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定价:29.80元
作者:单正齐,甘会兵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5613443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将哲学通俗化的一种尝试,试图跟着冯友兰先生的思路,以中国哲学问题为核心,来讲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目录
前言
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
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第二章 天命鬼神论——儒家的宗教观
道德之天
丧祭之礼
鬼神与信仰
第三章 圣王、王道与霸术——儒墨法的政治哲学
社会背景
国家和社会的起源及王道与霸道
思想控制
法家的统治术
第四章 善恶之端——孟子荀子人性之辩
天与性
四端与性善
欲与性恶
天人相通与天人相分
第五章 “合同异”与“离坚白”——名家哲学
名辩之风
惠施的相对论
公孙龙的共相论
其他辩者
第六章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老庄哲学
道家的发展阶段
世界的本原:道,有,无
常,反,复
齐物
逍遥
第七章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术数
《洪范》所讲的五行观念
《月令》的世界图式
邹衍的历史哲学
《易经》中的阴阳学说
第八章 神权与政治——董仲舒的政治哲学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天人感应论
……
第九章 辩名析理而返于冥极——魏晋玄理
第十章 越名教而任自然——魏晋
第十一章 生命的慧灯——中国佛家的人生智慧
第十二章 东土法慧——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第十三章 禅道玄风——禅宗与道家的合流
第十四章 鹅湖之会——南宁理学与心学的对立
第十五章 心学之韵——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冯友兰小传
附录一 冯友兰学术著作概述
附录二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中国当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获美国普林斯顿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展现出的那种贯穿始终的“中国气派”。它不只是单纯的哲学史罗列,更像是一部解读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密码本。通过对儒家入世的担当、道家超脱的智慧、佛家圆融的境界的深入剖析,我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文化是如何在不同的哲学思想的滋养下,形成其独特而富有韧性的品格的。作者在梳理发展脉络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宏大的历史观,让人在具体的思想争鸣中,依然能把握住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终极关怀。这种将个体思想放置于整个文明进程中去考察的视角,使得整本书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和深沉的人文关怀。读完之后,我对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文化认同感,仿佛与那些古代的圣贤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深刻交流,感受到了那种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
评分初翻开时,我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生怕自己理解得不够深刻,辜负了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好,丝毫没有那种传统学术著作常见的枯燥和晦涩。它更像是一部精妙的史诗,用清晰的逻辑将中国哲学从先秦的百家争鸣,一步步引向了后世的融合与发展。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对于不同学派之间相互辩驳和影响的描绘,那种张力十足的论战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上演。他不仅仅是罗列观点,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观点背后的“为什么”——为什么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必须有人提出这样的思想来应对时代的挑战?这种深层的因果关系梳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我发现,哲学不再是高悬于庙堂之上的玄谈,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智慧之光,它指导着古人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安顿心灵,这种“入世”与“出世”的辩证统一,被阐述得淋漓尽致,让人受益匪浅,对自身处世之道也多了几分审视和反思。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摆在案头,光是掂量一下分量,就知道里面承载了多少智慧的重量。我之前对中国哲学总是停留在零散的印象里,什么“道法自然”、“存天理,灭人欲”,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看不真切。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请了一位极其渊博又和蔼可亲的老师,手把手地带领我走进那座宏伟而又充满幽微小径的哲学迷宫。他没有急着抛出那些拗口的术语,而是从最朴素的、古人面对自然和自身时的困惑讲起,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人感觉不是在啃教材,而是在听一位智者在炉火边分享他毕生所悟。尤其是一些经典篇章的解读,不再是干巴巴的文本分析,而是深入到了作者的生存境遇和社会背景之中,让我突然明白了,那些看似超脱的哲学思辨,其实是对人间百态最深刻的回应。读完后,那种感觉就像是,原本黑白分明的世界,突然被注入了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那些曾经模糊的概念,如今都清晰地立在了我的脑海里,有源头,有流向,脉络清晰可见。
评分说实话,我对哲学一直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那是少数天才才能触及的领域。然而,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偏见。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平易近人,即便是面对像“理气论”这样复杂的范畴,也能用日常的、甚至带有画面感的比喻来加以阐释,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最深奥的形而上学问题,拉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层面来讨论。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对读者的尊重。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积极参与到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中的伙伴。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人对“人之所以为人”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也让我开始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是否遗失了某些古人曾经牢牢把握住的关于“如何生活得有意义”的真谛。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典范,它成功地避免了将中国哲学史写成一堆孤立的“名人名言录”的通病。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他构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让你清楚地看到思想是如何继承、批判,又是如何演变的。每当一个思想体系建立起来时,作者总会紧接着分析其局限性,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个试图解决这些局限性的学说。这种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论证过程,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于知识完整性的追求。读到后面,我已经完全沉浸其中,不再需要频繁地查阅参考资料来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因为书中的逻辑线条本身就足够坚实有力,引导着读者自然而然地推导下去。它不是在给你一堆已经煮好的成品,而是在教你如何自己去品尝和消化那些古老的思想精华,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