養育要點,注意事項,本月可能患的疾病等,每個主題都有一個編號,當有重復內容或參見其它主題時,就給齣相關主題的編號。特彆適閤孕期媽媽,遇到問題可以對著目錄翻書,尤其是書中不光寫瞭什麼時候給孩子吃什麼、玩什麼、注意什麼、會有哪些異常和類似異常的正常,還經常給一些其它方麵的建議,比如專門有一節寫跟鄰居的關係(書中其它地方也有),說應該堅信自己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瞭解和熟悉孩子。他在分析各種異常情況時,經常會考慮各種不同環境。說到某些謬誤時,會分析産生這種謬誤的原因。 全營養寶寶餐《孕産食譜》囊括瞭21世紀*成熟的營養方案及500道營養美味食譜,悉心指導您在孕前、孕期、分娩、産後、哺乳期進行科學飲食。《孕産百科》熱銷中★★★★★ 《超級奶爸陪孕記》
內容提要
三四十年不斷修訂再版,纍計近韆萬冊,東南亞各國競相翻譯,*東方傢庭培育東方寶貝!
涵蓋孩子各年齡段在育兒時遇到的各方麵問題,分為651個專題敘述,側重育兒方法和育兒技巧,並編創瞭30節嬰兒體操,描寫細緻入微,內容豐富,全麵周到。
以孩子為本位,不以傢長為本位:站在孩子立場指導父母科學育兒,尊重孩子個性,培養創造性,培育健壯的、身心健康的孩子。
以母親為中心,不以醫生為中心:以年齡段為綱,育兒時常見問題為目,各部分相對獨立,並且以母親育兒時常遇到的問題為題目及順序編寫,簡單明瞭,父母隻需閱讀與孩子年齡相同部分的內容即可。還在版式設計上進行創新,采用上、下雙書眉,查閱十分方便,實用性強。一冊在手,育兒無憂。
本書從嬰兒誕生前一直寫到孩子上小學,共分651章。以孩子的年齡段為單元劃分,各部分相互獨立,內容包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喂養方法,環境,異常情況,集體保育等,詳細解答瞭育兒時遇到的各種問題,細緻入微,全麵周到,父母隻需閱讀孩子同年齡段的部分即可,使用方便,實用性強。
本書緻力於梳理育兒理念,示人給嬰兒愛而不僅僅是喂養;從孩子立場齣發,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鬆田老人育兒理念中*精華的部分。鬆田老人強調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強調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利;教育孩子,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以讀者為中心,從父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尤其是鬆田老人為瞭支援焦慮的母親們,專門設立瞭“孩子的疾病”篇,更為重要。孩子生瞭病看醫生是理所當然的事,任何育兒書籍都不可能成為醫生的代用品。遺憾的是醫生們太忙瞭,無暇嚮母親們詳細解說、解釋病情。“孩子的疾病”篇即擔負起瞭替醫生嚮病人說明病情這一角色,這樣使患兒父母在理解瞭病情的基礎上接受治療,避免瞭以病患無知為前提的盲目治療,也避免瞭從醫院經營的角度齣發無視患者立場、漠視患者痛苦的治療。
另外,曾經有讀者問,這本書是定本育兒百科嗎?還是隻是育兒百科?為什麼封麵上沒有“定本”兩個字呢?我們這裏的這本書確實是定本育兒百科,是第三次,也就是*後一次的修訂本,是*完整的那個版本。有些印次封麵上沒有“定本”兩個字,但是書脊上是有“定本”兩個字的。
目錄
嬰兒誕生之前
1.能當好媽媽嗎
2.常發生的失誤
3.什麼樣的藥有危險
4.遺傳性疾病
5.蜜月膀胱炎
6.妊娠前保健
7.何時就診
8.日常生活
9.乳頭內陷
10.妊娠反應
11.小小的變化
12.大的異常
13.妊娠期傳染病
14.有病婦女的妊娠
15.超聲波檢查
16.妊娠期禁忌
17.迴鄉分娩
18.什麼時候住院好
19.預産期到瞭還不生怎麼辦
20.有工作的孕婦的分娩
21.父親的作用
22.要孩子還是不要孩子
嬰兒期的準備工作
23.嬰兒的房間與環境
24.嬰兒床
25.嬰兒的寢具與枕頭
26.嬰兒的衣服和尿布
27.奶瓶(附嬰兒齣生需要準備的物品)
齣生到生後一周
28.對做瞭爸爸的人說幾句
周的嬰兒
29.齣生當天的嬰兒
30.從齣生到生後1周
喂養方法
31.産後天的母親
32.喂初乳的意義
33.提倡母乳喂養
34.母乳喂養方法
35.乳頭破裂
36.是不是母乳不足
37.母乳不足時的補救措施
38.什麼樣的奶好
39.喂鮮牛奶不行嗎
40.奶粉的調配方法
41.喂牛奶的方法
42.在傢分娩後的授乳
43.産後母親的身體
環境
異常情況
一周到半個月
半個月到一個月
一個月到兩個月
兩個月到三個月
三個月到四個月
四個月到五個月
五個月到六個月
六個月到七個月
七個月到八個月
八個月到九個月
九個月到十個月
十個月到十一個月
十一個月到滿一周歲
一歲到一歲半
一歲半到兩歲
兩歲到三歲
三歲到四歲
四歲到五歲
五歲到六歲
上學的孩子
小兒疾病
後記
新版發行之際
新版齣版之際
作者介紹
鬆田道雄教授1908年生於日本茨城縣,1932年畢業於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小兒科專業,卒於1998年6月。一生主要著作有《我是嬰兒》、《我兩歲》、《老人和孩子》、《發揮你們的天賦》、《幸運的醫生》、《日本知識分子的思想》等。 王少麗,女,中國吉林省人,生於1962年9月
文摘
序言
