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人体经络使用手册 穴位按摩中医养生人体经络书籍 家庭中医保健养生书籍 中医养生

图解人体经络使用手册 穴位按摩中医养生人体经络书籍 家庭中医保健养生书籍 中医养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络
  • 穴位
  • 中医
  • 养生
  • 按摩
  • 保健
  • 图解
  • 人体经络
  • 家庭中医
  • 中医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艺林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46333946
商品编码:25695293882
开本:16

具体描述


 
 
 
 
 
 
 
 
 
 
 
 

现在购买赠:人体经络穴位图 (数量有限送完为止哦!)正面↓




反面↓




基本信息

书名:人体经络使用手册(打通人体奇经八脉濡养气血经络法门)

定价:29.80元

作者:健康中国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

出版日期:2010-9-1

ISBN:9787546333946

字数:200000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编辑推荐


中医上有句俗语“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生活中,我们常常出现有头痛、腰痛、肩膀酸痛甚至浑身疼痛的状况。这些都是经络不通的表现。经络是体内气血的运输通道,可以供给脏腑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经络一旦不通,身体就会。

本书对人体14条经脉进行依次讲解,针对面条经脉的不同特点分别给出按摩、拍打、拔罐、艾灸、刮痧、瑜伽、气功、食疗八种疏通方法。每一种都简单实用,适用于各类人群。
本书摒弃医学书生涩难懂的叙述形式,而采用图解形式,使读者一学就会、一看就懂。
本书经专业中医审订,该书插图全部采用**威、*清晰、*新的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图,让你读的放心,用得开心。此外,本书中的每个穴位都配有简易取穴手法,比照图片做个动作,找准穴位就是这么容易。
?1?7714经脉,一一讲解;循行路线、联系脏腑、功效主治、疏通方法一网打尽。
?1?77八种疏通方法,详细介绍,每一种都可以在家里轻松实现。
?1?77感冒头痛,小病小痛对症;按摩 方 食补,全方位除病去痛。

