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作者杨向奎所言“大一统倡自《公羊》,……千百年来深入人心,变成我国民族间之凝聚力。……清末,满朝满野讲《公羊》,因而促进了变法维新运动。”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精)/大家小书》带领读者上下三千年,纵横华夏九州,领略融合于华夏,承继自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凝聚力。
杨向奎所著的《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精)/大家小 书》从公羊学谈起,系统地介绍了中华民族大一统思 想的形成与发展,尤其解析了与儒家思想的密切关系 ,是从一个角度切入中国思想史的经典作品。
杨向奎(1910—2000),字拱辰,生于河北省丰润县。1931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顾颉刚。后相继执教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主编《文史哲》,1957年杨先生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任研究员、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秦汉史研究室和清史研究室主任。著有《西汉经学与政治》、《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清儒学案新编》、《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墨经数理研究》、《自然哲学与道德哲学》等。在从事历史研究的同时,还研究自然哲学和理论物理学,撰写了《论时间、空间》、《熵与引力》、《关于数理逻辑中的悖论》等论著。
序言
一 先秦儒家之一统思想
二 一统天下的理想制度
三 公羊学派之形成与大一统思想
四 汉武帝之大一统与董仲舒的对策
五 司马迁与公羊学
六 何休对于公羊学的总结
七 宋儒之“春秋学”
八 清代前期的大一统论与公羊学
九 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及其大同思想
十 历史的回顾
后记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担心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大部头”,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可读性非常强。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宏大的历史框架与生动的人物侧写结合起来,让人在了解大局的同时,也能对具体的人物命运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对那些边缘人物命运的描绘,更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无奈。我感觉作者是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为我们重构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想象空间的古代社会。那种对历史细节的执着,让整个故事的真实感倍增,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尘土和香火味。
评分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我一直都在寻找那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作品,这本书完美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层次分明,主线清晰,即便涉及的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巨大,读者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对古代社会运作机制的深度解析,简直就是一堂精彩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公开课。阅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被内化了,读完后,你不仅了解了“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为什么会这样发生”,这种洞察力是无价的。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刻板印象。作者似乎有一种独特的“去标签化”的本领,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不再是简单的“好人”或“坏人”,而是被赋予了复杂的人性和多面的动机。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让我对很多历史定论产生了新的思考。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面对巨大历史洪流时的挣扎与选择。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被拽入了一个充满未知和张力的空间,让人欲罢不能,想要立刻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同时又舍不得太快读完。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实在令人叹服,简直就是一场语言的盛宴。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紧凑激烈,如同快马加鞭,让人心跳加速;时而又放缓下来,如同老者娓娓道来,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对世事的洞察。我喜欢它那种富有哲思的表达方式,很多句子读起来让人忍不住要反复咀嚼,细品其中的味道。它不仅仅是在记录过去,更像是在探讨人性中永恒的主题——关于欲望、关于理想、关于妥协与坚持。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绪也被拓宽了,看待很多问题的方式都变得更加多元和深入。
评分这本书我读得真叫一个酣畅淋漓,它不只是在讲历史,更像是在带你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在描摹一幅工笔画,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我尤其欣赏他对权谋斗争的剖析,那种深藏不露的政治智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他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讲得有血有肉,仿佛那些帝王将相就在你眼前。读完之后,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一下子就立体了起来,不再是课本上干巴巴的年代和事件罗列,而是有了鲜活的生命力。那种历史的厚重感,真的让人在掩卷沉思良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