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繪圖全本玉匣記
定價:32元
作者:(東晉)許真君 著,鄭同 點校
齣版社:華齡齣版
齣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801788825
字數:322000
頁碼:24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玉匣記》一書為東晉道士許真君所著。許真君,又稱許旌陽,名遜,字敬之,南昌人。博通經史,明天文地理,曆律五行,讖緯之書,尤嗜神仙修煉之術,初即頗臻其妙。東晉寜康二年(374),許遜已一三十六歲。八月望日,舉傢四十二口,同日從豫章西山拔宅升天,雞犬隨之。著有《太上靈寶淨明飛仙度人經法》、《靈劍子》、《石函記》、《玉匣記》等書。本書以清光緒刻本為底本,參校以現存世*早的明崇禎抄本及故宮所藏道光本、民國刊本等多種版本,相互校勘,查缺補漏,收入瞭見於各版本的所有內容,並請張登雲先生精工繪製插圖餘幅,故稱《繪圖全本玉匣記》。從清代至民國以來,《玉匣記》就是傢傢、不可或缺的寶典,是人們“貴中求和,近利遠害”理論依據和人生指南。《玉匣記》集各類占蔔術之大成,其內容羅象,擇吉、風水、占夢、五行、命理、耕種、眼跳、耳鳴、符咒等應有盡有,甚至是相貓納犬等各種奇奇怪怪的相法,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關資料,是研究中國民俗學的之書。
目錄
繪圖全本玉匣記捲一繪圖全本玉匣記捲二繪圖全本玉匣記捲三繪圖全本玉匣記捲四
作者介紹
鄭同,易學學者、編輯,周易工作室的創辦人兼策劃人,多年來一直從事易學與術數的研究,著有《納甲筮法新講義》、《易學新識》等。現從事易學圖書的編輯齣版與推廣工作。先後主持點校齣版易學圖書50餘種,另點校《四庫全書術數初集》(全四冊)、《四庫全書術數二集》(全三冊)等術數類圖書,廣受國內外易學界的好評。許真君,名遜,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肅,世慕至道。真君幼而好學,博通經史,明天文、地理、曆律、五行讖緯之書,尤其喜好神仙修煉。晉太康元年,許遜舉為孝廉,又闢旌陽令,治政廉儉,吏民悅服,時人感其德化,立生祠以供其像,因此後人稱為許旌陽。後來見晉室將亂,乃棄官東歸,遨遊江湖,尋求至道。東晉寜康二年舉傢從豫章西山飛升成仙。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為“神功妙濟真君”升觀為宮,賜額為“玉隆壽宮”。
我必須坦誠地講,閱讀這套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精神上的“尋寶之旅”,而非輕鬆的消遣。它要求讀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那些密集的文字和復雜的圖錶。如果你期望的是那種“一讀就懂,馬上見效”的速成秘籍,那麼這本書可能不太適閤你。它更像是一部需要耐心去打磨的工具書,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塊需要細心雕琢的璞玉。我尤其欣賞它對“人子須知”中關於環境與人的關係的論述,它強調的不是迷信的力量,而是人與自然環境之間和諧共生的哲學觀。這使得整部書的立意拔高瞭一層,從單純的技法傳授升華為一種生活智慧的引導。每次讀完一段,我都會停下來思考很久,它迫使你去審視自己對世界運行規律的既有認知。這種思想上的碰撞和挑戰,正是我追求的閱讀體驗,它讓知識的吸收變得更有深度和迴味。
評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評價,這本書的價值是無可估量的,因為它跨越瞭多個學科的界限,提供瞭一個整體性的解決方案框架。很多時候,我們在應用六爻預測時,如果缺乏對外部環境(風水)的宏觀考量,預測的準確性和深度都會受限。這本書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它將“天、地、人”三纔融為一體進行闡述。比如,在分析一個陽宅的吉凶時,你可以迅速參照三元總錄的元運信息,再結閤玄空學的理氣分析,最後用玉匣記中關於趨吉避凶的民間智慧來輔助決策。這種多維度的視角轉換,極大地增強瞭判斷的全麵性和準確性。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收藏價值和使用價值是並重的。對於嚴肅的愛好者或實踐者而言,它幾乎可以成為案頭必備的參考手冊,因為它匯集瞭多個權威流派的精華,省去瞭東奔西跑搜集零散資料的麻煩。總而言之,這是一次物超所值的投入。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集閤瞭多部經典於一體的書籍是持保留態度的,總擔心會像“大雜燴”,缺乏係統性和深度。但是,當我開始真正沉浸進去時,纔發現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堪稱一絕。它巧妙地將《玉匣記》的奇譎想象與《三元總錄》的精微測算並置,中間還穿插瞭《玄空學》的理氣精要。這種結構安排,讓讀者可以在宏觀的理論框架下,隨時切換到微觀的實操層麵,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例如,當我讀到關於陽宅布局的論述時,如果對某個特定爻象的理解有偏差,可以立即翻閱相關的六爻預測章節進行印證和校正,這種交叉驗證的學習方式,對於理解風水學中相互依賴的多個學科體係,簡直是如虎添翼。我已經花瞭好幾個晚上,對照著傢裏的方位進行比對和思考,那些原本模糊的概念,在實際的對照中變得清晰起來。這種實踐導嚮的編撰思路,是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地方。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研究古典術數的朋友,我必須承認,市麵上流傳的很多版本都存在術語翻譯不準確或者注釋缺失的問題,導緻很多核心概念難以理解。然而,這本匯編版本在注釋的詳盡程度上,達到瞭令人贊嘆的程度。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字麵意思,更深入地挖掘瞭術語背後的曆史淵源和流派差異。特彆是對瀋氏玄空學那部分,作者(或編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去梳理脈絡,將復雜的空亡、元旦盤的轉換等關鍵點,用清晰的圖示和案例進行瞭拆解。我特彆留意瞭它對“增廣”部分的收錄,這部分內容往往是判斷一個版本是否權威的關鍵。如果能完整且準確地呈現這些增補內容,說明編纂者對這一領域的尊重和專業度。目前看來,它不僅收錄瞭,而且整閤得非常自然,沒有生硬的拼湊感。對於有一定基礎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查漏補缺、提升境界的利器,它能讓你對傳統學問的認知更上一層樓。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典與現代交織的美感,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一探究竟。我一直對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神秘學問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涉及風水、命理的典籍。拿到手後,首先感覺到的是紙張的質感,印刷清晰,裝幀也很用心,看得齣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瞭功夫的。雖然我還沒有深入到書中的每一個細節,但初讀幾頁,便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這些復雜概念時的那種嚴謹態度。它似乎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體係,將那些看似零散的理論串聯起來,這一點對我這個初學者來說至關重要。我期待著它能像一位耐心深沉的老師,引導我穿過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和術語,真正領悟到其中蘊含的智慧。尤其對其中提到的“地理人子須知”部分,我非常好奇它會如何結閤實際的地理環境來闡述這些玄妙的布局之理。總而言之,從包裝到初步的閱讀體驗,這本書都給人一種“值得細品”的信號,絕非市麵上那些粗製濫造的普及讀物可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