目录


【序 言】疏通经络身体好

阅读导航
第一章 疏通经络,治病养生自己做
001 经络不通,病全生
002 打通经络就能治病养生
003 找准穴位,再通经络
004 十四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
005 自我检测:经络是否通畅
——按穴位测虚实
006 自我检测:经络是否通畅
——冷体质检测表
第二章 快速打通经络的八种方法
007 按摩通经活络效果好
008 四种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
009 刮痧疏散瘀积活气血
010 常用的八种刮痧法
011 刮痧的注意事项
012 拍打经络能通气
013 拔罐刺激穴位除瘀滞
014 拔罐的多种吸拔方式
015 四种常用的拔罐方法
016 艾灸行气活血促循环
017 丰富多样的艾灸疗法
018 气功导引气血调免疫
019 瑜伽平衡经络气顺畅
020 瑜伽经络十二式
021 饮食配合助调养
第三章 止咳化痰
022 手太阴肺经——肺系健康的掌控者
中府穴——肃降肺气之养生大穴
尺泽穴——清肺补肾之养生大穴
孔*穴——调理肺气之养生大穴
太渊穴——止咳化痰之养生大穴
鱼际穴——解表宣肺之养生大穴
少商穴——清肺止痛之养生大穴
023 手阳明大肠经——肠道和皮肤健康的指示灯
商阳穴——退热止痛之养生大穴
三间穴——泄热通气之养生大穴
合谷穴——行气活血之养生大穴
阳溪穴——通经清瘀之养生大穴
下廉穴——调理肠胃之养生大穴
曲池穴——清热利肠之养生大穴
肩穴——舒筋通络之养生大穴
迎香穴——通窍活络之养生大穴
024 足阳明胃经——庇护消化系统功能
承泣穴——通络明目之养生大
四白穴——明目养颜之养生大穴
人迎穴——降压平喘之养生大穴
滑肉门穴——润滑脾胃之养生大穴
028 足太阳膀胱经——负责调解膀胱功能
睛明穴——明目通窍之养生大穴
眉冲穴——宁神通窍之养生大穴
承光穴——清热通窍之养生大穴
通天穴——通窍止痛之养生大穴
天柱穴——通络明目之养生大穴
风门穴——通利肺气之养生大穴
会阳穴——温阳益气之养生大穴
承扶穴——润肠活络之养生大穴
昆仑穴——散热化气之养生大穴
至阴穴——清火通窍之养生大穴
029 足少阴肾经——影响人体老化速度
涌泉穴——益肾清热之养生大穴
太溪穴——补肾益气之养生大穴
复溜穴——补肾益气之养生大穴
筑宾穴——清热泻火之养生大穴
横骨穴——清热润燥之养生大穴
气穴——补益冲任之养生大穴
盲俞穴——散热止痛之养生大穴
神封穴——降浊升清之养生大穴
030 手厥阴心经——保持心血功能的平衡
曲泽穴——清热除烦之养生大穴
内关穴——宁神止痛之养生大穴
大陵穴——清心合胃之养生大穴
劳宫穴——镇静安神之养生大穴
031 手少阳三焦经——防卫全身,保护内脏
关冲穴——泄热开窍之养生大穴
液门穴——泻火清热之养生大穴
中渚穴——传递气血之养生大穴
阳池穴——生发风气之养生大穴
支沟穴——通利三焦之养生大穴
天井穴——清热凉血之养生大穴
颅息穴——通窍聪耳之养生大穴
角孙穴——降浊明目之养生大穴
耳门穴——聪耳降浊之养生大穴
丝竹空穴——明目宁神之养生大穴
032 足少阳胆经——肝胆通畅,代谢良好
瞳子髎穴——活血明目之养生大穴
风池穴——醒脑止痛之养生大穴
肩井穴——通经行气之养生大穴
环跳穴——通络止痛之养生大穴
风市穴——疏筋祛湿之养生大穴
阳陵泉穴——疏泄肝胆之养生大穴
阳辅穴——清泻胆火之养生大穴
足临泣穴——运化气血之养生大穴
033 足厥阴肝经——调节肝及血液循环的高手
大敦穴——疏肝理血之养生大穴
太冲穴——平肝通络之养生大穴
曲泉穴——清利湿热之养生大穴
阴廉穴——通利下焦之养生大穴
章门穴——利肝健脾之养生大穴
期门穴——疏肝理气之养生大穴
034 督脉——整合各个阳经的阳脉之海
长强穴——调理肠腑之养生大穴
命门穴——调补肾气之养生大穴
身柱穴——补气护肺之养生大穴
大椎穴——益气通阳之养生大穴
风府穴——疏风理气之养生大穴
强间穴——升阳益气之养生大穴
会穴——平肝宁神之养生大穴
前顶穴——补益肺气之养生大穴
神庭穴——宁神醒脑之养生大穴
水沟穴——清热宁神之养生大穴
035 任脉——统合各个阴经的阴脉之海
会阴穴——益阴壮阳之养生大穴
中极穴——化气行水之养生大穴
关元穴——益气补肾之养生大穴
神阙穴——健运脾胃之养生大穴
上脘穴——和胃行气之养生大穴
膻中穴——宽胸理气之养生大穴
第三章 疏通经络巧治多种小病痛
036 感冒
037 疲劳
038 中暑
039 肥胖
040 寒证
041 浮肿
042 失眠
043 头痛
044 肩膀酸痛
045 目眩
046 腰痛
047 心悸
048 胃痛

内容提要

 


人体中的经络联系了人体中脏器与脏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出现问题人体就会生病。这本《人体经络使用手册》就人体14条经络进行介绍,正对每条经脉的特点给出相应的疏通方法,这些方法括:按摩、拍打、拔罐、艾灸、刮痧、瑜伽、气功、食疗。本书采用图解形式,不仅将每个经络穴位展示出来,还提供相应的取穴技巧,方便读者疏通经脉。