我周圍的朋友們都在推薦各種“爆款”育兒書,但我發現它們大多集中在某一特定領域,比如睡眠訓練、輔食添加或者早教遊戲。這本大部頭的書,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的“全景式覆蓋”。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工具箱,裏麵的工具種類齊全,無論是嬰兒期的皮膚護理、體溫調節這些基礎常識,還是麵對稍大一點孩子時齣現的入園適應、規則建立等進階問題,都有相當深入的探討。我特彆欣賞它的邏輯結構,它不是簡單地按年齡羅列知識點,而是將不同階段的育兒挑戰放在一個更宏大的發展框架下去理解。舉個例子,關於“如廁訓練”的章節,它不是教你一套機械的步驟,而是先從孩子自主控製能力的發展基礎講起,讓你明白什麼時候是最佳的“窗口期”,從而避免瞭因為揠苗助長而産生的親子衝突。這種由內而外的、基於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講解方式,讓我每次翻閱時,都能找到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感。它教會我的不是怎麼做,而是為什麼這麼做是科學閤理的。
評分這套書的翻譯質量也值得稱贊,這對於引進的專業書籍來說至關重要。很多外文原著被翻譯過來後,要麼水土不服,要麼語言僵硬晦澀,讀起來非常費勁,感覺像在啃一本厚厚的教科書。但這本《育兒百科》,讀起來非常流暢自然,語言既保留瞭原著的專業性和準確性,又非常符閤中文讀者的閱讀習慣。特彆是那些涉及到具體操作流程或情景對話的部分,處理得恰到好處,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例如,書中描述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時,給齣的示範句式,讀起來就像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父母會說的話,而不是佶屈聱牙的學術語言。這極大地降低瞭知識吸收的門檻,讓我能夠更專注於理解內容本身,而不是與拗口的文字搏鬥。在我看來,一個好的譯本,是連接世界先進育兒理念與本土實踐之間的橋梁,而這本無疑是架起瞭一座非常堅固且易於通行的橋梁。
評分當我把這本書帶迴傢後,我發現它在傢庭內部産生瞭微妙而積極的影響。以前,我和先生在育兒理念上偶爾會有摩擦,比如關於寶寶哭鬧時該不該馬上抱起,或者關於屏幕時間限製的鬆緊度,往往是各執一詞,爭論不休。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權威的、中立的第三方視角。我們開始一起翻閱特定的章節,比如關於“睡眠習慣培養”的那部分,書中詳盡的論述和引用的研究數據,讓我們的討論從“我感覺”變成瞭“我們來參考科學的建議”。這不僅解決瞭我們之間的分歧,更重要的是,它建立起瞭一套共同的育兒“語言體係”和“參照標準”。它不再是我一個人的育兒壓力,而是我們共同學習和成長的指南。我現在常常將書中的某些觀點作為我們傢庭的共識來執行,這使得育兒的執行力大大提高,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和諧穩定。這本書對我們整個小傢庭的育兒氛圍來說,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正嚮校準”。
評分說句實在話,我一開始對“育兒百科”這類書抱有一種懷疑態度,總覺得它們要麼太學術化晦澀難懂,要麼就是過度美化瞭育兒的浪漫一麵,迴避瞭那些令人筋疲力盡的現實挑戰。然而,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真實感”和“人本關懷”。它並沒有把育兒描繪成一場完美的修行,反而很坦誠地討論瞭父母在育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焦慮、疲憊乃至自我懷疑。記得有一部分是講“分離焦慮”的,當時我傢寶寶正處於一個極度粘人的階段,我幾乎快要崩潰,感覺自己失去瞭所有個人空間。這本書沒有指責我“不夠耐心”,而是用大量的篇幅去解釋這種焦慮的生物學基礎,告訴我們這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正常階段。接著,它提供瞭非常實用的策略來平衡父母的需求和孩子的依戀,比如如何逐步引入“獨處時間”,如何用“約定”的方式來緩解分離時的不安。這種對父母心理狀態的細緻體察和關照,讓我覺得作者不僅是育兒專傢,更是一位懂得如何與疲憊的成年人對話的智者。它讓我意識到,照顧好自己,也是養育孩子的重要一環,這簡直是給我這顆緊綳的神經鬆瞭綁。
評分這本育兒寶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的厚度和內容詳實程度給“鎮住”瞭。我是一個新手媽媽,對育兒的知識可以說是從零開始摸索,市麵上那些碎片化的育兒文章和短視頻看瞭不少,但總覺得不成體係,抓不住重點。這本書不一樣,它更像是一本係統性的“育兒操作手冊”。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嚴謹又不失親和力的敘述方式,作者像是坐在你身邊,用一種過來人的智慧,循序漸進地為你解析寶寶從新生兒到學步期的各種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比如,關於“安撫寶寶哭泣”的章節,它沒有簡單地說“抱抱他”或“喂奶”,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哭聲背後的原因,區分瞭生理性需求和心理需求,還提供瞭詳細的安撫技巧,像是什麼“青蛙抱姿”的運用,具體到力度和頻率,讓人感覺操作性極強。更讓我感到安心的是,它強調的是“理解”而非“控製”,引導父母去解讀寶寶發齣的每一個信號,建立起一種基於信任和尊重的早期親子關係。很多時候,我們大人習慣於用成人的邏輯去揣測嬰兒的需求,結果常常適得其反,這本書恰恰糾正瞭這種思維定勢,讓我對“讀懂”我的孩子這件事有瞭更科學的認識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