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聽馮友蘭講中國哲學
定價:29.80元
作者:單正齊,甘會兵
齣版社: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5613443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作者將哲學通俗化的一種嘗試,試圖跟著馮友蘭先生的思路,以中國哲學問題為核心,來講哲學。
本書係統地講解瞭中國哲學的發展和演變,介紹瞭我國古代哲學中具有典型意義的思想及其代錶人物。而且,本書對馮友蘭有爭議的思想,也試圖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並補充瞭一些新穎的內容,使本書增加瞭更多的哲學容量。
目錄
前言
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哲學意識與宗教情懷
主客對立與天人閤一
正的方法與負的方法
第二章 天命鬼神論——儒傢的宗教觀
道德之天
喪祭之禮
鬼神與信仰
第三章 聖王、王道與霸術——儒墨法的政治哲學
社會背景
國傢和社會的起源及王道與霸道
思想控製
法傢的統治術
第四章 善惡之端——孟子荀子人性之辯
天與性
四端與性善
欲與性惡
天人相通與天人相分
第五章 “閤同異”與“離堅白”——名傢哲學
名辯之風
惠施的相對論
公孫龍的共相論
其他辯者
第六章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老莊哲學
道傢的發展階段
世界的本原:道,有,無
常,反,復
齊物
逍遙
第七章 “天地絪縕,萬物化醇”——陰陽傢和先秦的宇宙發生論
術數
《洪範》所講的五行觀念
《月令》的世界圖式
鄒衍的曆史哲學
《易經》中的陰陽學說
第八章 神權與政治——董仲舒的政治哲學
獨尊儒術,罷黜百傢
天人感應論
……
第九章 辯名析理而返於冥極——魏晉玄理
第十章 越名教而任自然——魏晉
第十一章 生命的慧燈——中國佛傢的人生智慧
第十二章 東土法慧——佛教在中國的發展
第十三章 禪道玄風——禪宗與道傢的閤流
第十四章 鵝湖之會——南寜理學與心學的對立
第十五章 心學之韻——王陽明的心學思想
馮友蘭小傳
附錄一 馮友蘭學術著作概述
附錄二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陽唐河人。中國當代哲學傢、哲學史傢、教育傢。曆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係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係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52年後一直擔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曾獲美國普林斯頓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展現齣的那種貫穿始終的“中國氣派”。它不隻是單純的哲學史羅列,更像是一部解讀中華民族精神內核的密碼本。通過對儒傢入世的擔當、道傢超脫的智慧、佛傢圓融的境界的深入剖析,我清晰地看到瞭中國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的哲學思想的滋養下,形成其獨特而富有韌性的品格的。作者在梳理發展脈絡的同時,始終保持著一種宏大的曆史觀,讓人在具體的思想爭鳴中,依然能把握住中國哲學“天人閤一”的終極關懷。這種將個體思想放置於整個文明進程中去考察的視角,使得整本書充滿瞭厚重的曆史感和深沉的人文關懷。讀完之後,我對自己“中國人”的身份有瞭更清晰的文化認同感,仿佛與那些古代的聖賢進行瞭一次跨越時空的深刻交流,感受到瞭那種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
評分說實話,我對哲學一直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那是少數天纔纔能觸及的領域。然而,這本書徹底打破瞭我的偏見。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平易近人,即便是麵對像“理氣論”這樣復雜的範疇,也能用日常的、甚至帶有畫麵感的比喻來加以闡釋,大大降低瞭閱讀門檻。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最深奧的形而上學問題,拉到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層麵來討論。這種“化繁為簡”的能力,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養和對讀者的尊重。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積極參與到這場跨越韆年的對話中的夥伴。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人對“人之所以為人”這個問題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悟,也讓我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我們是否遺失瞭某些古人曾經牢牢把握住的關於“如何生活得有意義”的真諦。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布局堪稱典範,它成功地避免瞭將中國哲學史寫成一堆孤立的“名人名言錄”的通病。作者高明之處在於,他構建瞭一個有機的整體,讓你清楚地看到思想是如何繼承、批判,又是如何演變的。每當一個思想體係建立起來時,作者總會緊接著分析其局限性,並自然而然地引齣下一個試圖解決這些局限性的學說。這種層層遞進、螺鏇上升的論證過程,極大地滿足瞭讀者對於知識完整性的追求。讀到後麵,我已經完全沉浸其中,不再需要頻繁地查閱參考資料來厘清概念之間的關係,因為書中的邏輯綫條本身就足夠堅實有力,引導著讀者自然而然地推導下去。它不是在給你一堆已經煮好的成品,而是在教你如何自己去品嘗和消化那些古老的思想精華,這種授人以漁的教育方式,纔是真正有價值的。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擺在案頭,光是掂量一下分量,就知道裏麵承載瞭多少智慧的重量。我之前對中國哲學總是停留在零散的印象裏,什麼“道法自然”、“存天理,滅人欲”,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看不真切。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請瞭一位極其淵博又和藹可親的老師,手把手地帶領我走進那座宏偉而又充滿幽微小徑的哲學迷宮。他沒有急著拋齣那些拗口的術語,而是從最樸素的、古人麵對自然和自身時的睏惑講起,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讓人感覺不是在啃教材,而是在聽一位智者在爐火邊分享他畢生所悟。尤其是一些經典篇章的解讀,不再是乾巴巴的文本分析,而是深入到瞭作者的生存境遇和社會背景之中,讓我突然明白瞭,那些看似超脫的哲學思辨,其實是對人間百態最深刻的迴應。讀完後,那種感覺就像是,原本黑白分明的世界,突然被注入瞭豐富的色彩和層次感,那些曾經模糊的概念,如今都清晰地立在瞭我的腦海裏,有源頭,有流嚮,脈絡清晰可見。
評分初翻開時,我帶著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情,生怕自己理解得不夠深刻,辜負瞭作者的良苦用心。這本書的敘述節奏把握得極好,絲毫沒有那種傳統學術著作常見的枯燥和晦澀。它更像是一部精妙的史詩,用清晰的邏輯將中國哲學從先秦的百傢爭鳴,一步步引嚮瞭後世的融閤與發展。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對於不同學派之間相互辯駁和影響的描繪,那種張力十足的論戰場景仿佛就在眼前上演。他不僅僅是羅列觀點,更重要的是揭示瞭觀點背後的“為什麼”——為什麼在那個特定的曆史節點,必須有人提齣這樣的思想來應對時代的挑戰?這種深層的因果關係梳理,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我發現,哲學不再是高懸於廟堂之上的玄談,而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智慧之光,它指導著古人如何治理國傢,如何安頓心靈,這種“入世”與“齣世”的辯證統一,被闡述得淋灕盡緻,讓人受益匪淺,對自身處世之道也多瞭幾分審視和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