《中华医道:人体经络的奥秘与养生智慧》 引言: 在中医博大精深的宝库中,人体经络系统无疑是最为核心、也最富神秘色彩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如同遍布全身的河流网络,承载着生命之气——“气”,以及滋养万物的“血”,维系着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着身体的阴阳平衡。千百年来,无数医者与养生家围绕经络展开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智慧。本书《中华医道:人体经络的奥秘与养生智慧》正是这样一部力求系统、深入地揭示人体经络的本质,并将其养生价值转化为可实践方法的集成之作。它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融合了传统经典、现代研究与临床实践,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直观、易于理解的经络养生指南。 第一部分:经络系统的基础认知 本部分将带您走进经络世界的奇妙殿堂,建立对这一生命网络的初步认识。 一、什么是经络? 概念解析: 深入浅出地解释经络并非实体解剖学上的结构,而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高度概括性的概念,指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体表与内里,并输布精气、濡养全身的通路系统。我们将通过比喻,如“大地上的河流”、“电线网络”等,帮助读者建立感性认识。 起源与发展: 简述经络学说的起源,追溯其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中的奠基性论述,以及历代医家对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经络的组成: 详细介绍经络系统包含的主要部分: 经脉(Jing Mai): 重点阐述十二正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的走向、所辖脏腑、主要病候及临床意义。 络脉(Luo Mai): 介绍十五络脉(如脾之大络、胃之大络等)的作用,以及它们在连接经脉、沟通表里、分布气血方面的独特功能。 经别(Jing Bie): 阐述经别是十二经脉的别行分支,其循行路线的深层性与复杂性,以及它们在调整十二经脉的失调、联系筋骨、沟通脏腑方面的作用。 奇经八脉(Qi Jing Ba Mai): 重点介绍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循行特点、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特别是督脉与任脉在人体阴阳调控中的核心地位。 孙络、浮络: 简单介绍这些更细微的络脉,说明其遍布全身、连接表浅的特点。 二、经络的功能与生理意义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详细阐述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通过经络输布全身,以营养脏腑、组织和器官,维持生命活动。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讲解经络如何将人体内外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实现脏腑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适应。 传导感应,调节生理: 阐明经络在传递感觉信息(如疼痛、麻木、酸胀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其通过传导感应来调节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抵御病邪,抗病保健: 探讨经络如何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抵御外来病邪的侵袭;同时,经络的通畅与否也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态。 反映病变,诊断疾病: 解释中医如何通过观察经络循行部位的异常(如压痛、结节、色泽改变等)来辅助诊断疾病。 第二部分:经络与脏腑的精微联系 本部分将深入剖析经络与人体脏腑之间密不可分的生理病理联系。 一、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 “脏腑经络,异名同用”: 强调经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特定的脏腑紧密相连,形成“十二经脉络其所属之脏腑”的独特模式。 详细解读各经脉与其所辖脏腑的功能互动: 手三阴经(肺、心包、心)与足三阴经(脾、肝、肾): 讲解它们如何主管气血在胸腹、四肢内侧的运行,以及与内在五脏(肺、心、脾、肝、肾)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关系。 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与足三阳经(胃、胆、膀胱): 阐述它们如何主管气血在胸腹、四肢外侧的运行,以及与外感六淫、消化吸收、泌尿排泄等相关脏腑(大肠、小肠、胃、膀胱、胆)的生理病理联系。 经络循行路线与脏腑病变的地域性关联: 举例说明,如肺经循行经过胸部,所以肺部疾病常伴有胸闷;肝经循行经过胁肋,肝病常引起胁肋胀痛。 二、奇经八脉在维系整体平衡中的作用 督脉: 阳脉之海,统领全身阳气,主治脊柱、脑、头面部的疾病,以及阳气虚衰等症。 任脉: 阴脉之海,主治一身之阴,主管生殖、泌尿系统,以及妇科疾病。 冲脉: 气血汇聚之处,与月经、生育密切相关,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 约束诸脉,维系腰腹部气血运行,与腹部肥胖、腰痛等相关。 阴维脉、阳维脉: 分管全身阴阳经脉的联络与协调。 阴跷脉、阳跷脉: 主管肢体活动与眼睑开合,与睡眠、神志等有关。 第三部分:经络的养生实践与调理 本部分将经络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供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 一、经络与中医养生理念 “治未病”: 强调经络养生的核心在于预防疾病,通过调理经络,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循时养生: 结合一天中不同时辰、一年中不同季节,经络气血盛衰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养生调理。例如,子时(夜里11点至1点)胆经当令,应安睡;寅时(凌晨3点至5点)肺经当令,应调息。 顺时养生: 顺应自然界的四季变化,调整起居、饮食、情志,以适应天地之气。 辨证论治: 强调虽然有通用的经络养生方法,但个体的体质、疾病状况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理。 二、主要的经络养生调理方法 一、经络的诊断与自我感知: 触诊法: 介绍如何通过触摸经络循行部位,感受有无压痛、结节、酸胀、冷热等异常,从而了解经络的通畅程度。 望诊法: 观察经络循行部位的皮肤色泽、光泽、毛发等变化。 身体感受: 引导读者留意身体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出现的特定感觉,如晨起时的僵硬、午后的疲惫、特定经络循行区的酸痛等,这些都可能是经络不通的信号。 经络“堵车”的信号: 详细描述常见的经络不通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冰冷、僵硬、活动受限、皮肤色泽改变、莫名疲劳、睡眠不佳、情绪波动等,让读者能自我识别。 二、通经活络的实用方法: 经络按摩与推拿: 基础手法介绍: 讲解推、揉、按、捏、点、拍等基本按摩手法,以及在实践中如何根据身体反应调整力度和速度。 重点经络的自我按摩: 督脉: 沿脊柱进行轻柔按摩,有助于改善体质、提振精神。 任脉: 腹部任脉的轻柔按摩,可调理脾胃、舒缓情绪。 足三里(胃经): 位于小腿外侧,常按可健脾胃、增强免疫力。 涌泉穴(肾经): 位于足底,常按可滋阴补肾、安神。 合谷穴(大肠经): 位于虎口,可缓解头痛、牙痛、鼻塞等。 太冲穴(肝经): 位于足背,可疏肝解郁、缓解压力。 风池穴(胆经): 位于颈后,可缓解颈椎不适、头痛。 肩井穴(胆经): 位于肩部,可缓解肩颈僵硬、头痛。 特定病症的经络按摩方案: 针对常见的颈肩痛、腰背痛、失眠、消化不良、痛经等,提供相应的经络按摩穴位与手法。 刮痧疗法: 刮痧原理与作用: 讲解刮痧通过特定工具在体表特定经络循行部位反复刮动,以刮出“痧”为标志,从而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的目的。 常用刮痧工具与方法: 介绍刮痧板、刮痧油/水等,以及经络刮痧、穴位刮痧等基本技巧。 不同部位的刮痧要点: 如背部膀胱经刮痧、颈部刮痧、四肢刮痧等。 刮痧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强调刮痧并非人人适宜,需注意操作力度、方向、环境温度及特殊人群(如孕妇、有出血倾向者)的禁忌。 拔罐疗法: 拔罐的机理与效果: 阐述拔罐利用负压吸引,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不同拔罐法的应用: 介绍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络拔罐法等,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 常见病症的拔罐疗法: 如风寒感冒、腰背疼痛、肩周炎、胃脘疼痛等。 拔罐的注意事项: 强调选择合适的罐具、掌握拔罐时间、注意皮肤状况及禁忌症。 艾灸疗法: 艾灸的温热效应与经络调理: 讲解艾灸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温热刺激,温通经络、祛寒止痛、扶阳固脱,是温补阳气、驱散寒邪的有效方法。 艾灸器具与方法: 介绍艾条、艾柱、艾盒、艾灸仪等,以及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回旋灸等方法。 常见养生保健艾灸穴位: 如关元穴、气海穴(补益元气)、神阙穴(健脾暖胃)、足三里穴(健脾益气)、涌泉穴(滋阴补肾)等。 艾灸的注意事项: 强调用火安全、施灸温度、施灸时间及禁忌症(如高热、出血倾向、皮肤破损者)。 经络导引与太极养生: 动功导引: 介绍八段锦、五禽戏等模仿动物形态的传统导引术,通过形体运动带动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太极拳: 阐述太极拳的“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的原理,以及其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陶冶情操方面的独特功效。 呼吸锻炼: 强调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正确的呼吸方法,如何配合动作,引导呼吸与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饮食与生活起居的经络调理: 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讲解酸、苦、甘、辛、咸五味对五脏的滋养或损耗作用,并据此提出养生建议。 食物的性味归经: 举例说明某些食物对特定经络的调理作用,如薏苡仁利湿(归脾、肺、肾经),枸杞子滋补肝肾(归肝、肾经)。 作息规律: 强调根据经络循行规律调整睡眠、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各脏腑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 情志养生: 阐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与五脏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节情志来保持经络的通畅。 第四部分:经络的现代视角与未来展望 本部分将尝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读经络现象,并展望经络养生的未来发展。 一、经络的现代科学探索 经络的物质基础猜想: 探讨现代医学对经络可能存在的物质基础(如筋膜层、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生物电通路等)的初步研究与假说。 经络现象的生物物理学解释: 尝试从生物电信号、细胞间通讯、免疫系统调控等方面解释经络传导的感应现象。 经络与现代医学技术的结合: 介绍针灸、推拿等经络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以及其疗效的科学验证。 二、经络养生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亚健康人群的福音: 强调经络养生对于缓解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如疲劳、焦虑、失眠、颈肩腰背疼痛等)的积极作用。 慢性病的辅助调理: 探讨经络调理在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方面的潜力。 提升生命质量: 经络养生不仅能防病治病,更能提升人体的整体机能,改善精神状态,增强生命活力。 三、未来展望: 传承与创新: 呼吁在坚守传统经络理论精髓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与验证,实现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个性化与精准化: 展望未来,经络养生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方案的设计,结合基因、体质、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提供更精准的养生指导。 全民普及: 致力于将深奥的经络知识转化为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养生实践,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华传统医学的智慧。 结语: 《中华医道:人体经络的奥秘与养生智慧》是一本致力于揭示人体内在奥秘、传授健康智慧的著作。它邀请您一同踏上探索人体经络的旅程,理解生命运行的脉络,掌握养生保健的法门。愿本书能成为您通往健康长寿之路上的良师益友,助您在纷繁的生活中,找回身体的平衡,拥抱生命的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打开书,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严谨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息。书中对人体经络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线路图,而是融入了对身体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每一个穴位的介绍都详尽入微,不仅标注了准确的定位,还详细解释了其主治范围以及相应的按摩手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介绍穴位时,经常会引用古代医籍中的描述,这不仅增加了知识的深度,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通过日常的经络调理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与我一直以来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不谋而合。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穴位按摩,例如针对消化不良的穴位,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确实感觉身体有了明显改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生命智慧的启迪,它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也更加热爱生活。

评分

我一直对中医的“天人合一”和“整体观念”很感兴趣,但总觉得缺少一本能够真正将这些理念落地、并且易于实践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人体经络系统呈现在我面前。书中对于穴位的讲解,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图示和文字,而是融入了对人体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的深刻洞察。我非常欣赏书中将穴位按摩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例如在晨起、睡前、工作间隙等不同场景下,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按摩方法,让养生变得触手可及。书中的图解非常清晰,即便是对人体结构不太了解的人,也能轻松找到穴位。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为家人进行日常的保健按摩,例如在换季时,我会给家人按摩肺经相关的穴位,以增强抵抗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授了按摩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们对身体的觉察力,让我们能够主动地去关怀自己的健康,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疾病的侵袭。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简洁而富有质感,封面上“图解人体经络”几个字直接点明了主题,让我一眼就觉得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科普读物。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生动的手绘插图,将人体经络的走向以及重要穴位的位置描绘得淋漓尽致,即便我没有任何中医基础,也能大致了解。书的排版也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留白合理,阅读起来不会有压迫感。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在介绍每一个穴位时,不仅标注了精确的定位方法,还配有针对性的按摩手法和功效说明,这对于我这样希望在家就能进行一些简单保健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为家人按摩了几个常用的穴位,例如合谷穴和足三里,发现效果确实不错,尤其是对于缓解疲劳和改善睡眠有显著帮助。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经络与五行、脏腑之间关系的解释,虽然有些概念比较抽象,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我对中医养生的整体观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穴位,而是能将其纳入一个更宏大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去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穴位按摩指南,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医养生殿堂的入门之门,让我对传统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医养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途径,总是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认知层面。这本书的出现,像及时雨一样,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体经络和穴位的介绍,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深入了解中医的智慧。我非常喜欢书中对经络和穴位之间关系的阐述,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穴位,而是将它们置于整个经络系统中去讲解,让你明白为什么按摩某个穴位会有特定的效果。书中对每一个穴位的讲解都非常细致,从定位、主治到按摩方法,都讲解得非常到位。尤其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不同体质如何调理的建议,以及不同季节的养生重点,这些内容让我对中医养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穴位按摩。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建议,在经络活跃的时段进行按摩,发现效果比平时要好很多。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既能满足我对中医知识的好奇心,又能让我获得实实在在的养生方法,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佳作。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购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市面上关于中医养生的书籍琳琅满目,很多都写得过于艰深或者空洞。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了我一个惊喜。它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中医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最令我赞赏的是,书中对每一个穴位都有非常详细的图示,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学,每一个穴位的定位点都标注得非常清楚,甚至连穴位附近容易混淆的解剖标志也做了说明,这对于我这种方向感不强的人来说,简直太重要了!书中的按摩手法也非常具体,有文字描述,也有简单的图示配合,告诉你应该用什么力度,用什么方式去按摩。而且,书中不仅介绍了穴位的按摩方法,还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和常见病症,给出了相应的穴位组合和调理建议,比如针对失眠、头痛、消化不良等,让我知道该如何“对症下药”。我尝试了几次书中的方法,例如按摩头部的风池穴来缓解颈椎不适,感觉确实比之前盲目按摩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副作用小的养生方式,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轻松应对一些小毛病,提升生活质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